資源簡介
課 題 第一課 《瀏陽河》
教 學目 標 1、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積極樂觀的情緒演唱《瀏陽河》,并主動收集不同演奏(唱)形式的《瀏陽河》進行聽賞。2、能認真聽賞江西民歌《斑鳩調》、湖南民歌《洞庭魚米鄉》,感受“紅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蘊,了解湘贛兩地民間小調的特點,以及放風箏的傳統文化。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人民對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產生對湘贛紅色革命圣地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學會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瀏陽河》;了解湘贛地區的音樂文化與相關背景,還有湖南民歌的藝術特征與韻味。
教學準備 電子琴、課件。
教 學 程 序 一、組織教學1、唱師生問候歌2、發聲練習3、節奏及節拍訓練二、導入揭示課題1、師講故事: 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早日爭取紅色政權,讓人民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毛主席采用了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所以,很多的地方都建有革命根據地,象我們湖南、江西等地,農民把這些地方稱之為“紅土地”。戰爭取得勝利后,舉國上下一片歡呼,人民以各種形式來表達欣喜之情。2、教師示范演唱民歌唱歌曲《瀏陽河》;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湖南民歌《瀏陽河》3、教師提問:瀏陽河是什么樣的呢?(老師彈琴,學生再次聆聽歌曲《瀏陽河》,課件播放歌曲,感受歌曲所描述的瀏陽河實際情景,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三、學唱歌曲《瀏陽河》(1)、教師分析歌曲結構(2)、教師用電子琴琴完整的彈奏歌曲一遍,讓學生隨著琴聲輕聲哼唱。(3)、教師把難唱的樂句及特殊節奏進行講解和教唱,幫助學生克服難點,掌握歌曲正確演唱。(4)、教師帶學生視唱歌曲旋律;(5)、學生用輕聲帶有感情的朗讀歌詞;(6)、學生隨教師的琴聲有感情地輕聲唱歌詞;(7)、指導學生運用對唱的演唱形式表現歌曲;(對唱,一問,一答的對唱)。四、鞏固練習1、指導學生再次聆聽感受歌曲,說說自己的收貨與感受; 2、 請同學說說自己的設想準備以什么樣的形式表現歌曲?3、能憑自己對音樂的感覺,更細膩的處理好歌曲嗎?(聲音的強弱、速度變化等等)4、學生把自己對歌曲進行的藝術處理說說,并進行演唱表現;5、教師講評并進行補充講解;6、全班同學進行鞏固演唱歌曲。五、歸納總結 拓展延伸師:今天我們學唱了湖南民歌《瀏陽河》,聽賞了湖南、江西其他兩首民歌,這幾首都是紅土地的歌。讓我們一起來回憶,剛才我們用了些什么形式來演唱《瀏陽河》。(學生回答:對唱、方言、變化速度、合唱),看來,同學們的收獲不小啊!今后,我們會學習更多的音樂作品經典民歌,豐富音樂知識,提升音樂鑒賞力和表現力。今天的課到這,下課!
教 學 隨 筆
板書設計 第一課 《瀏陽河》 1、音樂基本常識湖南民歌的藝術特征和種類; 2、簡單分析湖南民歌《瀏陽河》的內容及藝術特征; 3、講解“對唱”這一聲樂藝術表演形式方法和要求; 4、歌曲中的重難點教學; 5、視唱曲譜、學唱歌詞; 6、進行歌曲藝術演唱分析處理; 7、學生進行藝術表現。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