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四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北方地區核心主線·構建脈絡圖 課程標準·目標詳解讀1.運用地圖、圖像等資料,說明秦嶺—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線在地理分區中的意義。 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某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自然條件對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認識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3.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北京的自然地理特點、歷史文化傳統和城市建設成就,認識首都職能。考點一 地理差異顯著【讀圖發現】·因緯度位置不同,造成南北氣溫差異明顯;·因海陸位置不同,造成東西降水差異顯著。1.自然地理差異:(1)氣溫差異:由南向北,氣溫逐漸降低。(2)降水差異: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圖中A、B兩處年降水量線的數值分別是800毫米和400毫米。(3)地勢差異:自西向東,地勢呈階梯狀分布并逐漸降低。2.人文地理差異:項目 差異 形成原因農業生產 西牧東耕、南稻北麥 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的差異人口、城市、交通線 東密西疏經濟發展水平 東部高,西部低考點二 四大地理區域1.劃分依據: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2.四大地理區域:A北方地區、B南方地區、C西北地區、D青藏地區。3.四大地理區域的分界線與主導因素:代號 區 域 界 線 主導因素Ⅰ 大致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北段一致 降水Ⅱ 與我國地勢第一、第二級階梯界線吻合 地形或 地勢Ⅲ 大致與我國1月0 ℃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 氣候【圖解知識】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考點三 北方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1.位置:大體位于A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B內蒙古高原以南,C秦嶺—淮河以北,東臨a渤海和b黃海。2.地形:黑土地:D東北平原。黃土地:E華北平原、F黃土高原。3.氣候:氣溫 1月均溫 低于0℃溫度帶 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降水 年降水量 400~800毫米干濕地區 半濕潤區、濕潤區氣候 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特點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4.河流:①黃河、②遼河、③黑龍江、④京杭運河。5.農業:(1)發展優勢: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2)重要的旱作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谷子、甜菜、棉花、大豆等。(3)制約條件和措施:華北平原、黃土高原春旱嚴重,解決措施有南水北調,發展節水農業。考點四 東北三省1.東北三省的自然特征:(1)位置和范圍:位于我國東北部,主要包括A黑龍江省、B吉林省、C遼寧省。(2)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山河大勢是山環水繞,沃野千里。山脈:①大興安嶺、②小興安嶺、③長白山脈。平原:東北平原,主要包括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和三江平原。(3)氣候:緯度較高,且緊鄰冬季風源地。氣候冷濕,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4)河流。中、朝界河 中、俄界河④鴨綠江、圖們江 ⑤黑龍江、烏蘇里江2.農業——從“北大荒”到“北大倉”:(1)農業發展條件。不利條件 緯度較高,氣溫條件只能滿足農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春秋季節受寒潮影響,容易發生低溫凍害;北部地區開發較晚,人煙稀少,沼澤遍布有利條件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大型機械化耕作;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2)主要農作物:春小麥(春小麥或冬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3)農業地位: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4)大面積開荒帶來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問題 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解決措施 停止開荒,建立一批自然保護區3.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1)礦產資源與工業。礦產 特點 主要 礦產 主要工 業部門 主要工業 分布特點 工業 地位種類多、儲量大 煤 、鐵、石油等 鋼鐵 、機械、石油、化學等重工業 靠近原料產地 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2)東北重工業基地發展中的問題及措施。問題 20世紀90年代,由于資源枯竭、設備老化、產業結構單一等原因,東北重工業基地出現經濟發展滯后現象措施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產業結構;更新設備;發展第三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考點五 黃土高原1.位置:黃土高原東起A太行山脈,西至B烏鞘嶺,北連C內蒙古高原,南抵D秦嶺。2.范圍:主要包括①甘肅省、②寧夏回族自治區、③陜西省、④山西省。3.黃土風情:傳統民居窯洞,陜北民歌信天游。4.黃土地貌景觀(連一連):5.地表特征:千溝萬壑,支離破碎。6.成因:風成說。7.嚴重的水土流失:(1)自然原因。土質 黃土土質疏松,多孔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氣候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人為原因。①人多地少,開發歷史悠久,長期的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②修路、采礦等人類活動破壞地表。(3)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帶走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②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③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的困難。(4)水土保持。①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考點六 北京1.地理位置: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背靠群山,面向渤海。2.城市職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3.名勝古跡:長城、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4.現代化的大都市:(1)重點功能區:中央商務區、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王府井商業街。(2)現代化的立體交通。①市區形成了環形加放射狀的快速道路網。②我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3)城市建設。①北京的城市建設重視歷史文化建筑的保護和環境質量的改善。②目標: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突破點一 秦嶺—淮河一線1.圖解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2.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比較項目 區域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為主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分布氣候 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以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河流 流量較小,汛期較短,冬季有結冰現象 流量大,汛期長,冬季無結冰現象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3.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人文差異: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耕地 旱地 水田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至三熟主要農作物 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甜菜等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交通 以陸路運輸為主 以水運為主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 屋頂坡度較大,墻體較高【示范題】 (2024·蘭州學業考)我國南、北方地區人們飲食習慣不同。讀圖,完成1、2題。1.區域劃分上,我國南、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 (D)A.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B.黑河—騰沖線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D.秦嶺—淮河線2.造成我國“南米北面”的主要原因是 (B)A.氣溫的差異 B.氣候的差異C.口味的差異 D.地形的差異【解題指南】1.記關鍵: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黑河—騰沖線是我國人口分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我國南方、北方分界線是秦嶺-淮河線,大致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2.知因果:南方地區地處亞熱帶濕潤地區,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北方地區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受南北方氣候差異的影響產生南米北面的飲食差異。突破點二 北方地區的氣候差異1.三個城市氣候類型及共同特征:氣候類型為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2.石家莊和齊齊哈爾的氣溫差異較大,最低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石家莊均高于齊齊哈爾,導致兩地氣溫差異的主導因素是緯度位置。3.石家莊和延安的降水差異較大,年降水量石家莊大于延安,導致兩地氣候差異的主導因素是海陸位置。4.兩地氣候比較的一般方法:(1)氣候類型差異。(2)氣溫差異——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均溫、最低月均溫。(3)降水差異——降水總量、降水的季節變化。【示范題】 (2024·濱州學業考節選)卡塔爾是第一個與中國開展大熊貓保護合作研究的西亞國家,通過模擬“大熊貓故鄉”——雅安的自然環境,多哈建設有大熊貓生活館。以下是雅安、多哈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雅安的自然環境為大熊貓提供了適宜的生存條件,其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對比多哈的氣候特征,思考該地大熊貓生活館應怎樣改進場館環境以適應大熊貓的生存降溫增濕。【解題指南】1.會技能:雅安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2.析差異:多哈全年高溫,雅安夏季高溫、冬季溫暖,且多哈夏季氣溫和冬季氣溫均遠高于雅安,故應對多哈熊貓館進行降溫。多哈終年干燥,雅安氣候濕潤,應對多哈熊貓館進行增濕。突破點三 黃土高原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示范題】 (2024·吉林學業考)位于黃河支流岸邊的甘肅省定西市,曾經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如今,這里已成為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示范區。讀圖,完成1、2題。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有 (C)A.植被覆蓋率高 B.黃河結冰期長C.黃土土質疏松 D.夏季無降水2.如今,錯落有致的梯田是定西市最動人的風景。圖中適于“興建梯田系帶子”的是(B)A.甲區域 B.乙區域C.丙區域 D.丁區域【解題指南】1.析因果:黃土高原土質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覆蓋率低,再加上過度的經濟活動,導致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2.獲信息:據題意,“緩坡興建梯田系帶子”,圖中乙處坡度最為緩和,適合修建梯田。甲是山頂,需要植樹造林戴帽子。丙是陡坡,需要退耕種草披褂子。丁是坡腳,需要筑壩蓄水穿靴子。河南中考考點統計年份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分值 2分 1分 2分 0分 0分中國的地理差異 沒有直接考查試題;22(4)題,對比貴州說上海優勢 2題,四大地理區域判讀——農業活動判讀,“蠶桑、插田” 11、12題,四大地理區域景觀判讀; 不同區域農業概況 — 沒有直接考查試題分值 5分 2分 7分 2分 1分北方地區 11、12題,北京歷史建筑判讀;北京城市職能判讀; 13、14、15題,(讀圖)遼寧省自然條件;工業部門判讀;重工業經濟轉型措施 17、18題,首鋼外遷對北京影響;“碳中和”措施 22題,黑龍江冰雪運動條件,大豆加工,區域合作 13、14題,水土保持率;黃土高原不同位置水土治理措施 沒有直接考查試題;20題,荊紫關鎮發展與保護 (2024·菏澤學業考)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地域差異顯著。下圖為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下列詩詞中蘊含的地理事物,與我國甲、乙、丙、丁四大地理區域相對應的是(C)A.甲—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B.乙—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C.丙—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D.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2.甲、丁兩區域發展種植業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別是 (B)A.光照水源 B.水源熱量C.光照熱量 D.水源光照 (2023·河南學業考)1952年以來,陜西省榆林市韭園溝開展了持續七十年的水土保持工作,為治水、治沙探索破解之道。如圖為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率、黃河流域范圍及韭園溝水土流失治理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3.1990-2021年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率 (A)A.呈上升趨勢 B.呈下降趨勢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4.下列組合與圖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對應正確的是 (B)A.墚峁頂——打壩淤地B.山坡——植樹種草C.溝底——種植經濟林D.山坡——草田輪作5.(2022·河南學業考節選)為振興東北經濟,黑龍江省積極布局新興產業,構建新發展格局。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從“大豆”到“金豆”】 黑龍江省作為我國大豆主產區之一,積極發展大豆深加工產業。下圖為大豆加工流程示意圖。(1)圖中生產沼氣的原料主要是秸稈和牲畜糞便等,廢棄物的再利用有利于減輕環境(大氣、水等)污染。(2)目前山東省已掌握大豆深加工高端技術,為促進“大豆”變“金豆”,有人認為黑龍江省應和山東省加強合作,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 說出理由。答:贊同。理由:通過區域合作,發揮山東省的技術優勢和黑龍江省的原料優勢,實現優勢互補,互利互惠;自主研發資金投入較多,區域聯合可節省開支;區際聯系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或不贊同。理由:黑龍江省應自主研發大豆深加工高端技術,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發展;通過良性競爭,促進技術進步。第十四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北方地區核心主線·構建脈絡圖 課程標準·目標詳解讀1.運用地圖、圖像等資料,說明秦嶺—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線在地理分區中的意義。 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某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自然條件對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認識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3.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北京的自然地理特點、歷史文化傳統和城市建設成就,認識首都職能。考點一 地理差異顯著【讀圖發現】·因 位置不同,造成南北氣溫差異明顯;·因 位置不同,造成東西降水差異顯著。1.自然地理差異:(1)氣溫差異:由南向北,氣溫逐漸 。(2)降水差異:降水量自 向 遞減。圖中A、B兩處年降水量線的數值分別是 毫米和 毫米。(3)地勢差異:自西向東,地勢呈階梯狀分布并逐漸 。2.人文地理差異:項目 差異 形成原因農業生產 西牧東耕、南稻北麥 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的差異人口、城市、交通線 東密西疏經濟發展水平 東部高,西部低考點二 四大地理區域1.劃分依據: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2.四大地理區域:A 地區、B 地區、C 地區、D 地區。3.四大地理區域的分界線與主導因素:代號 區 域 界 線 主導因素Ⅰ 大致與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北段一致 降水Ⅱ 與我國地勢 、 級階梯界線吻合 地形或 地勢Ⅲ 大致與我國1月 等溫線和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圖解知識】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考點三 北方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1.位置:大體位于A 、青藏高原以東,B內蒙古高原以南,C —淮河以北,東臨a 海和b黃海。2.地形:黑土地:D 。黃土地:E華北平原、F 。3.氣候:氣溫 1月均溫 低于0℃溫度帶 帶、 帶、寒溫帶降水 年降水量 毫米干濕地區 區、濕潤區氣候 類型 氣候特點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4.河流:① 、②遼河、③黑龍江、④京杭運河。5.農業:(1)發展優勢: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2)重要的旱作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有 、玉米、谷子、 、棉花、大豆等。(3)制約條件和措施:華北平原、黃土高原 嚴重,解決措施有南水北調,發展節水農業。考點四 東北三省1.東北三省的自然特征:(1)位置和范圍:位于我國東北部,主要包括A 省、B 省、C 省。(2)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山河大勢是 ,沃野千里。山脈:① 、② 、③ 。平原:東北平原,主要包括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和 平原。(3)氣候:緯度較高,且緊鄰冬季風源地。氣候 ,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降水集中在 季,冬季降 較多。(4)河流。中、朝界河 中、俄界河④鴨綠江、圖們江 ⑤黑龍江、烏蘇里江2.農業——從“北大荒”到“北大倉”:(1)農業發展條件。不利條件 緯度較高,氣溫條件只能滿足農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春秋季節受 影響,容易發生低溫凍害;北部地區開發較晚,人煙稀少,沼澤遍布有利條件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大型機械化耕作;氣候 ,有利于農作物生長(2)主要農作物: (春小麥或冬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3)農業地位: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4)大面積開荒帶來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問題 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解決措施 停止開荒,建立一批3.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1)礦產資源與工業。礦產 特點 主要 礦產 主要工 業部門 主要工業 分布特點 工業 地位種類多、儲量大 煤 、鐵、石油等 鋼鐵 、機械、石油、化學等重工業 靠近原料產地 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2)東北重工業基地發展中的問題及措施。問題 20世紀90年代,由于資源枯竭、設備老化、 單一等原因,東北重工業基地出現經濟發展滯后現象措施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產業結構;更新設備;發展第三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考點五 黃土高原1.位置:黃土高原東起A 山脈,西至B烏鞘嶺,北連C內蒙古高原,南抵D 。2.范圍:主要包括① 省、②寧夏回族自治區、③ 省、④ 省。3.黃土風情:傳統民居 ,陜北民歌 。4.黃土地貌景觀(連一連):5.地表特征: ,支離破碎。6.成因:風成說。7.嚴重的水土流失:(1)自然原因。土質 黃土土質 ,多孔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 保護氣候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2)人為原因。①人多地少,開發歷史悠久,長期的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② 、 等人類活動破壞地表。(3)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帶走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②自然災害加劇, 惡化。③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 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的困難。(4)水土保持。① 等生物措施與 、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陡坡地 ,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考點六 北京1.地理位置:位于 平原的西北角,背靠群山,面向 海。2.城市職能: 中心、 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3.名勝古跡:長城、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4.現代化的大都市:(1)重點功能區:中央商務區、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王府井商業街。(2)現代化的立體交通。①市區形成了環形加放射狀的快速道路網。②我國最大的 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3)城市建設。①北京的城市建設重視歷史文化建筑的保護和環境質量的改善。②目標: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突破點一 秦嶺—淮河一線1.圖解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2.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比較項目 區域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為主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分布氣候 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以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河流 流量較小,汛期較短,冬季有結冰現象 流量大,汛期長,冬季無結冰現象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3.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人文差異: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耕地 旱地 水田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至三熟主要農作物 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甜菜等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交通 以陸路運輸為主 以水運為主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 屋頂坡度較大,墻體較高【示范題】 (2024·蘭州學業考)我國南、北方地區人們飲食習慣不同。讀圖,完成1、2題。1.區域劃分上,我國南、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 ( )A.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B.黑河—騰沖線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D.秦嶺—淮河線2.造成我國“南米北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氣溫的差異 B.氣候的差異C.口味的差異 D.地形的差異【解題指南】1.記關鍵: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黑河—騰沖線是我國人口分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我國南方、北方分界線是秦嶺-淮河線,大致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2.知因果:南方地區地處亞熱帶濕潤地區,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北方地區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受南北方氣候差異的影響產生南米北面的飲食差異。突破點二 北方地區的氣候差異1.三個城市氣候類型及共同特征:氣候類型為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2.石家莊和齊齊哈爾的氣溫差異較大,最低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石家莊均高于齊齊哈爾,導致兩地氣溫差異的主導因素是緯度位置。3.石家莊和延安的降水差異較大,年降水量石家莊大于延安,導致兩地氣候差異的主導因素是海陸位置。4.兩地氣候比較的一般方法:(1)氣候類型差異。(2)氣溫差異——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均溫、最低月均溫。(3)降水差異——降水總量、降水的季節變化。【示范題】 (2024·濱州學業考節選)卡塔爾是第一個與中國開展大熊貓保護合作研究的西亞國家,通過模擬“大熊貓故鄉”——雅安的自然環境,多哈建設有大熊貓生活館。以下是雅安、多哈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雅安的自然環境為大熊貓提供了適宜的生存條件,其氣候類型是 。對比多哈的氣候特征,思考該地大熊貓生活館應怎樣改進場館環境以適應大熊貓的生存 。【解題指南】1.會技能:雅安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2.析差異:多哈全年高溫,雅安夏季高溫、冬季溫暖,且多哈夏季氣溫和冬季氣溫均遠高于雅安,故應對多哈熊貓館進行降溫。多哈終年干燥,雅安氣候濕潤,應對多哈熊貓館進行增濕。突破點三 黃土高原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示范題】 (2024·吉林學業考)位于黃河支流岸邊的甘肅省定西市,曾經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如今,這里已成為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示范區。讀圖,完成1、2題。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有 ( )A.植被覆蓋率高 B.黃河結冰期長C.黃土土質疏松 D.夏季無降水2.如今,錯落有致的梯田是定西市最動人的風景。圖中適于“興建梯田系帶子”的是( )A.甲區域 B.乙區域C.丙區域 D.丁區域【解題指南】1.析因果:黃土高原土質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覆蓋率低,再加上過度的經濟活動,導致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2.獲信息:據題意,“緩坡興建梯田系帶子”,圖中乙處坡度最為緩和,適合修建梯田。甲是山頂,需要植樹造林戴帽子。丙是陡坡,需要退耕種草披褂子。丁是坡腳,需要筑壩蓄水穿靴子。河南中考考點統計年份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分值 2分 1分 2分 0分 0分中國的地理差異 沒有直接考查試題;22(4)題,對比貴州說上海優勢 2題,四大地理區域判讀——農業活動判讀,“蠶桑、插田” 11、12題,四大地理區域景觀判讀; 不同區域農業概況 — 沒有直接考查試題分值 5分 2分 7分 2分 1分北方地區 11、12題,北京歷史建筑判讀;北京城市職能判讀; 13、14、15題,(讀圖)遼寧省自然條件;工業部門判讀;重工業經濟轉型措施 17、18題,首鋼外遷對北京影響;“碳中和”措施 22題,黑龍江冰雪運動條件,大豆加工,區域合作 13、14題,水土保持率;黃土高原不同位置水土治理措施 沒有直接考查試題;20題,荊紫關鎮發展與保護 (2024·菏澤學業考)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地域差異顯著。下圖為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下列詩詞中蘊含的地理事物,與我國甲、乙、丙、丁四大地理區域相對應的是( )A.甲—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B.乙—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C.丙—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D.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2.甲、丁兩區域發展種植業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別是 ( )A.光照水源 B.水源熱量C.光照熱量 D.水源光照 (2023·河南學業考)1952年以來,陜西省榆林市韭園溝開展了持續七十年的水土保持工作,為治水、治沙探索破解之道。如圖為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率、黃河流域范圍及韭園溝水土流失治理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3.1990-2021年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率 ( )A.呈上升趨勢 B.呈下降趨勢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4.下列組合與圖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對應正確的是 ( )A.墚峁頂——打壩淤地B.山坡——植樹種草C.溝底——種植經濟林D.山坡——草田輪作5.(2022·河南學業考節選)為振興東北經濟,黑龍江省積極布局新興產業,構建新發展格局。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從“大豆”到“金豆”】 黑龍江省作為我國大豆主產區之一,積極發展大豆深加工產業。下圖為大豆加工流程示意圖。(1)圖中生產沼氣的原料主要是 和牲畜糞便等,廢棄物的再利用有利于減輕 污染。(2)目前山東省已掌握大豆深加工高端技術,為促進“大豆”變“金豆”,有人認為黑龍江省應和山東省加強合作,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 說出理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四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北方地區 - 學生版.docx 第十四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北方地區.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