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素養達標教學設計4.2 分數與除法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P49.例2.3.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先給出了把1個月餅平均分給4個人的例題,使學生感受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在此基礎上,呈現了第二個例題,把3個月餅平均分給4個人,教材提示了兩種分法:一個一個地分、三個摞在一起分,進而引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學情分析 學生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和同分母分數的大小,并且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但是學生從三年級初步認識分數到五年級再次認識分數的意義,所見到的分數基本上是分子比分母小的真分數。學生對假分數的含義是很難理解的,這就需要通過多種情境活動中把分數意義進行進一步拓展和延伸,讓學生充分把握分數的本質特征。核心素養 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推理、歸納能力。進一步了解分數表示的意義。學習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知道兩個數相除,結果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理解分數的“商”意義。 2.經歷自主思考、交流思辨的學習過程,理解分數表示“量”和“率”的聯系與區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3.在情境中進一步感受分數的價值,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 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知識鏈接 師:有8個蛋糕,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能分到幾個蛋糕?怎么列式計算呢?(出示課件) 生自由回答。 (出示答案)8÷4=2(個) 師:有1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能分到幾個蛋糕。如果這道題要填分數,我們要填多少呢? 生齊聲回答。 師:非常好!看來大家也想到了,分數和除法的概念都很像,那這兩者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引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二、 探究新知 一、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1.解決例2問題 例2.把1個月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多少個? 師:請同學們讀題,找找這道題里的單位“1”是誰呢? 生:整個蛋糕。 師:分組討論一下,分別用分數的意義和除法的意義來解決這個數學問題。 (學生分成小組討論,派小組代表回答問題) 師:如果根據分數的意義,我們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每人有多少個呢? 生:個。 師:非常好!那如果我們根據除法的意義,又該怎么列式呢?大家一起來告訴我答案。 生:1÷4。 師:認真觀察兩種計算結果,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結果相等。 師總結:1÷4=。我們可以發現,兩個數相除,商也可以用分數表示。 2.解決例3問題 例3.把3個月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多少個? 師:再來看看這道題,根據除法的意義,怎么列式呢?(出示課件) 學:3÷4。 師:如果根據我們剛剛學的除數的商可以用分數表示,這個分數是多少呢? 學:。 師:同學們把手上的圓形紙片拿出來,用剪刀剪一剪、擺一擺,也可以在本子上畫一畫。表示出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個,是不是與我們剛才所得答案相同,并分組討論有多少種分法。 (教師巡堂觀察學生的動手情況。再找小組代表回答。) 師:如果是按照一個一個的分,每人分得3個多少個? 學生自由回答。 (出示動畫,顯示每人3個,讓學生更直觀理解表示的數量大小。) 師:將3個一起分四份。每份分得3個多少個呢? (出示動畫,顯示每人3個,讓學生更直觀理解3÷4=) 師:所以我們可以得到3÷4=,如果用分數意義和除法意義來解釋,它們分別代表著什么呢? 抽點學生回答。 師:所以說分數意義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的數。除法意義是: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1份的數。(出示課件) 師:同學們觀察下面幾個除法算式,想一想除法與分數有怎樣的關系。(出示課件) 學生自由回答。 師: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被除數和分子相等,除數和分母相等。那我們用一個式子來表示的話,就可以寫成被除數÷除數=(除數不能為0)。 師:除數為什么不能為0? 學生自由回答。 師:但是要注意,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接下來,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我們來做個小練習。 (3)說說分數與除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小組合作,匯報結果) 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自己的發現,老師展示結果。 二、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新知并小結: 1.兩個整數相除,可以用分數表示商,即被除數÷除數=(除數不能為0),用字母表示為(b≠0)。 2.分數可以看作兩個數相除,分數的分子相當于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分數線相當于除號。 三、做一做: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教材P50第1題) 7÷13 = =( )÷( ) ( )÷7= 教師指名學生回答。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聯系知識點的共通之處,加深對分數和除法的概念理解,通過類比、教具的方式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分數與除法之間的聯系。在此過程中不斷完善學生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認識與理解。三、 課堂演練 1.判斷。 (1)分數中的分子分母都不能為0。(×) (2)如果 n 表示被除數,m 表示除數,m≠0,那么n÷m=mn。(×) (3)粒粒每天睡覺9小時,她一天的睡眠時間占全天的占。(√) (4)正方形的邊長是它的周長的。(√) 2.用分數表示下面各題的商。(教材P51第3題)24÷25 = 16÷49 = 2÷9 = 11÷12 = 3.寫出相應的分數。 5角= 元 67mL = L3 cm= dm 9 dm2= m281 g= kg 37秒= 分4.填一填。 (1)把3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1米的( ),是( )米。(2)米表示1米的( ),也表示4米的( )。(3)把一張正方形紙連續對折三次,打開后,其中一份是這張紙的( )。 5.把4個共重2 kg的香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香瓜?每人分得多少千克香瓜?(用分數表示)4÷5=(個) 2÷5=(kg) 答:每人分得個;每人分得千克。6.粒粒的媽媽給粒粒沖了一杯糖水,她在40克水中放入7克糖,媽媽想考考粒粒,問:你知道糖占糖水的幾分之幾嗎? 加入糖后,糖占糖水的。 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四、 總結評價 1.課堂總結 2.素養評價 3.布置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難點是用除法意義理解分數意義。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來表示兩數相除的商,能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1.在引入課題之前,先復習舊知,為探索新知作了很好的鋪墊。 2.在學生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時,能夠借助直觀形象的實物圖,通過動手操作、演示等方法,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3.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索,教師只作適當的說明引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