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素養達標教學設計4.4 正比例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材P43.例1.教材分析 《正比例》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單元的課時內容。本節課內容是數學中比較重要的兩種數量關系中的正比例關系,是今后學習反比例關系及初中進一步學習函數的基礎。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探究學習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這都為本課時學習提供了經驗支持。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比的知識,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觀察、探索、歸納的能力。核心素養 經歷正比例意義的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歸納能力。教學目標 1.探索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掌握兩種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關系的條件。 2.能運用有關知識初步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 3.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從生活現象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教學重點 經歷正比例意義的建構過程,通過具體問題認識成正比例的量。教學難點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實例。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激趣導入 前測達標 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相關知識。 (1)你能把這些量進行分類嗎? (2)復習幾種常見的數量關系。 2.小結,引出課題。 對舊知識的回顧,喚醒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好前測,為探究新知做好準備。二、 探究新知 導學達標 學習例1 1.探究數量與總價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師:仔細觀察這張表格,它為我們提供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給我們提供了文具店銷售彩帶的數量1,2,3,4,5,6,7,8米,總價分別是:3.5, 7,10.5,14,17.5,21,24.5,28元。 師:表中有哪兩種量 生:有數量和總價兩種量。 師:總價是怎樣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 生:總價是隨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師:相應的總價與數量的比分別是多少 比值是多少 生:相對應的總價和數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師:總價與數量的比值表示什么 生:表示單價,即總價÷數量=單價。 2.揭示正比例的意義。 從表中我們看到總價與數量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總價是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而且總價與數量的比值總是一定的。像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正比例關系。 3.用式子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系可以表示為:=k(一定)。 4.正比例關系的判斷方法。 師:怎樣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呢 生1:先判斷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是不是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 生2:再看這兩個量相對應的數的比值是否一定。 5.(PPT課件出示正比例圖象) (1)從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1:這個圖象是一條直的線。 生2:這個圖象是一條逐漸上升的直的線。 (2)把數對(10,35)和(12,42)所在的點描出來,并和上面的圖象連起來并延長,你還能發現什么 師:描點(10,35)時先在橫軸上找到表示10 m的點,沿著這一點所在的直線向上找到與縱軸表示35元所在的直線的交點,標出此點即可。學生獨立描(12,42)并和上面圖象連接。 師:連接后你發現了什么 生:發現圖象又在上升。 (3)不計算,根據圖象判斷,如果買9 m彩帶,總價是多少 49元能買多少米彩帶 探究、分析、歸納總結,形成了學生認識新事物的能力,為今后進一步的學習建立起思維模式,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認識正比例關系的圖像,為以后正比例函數圖像的學習奠定基礎。三、 課堂鞏固 訓練達標 基礎演練: 1.完成教材第44頁“做一做”。 拓展延伸: 分層次的鞏固練習有助于對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進行評價。四、 歸納總結 素養達標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 引導學生總結梳理所學知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1.從課本習題中選取;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課后反思 在本節課中復習、導入環節內容的設計把新舊知識聯系了起來,減輕學生學習的難度,建立起學好本節的信心。新課教學部分,教師啟發式的提問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成正比例的兩種量的特點,從而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 讓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所以教學效果是很好的。 正比例教學是小學數學的難點,本課教學與學生生活聯系的還欠缺一點。在做好復習,導入環節的基礎上,新課部分多設計一些學生合作內容會更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