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素養達標教學設計3.8 圓錐的體積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材P32.例2、例3.教材分析 本節課屬于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重難點部分,是小學學習立體圖形體積計算的飛躍,通過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較深入地理解幾何體體積推導方法的新領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圓柱的體積計算,在教學中采用放手讓學生操作、小組合作探討的形式,讓學生在研討中自主探索,發現問題并運用學過的圓柱知識遷移到圓錐,得出結論。所以對于新的知識教學,他們一定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核心素養 經歷“類比猜想一驗證推理”探索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 生的空間觀念。教學目標 1. 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計算圓錐的體積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通過實驗操作探究圓錐體積與圓柱體積的關系,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3.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應用意識。教學重點 能運用公式計算圓錐體的體積。教學難點 經歷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激趣導入 前測達標 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相關知識。 (1)你還記得圓錐有哪些特征嗎?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2.小結,引出課題。 對舊知識的回顧,喚醒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好前測,為探究新知做好準備。二、 探究新知 導學達標 1. 探究圓錐的體積的計算方法,學習例2。 師:圓錐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有沒有關系呢?圓柱的底面是圓,圓錐的底面也是圓…… 通過實驗探究一下圓錐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 小組合作探索: (1)各組準備好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形容器。 (2)用倒沙子或水的方法試一試。 (3)圓錐的體積與同它等底等 高的圓柱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4)小組活動,師巡視指導。 2.推導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1)課件演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 (2)演示圓錐裝滿水或沙子倒入圓柱內 師:倒了幾次就能倒滿? 生:三次正好倒滿。 (3)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生:圓錐的體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圓錐的體積= × 底面積×高 討論:公式中的底面積×高什么意思?乘 什么意思? 生:公式中的底面積×高是和圓錐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乘 就是圓錐的體積,因為圓錐的體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3.學習例3 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個圓錐。 這堆沙子的體積大約是多少? 如果每立方米沙子重1.5t,這堆沙子大約重多少噸?(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同桌交流解題思路,然后匯報交流: (1)沙堆的底面積: 3.14 ×(4÷2)2 = 3.14 ×4=12.56(m2) (2)沙堆的體積: ×12.56 ×1.5 =6.28(m3) (3)沙堆的重量: 6.28×1.5=9.42(t) 答:這堆沙子大約重9.42t。 用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動手實踐,測量二者之間體積的關系。 得出結論: 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三、 課堂鞏固 訓練達標 基礎演練: 1.完成教材第33頁做一做第1題。 2.完成教材第33頁做一做第2題。 拓展延伸: 分層次的鞏固練習有助于對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進行評價。四、 歸納總結 素養達標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 引導學生總結梳理所學知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1.從課本習題中選取;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課后反思 在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科學的探究方法。 “提出問題——直覺猜想——試驗探究——合作交流——試驗驗證——得出結論——實踐運用”是探究學習的一個基本方法,教學中,為學生搭建探究學臺,促使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思想方法,發展學生的反思意識和自我評價意識。同時,課堂中,啟發學生提問、猜想、動手實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