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素養達標教學設計3.7 圓錐的認識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材P31.例1.教材分析 《圓錐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單元的課時內容。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掌握了圓和圓柱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而安排的;認識圓錐,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學習圓錐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圓錐體,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教材是從觀察入手,到實踐操作,讓學生通過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圓錐體的有關概念,體積計算公式從實踐中認識,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他們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已經有較大的提高,能夠有意識的去主動探索未知世界。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所發展。圓錐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的最后一個教學單元中的內容,是學生在學面圖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這三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含有曲面圍成的最基本的立體圖形。核心素養 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動手操作、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能根據具體情況想出測量高的方法。教學目標 1. 初步認識圓錐,知道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錐的特征。 2. 理解圓錐的高的意義,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3. 培養觀察、概括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教學重點 認識圓錐的各部分名稱及圓錐的特征。教學難點 認識圓錐的高,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激趣導入 前測達標 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相關知識。 (1)回憶圓柱的特征 (2)情境導入。 簡單介紹圓錐形狀 2.小結,引出課題。 對舊知識的回顧,喚醒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好前測,為探究新知做好準備。二、 探究新知 導學達標 1. 認識圓錐。 師:這些物體什么形狀的?它們的形狀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這些物體都是圓錐形的。 師小結: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簡稱圓錐。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圓錐形的物體? 2.探究圓柱的特特征。 小組活動: 觀察圓錐形物體,看看它是有幾部分組成的,有什么特征? (1)認識底面 課件演示: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面。 (2)認識頂點 課件演示:圓錐只有一個頂點。 (3)認識側面 課件演示: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4)認識高 課件演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討論:圓錐有幾條高? 課件演示: 3.測量圓錐的高。 怎樣測量圓錐的高?拿一個圓錐形物體,試著測量它的高。 師:你能測量出圓錐的高嗎?小組合作試一試吧!看哪個小組完成的最好。 生匯報交流: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的放在圓錐頂端。 (3)豎直量出平板與底面圓心之間的距離。 課件演示: 4.做一做: 指出下面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5.探究圓錐的側面展開圖。 師:請同學們親自動手剪一剪,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圖形? 生: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是扇形。 課件演示: 6. 把一張直角三角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快速轉動木棒,轉出來是什么形狀?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準備好的直角三角形硬紙,快速轉動起來,你會發現什么? 生:直角三角形轉動起來是一個圓錐。 7. 圓錐和圓柱有什么區別?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匯報交流: 。 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圓錐的各部名稱,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三、 課堂鞏固 訓練達標 基礎演練: 1.完成教材第31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頁練習六第4題。 拓展延伸: 分層次的鞏固練習有助于對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進行評價。四、 歸納總結 素養達標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 引導學生總結梳理所學知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課后作業 1.從課本習題中選取;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課后反思 在認識圓錐體的基本特征時自己的設計是先認識底面,再認識側面,我先用教具演示后再認識高。在學習中,有圓錐轉化到圓錐后,學生們先說出了高,我也就及時的讓學生指一指高。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圓錐的基本特征。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動,這樣學生們會有更加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動手探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