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素養達標教學設計
3.3 圓柱的表面積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材P21.例4.
教材分析 《圓柱的表面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單元的課時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長方形的面積、圓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以上述知識為基礎,讓學生通過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動,運用遷移規律把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這一新知識轉化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打下基礎。是一節數學探討課,與生活密切聯系.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五年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探究學習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這都為本課時學習提供了經驗支持。學生在低年級已經初步感性認識了圓柱,能夠辨認圓柱物體。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的特點,學習了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還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掌握了長(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含義及其計算方法,這些都是學生學習圓柱和圓錐的基礎。
核心素養 形成合作意識和主動探求知識的學習品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意義。 2. 靈活運用圓柱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 體驗成功與失敗的收獲,體會合作的愉悅。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理解圓柱表面積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借助直觀模型和空間想象,提高綜合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
一、 激趣導入 前測達標 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相關知識。 (1)圓柱的側面積你會計算嗎。 (2)情境導入。圓柱的表面積你會計算嗎? 2.小結,引出課題。 對舊知識的回顧,喚醒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好前測,為探究新知做好準備。
二、 探究新知 導學達標 學習例4. 1.課件出示教科書P21例4。 師:說一說,在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已知圓柱的高和底面直徑,求表面積。 師:想一想,這頂廚師帽的表面積包括幾個面的面積? 側面積和1個底面的面積。 2.學生獨立解答。 帽子的側面積:3.14×20×30=1884(cm2) 帽頂的面積:3.14×(20÷2)2=314(cm2) 需要用的面料:1884+314=2198≈2200(cm2) 教師及時肯定學生的回答,并給予鼓勵。 3.回顧反思。 師:解答這道題要注意什么? 預設1:這道題是要求做這樣一頂帽子需要多少面料,實際是求這個圓柱形帽子的表面積。結合實際,我們計算的時候,只需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一個底面積(帽子的上頂)的面積之和。 預設2:還要注意實際,最后的結果保留整十數時要采用“進一法”,因為實際使用的面料要比計算的結果多一些,所以這類問題往往用“進一法”取近似數。 師:對,在實際應用中計算圓柱形物體的表面積,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有時還要根據實際取計算結果的近似值。 4.歸納提升。 課件出示:鐵皮水桶圖、柱子涂油漆圖、通風管實物圖。 師:這些與圓柱表面積有關的問題,各是求圓柱哪些面的面積? 預設1:求制作鐵皮水桶所用的鐵皮的面積,就是求一個底面和側面的面積之和。 預設2:求柱子涂油漆的面積,就是求柱子的側面積。 預設3:求制作通風管所用的鐵皮的面積,就是求通風管的側面積。 現實生活中有關表面積計算的情形復雜多變,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求哪些面的面積之和。題目中往往不會直接說明,需要自主理解和分析。在這個環節中,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體會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解決問題。
三、 課堂鞏固 訓練達標 基礎演練: 1.完成教材第21頁做一做第2題。 2.完成教材第22頁練習四第4題。 3.完成教材第23頁練習四第6題。 拓展延伸: 分層次的鞏固練習有助于對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進行評價。
四、 歸納總結 素養達標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 引導學生總結梳理所學知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板書設計 圓柱的表面積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課后作業 1.從課本習題中選取;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
課后反思 本課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通過各種情境問題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但是本課的練習量比較大,反復的練習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很容易注意力分散,看到難度大一點的題目就放棄。針對這一現象,應該注重在學生練習過程中多提出一些相關的趣味性例子,同時應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確保課堂效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