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素養達標教學設計2.3 稅率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材P10.例3.教材分析 《稅率》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百分數(二)》單元的課時內容。本課是在學習了百分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主要內容是通過納稅的意義、常見稅種和應納稅額等知識的教學,使學生掌握有關納稅的一些知識,是對學生進行法治滲透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學情分析 通過前五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絕大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整體上思維敏捷,課堂反應與接受較快,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并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獨立思考,并能自評。核心素養 掌握有關納稅的一些知識,是對學生進行法治滲透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教學目標 1.通過對納稅的含義和意義的理解,學習掌握應納稅額和稅率的含義,并能計算應納稅額。 2.通過計算應納稅額,培養學生獨立觀察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通過計算應納稅額知道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提高依法納稅的意識。教學重點 知道稅率的意義,會根據已知條件計算應納稅額、營業稅或稅率。教學難點 對稅率的理解。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激趣導入 前測達標 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相關知識。 (1)公共設施的建設費用從哪里來? (2)理解納稅的意義 2.小結,引出課題。 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增強學生的納稅意識。二、 探究新知 導學達標 1.導言: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因此,每個公民都有納稅的義務。你都知道哪些稅收的種類 生1:我知道有個人所得稅。 生2:我知道有營業稅、增值稅。 生3:我還知道有消費稅、印花稅。 …… 師:請同學們大膽地猜一猜,你覺得稅款的多少可能與哪些條件有關呢 先跟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師:請一個小組派代表把你們討論的結果匯報一下。 學生可能會說: 不同種類的稅,征收的標準一定不一樣,我們課前調查過了,也就是不同稅種的稅率是不同的,所以稅款的多少與稅率有關。 稅款的多少除了與稅率有關,還應該跟收入的多少有關。 …… 2.講解: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額……)的比率叫做稅率。 師:跟同桌討論一下應納稅額、稅率和相應的收入這三種量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同桌進行討論;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交流匯報,小結: 稅率=應納稅額÷收入 應納稅額=收入×稅率 收入=應納稅額÷稅率 3.師:明確這些術語的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之后,你能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例3)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問題;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師: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呢 生:已知“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意思就是營業稅是營業額的5%,求營業稅是多少萬元,就是計算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式為:30×5%=1.5(萬元)。 引導學生大膽猜測與稅款多少有關的條件,探討應納稅額、稅率和收入之間的數量關系,為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做好鋪墊三、 課堂鞏固 訓練達標 基礎演練: 1.完成教材第10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7題。 3.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題。 拓展延伸: 分層次的鞏固練習有助于對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進行評價。四、 歸納總結 素養達標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 2.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 引導學生總結梳理所學知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板書設計 稅 率 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額……)的比率叫做稅率。 稅率=應納稅額÷收入 應納稅額=收入×稅率 收入=應納稅額÷稅課后作業 1.從課本習題中選取;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課后反思 課堂上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是這節課的一大特色,于是在教學中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現數學,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些實際問題,以此來吸引學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相較于上一節“成數”中遇到的種種令他們覺得困惑、棘手的現狀,這一節課的學習顯得簡單輕松多了。 不足之處: 1.學生學習過程中,對知識不能靈活運用,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2.沒有利用好學生收集到的信息,學生對稅種的理解僅局限于教材中提到的幾種,沒有做好知識的遷移。 再教這節課的內容時,教師盡可能地使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并通過課后延伸的方式,讓學生通過互相交流收集的信息,體會教學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還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嘗試解決各種稅款的計算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