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教學課件基礎模塊職業道德與法治第三單元 增強法治意識第7課第一框 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讓生活更美好1.一啟思導行4.課堂總結3.新中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歷程與成就2.分組討論,結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對“法治讓生活更美好”的認識。《法治讓城市更美好》1.法治讓生活更美好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社會建設是中國走向現代文明強國的一種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縱橫覽史,法治無疑是國家和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是規范文明秩序的根本手段。在推進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黨越來越重視法治建設,一邊建立健全法治體系,一邊提升依法治理國家的能力。改革開放以來,依法治國已經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法治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不斷地貫穿于治國理政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并發揮出指導和規范的作用。2014年9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斷把法治中國建設推向前進。”閱讀材料,思考:什么是法治?用法律的準繩去衡量、規范、引導社會生活,這就是法治。(1)法治的科學內涵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2)法治的重要性材料一:正在午休,卻被樓下商鋪的高音喇叭吵醒;走在路上,被機動車巨大的轟鳴聲嚇了一跳……不論工作學習還是居家生活,很多人都曾遭遇噪聲侵擾,被折騰得心神不寧,卻又束手無策。2021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該法對鄰里噪聲、娛樂健身噪聲、室內裝修噪聲、設施設備噪聲、商業經營噪聲等生活中常見的噪聲擾民問題作出相應規定,對于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維護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以法治促文明,讓安寧常相伴材料二:2022年6月是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實施以來第一個安全生產月,圍繞“遵守安全生產法,當好第一責任人”的主題,各地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加大以案釋法力度,督促企業時刻繃緊安全生產責任這根弦,督促企業主要負責人自覺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法定職責,全力防范安全風險,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近年來,從《安全生產法》的修改實施,到《危險化學品安全法》《礦山安全法》等配套法律法規規章完善修訂,再到將“危險作業罪”納入《刑法修正案(十一)》,實現事故前重大安全違法行為入刑,我國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進一步健全,有效推動企業主要負責人強化“風險即危險”“隱患即事故”的責任意識。這些法律法規的實施,為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為安全生產提供法治保障材料三:堅持把憲法作為根本活動準則。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堅持憲法法律至上,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一切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黨帶頭尊崇和執行憲法,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保障憲法法律的有效實施。《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節選)閱讀上述三個材料,思考:法治有什么樣的作用?昆山龍哥案錄像看完這段視頻,你有什么感受?8·27昆山持刀砍人案是發生于江蘇昆山市開發區震川路、順帆路的刑事案件。2018年8月27日晚上21時35分,江蘇昆山市開發區震川路、順帆路路口發生一起刑事案件,一轎車與自行車發生輕微交通事故。雙方爭執時轎車車內一名男子拿出刀,砍向自行車車主,之后長刀不慎落地,騎車人撿起長刀反過來持刀追趕該男子,男子被砍傷倒在草叢中。截至2018年8月28日,該案件導致寶馬車內的劉某某死亡,騎車人于某某受傷。2018年8月28日晚,昆山市檢察院宣布提前介入此案調查。案件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2019年3月12日,2019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發布,昆山“反殺”案被寫入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8·27昆山持刀砍人案劉海龍劉海龍(1982年 —2018年8月27日 ),“8·27昆山持刀砍人案”中寶馬男死者,外號“龍哥”,甘肅省鎮原縣人。2001年7月,因犯盜竊罪被判四年六個月。2006年9月7日,因打架被行政拘留五日。2007年3月,因犯敲詐勒索罪被判九個月。2009年5月11日,因犯故意毀壞財物罪被判三年。2013年7月19日,因犯尋釁滋事罪和故意傷害罪被判兩年兩個月。五次坐牢,從19歲開始偷竊,五次被判刑加起來10年5個月。2018年8月27日晚,因行車問題,與他人引發口角導致沖突,提刀追砍自行車車主于某某,卻被反砍身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誰是誰非,路人是否有罪?這位滿身刺青的壯漢,如何憑一己之力,讓正當防衛直接進步10年?昆山龍哥:街頭挑釁路人,砍人不成被反殺,結局大快人心【昆山反殺篇】正當防衛中有一種叫特殊防衛——羅翔小課堂法治保障個人權利和自由。在法治社會,公民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受到法律保護,每個人都可以依法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有序地參與社會公共事務。(2)法治的作用法治維護公共秩序。法律確立了公共生活的基本規則,在法律指引下,公民、企業、社會組織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社會和諧有序。法治實現公平正義。法治堅持憲法法律至上,維護法律平等,所有人都要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任何違法行為都要受到追究。法治之下,經濟更繁榮,文化更燦爛,環境更美麗,生活更美好。【設置活動】聯系自己所學的專業,列舉體現“法治讓生活更美好”的事例。要求:每小組限1分鐘。2.新中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歷程與成就播放視頻:《法治中國》專題片第三集教師可自行上網搜索相關視頻觀看視頻,閱讀材料,嘗試梳理新中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歷程。【分組活動】(1)新中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歷程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法治,新中國法治建設是在革命根據地法治建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制定了“五四憲法”和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規,建立起社會主義法制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司法制度。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我國法治建設有序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孫小果案、鮑毓明事件、張玉環……80秒回顧2020年中國法治關鍵時刻!觀看視頻,談談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播放視頻:“數”看這十年——法治中國建設輝煌成就教師可自行上網搜索相關視頻(2)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管總的東西。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相關鏈接一國的法治總是由一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只有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從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時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夯實法治基礎。我國法治建設找到了什么樣的法治道路?找到了正確的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我國法治建設的最大成就,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觀看視頻,談談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教師可自行上網搜索相關視頻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完善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制度,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閱讀材料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憲法修正案,制定民法典、外商投資法、國家安全法、監察法等法律,修改立法法、國防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善。制定反外國制裁法、陸地國界法等,用法治力量保障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制定鄉村振興促進法,修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修改反壟斷法、個稅法,支持和引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對社會關注的問題作出回應;制定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依法守護綠水青山……談談該材料體現了什么法治建設成就。形成并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趨完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干,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門類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相關鏈接】閱讀材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專題研究全面依法治國問題,就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出頂層設計和重大部署,統籌推進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建設。《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節選)閱讀材料,談談對國家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的理解。黨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黨領導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確立憲法宣誓制度,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提高國家機構依法履職能力,提高各級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國家治理能力不斷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統籌推進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建設。公民各項權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得到加強。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進一步發揮,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法律伴隨一生——與法同行3.課堂總結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法治讓生活更美好法治的作用法治的科學內涵新中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歷程與成就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新中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歷程永葆初心:習近平講述百年征程4.啟思導行分組討論,將自己知道的不同領域的法律,填到相應表格中,并派代表進行分享。以生命為代價換取惡法之終結!“孫志剛案”→影響中國法治進程的法律案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