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道德與法治學科第三單元 我們的公共生活 達標檢測卷時間:40分鐘 分值:5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破壞公共座椅,帶來的后果是( )。A.沒有任何影響B.當人們勞累時,沒有休息的地方C.和我關系不大,我從來不坐公共座椅D.只有老人需要公共座椅,年輕人不需要2 下列行為正確的是( )。A.考試時我告訴別人答案 B.見到盲人過馬路我主動攙扶C.老人摔倒了,我繞開行走 D.下樓梯時,我奔跑趕超同學3 下課了,我們可以( )。A.在教室內大喊大叫 B.和同學在樓梯上追逐打鬧C.在黑板上亂寫亂畫 D.到操場上去玩耍4 在馬路上看見一個叔叔正在吃力地推車,你應該( )。A.嘲笑他沒力氣B.主動幫他推車C.視而不見D.認為自己也推不動車,不去幫忙5 不遵守交通規則可能造成的后果有( )。A.影響家庭和諧 B.造成交通事故C.影響鄰里和諧 D.影響同學關系6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我們應該正確使用公共設施B.保護公共設施是政府的職責C.公共設施可以占為己有D.我們是小孩子,不需要愛護公共設施7 發現學校籃球場的籃框壞了,我們應該( )。A.假裝沒看到 B.沒事,繼續玩C.與我無關,迅速離開 D.及時報告老師8 下列行為不值得我們點贊的是( )。A.格桑坐公交車的時候,主動給一位老爺爺讓座B.某地發生了地震,扎西給災區的小朋友捐款、捐物C.在火車站買票時次仁看排隊的人太多了,就偷偷插隊D.在標有禁止拍照的博物館里央金自覺排隊參觀,不拍照9 關于學校生活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學習好的同學不用遵守學校生活規則,成績差的同學必須遵守B.班干部不用遵守學校生活規則C.規則面前人人平等,每個同學都要遵守學校生活規則D.學校生活規則只對高年級的同學起作用,所以低年級的同學不用遵守10 ( )的行為是善待“朋友”——公共設施的表現。A.用彈弓或石頭砸路燈 B.在公園躺椅上刻字C.不損壞公共健身器械 D.在小區護欄上貼小廣告11 當看到同學為拿不到高處的書而煩惱時,你會說( )。A.你真矮呀,我給你拿 B.來求我,我就給你拿C.我來幫你拿書好嗎 D.拿不到就找個子高的人幫忙12 下列是遵守規則的行為的一項是( )。A.還沒到下課時間,旺堆看老師不在,就偷偷溜出教室B.公園很多人隨便丟棄垃圾,我也隨大流C.去公廁,我不怕麻煩,堅持沖凈廁所再走D.坐公交車不排隊,拼命往前擠二、材料分析題:本題共4小題,共26分。1 材料:午休時間到了,同學們在學校食堂吃飯,大家歡快地跑進食堂。李明和李華是好朋友,李華來晚了,李明拉李華站到他的前面,同學們有說有笑地排隊打飯。最后,李華把沒吃完的飯菜倒掉。他們的做法對嗎?請說說上面的情景中有哪些錯誤之處。(4分)2 材料:游樂園門前,游客們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購票,你排在前面。這時,好朋友多吉來到你身邊,說:“隊伍太長了,讓我插個隊吧,這樣可以早點進游樂園。”你會怎么做?請說明理由。(4分)3 材料:為了方便市民出行,很多城市配備了公共自行車。但是,管理部門在維護過程中發現了很多不文明的現象,比如車座坐墊被人用小刀劃破、惡意撕毀二維碼,以及把車子當健身器械,坐在鎖著的自行車上空蹬,更有甚者還往樁位里面塞垃圾,造成市民不能正常借還車。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1)材料中的公共自行車是公共設施嗎?它有什么作用?(4分)(2)通過調查,你了解到了哪些損壞公共設施的不文明行為?請列舉兩例。 (4分)4 材料:小明剛上三年級時,一場車禍奪去了他父親的生命,使本來就貧寒的家境雪上加霜。小明的好朋友頓珠得知了此事,就在學校里和班上大肆宣揚這個消息,并號召同學們一起給小明捐款。大家把好不容易湊到的錢拿到小明面前時,沒想到他卻并不領情,還生氣地說他不需要大家的幫助。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1)為什么小明不愿意接受大家的幫助?(4分)(2)在幫助他人時,需要注意什么呢?請寫出3點。(6分)答案一、1-12 B B D B B A D C C C C C二、1.他們的做法不對。首先,大家不應該跑進食堂,在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其次,雖然李明和李華是好朋友,但李華插隊是不對的,他沒有遵守規則,是不文明的行為。再者,同學們不應該有說有笑地打飯,在公共場所應該禁止喧嘩。最后,李華把沒吃完的飯菜倒掉,是浪費糧食的不文明行為,他應該吃多少打多少,杜絕浪費,踐行光盤行動。 2.我不會讓他插隊。我會委婉地告訴他插隊是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表現,它破壞了正常的秩序,是錯誤行為。 3.(1)公共自行車是公共設施,它為人們提供便捷的、綠色的出行方式。 (2)示例:①破壞消防栓,拿里面的滅火器當玩具。②在電線桿上貼小廣告。 4.(1)因為頓珠在幫助小明時,沒有尊重小明的隱私,傷害了小明的自尊,所以小明不愿意接受大家的幫助。 2)幫助別人時要了解別人的需要,并且要講求方法,以平等的態度對待需要幫助的人,尊重他們的隱私和意愿,感同身受地了解他們的需要,以友善與熱誠的態度幫助他們。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