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 訂立合同學問大 練習一、單選題1.18歲的小莉是一名高三的學生,路過書店時看到門口打著“最新版高考復習全書,優惠多多!”走進書店看到每本書都有價格標簽,選中一本20元的復習資料后去收銀處付款購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書店門口的廣告內容屬于要約 ②每本書的價格標簽屬于要約邀請③小莉付款購買的行為屬于承諾 ④小莉的購買合同是一份有效合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王某到某4S店購車。上午10點,王某與該4S店簽訂了購車協議;辦完了交款手續,并辦好了臨時牌照和保險;11點10分,王某打算將車開出店內的停車場,倒車時與另一輛小轎車相撞。關于本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①車輛屬于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②該車已完成所有手續并交付,合同已經履行完畢③該車仍在4S店內,該車控制權尚未轉移④該4S店需要繼續履行合同或賠償王某損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3年8月,王某與李某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依照合同約定,王某將本人名下房產以60萬元的價格賣給李某。在收到全部房款后,王某向李某交付了房屋鑰匙,并許諾將在一個月內把房屋過戶至李某名下。對此,以下認識正確的是( )①在拿到房屋鑰匙后,李某即得到了房屋的所有權②雙方合同自簽訂之日起生效③當房款全部付清時,《房地產買賣合同》即時生效④在房屋過戶手續完成后,李某正式成為房產所有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17周歲的王某在村里的飲料廠上班,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他欲花800元錢從李某處買一部品牌二手電腦,此事遭到了王某父母的強烈反對,但王某還是買了下來。隨后,王父找到李某,認為他們之間的買賣無效,要求李某返還錢款,拿走電腦。對此事認識正確的是( )A.王某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家長可要求李某返還錢款B.王某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該買賣行為有效C.李某向王某售賣電腦的行為違背了王某父母的意愿,該行為無效D.李某與王某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人身利益5.在訂立合同時,我們在合同格式條款中常常看到:“本店商品一經售出,概不退換”“最終解釋權歸本店所有”“最低充值限額”等內容。下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對格式條款的節選。第四百九十六條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第四百九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格式條款無效; (一)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對方主要權利; (二)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排除對方主要權利。我國民法典采用格式條款又加以規范和約束的原因是( )①合同的訂立應在誠信的基礎上達成一致②違反公序良俗情形的合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③合同主體的談判能力與地位可能存在差異,需保護弱勢的一方④格式條款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鋼琴師陳某以遲發工資為由向前經紀公司發出解除合同的通告,隨后,停止了該公司發行5張CD的合同,并自行參加計劃外演唱會。經紀公司指出,他們已結清了所有的欠款,陳某違反了合同約定,也不作任何的協商,公司最后訴至法院,公司按原有合同條款向她提出相當于合同額2倍的違約金。經紀公司與陳某簽訂的合同為其違約訴訟提供了充分的證據。最終經紀公司勝訴。材料中陳某的行為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合同是當事人在自愿的基礎上達成的共識,其訂立和變更都需要當事人雙方的同意,否則就要承擔違約責任②合同一經成立生效,對雙方均有法律約束力③合同的形式包括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④合同只約束承擔義務的一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張某某(原告)的女兒張小某,出生于2013年。張小某于2023年3月1日晚上在原告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原告手視通過某直播平臺,用原告支付寶給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被行)經營的“某點卡專營用”轉賬支付5950元,用于購買游戲充值點卡。在該案例中( )①因為內容不合法,買賣雙方訂立的合同是無效合同②張小某行為已明顯超出與其年齡、智力相適宜的程度③被告應當將張小某購買游戲充值點卡的款項退還原告④被告在從事民事活動時違背了自愿這一民法基本原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王某通過微信向老劉發送一枚“咸豐重寶”錢幣的照片,并稱:“朋友放我這里賣的,真假吃不準。”老劉看錢幣品相不錯遂轉賬7500元將其買下,后經專業機構鑒定為贗品,遂要求王某退款。王某認為自己并未承諾古錢幣保真拒絕了退款要求。老劉以購買錢幣時存在重大誤解為由,將王某告上法庭,要求撤銷買賣合同并退還貨款。對本案分析合理的是( )①交易過程中雙方意思表示不一致,所以買賣合同無效②合同中雙方沒有約定保真承諾,故王某無需退款③老劉購物時應對隱含風險進行評估,本案不存在重大誤解情形④作為特殊產品交易,古玩交易應完全按照行規進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4年2月24日,某超市向乙公司發送電子郵件:“愿以每箱50元的價格購買貴公司的香蕉一百千克,貴公司負責運輸,貨到付款,2天內答復有效。”2月28日,乙公司以電子郵件回復:“可以,但必須款到發貨。”該超市收到信后當日以電子郵件回復:“可以。”由此可以判斷( )①乙公司對超市的回復屬于承諾,具有法律效力②超市第一次向乙公司發送的電子郵件屬于要約③乙公司的回復超出時間期限,屬于新要約邀請④超市同意乙公司的付款方式使得買賣合同成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張某與李某相熟。2023年,雙方口頭協商將涉案商品房整體作價40萬元出售給張某。因李某急需資金,張某便一次性付清房款,但未辦理產權變更登記手續。后李某以45萬元的成交價格將該房屋出售給不知情的第三方王某,王某向李某支付了房款并辦理了過戶登記。張某為此與李某、王某發生爭議。對此,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張某與李某約定在先并全額支付房款,房產應歸其所有B.李某“一房多賣”且抬高房價,應對王某作出經濟補償C.李某與張某未簽訂書面合同,雙方的口頭協商不具有約束力D.王某作為善意第三人,已經實質性取得了該房屋的所有權11.某日,奶奶送小明上幼兒園,在乘坐公交車途中,因為一輛車違章搶行,公交車司機緊急剎車,導致小明從座椅上摔出,撞傷頭部,被送醫治療。就該事件涉及的民事法律關系,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①小明購車票才與公交公司成立合同關系 ②小明免車票也與公交公司成立合同關系③小明在該事件中健康權受到侵害 ④小明在該事件中身體權受到侵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關于合同主體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自然人可以成為合同主體 B.法人可以成為合同主體C.國家行政機關不可以成為合同主體 D.合同當事人一方為債權人,另一方為債務人13.某公司與消費者簽訂的《舞蹈會員協議》(該協議系預先擬定)中存在“學員在入學1個月內尚未開展學習,甲方(公司)酌情退回30%健身費給學員,合同終止。因學員個人原因違約,已繳納的70%健身費作為違約金,不予退還”等內容。整份協議關于退款規定“你有我無”,即僅規定消費退款違約責任,而對經營者違約責任只字不提;且在合同簽訂過程中,該公司未就協議的條款向客戶進行解釋說明,更沒有與客戶就違約責任以及免責問題進行過協商約定。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該公司存在利用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②關于退款的條款免除或減輕經營者責任,限制消費者權利,屬于無效條款③以格式條款簽訂合同不能體現交易雙方的自由意志④采用格式條款擬定合同時候未與消費者協商違背誠信原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2023年6月10日,徐某在微信上給朱某文字留言,表示欲購買1000噸鋼鐵,要求一周內送到徐某公司,貨到付款。次日,朱某微信文字回復徐某說,一周時間太倉促,要求10天內送到,徐某答應。朱某指派公司員工根據約定時間向徐某送貨。由于突發事件引發交通管制,朱某打電話向徐某作了解釋,鋼鐵第15天才送到徐某公司。這一過程中( )①雙方訂立的合同于6月10日成立 ②徐某與朱某達成的是書面合同③朱某的回答構成新的承諾 ④該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行為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5.有效合同要求訂立合同的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外在表示行為與內心意思相一致,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利益。根據上述要求,下列合同中有效的是( )A.甲制造乙公司的假公章,冒充乙公司的銷售人員,與丙公司簽訂買賣合同B.甲公司以扣押人事檔案相要挾,與吳某續簽勞動合同C.甲年滿9周歲,經過討價還價,將自家手機賣給鄰居乙D.為了擴大生產規模,甲公司與原材料供貨商乙公司簽訂買賣合同16.13歲的小浩被網上的一款部落游戲吸引,并偷偷用母親的支付寶向該款游戲充值虛擬游戲幣“寶石”,金額高達4萬余元。依據上述事實和相關法律,可以推斷出( )A.小浩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交易行為可能無效B.小浩實施的行為并非真實意思表示,其交易行為無效C.小浩的行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其交易行為無效D.小浩尚不具備完全的民事權利能力,其交易行為可能無效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3月6日,甲與乙訂立一份房屋買賣合同,約定乙購買甲的一套房屋(以下稱01號房),價格100萬,簽約當天乙先付40萬。由于乙急于將01號房作為婚房,想盡快裝修,簽約當天乙取得01號房的鑰匙。雙方約定一周后支付30萬元,辦理過戶后再付30萬元。2023年3月9日,丙得知甲要出售01號房,表示愿意以120萬元購買01號房。于是,甲與丙當天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2023年3月10日,丙全款付清后辦理過戶登記。(1)關于01號房,甲先后與乙、丙簽訂的合同是否有效?(2)01號房應該歸屬于誰?為什么?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看短視頻可以領紅包—不少平臺有類似的廣告宣傳。楊先生發現,某短視頻平臺就有這樣的機會。兩個月內,楊先生在某短視頻平臺觀看短視頻,累計領取紅包3229.43元。之后,平臺組織“抽獎提現”活動,獎項為金額不等的現金提取獎勵,楊先生幸運地抽取到了平臺提現2466元的權益,但提現過程并不順利。平臺表示余額不足,不能提現,楊先生將平臺運營方某科技公司訴至人民法院,要求支付紅包提現金額2466元。公司代理人辯稱,用戶注冊時雙方簽訂的《短視頻服務協議》中約定,紅包個數達到5000個,錢包賬戶余額大于等于2000元時,才能提現2000元,楊先生紅包個數未達到5000個,不符合提現條件。人民法院審理后判決,該科技公司給付楊先生紅包提現款2466元。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分析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決的合理性。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未成年沖動消費的新聞時常沖上熱搜,打賞主播、私自購買游戲、未經監護人同意購買遠超自己負荷的衣服,當產生糾紛時,誰應為未成年的沖動消費買單 被告陳某系未成年,父母離異后隨其母(被告)于某生活。2019年,被告陳某開始在原告西平某服裝店店內購買衣服,后經雙方核算,被告陳某未經母親同意私自于2020年7月4日向原告西平某服裝店出具欠條一份,共欠原告西平某服裝店88572元。經服裝店多次催要,被告(陳某)陸續向原告西平某服裝店支付貨款5800元,余款82772元至今未付,原告西平某服裝店遂起訴至西平縣人民法院。綜合運用《法律與生活》 的知識,分析該案件中原告西平某服裝店與被告陳某的買賣合同是否無效。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某路橋公司因施工需要,急需1000噸鋼材。于是該路橋公司同時向A市的八一鋼廠和B市的藍天鋼廠發函,函電稱:“急需1000噸16mm的螺紋鋼,如果貴廠有,請速回函,我公司將派人前往商談。”八一鋼廠和藍天鋼廠收到電函后,先后回函都表示“有現貨,愿以每噸3900元發貨1000噸16mm的螺紋鋼”。藍天鋼廠在回函的當天就給路橋公司發貨1000噸螺紋鋼。在這批鋼材到達路橋公司之前,路橋公司得知A市的八一鋼廠鋼材質量更好,于是向A市的八一鋼廠發函:“我公司愿意購買貴廠1000噸16mm的螺紋鋼,請速發貨,運費我公司負責。”在發出此電函第二天,藍天鋼廠將1000噸螺紋鋼送到路橋公司,遭到路橋公司拒收。藍天鋼廠不服,認為已和路橋公司簽訂合同,路橋公司拒收構成違約,于是向法院提起訴訟。(1)路橋公司的第一次發函、八一鋼廠的回函、路橋公司的第二次發函分別屬《民法典》有關合同訂立中的什么行為?(2)藍天鋼廠和和路橋公司是否存在生效的合同關系?說明理由。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C B D A C C C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A D D A1.D【詳解】①: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表示。書店門口的廣告“最新版高考復習全書,優惠多多”,內容并不具體確定,屬于要約邀請,①排除。②: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書店每本書的價格標簽標明了其出售價格,內容具體確定,是對顧客發出的要約,②排除。③: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小莉選中一本20元的復習資料付款購買的行為屬于承諾,③正確。④:法律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因此,小莉作為一名高三的學生,即使不滿18周歲該購買合同也是有效合同,④正確。故本題選D。2.D【詳解】本題為逆向選擇題。①:王某與該4S店簽訂了購車協議,辦完了交款手續,并辦好了臨時牌照和保險,車輛屬于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故本觀點正確,排除①。②:王某與該4S店簽訂了購車協議,辦完了交款手續,并辦好了臨時牌照和保險,說明該車已完成所有手續并交付,合同已經履行完畢,故②正確,排除②。③:王某與該4S店簽訂了購車協議,辦完了交款手續,并辦好了臨時牌照和保險,說明該車控制權已經轉移,故③入選。④王某與該4S店簽訂了購車協議,辦完了交款手續,并辦好了臨時牌照和保險,說明合同已經履行完畢,且發生碰撞是王某的個人行為,該4S店不用賠償王某損失,故④入選。故本題選D。3.C【詳解】①④:根據法律規定,不動產權的變更需要到相應的國家機關辦理登記,對于該房屋,在房屋過戶手續完成后,李某正式成為房產所有人,故①不選,④正確。②③:《房地產買賣合同》雙方自愿簽訂后,便開始生效,故②正確,③不選。故本題選C。4.B【詳解】AB:17周歲的王某用自己的工資購買了價值800元的一部品牌二手電腦,在本案中王某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該買賣行為有效,故A不選,B正確。C:在本案中,王某與李某均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該合同有效,無須征得王某父母的同意,故C不選。D:李某與王某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雙方買賣的行為,故D錯誤。故本題選B。5.D【詳解】①:合同的訂立必須由訂立合同的各方當事人在自愿的基礎上達成共識,而不是“在誠信的基礎上”,①說法錯誤。②:材料強調的是格式合同,這與是否違反公序良俗沒有直接必然聯系,②不符合題意。③④:我國民法典之所以采用格式條款又加以規范和約束,是因為格式條款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合同主體的談判能力與地位可能存在差異,需保護弱勢的一方,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6.A【詳解】①②④:陳某不與經紀公司作任何協商,單方面解除合同,違反了合同約定,其行為啟示我們合同是當事人在自愿的基礎上達成的共識,一經成立生效,對雙方均有法律約束力,其訂立和變更都需要當事人雙方的同意,否則就要承擔違約責任,①②符合題意,④說法錯誤。③:材料沒有涉及合同的形式,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7.C【詳解】①: 材料中買賣合同無效主要是因為主體不適格,而不是內容是否合法,①說法錯誤,不選。②③: 從材料可以看出,張小某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購買游戲充值點卡的行為,已明顯超出與其年齡、智力相適宜的程度,除非得到監護人的確認,否則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應退還款項,②③說法符合題意。④: 材料中被告沒有違背自愿原則,④說法錯誤,不選。故本題選C。8.C【詳解】①:由于古玩本身的不確定性,交易雙方憑借自身的鑒賞能力完成識別,對同一物品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評價結果,其藝術價值、收藏價值亦是因人而異。老劉在不確定真假的情況下自愿向其轉賬,屬于雙方自愿的買賣行為,現在該古錢幣已經交易完畢,基于古董行業的特殊性,不存在重大誤解的情況,所以買賣合同有效,①錯誤。②:古錢幣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易有其特殊性。在交易古玩時,買受人憑個人知識儲備、鑒賞能力、購買經驗和個人智慧判斷真偽。出賣人對物品的優劣真假不作保證,如存在保真承諾,需要買賣雙方進行明確約定。本案屬于網絡購物,王某并未在聊天記錄中向老劉作出案涉兩枚古幣為真品的意思表示,合同中雙方沒有約定保真承諾,老劉也未提供其他證據證明王某做出過保真承諾,故王某無需退款,②正確。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據此,行為人因對交易性質、交易相對方、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存在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本案的特殊性在于,交易標的物為古錢幣,屬于古玩范疇。古玩交易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買賣,有著“買賣全憑眼力,真假各安天命”的特殊行業慣例。按照慣例,古玩交易中應由買受人通過實物查看自行判斷商品價值,并與出賣人達成交易合意;即便買受人確實對商品質量存在誤判,也不構成法律上所認可的重大誤解,③正確。④:作為特殊產品交易,古玩交易應當尊重古玩交易行業慣例,但不是完全按照行規進行,對于刻意隱瞞、惡意欺騙等違反公平交易原則,損害行業秩序和穩定性的行為,司法機關也會承擔起維護法律尊嚴、保護行業健康發展的責任,及時予以糾正,④錯誤。故本題選C。9.C【詳解】①②③:某超市向乙公司發送電子郵件:“愿以每箱50元的價格購買貴公司的香蕉一百千克,貴公司負責運輸,貨到付款,2天內答復有效。”該超市向乙公司發送電子郵件,價格、數量具體,視為要約。乙公司以電子郵件回復:“可以,但必須款到發貨。”乙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屬于新要約,①③錯誤,②正確。④:該超市收到信后當日以電子郵件回復:“可以。”屬于承諾,承諾后合同成立,具有法律效力,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0.D【詳解】AD:對于房屋等不動產,除法律另有規定的特殊情形外,必須到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登記才能取得所有權。王某作為善意第三人,向李某支付了房款并辦理了過戶手續,依法取得該商品房所有權,A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B:王某與李某的合同合法,屬于正常交易,李某無須對王某作出經濟補償,B不符合題意。C:張某與李某的口頭協商屬于口頭合同形式,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具有法律約束力,C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11.C【詳解】①:在本案中,公交公司是承運人,奶奶和小明是旅客,與公交公司是客運合同法律關系。小明雖然在本案中沒有購票,但他屬于免票旅客,不是購車票才與公交公司成立合同關系,①排除。②③:在本案中,小明免車票也與公交公司成立合同關系,由于公交公司的司機在駕駛中,未盡到謹慎駕駛義務,因車輛緊急剎車而導致小明受傷,小明在該事件中健康權受到侵害,②③符合他題意。④:身體權,是指自然人保持其身體組織完整并支配其肢體、器官和其他身體組織并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他人違 法侵犯的權利,生命健康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維持生命、維護生命安全利益、生理機能正常、維護健康利益的權利,小明在該事件中健康權受到侵害,④排除。故本題選C。12.C【詳解】本題屬于逆向選擇題。合同的主體及可以是自然人、法人,也可以是其他組織。A:自然人可以成為合同主體,A說法正確。B:法人可以成為合同主體,B說法正確。C:國家行政機關也可以成為合同主體,C說法錯誤。D:合同當事人一方為債權人,另一方為債務人,D說法正確。故本題選C。13.A【詳解】①②:該公司的行為屬于利用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該格式條款免除或減輕經營者責任,限制消費者權利,違背了相關法律法規,屬于無效條款,①②正確。③:在平等自愿、協商一致基礎上以格式條款簽訂合同能夠體現交易雙方的自由意志,③說法過于絕對。④:采用格式條款擬定合同時候未與消費者協商,違背公平原則,而不是違背誠信原則,④錯誤。故本題選A。14.D【詳解】①:雙方合同于徐某答應的時候,即6月11日成立,①不符合題意。②:徐某與朱某在微信上通過文字溝通,達成的是書面合同,②符合題意。③:朱某的回答做了實質性變更,屬于新的要約,③不符合題意。④:買賣合同作為一種債權關系,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行為,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5.D【詳解】A: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制造假公章屬于違法行為。甲制造乙公司的假公章,冒充乙公司銷售人員,與丙公司簽訂的買賣合同屬于無效合同,A不符合題意。B:按照法律規定,公司扣押勞動者人事檔案的行為違法,且在脅迫狀態下會導致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所以甲公司與吳某續簽的勞動合同屬于無效合同,B不符合題意。C:訂立一份有效的合同,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甲才年滿9周歲,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將自家手機低于市場價賣給鄰居乙的合同屬于無效合同,C不符合題意。D:為了擴大生產規模,甲公司與原材料供貨商乙公司依法簽訂買賣合同,符合訂立有效合同的要求,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6.A【詳解】AC: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行為如果與年齡、智力不相適應,則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需要經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認,則該行為無效。小浩13歲,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偷偷充值4萬余元的行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視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其母親作為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追認,則該交易行為無效,A符合題意,C說法錯誤。B:13歲的小浩被網上的一款部落游戲吸引,偷偷用母親的支付寶充值4萬余元,該行為并非出于脅迫,而是其真實的意思表示,B說法錯誤。D: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賦予的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7.(1)甲先后與乙、丙簽訂的合同均有效。訂立一份有效的合同,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甲先后與乙、丙簽訂的合同符合上述條件,也不存在合同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者違背公序良俗等情形,因此兩份合同均有效。(2)01號房歸屬于丙。對于房屋等不動產,除法律另有規定的情形外,必須到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登記,才能取得所有權。丙全款付清后辦理了過戶登記,因此丙取得01號房的所有權。【分析】背景素材:不動產所有權糾紛考點考查:有效合同、不動產的所有權取得方式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科學精神、法治意識【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回答甲先后與乙、丙簽訂的合同是否有效,需要調用有效合同的構成的有關知識,結合材料直接作答即可。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甲與乙訂立一份房屋買賣合同、與丙當天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可聯系訂立一份有效的合同,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教材信息與材料信息相結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指出01號房應該歸屬于誰,需要調用不動產的所有權取得方式的有關知識,結合材料直接作答即可。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丙全款付清后辦理過戶登記→可聯系房屋辦理登記后取得所有權。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教材信息與材料信息相結合。18.本案中,雙方簽署的《短視頻服務協議》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屬合法有效合同,雙方均應依約履行義務。協議雖然約定了提取2000元現金的條件(即領取的紅包個數達到5000個且賬戶余額大于等于2000元),但在實際履行合同中,平臺發布了"抽獎提現,活動,楊先生實際參與了該活動,并且幸運抽取了“提現2466元的權益”,應視為雙方共同作出了變更提現方式的意思表示。現楊先生抽取了“提現2466元的獎勵”,其賬戶余額亦達到3229.43元,故楊先生提現2466元的請求成立。【分析】背景素材:楊先生與某短視頻平臺的糾紛考點考查:“訂立合同學問大”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法治意識【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原因類主觀題,要求考生說明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決的合理性。考生需要調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可以從“訂立合同學問大”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用戶注冊時雙方簽訂《短視頻服務協議》→可聯系有效合同的構成要件。關鍵詞②:平臺組織“抽獎提現”活動,楊先生幸運地抽取到了平臺提現2466元的權益→可聯系應視為雙方共同作出了變更提現方式的意思表示。關鍵詞③:該科技公司給付楊先生紅包提現款2466元→可聯系現楊先生抽取了“提現2466元的獎勵”,其賬戶余額亦達到3229.43元,故楊先生提現請求成立。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19.該合同無效。①訂立一份有效的合同,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②被告陳某購買衣服時未滿18周歲,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購買大量衣服的消費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所以原告西平某服裝店與被告陳某的買賣合同應屬無效。③在本案中,行為人不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且未得到監護人同意,所以買賣合同無效。【分析】背景素材:未成年人的合同行為考點考查:合同的效力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描述和闡述事物、調動和運用知識核心素養:科學精神、法治意識【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指向該案件中原告西平某服裝店與被告陳某的買賣合同是否無效。解答時把握材料信息,調動運用合同的有關知識分析回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買賣合同是否無效→可聯系有效合同的條件。關鍵詞②:被告陳某系未成年,因購買原告衣服而欠貨款,金額較大→可聯系無效合同。關鍵詞③:未成年人,未經監護人同意購買,且數額較大→可聯系“合同效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20.(1)路橋公司的第一次發函屬于要約邀請,八一鋼廠的回函屬于要約,路橋公司的第二次發函屬于承諾。(2)藍天鋼廠和路橋公司不存在合同關系。路橋公司并不確定藍天鋼廠有其所需要的鋼材,只是希望藍天鋼廠向自己發出要約的表示,應視為要約邀請。藍天鋼廠的回函應為要約,路橋公司并未承諾。未經承諾的合同不成立,故二者尚未構成合同關系。【分析】背景素材:公司間的合同關系考點考查:合同的訂立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科學精神、法治意識【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設問要求分析各主體的行為,需要運用合同訂立的相關知識,屬于小切口設問,要求考生分清要約邀請、要約、承諾的定義,根據材料進行判斷。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路橋公司同時向A市的八一鋼廠和B市的藍天鋼廠發函→可聯系路橋公司并不確定八一藍天鋼廠有其所需要的鋼材,也未規定確定的合同條款,只是希望兩家鋼廠向自己發出要約的表示,故路橋公司向兩家鋼廠發函是要約邀請。關鍵詞②:八一鋼廠和藍天鋼廠收到電函后,先后回函→可聯系八一鋼廠和藍天鋼廠的回函都符合要約構成的要件,都是對路橋公司發出的要約。關鍵詞③:路橋公司得知A市的八一鋼廠鋼材質量更好,于是向A市的八一鋼廠再次發函→可聯系路橋公司對八一鋼廠的要約沒有異議,其第二次發函符合承諾構成的要件。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及教材知識、材料信息的結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設問要求分析藍天鋼廠和和路橋公司是否存在生效的合同關系,根據上一小問繼續往下分析合同是否成立即可。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藍天鋼廠不服,認為已和路橋公司簽訂合同→可聯系路橋公司向藍天鋼廠發出的是要約邀請,藍天鋼廠向路橋公司作出的是要約,因此合同沒有經過承諾未訂立。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及教材知識、材料信息的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