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自我評價(時間:60分鐘 分值:8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6分)1. 下列對圖片的解讀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 )A.憲法是我國法律體系的核心B.憲法是對其他法律的具體化C.憲法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D.我國的法律體系已經非常完善了2.“敬而用之,謂之守法。”這句話告訴我們要 ( )①樹立法律信仰 ②自覺遵守法律 ③把法律記在心里即可 ④自覺踐行法律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某部電影中有兩句經典臺詞是這樣說的:“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對于法律,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A.法律通過調解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B.法律是被統治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C.法律是由電影等輿論力量保證實施的D.法律只約束壞人的行為4.分析下圖后,你能得到的結論有 ( )①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 ②法律是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 ③法律與我們如影隨形,相伴一生 ④法律重點保護個人利益,忽略社會公共利益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條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下列屬于民法典調整范圍的有 ( )①曹某裝修房屋,因未做好防水與樓下住戶發生糾紛 ②某市工商局向某公司購買到有質量問題的辦公用品 ③李某因違反法律規定,被公安機關實施了行政拘留 ④某市質檢部門對制假售假企業處以10萬元罰款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6.誠信是民法典的一項基本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下列名言體現這一原則的是 ( )A.因利而動,因得而用B.獨腳難行,孤掌難鳴C.推之以誠,不言而信D.交友投分,切磨箴規7.漫畫中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 ( )A.生命權 B.健康權C.肖像權 D.隱私權8. 小華的父母在一場車禍中不幸離世,留下了30萬遺產和年僅8歲的小華。小華和他的親人就30萬遺產如何分配爭論不休。按照民法典,你支持 ( )A.舅舅:小華成了孤兒,我會一直照顧他,遺產理應有我一份B.姨媽:我親妹妹只有我這一個姐姐,她去世了,遺產我應該繼承一份C.表兄:大伯平常把我當親生兒子對待,遺產也該有我一份D.小華:我是父母唯一的子女,遺產應該屬于我9.(核心素養:法治觀念)農民工小張為討薪,爬高壓線威脅老板,雖要回欠薪,卻因擾亂公共秩序,在獲民警解救后又被公安機關拘留;他的同鄉小孫則通過勞動仲裁順利追回欠款。兩人的不同遭遇告訴我們 ( )①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②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③違法行為必將受到刑法制裁 ④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0.一天,學生楊某拾獲一個皮包,內有一部手機和幾百元人民幣,他拒不交還失主,反而占為己有。楊某的行為屬于 ( )A.行政違法行為B.民事違法行為C.刑事違法行為D.只違背道德的行為11.關于違法行為和犯罪的聯系和區別,下列同學的觀點中,正確的是 ( )A.小明:兩者都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都要承擔法律責任B.小亮:違法行為必然導致犯罪,要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C.小紅:違法行為不一定是犯罪,犯罪必定是違法行為D.小李:兩者都是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都要受到刑罰處罰12. 從不良行為到嚴重不良行為,從一般違法行為到犯罪行為,往往僅是一步之遙,嚴于律己是預防違法犯罪的重要途徑。下列選項中的詩句與“嚴于律己”所蘊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A.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D.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二、非選擇題(共44分)13.某學習小組以“法律與我們的生活”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搜集到以下材料,請你參與其中并完成相應任務。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條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人、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使用安全帶,摩托車駕駛人及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戴安全頭盔。”騎摩托車戴頭盔不僅是法律的規定,更有利于保護我們的生命安全。 材料二 王某為泄憤,從17樓往樓下扔刀、扔電腦,造成三輛轎車受到不同程度損壞。當地人民法院對該案公開開庭審理并宣判,被告人王某因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 材料三 在父親執意要求下,七年級學生小彤被迫輟學幫父親打理生意。經學校老師和政府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做思想工作,宣講有關法律知識,小彤父親終于答應讓其復學。(1)請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談談我國法律的作用。(6分)(2)為弘揚法治精神,爭做法治好少年,同學們設計了以下行動卡,請你來完成。(8分)行 動 卡 爭做法治好少年,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做到: ① ② ③ ④ 14.某市市民王某在女兒3周歲生日時,到一家寶寶攝影工作室拍了一套照片。后來,王某發現女兒的照片被該攝影工作室用于櫥窗裝飾。王某找到該攝影工作室要求撤掉照片,并賠償經濟損失。攝影工作室負責人解釋說,王某的女兒不是什么名人,攝影工作室有權對其照片底片進行處理,并沒有侵犯其女兒的合法權益。無奈之下,王某以女兒的名義將該攝影工作室起訴到了人民法院。經人民法院調解,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由攝影工作室賠償王某的女兒7 000元。(1)該攝影工作室的做法對嗎 為什么 (6分)(2)請你列舉一下身邊(生活中)侵犯肖像權的行為。(至少舉兩例,4分)(3)假如你的肖像權被侵犯了,你會怎么做 (2分)15. (模擬法庭)某校組織同學們舉行模擬法庭活動,以案釋法,對同學們進行普法教育。以下是其中一次模擬法庭活動的情況:【案情回顧】初中生王某,初一時曾獲得過“優秀學生”表彰,升上八年級后,在同班同學陳某的介紹下,結識了幾個游手好閑的社會青年,在他們的帶領下,逐漸沉迷上了網絡賭博,越來越無心向學,多次曠課逃學,屢教不改。升上九年級后,15歲的王某為了籌集賭資,在幾個社會青年的“指導”下,和陳某多次在學校附近路段及公交車站公開向同學要錢,要錢不成就直接搶,甚至因為搶錢而多次把人打傷,最終被警察抓獲。(1)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對王某的行為的性質進行分析。(6分)【法庭審判】模擬法庭經過宣讀起訴書、案情陳述、控辯雙方舉證質證、法庭調查、法官審議等環節,最后作出判決:王某和陳某犯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五個月,鑒于兩人均為未成年人,到案后能主動供述違法行為,且能主動如實檢舉其他人的違法行為,有悔罪表現,緩刑兩年。附:法律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二百六十三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2)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王某被判刑的理由。(6分)【法庭教育】舉辦模擬法庭活動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結合案例對同學們進行普法教育。在活動的最后,同學們各抒己見,談了自己從王某案件中獲得的啟示。(3)針對王某的案件,在法庭教育環節,你想說些什么 (6分)參考答案1.A 2.B 3.A4.B 【解析】本題考查法律與生活的關系。觀察圖片可知,從出生、上學、工作到老年,各種各樣的法律保障著我們的一生,說明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法律與我們如影隨形,相伴一生,①③正確;②在圖片中沒有體現,排除;法律既保護個人利益,也維護社會公共利益,④說法錯誤。故選B。5.A 6.C 7.C8.D 【解析】本題考查繼承的方式。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小華作為父母唯一的子女,是法定第一順序繼承人,有權繼承全部遺產,D說法正確;遺產繼承的第一順序是配偶、子女、父母,舅舅不屬于第一順序繼承人,A說法錯誤;姨媽作為兄弟姐妹屬于第二順序繼承人,在有第一順序繼承人存在的情況下,第二順序繼承人無權繼承,B 說法錯誤;表兄不屬于民法典規定的法定繼承人范圍,C說法錯誤。故選D。9.D 10.B 11.C 12.A13.(1)①法律通過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實現社會的有序運行。②法律通過設定個人權利的界限,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個人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得濫用權利損害社會公共利益。③法律通過調解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每點2分,共6分)(2)示例:①認真學習法律知識;②自覺遵守法律、法規;③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依法維護個人權益;④積極參與法治宣傳活動;等等。(每點2分,共8分)14.(1)該攝影室的做法是錯誤的,屬于違法行為。(2分)民法典規定,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攝影工作室未經王某的女兒及其監護人的同意擅自使用其照片,侵犯了王某女兒的肖像權。(4分)(2)示例:企業盜用名人肖像做廣告的行為,在公共場所偷拍他人的行為,等等。(每點2分,共4分)(3)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言之有理即可,2分)15.(1)①無心向學,多次曠課逃學的行為屬于不良行為(或者違紀行為)。②王某多次在學校附近路段及公交車站向同學要錢的行為屬于嚴重不良行為(或者違法行為)。③王某要錢不成就直接搶,甚至因為搶錢而多次把人打傷的行為屬于犯罪。(每點2分,共6分)(2)①王某多次搶錢,甚至因為搶錢而多次把人打傷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②王某的行為觸犯了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屬于搶劫罪。③王某的行為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王某年滿15周歲且搶劫,符合刑法第十七條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規定。(每點2分,共6分)(3)①要謹慎交友,多交益友,不交損友,在交友中要懂得明辨是非。②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③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④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每點2分,共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