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2 犯罪與刑罰【練基礎】1.在學習《犯罪與刑罰》時,同學們就相關學習內容展開討論。以下同學的觀點中,你支持的是 ( )A.小穎: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B.小楠:拘役是刑罰中附加刑的一種C.小陽: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是犯罪行為D.小玲:刑法是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2.下列案件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是 ( )A.蘇某在某國家考試中組織考生作弊,被判處有期徒刑B.初中生小夏經常和同學曠課去網吧打游戲C.某男子因多次報假警,被當地公安機關行政拘留D.某出版社未經小林同意,就出版其創作的短篇小說3.七年級學生小奇經過小巷時,被兩名社會青年持刀搶劫,社會青年還威脅他不準報警,否則“有他好看”。此時,小奇的正確做法應是 ( )A.好漢不吃眼前虧,先交錢再找人報復B.把錢交給他們,自認倒霉,不再追究C.堅決與他們斗爭到底,不能輕易屈服D.巧妙周旋,記住相貌,并在事后報警4.大學生陳某迷上了電競游戲,隨著消費不斷增加,他開始捉襟見肘。他在網吧結識了一名社會上的不良青年,并與之結伴多次攔路搶劫,最終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一萬元。(1)陳某的行為屬于哪類違法行為 其特征有哪些 (2)請你說一說青少年遇到此類行為時應該怎么辦。【練能力】5.漫畫中的違法行為的最本質特征是 ( )A.民事違法性 B.行政違法性C.嚴重社會危害性 D.應受到刑罰處罰主題情境:高空拋物的過與責 案例一 趙女士8歲的兒子在家里玩耍時不慎將一瓶礦泉水扔到樓下,正巧砸中了在小區花園內散步的鄭某,致其身上多處骨折,構成十級傷殘。人民法院審理后判決趙女士支付鄭某醫療費、護理費、殘疾賠償金、精神撫慰金、交通費等10萬余元。 案例二 上海靜安男子徐某將一個裝有水的塑料杯從30樓的窗戶拋了出去,險些砸中樓下一位小區居民。幾天后,徐某又將裝有小龍蝦殘渣的塑料碗從30樓拋下。經小區居民舉報,最終,人民法院以高空拋物罪判處徐某拘役3個月,并處罰金1 000元。據此回答6~7題。6.對以上兩則案例,下列分析完全正確的是 ( )A.刑法修正案已將“高空拋物”入刑,因此兩則案例中的行為都屬于刑事違法行為B.案例一是觸犯民法典的一般違法行為,案例二是觸犯刑法的犯罪行為C.案例一中的賠償金和精神撫慰金屬于行政處罰,案例二中的拘役屬于刑罰D.案例二中徐某之所以被判拘役,最本質的原因是其行為具有刑事違法性7.下列對高空拋物行為的認識正確的有 ( )①是犯罪行為 ②是缺乏法律觀念的表現 ③只是不道德行為 ④危害他人生命權和財產權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8.(核心素養:法治觀念)某市一項專題調查表明,在校學生中23%的學生有過被校內外不法分子敲詐、勒索、搶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擾的經歷。假如你遇到不法侵害,你應該 ( )①以牙還牙,以暴制暴,勇于還擊 ②有勇更需有謀,機智應對違法犯罪 ③忍氣吞聲,以防遭到更大的侵害 ④尋求法律保護,依法阻止非法行為A.②③ B.①③C.①④ D.②④9.下圖是初中生小飛與同學小治的對話。請你運用所學法律知識,結合對話內容對小飛的言行進行辨別與分析。方法點撥 “評析”型、“辨析”型題解題技巧 答題“三步走”: 第一步,辨別正誤。 第二步,分析說明。分析說明時要做到條理清晰,全面透徹,有理有據。 第三步,總結評價。亮明自己的觀點,或指明正確觀點的意義,或揭露錯誤觀點的實質和危害。參考答案1.D 2.A 【解析】本題考查犯罪與刑罰。蘇某因在國家考試中組織考生作弊,受到了刑罰處罰,屬于犯罪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A符合題意;小夏經常和同學曠課去網吧打游戲的行為屬于不良行為,違反了校紀校規,B不符合題意;男子因報假警73次,被當地公安機關行政拘留,屬于行政違法行為,違反了行政法律,C不符合題意;某出版社未經小林同意,就出版其創作的短篇小說,侵犯了小林的著作權,屬于民事違法行為,違反了民事法律,D不符合題意。故選A。3.D 4.(1)刑事違法行為(或犯罪)。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當受到刑罰處罰。(2)面對犯罪行為,我們要敢于斗爭,及時對受害者給予聲援和救助;更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有勇有謀地同犯罪行為作斗爭。5.C 6.B 【解析】本題考查犯罪與刑罰。題干中,人民法院審理后判決趙女士支付鄭某醫療費、護理費、殘疾賠償金、精神撫慰金、交通費等10萬余元,這是侵犯他人生命權和健康權、觸犯民法典的一般違法行為;人民法院以高空拋物罪判處徐某拘役3個月,并處罰金1 000元,徐某的行為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的犯罪行為,B說法正確。案例一屬于民事違法行為,A說法錯誤;賠償金和精神撫慰金屬于民事處罰,C說法錯誤;徐某的行為是犯罪行為,最本質的原因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D說法錯誤。故選B。7.B 【解析】本題考查犯罪與刑罰。高空拋物行為是缺乏法律觀念的表現,危害他人生命權和財產權,②④說法正確;只有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才是犯罪行為,①錯誤;高空拋物行為不只是不道德行為,還是違法行為,③錯誤。故選B。8.D 【解析】本題考查應對犯罪行為。根據教材知識可知,面對不法分子的侵害,我們應該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要敢于挺身而出,尋求法律保護,依法阻止非法行為,有勇更需有謀,機智應對違法犯罪,②④觀點正確,符合題意;以牙還牙,以暴制暴,這是缺乏法律意識的表現,①錯誤;忍氣吞聲是缺乏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的表現,容易縱容侵權者的囂張氣焰,③錯誤。故選D。9.小飛的言行是錯誤的。面對犯罪行為,我們要敢于斗爭,及時對受害者給予聲援和救助;更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有勇有謀地同犯罪行為作斗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