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海洋和陸地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2025年中考一輪復習地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海洋和陸地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2025年中考一輪復習地理

資源簡介

第三章 海洋和陸地
考點一 世界的海陸分布
1.面積比例: 海洋, 陸地,海洋占70.8%,陸地占29.2%。
2.海陸分布:
(1)南北半球:陸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北極地區是一片 ;海洋主要分布在 半球,南極地區是一片 。
(2)東西半球:陸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 半球。
(3)無論怎樣劃分,任意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 陸地面積。
3.七大洲、四大洋:
(1)七大洲分布。
南北 半球 赤道穿過 ② 洲、③非洲、 ⑤亞洲、⑥ 洲
全部在北半球 ①北美洲、 ④ 洲
全部在南半球 ⑦ 洲
東西 半球 主要在東半球 ⑤亞洲、③非洲、 ④ 洲、⑥ 洲
主要在西半球 ①北美洲、 ② 洲
(2)洲界。
亞歐分界線:a 、烏拉爾河、里海、 、黑海、 海峽。
亞非分界線:b 運河。
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c 海峽。
南、北美洲分界線:d 運河。
(3)四大洋分布。
大洋 特征
C 跨南北半球,面積 、最深,島嶼最多
B 跨南北半球,面積第二,略呈“ ”形
D 面積第三,大部分位于 半球
A 完全位于 半球,面積最小、最淺,被海冰覆蓋
考點二 海陸變遷
1.地表形態變化:
狀態 形式 例證
緩慢 變化 海洋→陸地 喜馬拉雅山區發現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
陸地→海洋 臺灣海峽海底發現森林遺跡和古河道
急速 變化 火山、地震等 “火山國”印度尼西亞;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
人類活動 荷蘭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假說:
(1)提出者:德國科學家 。
(2)科學證據:南美洲東岸的凸出部分,恰好與大西洋彼岸的 洲西岸凹入部分遙相對應。
3.板塊構造學說(1年1考·2分):
(1)板塊名稱(連一連)。
(2)內容。
①地球巖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
②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 ;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有的 ,有的 ,地殼比較 。
③板塊張裂或碰撞擠壓的地帶, 和 活動頻繁。
4.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① 火山地震帶;② 火山地震帶。
考點一 世界的海洋和陸地
【典題示范】
  (2024·新疆學業考)天宮空間站是我國自主研發距地400千米~500千米繞地飛行的空間站系統。讀天宮空間站某時刻運行位置和軌跡圖,完成1、2題。
1.對①②③④大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①是亞洲,②是歐洲
B.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
C.②④大洲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
D.①③大洲分界線是馬六甲海峽
2.天宮空間站接下來將飛過的大洋甲是( )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思維路徑]
信息 提取 (1)天宮空間站某時刻運行位置和軌跡圖; (2)東半球和西半球
綜合 分析 (1)①是亞洲,②是北美洲,③是非洲,④是南美洲,②④大洲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①③大洲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 (2)天宮空間站接下來將飛過的大洋甲是大西洋,該大洋是世界上第二大洋,位于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和南極洲五大洲之間
易錯 易混 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的位置
【考點突破】
簡圖識記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分界線
考點二 板塊構造學說的應用
【典題示范】
  (2024·龍東學業考)讀局部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
1.圖中甲是( )
A.印度洋板塊 B.歐亞板塊
C.太平洋板塊 D.美洲板塊
2.按照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說法正確的是( )
A.紅海會縮小 B.①山脈會增高
C.地中海會擴大 D.②山脈會消失
[思維路徑]
信息 提取 (1)局部板塊分布示意圖; (2)板塊運動的箭頭所指示的方向
綜合 分析 (1)讀圖可得,甲是印度洋板塊,其北部是歐亞板塊。 (2)讀圖可得,紅海位于板塊與板塊的張裂拉伸處,其面積逐漸擴大;①喜馬拉雅山脈和②阿爾卑斯山脈海拔在不斷升高;地中海位于板塊與板塊的碰撞擠壓處,其面積逐漸縮小
易錯 易混 板塊運動的兩種方式
【考點突破】
1.板塊運動與各種地形:
板塊運動 圖示 對地形 的影響 舉例
碰撞 擠壓 陸陸 相碰 形成巨大的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
陸海 相碰 大陸板塊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大洋板塊形成海溝 安第斯山脈、太平洋西部島弧、臺灣山脈
張裂 拉伸 形成裂谷和海洋 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
2.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1)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處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
(2)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位于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
  (2023·臨夏州學業考)如圖為東西半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據圖示信息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非洲地跨南北半球
②緯度最高的是歐洲
③面積最大的是非洲
④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
⑤南北回歸線同時穿過非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2.對世界海陸分布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東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B.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C.西半球海洋面積小于陸地面積
D.任意半球海洋面積均大于陸地面積
  (2024·連云港學業考)2022年1月,湯加某島火山劇烈噴發。如圖為該火山位置及所在板塊邊界示意圖。據此回答3、4題。
3.該火山大致位于( )
A.(20°S,175°W) B.(20°S,175°E)
C.(20°N,175°W) D.(20°N,175°E)
4.該火山噴發的原因是( )
A.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碰撞
B.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碰撞
C.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碰撞
D.南極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張裂
  (2024·新疆學業考)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縣發生7.6級地震,地震導致該地區地殼大幅變動。讀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完成5、6題。
5.日本地震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
A.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
B.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C.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
D.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
6.當地震發生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①在室內,迅速躲到墻角
②在高樓,盡快乘坐電梯下樓
③在室外,迅速撤離到高大建筑物附近
④在野外,避開山崖、陡坡,防止山石滾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陜西學業考改編)紅海航道是亞歐之間重要的海上通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2023年11月以來,紅海周邊局勢動蕩,世界多家航運公司暫時關停了紅海航線、圖(a)為紅海演變圖。圖(b)為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7~9題。
7.據圖觀察,紅海海域面積( )
A.逐漸縮小
B.逐漸擴大
C.保持不變
D.時大時小
8.紅海演變的原因是( )
A.非洲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擠壓
B.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C.非洲板塊與美洲板塊張裂拉伸
D.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拉伸
9.世界多家航運公司關停紅海航線,產生的影響是( )
A.亞歐之間海上航線陷入全面癱瘓
B.亞歐鐵路運輸更繁忙,貨運量增加
C.僅對紅海周邊國家經濟產生影響
D.好望角航線會更蕭條、貨運量減少
10.(2023·廣西學業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凱爾蓋朗島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島嶼”,面積約6 675平方千米,沒有機場,島上僅有少量游客及科研人員暫居。如圖是凱爾蓋朗島地理位置示意圖。
(1)凱爾蓋朗島地處 洋南部,位于東西半球中的 半球。
(2)距離凱爾蓋朗島4 012千米的大洲是 洲。
(3)凱爾蓋朗島的經度是70°E,緯度大約是 。它位于南寧(約108°E,22°N)的 方向。
(4)凱爾蓋朗島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島嶼”,請從該島與其他大陸的空間關系角度說明理由。
11.(2024·廣西學業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地理興趣小組發現,在某些地圖冊的“全球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中,冰島處于不顯眼的位置。他們對冰島是否位于板塊交界處存在疑問。興趣小組通過查詢網絡,找到冰島地區板塊運動示意圖(下圖),對他們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展開深入探究。
(1)興趣小組找到了冰島位于板塊交界處的一個證據:由北向西南延伸的 帶穿越全島,并向海洋延伸。
(2)興趣小組繪制了穿過冰島的板塊分界線。請在地圖上將它繪制出來。
(3)請對圖中A、B兩點距離變化趨勢做出預測并說明理由。
(4)從自然資源是否可再生的角度判斷,地熱能是一種 資源。
  興趣小組查詢到,2010年3月,在沒有大規模降水的情況下,①地附近發生了洪水災害。
(5)興趣小組推測,由于當時 ,快速散發的熱量使附近的 大規模融化,形成洪水災害。第三章 海洋和陸地
考點一 世界的海陸分布
1.面積比例:七分海洋,三分陸地,海洋占70.8%,陸地占29.2%。
2.海陸分布:
(1)南北半球: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極地區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南極地區是一片陸地。
(2)東西半球: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3)無論怎樣劃分,任意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3.七大洲、四大洋:
(1)七大洲分布。
南北 半球 赤道穿過 ②南美洲、③非洲、 ⑤亞洲、⑥大洋洲
全部在北半球 ①北美洲、 ④歐洲
全部在南半球 ⑦南極洲
東西 半球 主要在東半球 ⑤亞洲、③非洲、 ④歐洲、⑥大洋洲
主要在西半球 ①北美洲、 ②南美洲
(2)洲界。
亞歐分界線:a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線:b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c白令海峽。
南、北美洲分界線:d巴拿馬運河。
(3)四大洋分布。
大洋 特征
C太平洋 跨南北半球,面積最大、最深,島嶼最多
B大西洋 跨南北半球,面積第二,略呈“S”形
D印度洋 面積第三,大部分位于南半球
A北冰洋 完全位于北半球,面積最小、最淺,被海冰覆蓋
考點二 海陸變遷
1.地表形態變化:
狀態 形式 例證
緩慢 變化 海洋→陸地 喜馬拉雅山區發現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
陸地→海洋 臺灣海峽海底發現森林遺跡和古河道
急速 變化 火山、地震等 “火山國”印度尼西亞;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
人類活動 荷蘭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假說:
(1)提出者:德國科學家魏格納。
(2)科學證據:南美洲東岸的凸出部分,恰好與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遙相對應。
3.板塊構造學說(1年1考·2分):
(1)板塊名稱(連一連)。
(2)內容。
①地球巖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
②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
③板塊張裂或碰撞擠壓的地帶,火山和地震活動頻繁。
4.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①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②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考點一 世界的海洋和陸地
【典題示范】
  (2024·新疆學業考)天宮空間站是我國自主研發距地400千米~500千米繞地飛行的空間站系統。讀天宮空間站某時刻運行位置和軌跡圖,完成1、2題。
1.對①②③④大洲的敘述正確的是(C)
A.①是亞洲,②是歐洲
B.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
C.②④大洲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
D.①③大洲分界線是馬六甲海峽
2.天宮空間站接下來將飛過的大洋甲是(D)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思維路徑]
信息 提取 (1)天宮空間站某時刻運行位置和軌跡圖; (2)東半球和西半球
綜合 分析 (1)①是亞洲,②是北美洲,③是非洲,④是南美洲,②④大洲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①③大洲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 (2)天宮空間站接下來將飛過的大洋甲是大西洋,該大洋是世界上第二大洋,位于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和南極洲五大洲之間
易錯 易混 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的位置
【考點突破】
簡圖識記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分界線
考點二 板塊構造學說的應用
【典題示范】
  (2024·龍東學業考)讀局部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
1.圖中甲是(A)
A.印度洋板塊 B.歐亞板塊
C.太平洋板塊 D.美洲板塊
2.按照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說法正確的是(B)
A.紅海會縮小 B.①山脈會增高
C.地中海會擴大 D.②山脈會消失
[思維路徑]
信息 提取 (1)局部板塊分布示意圖; (2)板塊運動的箭頭所指示的方向
綜合 分析 (1)讀圖可得,甲是印度洋板塊,其北部是歐亞板塊。 (2)讀圖可得,紅海位于板塊與板塊的張裂拉伸處,其面積逐漸擴大;①喜馬拉雅山脈和②阿爾卑斯山脈海拔在不斷升高;地中海位于板塊與板塊的碰撞擠壓處,其面積逐漸縮小
易錯 易混 板塊運動的兩種方式
【考點突破】
1.板塊運動與各種地形:
板塊運動 圖示 對地形 的影響 舉例
碰撞 擠壓 陸陸 相碰 形成巨大的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
陸海 相碰 大陸板塊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大洋板塊形成海溝 安第斯山脈、太平洋西部島弧、臺灣山脈
張裂 拉伸 形成裂谷和海洋 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
2.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1)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處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
(2)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位于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
  (2023·臨夏州學業考)如圖為東西半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據圖示信息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
①非洲地跨南北半球
②緯度最高的是歐洲
③面積最大的是非洲
④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
⑤南北回歸線同時穿過非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2.對世界海陸分布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D)
A.東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B.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C.西半球海洋面積小于陸地面積
D.任意半球海洋面積均大于陸地面積
  (2024·連云港學業考)2022年1月,湯加某島火山劇烈噴發。如圖為該火山位置及所在板塊邊界示意圖。據此回答3、4題。
3.該火山大致位于(A)
A.(20°S,175°W) B.(20°S,175°E)
C.(20°N,175°W) D.(20°N,175°E)
4.該火山噴發的原因是(B)
A.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碰撞
B.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碰撞
C.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碰撞
D.南極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張裂
  (2024·新疆學業考)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縣發生7.6級地震,地震導致該地區地殼大幅變動。讀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完成5、6題。
5.日本地震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C)
A.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
B.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C.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
D.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
6.當地震發生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D)
①在室內,迅速躲到墻角
②在高樓,盡快乘坐電梯下樓
③在室外,迅速撤離到高大建筑物附近
④在野外,避開山崖、陡坡,防止山石滾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陜西學業考改編)紅海航道是亞歐之間重要的海上通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2023年11月以來,紅海周邊局勢動蕩,世界多家航運公司暫時關停了紅海航線、圖(a)為紅海演變圖。圖(b)為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7~9題。
7.據圖觀察,紅海海域面積(B)
A.逐漸縮小
B.逐漸擴大
C.保持不變
D.時大時小
8.紅海演變的原因是(D)
A.非洲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擠壓
B.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C.非洲板塊與美洲板塊張裂拉伸
D.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拉伸
9.世界多家航運公司關停紅海航線,產生的影響是(B)
A.亞歐之間海上航線陷入全面癱瘓
B.亞歐鐵路運輸更繁忙,貨運量增加
C.僅對紅海周邊國家經濟產生影響
D.好望角航線會更蕭條、貨運量減少
10.(2023·廣西學業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凱爾蓋朗島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島嶼”,面積約6 675平方千米,沒有機場,島上僅有少量游客及科研人員暫居。如圖是凱爾蓋朗島地理位置示意圖。
(1)凱爾蓋朗島地處印度洋南部,位于東西半球中的東半球。
(2)距離凱爾蓋朗島4 012千米的大洲是大洋洲。
(3)凱爾蓋朗島的經度是70°E,緯度大約是50° S。它位于南寧(約108°E,22°N)的西南方向。
(4)凱爾蓋朗島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島嶼”,請從該島與其他大陸的空間關系角度說明理由。
答:跟其他大陸距離遙遠,交通非常不便,人口稀少,沒有網絡等。
11.(2024·廣西學業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地理興趣小組發現,在某些地圖冊的“全球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中,冰島處于不顯眼的位置。他們對冰島是否位于板塊交界處存在疑問。興趣小組通過查詢網絡,找到冰島地區板塊運動示意圖(下圖),對他們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展開深入探究。
(1)興趣小組找到了冰島位于板塊交界處的一個證據:由北向西南延伸的火山地震帶穿越全島,并向海洋延伸。
(2)興趣小組繪制了穿過冰島的板塊分界線。請在地圖上將它繪制出來。
(3)請對圖中A、B兩點距離變化趨勢做出預測并說明理由。
答:A、B兩點的距離會變大,因為兩地處于板塊的生長邊界。
(4)從自然資源是否可再生的角度判斷,地熱能是一種可再生資源。
  興趣小組查詢到,2010年3月,在沒有大規模降水的情況下,①地附近發生了洪水災害。
(5)興趣小組推測,由于當時火山噴發,快速散發的熱量使附近的冰川大規模融化,形成洪水災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开县| 承德县| 波密县| 邹城市| 绩溪县| 广河县| 历史| 扎兰屯市| 新干县| 金溪县| 波密县| 墨脱县| 章丘市| 博客| 汶川县| 邯郸市| 惠来县| 集贤县| 贺州市| 临汾市| 南木林县| 阿拉善左旗| 扎赉特旗| 金门县| 盐亭县| 日喀则市| 吉林省| 阜宁县| 泽州县| 苗栗市| 渝中区| 永州市| 兰考县| 伊春市| 鄂尔多斯市| 承德县| 邻水| 肃南| 苍山县| 田阳县| 武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