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海洋和陸地考點一 世界的海陸分布1.面積比例: 海洋, 陸地,海洋占70.8%,陸地占29.2%。2.海陸分布:(1)南北半球:陸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北極地區是一片 ;海洋主要分布在 半球,南極地區是一片 。(2)東西半球:陸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 半球。(3)無論怎樣劃分,任意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 陸地面積。3.七大洲、四大洋:(1)七大洲分布。南北 半球 赤道穿過 ② 洲、③非洲、 ⑤亞洲、⑥ 洲全部在北半球 ①北美洲、 ④ 洲全部在南半球 ⑦ 洲東西 半球 主要在東半球 ⑤亞洲、③非洲、 ④ 洲、⑥ 洲主要在西半球 ①北美洲、 ② 洲(2)洲界。亞歐分界線:a 、烏拉爾河、里海、 、黑海、 海峽。亞非分界線:b 運河。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c 海峽。南、北美洲分界線:d 運河。(3)四大洋分布。大洋 特征C 跨南北半球,面積 、最深,島嶼最多B 跨南北半球,面積第二,略呈“ ”形D 面積第三,大部分位于 半球A 完全位于 半球,面積最小、最淺,被海冰覆蓋考點二 海陸變遷1.地表形態變化:狀態 形式 例證緩慢 變化 海洋→陸地 喜馬拉雅山區發現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陸地→海洋 臺灣海峽海底發現森林遺跡和古河道急速 變化 火山、地震等 “火山國”印度尼西亞;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人類活動 荷蘭填海造陸2.大陸漂移假說:(1)提出者:德國科學家 。(2)科學證據:南美洲東岸的凸出部分,恰好與大西洋彼岸的 洲西岸凹入部分遙相對應。3.板塊構造學說(1年1考·2分):(1)板塊名稱(連一連)。(2)內容。①地球巖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②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 ;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有的 ,有的 ,地殼比較 。③板塊張裂或碰撞擠壓的地帶, 和 活動頻繁。4.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① 火山地震帶;② 火山地震帶。考點一 世界的海洋和陸地【典題示范】 (2024·新疆學業考)天宮空間站是我國自主研發距地400千米~500千米繞地飛行的空間站系統。讀天宮空間站某時刻運行位置和軌跡圖,完成1、2題。1.對①②③④大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是亞洲,②是歐洲B.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C.②④大洲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D.①③大洲分界線是馬六甲海峽2.天宮空間站接下來將飛過的大洋甲是( )A.印度洋 B.太平洋C.北冰洋 D.大西洋[思維路徑]信息 提取 (1)天宮空間站某時刻運行位置和軌跡圖; (2)東半球和西半球綜合 分析 (1)①是亞洲,②是北美洲,③是非洲,④是南美洲,②④大洲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①③大洲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 (2)天宮空間站接下來將飛過的大洋甲是大西洋,該大洋是世界上第二大洋,位于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和南極洲五大洲之間易錯 易混 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的位置【考點突破】簡圖識記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分界線考點二 板塊構造學說的應用【典題示范】 (2024·龍東學業考)讀局部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1.圖中甲是( )A.印度洋板塊 B.歐亞板塊C.太平洋板塊 D.美洲板塊2.按照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說法正確的是( )A.紅海會縮小 B.①山脈會增高C.地中海會擴大 D.②山脈會消失[思維路徑]信息 提取 (1)局部板塊分布示意圖; (2)板塊運動的箭頭所指示的方向綜合 分析 (1)讀圖可得,甲是印度洋板塊,其北部是歐亞板塊。 (2)讀圖可得,紅海位于板塊與板塊的張裂拉伸處,其面積逐漸擴大;①喜馬拉雅山脈和②阿爾卑斯山脈海拔在不斷升高;地中海位于板塊與板塊的碰撞擠壓處,其面積逐漸縮小易錯 易混 板塊運動的兩種方式【考點突破】1.板塊運動與各種地形:板塊運動 圖示 對地形 的影響 舉例碰撞 擠壓 陸陸 相碰 形成巨大的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陸海 相碰 大陸板塊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大洋板塊形成海溝 安第斯山脈、太平洋西部島弧、臺灣山脈張裂 拉伸 形成裂谷和海洋 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2.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1)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處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2)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位于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 (2023·臨夏州學業考)如圖為東西半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據圖示信息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非洲地跨南北半球②緯度最高的是歐洲③面積最大的是非洲④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⑤南北回歸線同時穿過非洲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④⑤ D.③④⑤2.對世界海陸分布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A.東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B.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C.西半球海洋面積小于陸地面積D.任意半球海洋面積均大于陸地面積 (2024·連云港學業考)2022年1月,湯加某島火山劇烈噴發。如圖為該火山位置及所在板塊邊界示意圖。據此回答3、4題。3.該火山大致位于( )A.(20°S,175°W) B.(20°S,175°E)C.(20°N,175°W) D.(20°N,175°E)4.該火山噴發的原因是( )A.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碰撞B.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碰撞C.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碰撞D.南極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張裂 (2024·新疆學業考)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縣發生7.6級地震,地震導致該地區地殼大幅變動。讀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完成5、6題。5.日本地震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A.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B.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C.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D.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6.當地震發生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①在室內,迅速躲到墻角②在高樓,盡快乘坐電梯下樓③在室外,迅速撤離到高大建筑物附近④在野外,避開山崖、陡坡,防止山石滾落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2024·陜西學業考改編)紅海航道是亞歐之間重要的海上通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2023年11月以來,紅海周邊局勢動蕩,世界多家航運公司暫時關停了紅海航線、圖(a)為紅海演變圖。圖(b)為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7~9題。7.據圖觀察,紅海海域面積( )A.逐漸縮小B.逐漸擴大C.保持不變D.時大時小8.紅海演變的原因是( )A.非洲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擠壓B.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C.非洲板塊與美洲板塊張裂拉伸D.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拉伸9.世界多家航運公司關停紅海航線,產生的影響是( )A.亞歐之間海上航線陷入全面癱瘓B.亞歐鐵路運輸更繁忙,貨運量增加C.僅對紅海周邊國家經濟產生影響D.好望角航線會更蕭條、貨運量減少10.(2023·廣西學業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凱爾蓋朗島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島嶼”,面積約6 675平方千米,沒有機場,島上僅有少量游客及科研人員暫居。如圖是凱爾蓋朗島地理位置示意圖。(1)凱爾蓋朗島地處 洋南部,位于東西半球中的 半球。(2)距離凱爾蓋朗島4 012千米的大洲是 洲。(3)凱爾蓋朗島的經度是70°E,緯度大約是 。它位于南寧(約108°E,22°N)的 方向。 (4)凱爾蓋朗島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島嶼”,請從該島與其他大陸的空間關系角度說明理由。11.(2024·廣西學業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地理興趣小組發現,在某些地圖冊的“全球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中,冰島處于不顯眼的位置。他們對冰島是否位于板塊交界處存在疑問。興趣小組通過查詢網絡,找到冰島地區板塊運動示意圖(下圖),對他們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展開深入探究。(1)興趣小組找到了冰島位于板塊交界處的一個證據:由北向西南延伸的 帶穿越全島,并向海洋延伸。(2)興趣小組繪制了穿過冰島的板塊分界線。請在地圖上將它繪制出來。(3)請對圖中A、B兩點距離變化趨勢做出預測并說明理由。(4)從自然資源是否可再生的角度判斷,地熱能是一種 資源。 興趣小組查詢到,2010年3月,在沒有大規模降水的情況下,①地附近發生了洪水災害。(5)興趣小組推測,由于當時 ,快速散發的熱量使附近的 大規模融化,形成洪水災害。第三章 海洋和陸地考點一 世界的海陸分布1.面積比例:七分海洋,三分陸地,海洋占70.8%,陸地占29.2%。2.海陸分布:(1)南北半球: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極地區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南極地區是一片陸地。(2)東西半球: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3)無論怎樣劃分,任意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3.七大洲、四大洋:(1)七大洲分布。南北 半球 赤道穿過 ②南美洲、③非洲、 ⑤亞洲、⑥大洋洲全部在北半球 ①北美洲、 ④歐洲全部在南半球 ⑦南極洲東西 半球 主要在東半球 ⑤亞洲、③非洲、 ④歐洲、⑥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 ①北美洲、 ②南美洲(2)洲界。亞歐分界線:a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非分界線:b蘇伊士運河。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c白令海峽。南、北美洲分界線:d巴拿馬運河。(3)四大洋分布。大洋 特征C太平洋 跨南北半球,面積最大、最深,島嶼最多B大西洋 跨南北半球,面積第二,略呈“S”形D印度洋 面積第三,大部分位于南半球A北冰洋 完全位于北半球,面積最小、最淺,被海冰覆蓋考點二 海陸變遷1.地表形態變化:狀態 形式 例證緩慢 變化 海洋→陸地 喜馬拉雅山區發現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陸地→海洋 臺灣海峽海底發現森林遺跡和古河道急速 變化 火山、地震等 “火山國”印度尼西亞;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人類活動 荷蘭填海造陸2.大陸漂移假說:(1)提出者:德國科學家魏格納。(2)科學證據:南美洲東岸的凸出部分,恰好與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遙相對應。3.板塊構造學說(1年1考·2分):(1)板塊名稱(連一連)。(2)內容。①地球巖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②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③板塊張裂或碰撞擠壓的地帶,火山和地震活動頻繁。4.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①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②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考點一 世界的海洋和陸地【典題示范】 (2024·新疆學業考)天宮空間站是我國自主研發距地400千米~500千米繞地飛行的空間站系統。讀天宮空間站某時刻運行位置和軌跡圖,完成1、2題。1.對①②③④大洲的敘述正確的是(C)A.①是亞洲,②是歐洲B.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C.②④大洲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D.①③大洲分界線是馬六甲海峽2.天宮空間站接下來將飛過的大洋甲是(D)A.印度洋 B.太平洋C.北冰洋 D.大西洋[思維路徑]信息 提取 (1)天宮空間站某時刻運行位置和軌跡圖; (2)東半球和西半球綜合 分析 (1)①是亞洲,②是北美洲,③是非洲,④是南美洲,②④大洲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①③大洲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 (2)天宮空間站接下來將飛過的大洋甲是大西洋,該大洋是世界上第二大洋,位于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和南極洲五大洲之間易錯 易混 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的位置【考點突破】簡圖識記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分界線考點二 板塊構造學說的應用【典題示范】 (2024·龍東學業考)讀局部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1.圖中甲是(A)A.印度洋板塊 B.歐亞板塊C.太平洋板塊 D.美洲板塊2.按照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說法正確的是(B)A.紅海會縮小 B.①山脈會增高C.地中海會擴大 D.②山脈會消失[思維路徑]信息 提取 (1)局部板塊分布示意圖; (2)板塊運動的箭頭所指示的方向綜合 分析 (1)讀圖可得,甲是印度洋板塊,其北部是歐亞板塊。 (2)讀圖可得,紅海位于板塊與板塊的張裂拉伸處,其面積逐漸擴大;①喜馬拉雅山脈和②阿爾卑斯山脈海拔在不斷升高;地中海位于板塊與板塊的碰撞擠壓處,其面積逐漸縮小易錯 易混 板塊運動的兩種方式【考點突破】1.板塊運動與各種地形:板塊運動 圖示 對地形 的影響 舉例碰撞 擠壓 陸陸 相碰 形成巨大的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陸海 相碰 大陸板塊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大洋板塊形成海溝 安第斯山脈、太平洋西部島弧、臺灣山脈張裂 拉伸 形成裂谷和海洋 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2.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1)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處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2)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位于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 (2023·臨夏州學業考)如圖為東西半球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據圖示信息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①非洲地跨南北半球②緯度最高的是歐洲③面積最大的是非洲④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⑤南北回歸線同時穿過非洲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④⑤ D.③④⑤2.對世界海陸分布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D)A.東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B.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C.西半球海洋面積小于陸地面積D.任意半球海洋面積均大于陸地面積 (2024·連云港學業考)2022年1月,湯加某島火山劇烈噴發。如圖為該火山位置及所在板塊邊界示意圖。據此回答3、4題。3.該火山大致位于(A)A.(20°S,175°W) B.(20°S,175°E)C.(20°N,175°W) D.(20°N,175°E)4.該火山噴發的原因是(B)A.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碰撞B.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碰撞C.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碰撞D.南極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發生張裂 (2024·新疆學業考)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縣發生7.6級地震,地震導致該地區地殼大幅變動。讀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完成5、6題。5.日本地震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C)A.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B.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C.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D.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6.當地震發生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D)①在室內,迅速躲到墻角②在高樓,盡快乘坐電梯下樓③在室外,迅速撤離到高大建筑物附近④在野外,避開山崖、陡坡,防止山石滾落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2024·陜西學業考改編)紅海航道是亞歐之間重要的海上通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2023年11月以來,紅海周邊局勢動蕩,世界多家航運公司暫時關停了紅海航線、圖(a)為紅海演變圖。圖(b)為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7~9題。7.據圖觀察,紅海海域面積(B)A.逐漸縮小B.逐漸擴大C.保持不變D.時大時小8.紅海演變的原因是(D)A.非洲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擠壓B.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C.非洲板塊與美洲板塊張裂拉伸D.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拉伸9.世界多家航運公司關停紅海航線,產生的影響是(B)A.亞歐之間海上航線陷入全面癱瘓B.亞歐鐵路運輸更繁忙,貨運量增加C.僅對紅海周邊國家經濟產生影響D.好望角航線會更蕭條、貨運量減少10.(2023·廣西學業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凱爾蓋朗島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島嶼”,面積約6 675平方千米,沒有機場,島上僅有少量游客及科研人員暫居。如圖是凱爾蓋朗島地理位置示意圖。(1)凱爾蓋朗島地處印度洋南部,位于東西半球中的東半球。(2)距離凱爾蓋朗島4 012千米的大洲是大洋洲。(3)凱爾蓋朗島的經度是70°E,緯度大約是50° S。它位于南寧(約108°E,22°N)的西南方向。 (4)凱爾蓋朗島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島嶼”,請從該島與其他大陸的空間關系角度說明理由。答:跟其他大陸距離遙遠,交通非常不便,人口稀少,沒有網絡等。11.(2024·廣西學業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地理興趣小組發現,在某些地圖冊的“全球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中,冰島處于不顯眼的位置。他們對冰島是否位于板塊交界處存在疑問。興趣小組通過查詢網絡,找到冰島地區板塊運動示意圖(下圖),對他們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展開深入探究。(1)興趣小組找到了冰島位于板塊交界處的一個證據:由北向西南延伸的火山地震帶穿越全島,并向海洋延伸。(2)興趣小組繪制了穿過冰島的板塊分界線。請在地圖上將它繪制出來。(3)請對圖中A、B兩點距離變化趨勢做出預測并說明理由。答:A、B兩點的距離會變大,因為兩地處于板塊的生長邊界。(4)從自然資源是否可再生的角度判斷,地熱能是一種可再生資源。 興趣小組查詢到,2010年3月,在沒有大規模降水的情況下,①地附近發生了洪水災害。(5)興趣小組推測,由于當時火山噴發,快速散發的熱量使附近的冰川大規模融化,形成洪水災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章 海洋和陸地 - 學生版.docx 第三章 海洋和陸地.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