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一章 極地地區基礎主干落實一、冰雪覆蓋的地區[填圖繪圖]·填圖:在南極地區圖中填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在北極地區圖中填出歐洲、北美洲和亞洲。項目 南極地區 北極地區位置 范圍 主要位于南極圈以南,包括南極洲及其周邊的海域A大西洋、B印度洋和C太平洋 主要位于北極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以及沿岸的D歐洲、E亞洲、F北美洲的陸地和島嶼海陸 分布 陸地為主 海洋為主自然 環境 2 000多米厚的冰層、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冰雪高原” 氣候干燥——“白色荒漠” 烈風——“風庫” 寒冷和風速不如南極,降水量比南極高得多代表 動物 企鵝 北極熊二、科學考察的寶地1.豐富的自然資源:(1)南極地區: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固體淡水資源和海洋生物,被譽為自然資源的“大倉庫”。(2)北極地區: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2.主要的科學考察站:(1)我國已建成的極地科學考察站。北極地區:a黃河站;南極地區:b長城站、c中山站、d昆侖站、e泰山站和f秦嶺站。(2)極地科考的最佳時間。北極地區:6-8月;南極地區:11月-次年3月。三、保護極地環境1.極地地區的生態環境極為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自行恢復。2.國際社會制定了《關于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北極環境保護戰略》等條例。漫畫助學名師歸納南極洲獨特的地理特征1.位置最南的一個大洲。2.緯度最高的一個大洲。3.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4.跨經度最廣的大洲。5.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6.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質疑判斷(1)南極地區等于南極洲,北極地區等于北冰洋。(×)(2)我國南北兩極地區的科考站都有極晝極夜。(×)(3)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更寒冷。(√)立德樹人—人地協調觀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受到全世界的重視。南極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凈土”,保護極地,人人有責。重點案例探析極地的開發和保護核心素養 人地協調觀案例突破 地球的南北兩極,是全球變化的驅動器和冷源,兩極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原始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們進行地質、冰川、海洋、生物、氣象、天文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天然實驗室。讀圖,完成以下各題。1.兩極地區非常寒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緯度高,氣溫低。2.為了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我國泰山站采用立柱支撐,將燈籠形狀主體建筑從地面托起,這樣設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防風和防積雪掩埋,立柱下的空隙,既減小大風對建筑的威脅,也便于大風吹走積雪。主體建筑與冰面隔開,維持站內溫度。3.因為太過饑餓,近年頻頻發生北極熊到人類居住的城市翻找垃圾覓食的事件,這說明北極地區的生態環境惡化,請你對遏制這種情況惡化提出合理的建議。答:綠色出行,植樹造林等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避免全球氣候變暖,減少極地冰川的融化。素養分層評價【必備知識·基礎練】 (2023·成都學業考)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非常特殊,有著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如圖為北極熊與企鵝之間的對話。據此完成1~3題。1.下列自然環境特征為南、北極地區共有的是(A)A.緯度位置高 B.沙漠面積廣C.以高原為主 D.以海洋為主2.與北極地區相比,南極地區(B)A.全年降水量較多 B.全年平均風速更大C.全年大風日數較少 D.全年平均氣溫較高3.造成北極熊、企鵝棲息的大塊“海冰”變少、變小的主要原因是(A)A.全球氣候變暖 B.海洋污染加劇C.極地風速增大 D.極地降水減少 (2023·太原學業考)“蘋果屋”是用玻璃鋼制成的球狀設施,具備帳篷功能,并能在水上漂浮,是我國北極科考中冰上作業的主要裝備。讀北極地區圖,完成4~6題。4.北極地區是指(B)A.北冰洋所在地區 B.北極圈以北地區C.北極點附近地區 D.南極圈以南地區5.“蘋果屋”外觀用綠色等鮮亮顏色的主要原因是(D)A.與周圍森林協調 B.產生清涼的感覺C.抵御嚴寒與風雪 D.冰雪上容易識別6.保護北極地區生態環境的正確做法是(D)A.興建避暑勝地 B.開展捕獵行動C.打造工業基地 D.監測海冰動態 2024年2月7日中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秦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下圖為南極地區中國科考站分布圖。讀圖,完成7~9題。7.環繞南極洲的各大洋①②③的名稱正確的是(A)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8.某科考小組在秦嶺站可能開展的考察項目有(A)①冰川面積的變化 ②企鵝的生活習性③煤炭資源的勘探 ④因紐特人的分布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9.下列關于南極科學考察站的敘述,正確的是(D)A.泰山站緯度最高B.秦嶺站位于昆侖站的西北方向C.長城站有極晝極夜現象D.到中山站科學考察的最佳時間選在我國的冬季【關鍵能力·提升練】 通過溫室栽培,南極科考隊員吃上了親手栽種的新鮮蔬菜。如圖示意南極智慧溫室大棚。讀圖,完成10~12題。10.南極地區無法自然生長蔬菜,當地的主要氣候特征是(D)A.寒潮、暴雪、霜凍B.颶風、揚沙、干旱C.臺風、暴雨、洪澇D.酷寒、干燥、烈風11.在南極地區建設溫室大棚的最佳時間是(D)A.3月-5月 B.6月-8月C.9月-11月 D.11月-次年2月12.南極智慧溫室大棚的主體建筑架空離地,主要原因是(B)A.減少紫外線 B.避免積雪掩埋C.接收太陽光照 D.防止動物入侵13.(2023·寧夏學業考)【雙龍探兩極】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中國科考隊乘坐“雪龍2”號在2021年7月至9月圓滿完成中國第12次北極科考。2022年10月,中國科考隊攜帶1 000多噸物資乘“雪龍”號、“雪龍2”號赴南極進行第39次科考,于次年4月凱旋。【時間有奧妙】(1)分別說出南、北極科考的時間段,并說明選擇在此時段科考的原因。答:北極科考時間段為每年6到8月,南極科考時間段為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此段時間分別為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暖季,較溫暖,有極晝現象,是科考的最佳時間。【萬里送補給】(2)從生活和科考角度,你認為“雪龍”號會攜帶哪些補給品 答:生活角度:應攜帶食物、蔬菜、保暖衣物、取暖設備、護目鏡等。科考角度:科研設備和儀器等。【極地添綠色】新鮮蔬菜曾是科考隊員心中的“奢侈品”,如今利用溫室大棚等技術,中國科考隊員在南極成功種植出蔬菜。(3)在南極極晝期,溫室蔬菜大棚可以利用哪些新能源 答:太陽能、風能。【助力碳中和】我國提出的“碳中和”目標,為減緩極地冰川融化貢獻中國力量。(4)為助力“碳中和”,請列舉兩種低碳生活方式。答:低碳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少開私家車;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第十一章 極地地區基礎主干落實一、冰雪覆蓋的地區[填圖繪圖]·填圖:在南極地區圖中填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在北極地區圖中填出歐洲、北美洲和亞洲。項目 南極地區 北極地區位置 范圍 主要位于 以南,包括南極洲及其周邊的海域A 洋、B 洋和C 洋 主要位于 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以及沿岸的D 洲、E 洲、F 洲的陸地和島嶼海陸 分布 陸地為主 海洋為主自然 環境 2 000多米厚的冰層、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 ” 氣候 ——“白色荒漠” 烈風——“ ” 寒冷和風速不如南極,降水量比南極高得多代表 動物二、科學考察的寶地1.豐富的自然資源:(1)南極地區:有豐富的 資源、固體 資源和海洋生物,被譽為自然資源的“ ”。(2)北極地區: 、天然氣儲量豐富。2.主要的科學考察站:(1)我國已建成的極地科學考察站。北極地區:a ;南極地區:b 、c中山站、d 、e泰山站和f 站。(2)極地科考的最佳時間。北極地區: ;南極地區: 。三、保護極地環境1.極地地區的生態環境極為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自行恢復。2.國際社會制定了《 》《 》等條例。漫畫助學名師歸納南極洲獨特的地理特征1.位置最南的一個大洲。2.緯度最高的一個大洲。3.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4.跨經度最廣的大洲。5.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6.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質疑判斷(1)南極地區等于南極洲,北極地區等于北冰洋。( )(2)我國南北兩極地區的科考站都有極晝極夜。( )(3)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更寒冷。( )立德樹人—人地協調觀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受到全世界的重視。南極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凈土”,保護極地,人人有責。重點案例探析極地的開發和保護核心素養 人地協調觀案例突破 地球的南北兩極,是全球變化的驅動器和冷源,兩極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原始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們進行地質、冰川、海洋、生物、氣象、天文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天然實驗室。讀圖,完成以下各題。1.兩極地區非常寒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為了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我國泰山站采用立柱支撐,將燈籠形狀主體建筑從地面托起,這樣設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因為太過饑餓,近年頻頻發生北極熊到人類居住的城市翻找垃圾覓食的事件,這說明北極地區的生態環境惡化,請你對遏制這種情況惡化提出合理的建議。素養分層評價【必備知識·基礎練】 (2023·成都學業考)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非常特殊,有著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如圖為北極熊與企鵝之間的對話。據此完成1~3題。1.下列自然環境特征為南、北極地區共有的是( )A.緯度位置高 B.沙漠面積廣C.以高原為主 D.以海洋為主2.與北極地區相比,南極地區( )A.全年降水量較多 B.全年平均風速更大C.全年大風日數較少 D.全年平均氣溫較高3.造成北極熊、企鵝棲息的大塊“海冰”變少、變小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氣候變暖 B.海洋污染加劇C.極地風速增大 D.極地降水減少 (2023·太原學業考)“蘋果屋”是用玻璃鋼制成的球狀設施,具備帳篷功能,并能在水上漂浮,是我國北極科考中冰上作業的主要裝備。讀北極地區圖,完成4~6題。4.北極地區是指( )A.北冰洋所在地區 B.北極圈以北地區C.北極點附近地區 D.南極圈以南地區5.“蘋果屋”外觀用綠色等鮮亮顏色的主要原因是( )A.與周圍森林協調 B.產生清涼的感覺C.抵御嚴寒與風雪 D.冰雪上容易識別6.保護北極地區生態環境的正確做法是( )A.興建避暑勝地 B.開展捕獵行動C.打造工業基地 D.監測海冰動態 2024年2月7日中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秦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下圖為南極地區中國科考站分布圖。讀圖,完成7~9題。7.環繞南極洲的各大洋①②③的名稱正確的是(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8.某科考小組在秦嶺站可能開展的考察項目有( )①冰川面積的變化 ②企鵝的生活習性③煤炭資源的勘探 ④因紐特人的分布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9.下列關于南極科學考察站的敘述,正確的是( )A.泰山站緯度最高B.秦嶺站位于昆侖站的西北方向C.長城站有極晝極夜現象D.到中山站科學考察的最佳時間選在我國的冬季【關鍵能力·提升練】 通過溫室栽培,南極科考隊員吃上了親手栽種的新鮮蔬菜。如圖示意南極智慧溫室大棚。讀圖,完成10~12題。10.南極地區無法自然生長蔬菜,當地的主要氣候特征是( )A.寒潮、暴雪、霜凍B.颶風、揚沙、干旱C.臺風、暴雨、洪澇D.酷寒、干燥、烈風11.在南極地區建設溫室大棚的最佳時間是( )A.3月-5月 B.6月-8月C.9月-11月 D.11月-次年2月12.南極智慧溫室大棚的主體建筑架空離地,主要原因是( )A.減少紫外線 B.避免積雪掩埋C.接收太陽光照 D.防止動物入侵13.(2023·寧夏學業考)【雙龍探兩極】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中國科考隊乘坐“雪龍2”號在2021年7月至9月圓滿完成中國第12次北極科考。2022年10月,中國科考隊攜帶1 000多噸物資乘“雪龍”號、“雪龍2”號赴南極進行第39次科考,于次年4月凱旋。【時間有奧妙】(1)分別說出南、北極科考的時間段,并說明選擇在此時段科考的原因。【萬里送補給】(2)從生活和科考角度,你認為“雪龍”號會攜帶哪些補給品 【極地添綠色】新鮮蔬菜曾是科考隊員心中的“奢侈品”,如今利用溫室大棚等技術,中國科考隊員在南極成功種植出蔬菜。(3)在南極極晝期,溫室蔬菜大棚可以利用哪些新能源 【助力碳中和】我國提出的“碳中和”目標,為減緩極地冰川融化貢獻中國力量。(4)為助力“碳中和”,請列舉兩種低碳生活方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一章 極地地區 - 學生版.docx 第十一章 極地地區.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