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末復習課第七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體系脈絡構建① ② ③ ④ ⑤⑥ ⑦ ⑧ ⑨ ⑩ 考點定向突破【鏈接·考點】一、亞洲自然環境特征1.地形、地勢特征:地形 亞洲地形復雜多樣,以山地、高原為主,中部多高原、山地,四周分布著海拔較低的平原、丘陵地勢 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2.河流特征:亞洲長河眾多,受地形的影響,多發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源遠流長。3.氣候特征: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和氣候類型多樣。二、亞洲氣候特點及成因三、亞洲人口的分布特征及原因1.人口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以季風氣候區和熱帶雨林氣候區為主。2.原因:地處中低緯度,氣候適宜,離海洋較近,平均海拔較低,河流多;優越的自然條件適宜農耕,農業開發歷史悠久。【變式·提能】 小明繪制了某大洲自然環境知識框圖(圖1),依據圖2和圖3,完成1~3題。1.該大洲( )A.全部位于北半球、東半球B.與非洲相接、與歐洲相鄰C.東西跨寒、溫、熱三帶D.位于亞歐大陸東部,瀕臨三大洋2.有關圖1解釋合理的是( )A.跨經度和緯度范圍最廣,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B.中部多高大山脈、高原,四周多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C.具有全球所有氣候類型D.受地勢影響,河流分別注入四大洋3.如圖表現了該大洲某地區人們的生活習俗。該生活習俗是圖2中哪個地區(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讀圖,圖1亞洲夏季風來源示意圖和圖2南亞及東南亞氣溫和降水量圖,完成4~6題。4.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季風氣候最典型,是因為( )A.緯度跨度大B.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C.經度跨度大D.地形類型復雜多樣5.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易發生旱澇災害,其災害多發的原因是( )A.受冬季風的影響B.受夏季風的影響C.受高溫的影響D.受低溫的影響6.南亞與東南亞共同的主要氣候類型是( )A.熱帶雨林氣候B.熱帶草原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D.熱帶季風氣候 亞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養育了全球近3/5的人口,讀亞洲人口分布略圖,完成7~9題。7.亞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位于( )A.西亞、東亞B.中亞、北亞C.東亞、南亞D.南亞、東南亞8.圖中M地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A.氣候寒冷,沼澤廣布B.地勢高峻,空氣稀薄C.氣候干旱,河流稀少D.氣候濕熱,森林茂密9.亞洲人口密度1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區( )A.經濟發展緩慢B.以農業為主C.人類聚居的歷史悠久D.都屬于發達國家課標考向展示·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據大洲地理位置特點,判斷大洲所處熱量帶和降水的空間分布概況。·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某大洲的地形、氣候、人口、 經濟等地理特征。 (2023·新疆建設兵團學業考)“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聽到這首《亞洲雄風》,我們的腦海中會展現出一幅亞洲壯麗山河的畫卷。據此完成1、2題。1.“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頭”,那么這座“山”是 ( )A.天山博格達峰B.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C.喀喇昆侖山喬戈里峰D.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2.下列示意圖能正確反映亞洲河流流向的是( )3.(2023·麗水學業考)斑頭雁每年都要在印度最南端的庫坦古勒姆鳥類保護區與蒙古的車爾蓋查干湖之間遷徙。如圖為斑頭雁遷徙的高度曲線。由此可知斑頭雁( )A.飛越了非洲大陸B.跨越了南北半球C.翻越了“世界屋脊”D.都飛行在高緯度地區4.(2023·淄博學業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亞洲地域遼闊,各地理分區自然環境差異明顯,人文環境各具特色。材料二 2023年5月,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召開。中國同中亞五國在能源等眾多領域達成合作共識。材料三 中亞地區是世界重要的棉花產區之一,中亞產棉區主要分布在阿姆河流域和錫爾河流域。烏茲別克斯坦盛產棉花但是現代化紡織工業落后。材料四 圖一是亞洲示意圖,圖二是中亞地區簡圖,圖三是中亞氣候資料圖。(1)亞洲①②③④四地中, 地濕熱的氣候條件,使其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基地; 地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利于種植業發展; 地受緯度位置影響,氣候寒冷; 地受熱帶沙漠氣候影響,傳統民居墻厚、窗小。(本題均填序號)(2)中亞位于 大陸的中心地帶,地球五帶中的 帶。(3)據圖可知,中亞 等礦產資源豐富,該資源運往中國的主要交通運輸方式是 。(4)中亞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產區,結合圖文材料分析中亞盛產棉花的有利自然條件。(5)中國同中亞五國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 。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在紡織工業領域開展合作,中國具有 等優勢。期末復習課第七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體系脈絡構建①太平 ②寒、溫、熱 ③緯度 ④南北 ⑤山地、高原⑥中部高 ⑦放射 ⑧大陸性 ⑨旱澇 ⑩海陸位置 最多 東亞 東南亞 發達 工業化考點定向突破【鏈接·考點】一、亞洲自然環境特征1.地形、地勢特征:地形 亞洲地形復雜多樣,以山地、高原為主,中部多高原、山地,四周分布著海拔較低的平原、丘陵地勢 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2.河流特征:亞洲長河眾多,受地形的影響,多發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源遠流長。3.氣候特征: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和氣候類型多樣。二、亞洲氣候特點及成因三、亞洲人口的分布特征及原因1.人口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以季風氣候區和熱帶雨林氣候區為主。2.原因:地處中低緯度,氣候適宜,離海洋較近,平均海拔較低,河流多;優越的自然條件適宜農耕,農業開發歷史悠久。【變式·提能】 小明繪制了某大洲自然環境知識框圖(圖1),依據圖2和圖3,完成1~3題。1.該大洲(D)A.全部位于北半球、東半球B.與非洲相接、與歐洲相鄰C.東西跨寒、溫、熱三帶D.位于亞歐大陸東部,瀕臨三大洋2.有關圖1解釋合理的是(B)A.跨經度和緯度范圍最廣,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B.中部多高大山脈、高原,四周多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C.具有全球所有氣候類型D.受地勢影響,河流分別注入四大洋3.如圖表現了該大洲某地區人們的生活習俗。該生活習俗是圖2中哪個地區(D)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讀圖,圖1亞洲夏季風來源示意圖和圖2南亞及東南亞氣溫和降水量圖,完成4~6題。4.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季風氣候最典型,是因為(B)A.緯度跨度大B.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C.經度跨度大D.地形類型復雜多樣5.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易發生旱澇災害,其災害多發的原因是(B)A.受冬季風的影響B.受夏季風的影響C.受高溫的影響D.受低溫的影響6.南亞與東南亞共同的主要氣候類型是(D)A.熱帶雨林氣候B.熱帶草原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D.熱帶季風氣候 亞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養育了全球近3/5的人口,讀亞洲人口分布略圖,完成7~9題。7.亞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位于(C)A.西亞、東亞B.中亞、北亞C.東亞、南亞D.南亞、東南亞8.圖中M地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A)A.氣候寒冷,沼澤廣布B.地勢高峻,空氣稀薄C.氣候干旱,河流稀少D.氣候濕熱,森林茂密9.亞洲人口密度1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區(C)A.經濟發展緩慢B.以農業為主C.人類聚居的歷史悠久D.都屬于發達國家課標考向展示·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據大洲地理位置特點,判斷大洲所處熱量帶和降水的空間分布概況。·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某大洲的地形、氣候、人口、 經濟等地理特征。 (2023·新疆建設兵團學業考)“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聽到這首《亞洲雄風》,我們的腦海中會展現出一幅亞洲壯麗山河的畫卷。據此完成1、2題。1.“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頭”,那么這座“山”是 (D)A.天山博格達峰B.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C.喀喇昆侖山喬戈里峰D.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2.下列示意圖能正確反映亞洲河流流向的是(D)3.(2023·麗水學業考)斑頭雁每年都要在印度最南端的庫坦古勒姆鳥類保護區與蒙古的車爾蓋查干湖之間遷徙。如圖為斑頭雁遷徙的高度曲線。由此可知斑頭雁(C)A.飛越了非洲大陸B.跨越了南北半球C.翻越了“世界屋脊”D.都飛行在高緯度地區4.(2023·淄博學業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亞洲地域遼闊,各地理分區自然環境差異明顯,人文環境各具特色。材料二 2023年5月,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召開。中國同中亞五國在能源等眾多領域達成合作共識。材料三 中亞地區是世界重要的棉花產區之一,中亞產棉區主要分布在阿姆河流域和錫爾河流域。烏茲別克斯坦盛產棉花但是現代化紡織工業落后。材料四 圖一是亞洲示意圖,圖二是中亞地區簡圖,圖三是中亞氣候資料圖。(1)亞洲①②③④四地中,②地濕熱的氣候條件,使其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基地; ①地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利于種植業發展; ④地受緯度位置影響,氣候寒冷; ③地受熱帶沙漠氣候影響,傳統民居墻厚、窗小。(本題均填序號)(2)中亞位于亞歐大陸的中心地帶,地球五帶中的北溫帶。(3)據圖可知,中亞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該資源運往中國的主要交通運輸方式是管道運輸。(4)中亞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產區,結合圖文材料分析中亞盛產棉花的有利自然條件。答:中亞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夏季氣溫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長和采摘;分布在河流沿岸,水源充足(5)中國同中亞五國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在紡織工業領域開展合作,中國具有市場廣闊、資金充足、交通便利、紡織技術先進等優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七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 學生版.docx 第七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