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大氣的運動(學案,共10份)(含答案)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大氣的運動(學案,共10份)(含答案)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

資源簡介

第二節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
課標要求 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并分析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氣候對自然地理景觀形成的影響。
學習目標 1.能夠結合具體案例,運用材料,分析氣壓帶和風帶在氣流運動過程中對氣候的影響。2.能夠利用示意圖,分析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對氣候特征季節差異的影響。3.能夠結合具體案例,運用材料,分析氣壓帶和風帶與海陸分布、地形等多要素對氣候的綜合影響。
知識點一 赤道低氣壓帶與熱帶雨林氣候 西風帶與溫帶海洋性氣候
1.赤道低氣壓帶與熱帶雨林氣候
成因 赤道及其南北兩側,全年處在        的控制之下,盛行      氣流,高溫多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氣候特征 全年皆    ,氣溫季節變化小;全年多雨,分配比較    ,年降水量大多在2 000毫米以上
主要 分布區    附近,亞馬孫平原、      、馬來群島是世界主要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自然景觀 特征 森林高大茂密,      豐富,是世界上植物生長率最高的地區,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植物資源;熱帶雨林下的土壤為      ,由于全年高溫高濕,化學風化強烈,在一些地區可形成厚達數米至十數米的風化殼
2.西風帶與溫帶海洋性氣候
成因 中緯度大陸西岸地區,全年盛行    ,受海洋暖濕空氣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氣候 特征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溫年變化    ;全年    ,冬雨較多,年降水量一般為700~1 000毫米
主要 分布區 南北緯40°~60°的大陸    地區,歐洲      沿岸、美洲      沿岸等地區
自然景 觀特征 典型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一般具有寬闊的葉片,夏季盛葉,冬季落葉。群落外貌上的      ,是溫帶落葉闊葉林的顯著特征
[拓展延伸] 單一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氣壓帶與氣候
(1)氣壓帶性質及對氣候的影響
氣壓帶 性質 影響
低氣壓帶 氣流上升,水汽易凝結 氣候濕潤
高氣壓帶 氣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結 氣候干燥;冷高壓控制地區的氣候寒冷干燥;暖高壓控制地區的氣候炎熱干燥
(2)單一氣壓帶與氣候
氣壓帶 氣流運動 氣流性質 氣候類型
赤道低氣壓帶 上升 濕潤 熱帶雨林氣候
副熱帶高氣壓帶 下沉 干燥 熱帶沙漠氣候
極地高氣壓帶 下沉 干燥 寒帶氣候
2.風帶與氣候
(1)風帶性質及對氣候的影響
風帶 性質 影響
西風帶 盛行從低緯吹向高緯的氣流,氣溫降低,水汽易凝結 氣候濕潤
信風、 極地東風 盛行從高緯吹向低緯的氣流,氣溫升高,水汽不易凝結 氣候干燥
(2)單一風帶與氣候
氣候類型 分布規律 成因 氣候特征
溫帶海洋 性氣候 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 全年受西風帶控制 全年溫 和濕潤
3.氣候與自然景觀
氣候類型 植被 土壤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森林高大茂密,生物種類豐富,植物生長率最高 磚紅壤,化學風化強烈,肥力低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落葉闊葉林。春季萌葉抽枝,夏季枝葉茂密,秋季樹葉凋落,冬季完全無葉 —
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荒漠。植被稀少,以荒漠景觀為主 荒漠土
[情境] 在熱帶雨林氣候中,亞馬孫平原的熱帶雨林不僅面積最廣,而且發育也最為充分和典型;剛果盆地熱帶雨林氣候的大陸性特征比較明顯;馬來群島熱帶雨林氣候具有突出的海洋性特征。
由于熱帶雨林氣候集中分布區各自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這些地區發育的河流水文特征明顯不同。例如,亞馬孫河、剛果河和馬來群島的河流,其長度、流量、含沙量等都有各自的特點。
[探究] (1)試從地理位置、地形等角度,解釋亞馬孫平原的熱帶雨林不僅面積最廣,而且發育也最為充分和典型的原因。
                                          
                                          
                                          
(2)為什么剛果盆地的熱帶雨林氣候具有大陸性特征,而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地球上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氣壓帶和風帶的冷熱干濕差異也直接導致了地球上不同區域內的氣候和人居環境差異很大。下圖示意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完成(1)~(3)題。
(1)圖中氣壓帶和風帶形成的關鍵條件是(  )
               
A.地表物質均勻 B.地球的自轉運動
C.地球的公轉運動 D.地表物質不均勻
(2)圖示氣壓帶中,降水較多的有(  )
①赤道低氣壓帶 ②副熱帶高氣壓帶 ③副極地低氣壓帶?、軜O地高氣壓帶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圖中氣壓帶和風帶與氣候類型對應正確的是(  )
A.副熱帶高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
B.盛行西風帶—熱帶雨林氣候
C.極地高氣壓帶—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D.赤道低氣壓帶—熱帶季風氣候
知識點二 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與地中海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1.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與地中海氣候
成因 在南北緯    ~40°的大陸西岸地區,受        帶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
特征 夏季因        帶控制,氣流下沉,干旱炎熱;冬季受西風帶控制,暖濕多雨
分布     沿岸最為典型。還分布在北美洲         沿海、南美洲智利中部、非洲南端    地區,以及澳大利亞大陸的    和西南海岸等地
典型植被 類型         林
特征 葉子堅硬,葉片不大,葉面多有“    層”,常覆蓋茸毛,有些植物的葉子甚至退化或縮小變成刺
群落 森林上層喬木生長稀疏,但林下常綠植物多,生長茂密
2.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與熱帶草原氣候
成因 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特征 全年高溫,干濕季分明。        帶控制時,形成悶熱多雨的濕季;        帶控制時,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全年降水較多
分布 主要分布在      氣候的南北兩側,大致在南北緯    至        之間,如非洲中部和    部大部分地區,澳大利亞大陸    部、東部和南部,南美洲巴西等地
植被 類型 以熱帶    為主
特征 濕季高溫多雨,草原一片蔥綠;干季天氣燥熱,植物凋萎,一片枯黃。散生著    的喬木
[情境] 每年6月前后,東非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動物會長途跋涉,上演地球上蔚為壯觀的大遷徙場面。參與大遷徙的獸群分為前、中、后“三軍”:打頭陣的是斑馬,緊隨其后的是角馬,殿后的是瞪羚。獸群從坦桑尼亞塞倫蓋蒂自然保護區北上,遷徙至肯尼亞馬薩伊馬拉國家公園,途中不僅要穿越獅子、獵豹等兇猛食肉動物伏擊的地段,而且要提防隨時可能出沒的鬣狗,以及在馬拉河聚集的鱷魚。到達終點兩三個月后,這支野生動物大軍將再次不辭辛勞地返回塞倫蓋蒂自然保護區。下圖1為遷徙途中的角馬群,圖2為動物遷徙路線圖。
[探究] (1)為什么東非草原的野生食草動物會定期進行遷徙
                                          
                                          
                                          
(2)這種遷徙與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有什么關系
                                          
                                          
                                          
  下圖為“某氣候類型分布范圍示意圖”。完成(1)~(2)題。
(1)圖示氣候類型對應的典型植被為(  )
A.熱帶雨林 B.熱帶稀樹草原
C.熱帶荒漠 D.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2)圖示南美洲該氣候的形成原因是(  )
A.副熱帶高壓與東南信風的交替控制
B.西北季風與副熱帶高壓的交替控制
C.副熱帶高壓與盛行西風的交替控制
D.赤道低壓與東南信風的交替控制
知識點三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 分布規律 典型分布區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附近地區 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
熱帶草原氣候 非洲、南美洲熱帶雨林氣候區的南北兩側 東非高原、巴西高原
熱帶季風氣候 亞洲南部和東南部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回歸線兩側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 撒哈拉沙漠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 我國東南部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地中海沿岸
溫帶 溫帶季風氣候 北緯35°~50°大陸東岸 我國華北、東北,日本和朝鮮半島
溫帶大陸性氣候 中緯度地帶的大陸內部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部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 歐洲西部
寒帶 寒帶氣候 北冰洋沿岸、南極洲 南極洲、格陵蘭島
高原山地氣候 高山高原 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脈
[拓展延伸] 特殊地區氣候類型
(1)四處熱帶雨林氣候區(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①、澳大利亞東北部②、巴西高原東南部③和中美洲東北部④)——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來自海洋的信風+迎風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區的熱帶草原氣候——“地勢高”。如東非高原地勢較高,上升氣流弱,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3)西風帶內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位于西風帶內,但處于山脈的背風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脈東側,受山地阻擋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4)大陸東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澳大利亞東南部、塔斯馬尼亞島和新西蘭)。
(5)受寒流影響熱帶沙漠氣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魯寒流流經的沿岸地區。
[情境] 下圖為歐洲西部與北美氣候分布示意圖和倫敦、洛杉磯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探究] (1)概括倫敦與洛杉磯的氣候特點。
                                          
                                          
                                          
(2)分析兩地氣候的成因。
                                          
                                          
                                          
(3)比較歐洲西部與北美地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的異同點。
                                          
                                          
                                          
(4)從地形影響大氣環流的角度,說明歐洲西部和北美地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差異的原因。
                                          
                                          
                                          
  讀下面四種氣候類型的氣溫、降水柱狀圖,完成(1)~(2)題。
(1)有關以上四種氣候類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盛行西風帶交替控制
B.②橫貫非洲大陸中部
C.③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D.④僅分布在北半球大陸東部
(2)下列對①②③④氣候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
A.①氣候區的植物常具有蠟質葉片
B.②氣候區的植被為熱帶季雨林
C.③氣候區的植物普遍具有旱生結構
D.④氣候區的植被有明顯的四季變化
第二節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1.赤道低氣壓帶 上升 夏 均勻 赤道 剛果盆地 生物種類 磚紅壤
2.西風 較小 濕潤 西岸 大西洋 太平洋 季相更替
[情境探究] 提示 (1)亞馬孫平原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終年高溫多雨。亞馬孫平原面積廣闊,南北側為高原,西面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脈,平原東面向大西洋敞開,利于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從大西洋挾帶大量的水汽西進,受西部高大山脈阻擋氣流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2)剛果盆地居于非洲大陸內陸,地形較封閉,大陸性強;馬來群島以島嶼為主,陸地面積小,周圍海洋包圍,海洋性強。
[對點突破]
(1)B (2)B (3)A [第(1)題,圖中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是在三圈環流作用下形成的,是在假設地表物質均勻、太陽始終直射赤道(不考慮地球公轉的影響),在高低緯受熱不均和地球自轉產生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地球的自轉運動是圖中氣壓帶和風帶形成的關鍵條件,而現實中地表物質并不均勻,A、C錯誤,B正確;地表物質不均勻會對氣壓帶和風帶造成破壞,而無法呈條帶狀分布,D錯誤。故選B。第(2)題,低壓氣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多。高壓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因此圖示氣壓帶中,降水較多的有赤道低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①③正確;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降水少,②④錯誤。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第(3)題,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區炎熱干燥,形成熱帶沙漠氣候,A正確;盛行西風帶控制區全年溫和濕潤,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B錯誤;極地高氣壓帶控制區全年寒冷干燥,對應形成寒帶氣候,C錯誤;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區全年高溫多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D錯誤。故選A。]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1.30° 副熱帶高氣壓 副熱帶高氣壓 地中?!〖永D醽?br/>好望角 東南 亞熱帶常綠硬葉 臘質
2.赤道低氣壓 副熱帶高氣壓 熱帶雨林 10° 南北回歸線 南 北 草原 耐旱
[情境探究] 提示 (1)東非高原為熱帶草原氣候,干濕季分明,每年5~10月為北半球的濕季,11月至次年5月是南半球的濕季。動物需要水和充足的食物來源,野生食草動物的周期性大遷徙,主要是追隨降雨季節而帶來的豐富食物和水源。
(2)在信風帶和赤道低氣壓帶的交替控制下,東非草原呈現干濕季交替的現象;赤道低氣壓帶季節性移動至此,降水量大,水草充足,動物逐水草而遷徙至此;而當信風帶季節性移動至此,降水稀少,草原荒蕪,動物遷離此地。因此,東非草原動物的遷徙是追逐水草的一種自然地理現象。
[對點突破]
(1)B (2)D [第(1)題,讀圖可知,圖示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澳大利亞大陸北部,東部和南部,南美洲巴西等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氣候類型應為熱帶草原氣候,其對應的典型植被為熱帶稀樹草原,B正確,A、C、D錯誤。第(2)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圖示氣候為熱帶草原氣候,圖示南美洲該氣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受赤道低壓與東南信風的交替控制,D正確,A、B、C錯誤。]
知識點三
[情境探究] 提示 (1)倫敦全年溫和濕潤,降水均勻;洛杉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2)倫敦全年受西風帶控制,形成了溫帶海洋性氣候;洛杉磯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氣候。
(3)相同點:大體分布于北緯40°~60°大陸西岸。
不同點:其分布北界的緯度,在歐洲西部比在北美高;其分布區的東西寬度,在歐洲西部比北美寬許多。
(4)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有利于盛行西風深入大陸內部,形成面積廣大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北美西部有高大山脈,阻擋盛行西風深入大陸內部地區,因此溫帶海洋性氣候只分布在落基山脈西側的狹長地帶。
[對點突破]
(1)A (2)A [第(1)題,據圖可知,①氣候具有雨熱不同期的特點,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最冷月均溫大于0 ℃,屬于亞熱帶,為地中海氣候,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A正確;②氣候全年高溫,全年降水量豐富,為熱帶雨林氣候,該氣候只分布在赤道附近的非洲大陸西部沿海和剛果盆地,非洲大陸東部沒有分布,B錯誤;③氣候最冷月均溫小于0 ℃,降水稀少,說明冬季寒冷干燥,C錯誤;④氣候最冷月均溫大于0 ℃,為亞熱帶,降水集中在夏季,為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該氣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D錯誤。第(2)題,①為地中海氣候,該地植被主要是常綠硬葉林,夏季炎熱干燥,為了避免葉片被夏季的太陽灼傷,植物的葉片通常具有蠟質,A正確;②為熱帶雨林氣候,植被為熱帶雨林,B錯誤;③氣候為溫帶季風氣候,該氣候屬于半濕潤氣候,并不干旱,故植被無旱生結構,C錯誤;④氣候為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植被四季常綠,變化不明顯,D錯誤。]第三節 天氣系統
課標要求 運用示意圖,分析鋒、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等天氣系統,并運用簡易天氣圖,解釋常見天氣現象的成因。
第1課時 鋒與天氣
學習目標 1.能夠正確繪制鋒面示意圖,并區別冷鋒和暖鋒。能夠正確描述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過境前后的天氣變化情況。2.能夠結合實例用鋒面系統的相關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天氣現象。能夠閱讀天氣形勢圖,分析某地某時的天氣狀況或未來天氣變化趨勢。
知識點一 氣團和鋒
               
1.氣團:對流層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圍內,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相對均勻的      。根據不同性質分為冷氣團和暖氣團。上圖中A所示為      ,B所示為      。
2.鋒面:冷暖氣團的      叫作鋒面。
3.鋒線:鋒面與地面相交的線,叫作鋒線。如圖中字母    所示。
4.鋒:        的統稱。
[拓展延伸] 氣團分類
分類依據 氣團類型 特征 形成地區 影響
氣團的溫 度特征  冷氣團  氣團向比它暖的下墊面移動;由高緯度向低緯度移動 緯度較高的地區 使到達地區變冷
暖氣團  氣團向比它冷的下墊面移動;由低緯度向高緯度移動 緯度較低的地區 使到達地區增暖
氣團的濕 度特征  海洋性氣團 從海洋向陸地移動 大洋 空氣比較濕潤
大陸性氣團 從陸地向海洋移動 大陸 空氣比較干燥
大氣中凝結核能否使水汽凝結,主要取決于水汽是否達到飽和。大氣中的水汽達到飽和的途徑有兩種:一是通過蒸發,增加空氣中的水汽含量,使實際水汽壓大于飽和水汽壓;二是通過冷卻作用,減小飽和水汽壓,使其小于當時的實際水汽壓。使空氣冷卻的方式有多種,如圖示意飽和水汽壓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其中A氣團和B氣團混合后水汽壓為e。據此完成(1)~(3)題。
(1)A氣團和B氣團中的水汽壓狀態為(  )
A.A飽和,B未飽和 B.A不飽和,B飽和
C.A、B均未飽和 D.A、B均已飽和
(2)A氣團和B氣團混合后,溫度為t,水汽(  )
A.不飽和 B.不變
C.凝結 D.增加
(3)若不同氣團水平混合后形成了霧,兩氣團可能具備的條件是(  )
①濕度較小?、跍夭钶^小 ③濕度較大
④溫差較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知識點二 鋒與天氣
鋒的分類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分類 冷鋒 暖鋒 準靜止鋒
概念       主動向      移動的鋒       主動向      移動的鋒 冷暖氣團勢力   ,或遇    阻擋,鋒面移動幅度很小的鋒
氣團勢力 冷氣團強,暖氣團弱 暖氣團強,冷氣團弱 勢力相當
移動方向 與冷氣團的移動方向一致 與暖氣團的移動方向一致 來回擺動
鋒面剖面示意圖
鋒面符號
氣團位置 冷氣團在鋒下,暖氣團在鋒上(冷氣團密度大,暖氣團密度小)
鋒面坡度 較大 較小 很小
雨區位置
天 氣 過境時       、大風天氣 云層加厚,多形成      降水 陰雨連綿的天氣
過境后     和濕度驟降,    升高,天氣轉好     上升,    下降,天氣轉晴
(過境前后)氣壓、氣溫變化
我國典型的鋒面天氣 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節的大風或沙塵暴天氣;冬季的寒潮;一場秋雨一場寒 一場春雨一場暖 夏初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冬半年貴陽多陰雨冷濕天氣
[拓展延伸]
(1)鋒區附近氣象要素的變化(單位:hPa)
首先,在溫度的水平分布上,鋒區等溫線密集,水平溫度梯度可達10℃/100 km。在垂直方向上,鋒區上界面的溫度比下界面高,出現鋒面逆溫。
其次,鋒區都處于低壓槽中,其左右兩側的氣壓都比鋒區高。
最后,根據梯度風原理和地面摩擦作用,鋒附近的風場應是氣旋式輻合。
(2)影響我國的典型準靜止鋒
冷鋒與暖鋒的判斷
(1)看符號
(2)看冷暖氣團運動方向
(3)看降水區的位置
(4)看降水強度
冷鋒多為狂風暴雨,強度大(冷鋒移動慢時為連續性降水),暖鋒多為連續性降水,強度小。
[情境] 當冷、暖氣團的勢力相當,或冷空氣南下勢力減弱并受到地形的阻擋,使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呈靜止狀態時,會形成準靜止鋒。此時鋒的移動速度緩慢或在冷暖氣團之間作來回擺動。中國的準靜止鋒多為冷鋒移動中受地形阻擋作用而形成,常出現在華南的南嶺一帶、云貴高原及天山地區,分別稱為華南準靜止鋒、昆明準靜止鋒和天山準靜止鋒。下面為昆明準靜止鋒示意。
[探究] (1)冬季冷空氣南下時,為什么在昆明和貴陽之間靜滯下來
                                          
                                          
                                          
(2)貴陽的天氣狀況是怎樣的
                                          
                                          
                                          
(3)昆明的天氣狀況是怎樣的
                                          
                                          
                                          
  天氣系統過程會造成氣溫和氣壓等氣象要素的變化。下圖為2022年10月24日至27日某天氣系統過境氣溫和氣壓變化圖。據此完成(1)~(3)題。
(1)該天氣系統開始過境時刻為(  )
                
A.24日6時 B.25日18時
C.26日6時 D.26日12時
(2)該地26日3時前后氣溫較高是由于此時(  )
A.天氣晴朗 B.日照時數長
C.西南風影響 D.暖空氣堆積
(3)該天氣系統過境沒有形成降水是由于(  )
A.降溫幅度小 B.雨季已結束
C.冷氣團水汽少 D.暖氣團水汽少
第1課時 鋒與天氣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1.大團空氣 冷氣團 暖氣團
2.交界面
3.C
4.鋒面和鋒線
[對點突破]
(1)C (2)C (3)D [第(1)題,由圖可知,A、B氣團都在飽和水汽壓曲線之下,因此都沒有飽和。第(2)題,由圖可知,A氣團和B氣團混合后,溫度為t,水汽壓為e,在飽和水汽壓曲線之上,因此水汽會凝結。第(3)題,A氣團和B氣團混合后水汽凝結,可能會產生霧,由此可推測出兩氣團混合后形成霧需具備類似A、B兩氣團的條件,即濕度較大,接近飽和水汽壓,溫差較大。]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冷氣團 暖氣團 暖氣團 冷氣團 相當 地形 雨、雪 連續性 氣溫 氣壓 氣溫 氣壓
[情境探究] 提示 (1)遇云貴高原的阻擋,冷空氣勢力減弱,由冷鋒變為準靜止鋒。
(2)貴陽位于冷氣團控制下,陰雨連綿。
(3)昆明位于暖氣團控制下,多晴朗天氣。
[對點突破]
(1)C (2)D (3)D [第(1)題,26日6時開始氣溫下降較快,氣壓升高顯著,可以判斷此時為冷鋒開始過境時刻。第(2)題,3時前后為冷鋒過境前,此時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暖氣團運動受冷氣團阻擋在此堆積,導致鋒前升溫現象,D正確;根據圖中信息無法判斷此時的盛行風,C錯誤;受冷鋒影響,云層加厚,A錯誤;該地26日3時前后為凌晨,氣溫較高與日照時數關系不大,B錯誤。第(3)題,冷鋒過境時,暖氣團被迫抬升,在上升的過程中,氣溫下降,水汽凝結,形成降水,如果冷鋒過境沒有形成降水,主要是由于暖氣團水汽含量少,氣團干燥,D正確;與冷氣團水汽多少無關,C錯誤;只是一次冷鋒過境,與雨季是否結束沒關系,B錯誤;根據圖中信息,降溫幅度大,A錯誤。]第2課時 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與天氣
學習目標 1.能夠說出低氣壓(氣旋)和高氣壓(反氣旋)的含義與差異,能在簡易天氣圖中識別低氣壓(氣旋)和高氣壓(反氣旋)天氣系統。2.能夠結合實例用低氣壓(氣旋)和高氣壓(反氣旋)天氣系統的相關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天氣現象。利用天氣形勢圖分析低氣壓(氣旋)和高氣壓(反氣旋)的時空變化過程及對天氣的影響。
知識點一 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與天氣
1.低氣壓與高氣壓
(1)低氣壓:在等壓線分布圖上,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低于四周氣壓的區域。
(2)高氣壓:在等壓線分布圖上,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高于四周氣壓的區域。
2.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風向
根據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判斷風向。先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再向右或向左偏轉30°~45°,即風向。
(1)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
(2)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
3.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控制下的天氣狀況
低氣壓(氣旋) 高氣壓(反氣旋)
天氣 多陰雨天氣 多晴朗、干燥天氣
我國典型天氣 夏秋季節我國東南沿海的臺風天氣 長江流域的伏旱天氣;北方秋高氣爽的天氣;北方干冷的天氣
4.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過境前后的氣壓變化曲線
低氣壓(氣旋) 高氣壓(反氣旋)
[拓展延伸]
1.氣旋的特征及分類
(1)特征
大小 氣旋的大小是以地面天氣圖上最外圍一條閉合等壓線的范圍來量度的,直徑一般可達1 000 km,大者可達2 000~3 000 km,小者只有200~300 km
強度 氣旋強度通常采用氣旋中心最小氣壓值表示,也可用最大風速來衡量。一般氣旋地面中心氣壓值在970~1 010 hPa之間,十分強大的氣旋可低于935 hPa,其地面最大風速可達30 m/s以上
氣流運動 氣旋的下層具有旋轉性輻合氣流(北半球為逆時針旋轉,南半球為順時針旋轉),在中心區輻合上升,到高層向外輻散,又在四周下沉補償到低層輻合氣流之中,從而在垂直方向上形成環流
(2)分類
氣旋按其生成的地理位置可分為溫帶氣旋和熱帶氣旋;按其結構特征可分為鋒面氣旋和無鋒面氣旋。鋒面氣旋是溫帶地區常見的氣旋,無鋒面氣旋包括熱帶氣旋、熱低壓和冷渦等。
①熱帶氣旋
②溫帶氣旋
2.反氣旋的特征及分類
(1)特征
大小 反氣旋的大小是以地面天氣圖上最外圍一條閉合等壓線的范圍來量度的,最大直徑比氣旋大得多,其規??梢耘c最大的大陸或海洋相比擬
強度 反氣旋的強度常用地面最大風速和中心氣壓值來表示,強反氣旋的地面最大風速可達20~30 m/s,中心氣壓值一般為1 020~1 030 hPa,冬季最強時可達1 078 hPa
氣流運動 反氣旋的下層具有輻散氣流(北半球為順時針旋轉,南半球為逆時針旋轉),中心區因向四周輻散而形成下沉氣流;在高層四周空氣向中心輻合以補償下沉氣流。下層的輻散氣流在四周上升,以補償上層四周向中心的輻合氣流,從而在垂直方向上形成環流
(2)分類
反氣旋按生成的地理位置可分為溫帶反氣旋、副熱帶反氣旋和極地反氣旋,按結構特征可分為冷性反氣旋(冷高壓)和暖性反氣旋(暖高壓)。
①冷性反氣旋(冷高壓)
冷性反氣旋又稱冷高壓,是中、高緯地區主要的天氣系統。它是在一定的高空條件下,中、高緯大陸強烈輻射冷卻、地面冷空氣積聚而形成的。如北半球格陵蘭、加拿大、西伯利亞和蒙古等地。冷性反氣旋只出現于近地面大氣層中,垂直厚度通常只有1~1.5 km。冬半年活動頻繁,勢力強大,影響范圍廣泛,常常造成降溫、大風天氣。
②暖性反氣旋(暖高壓)
暖性反氣旋主要是指副熱帶高壓,厚度可達對流層上層,冬季位置偏南,夏季偏北。在平均海平面氣壓圖上,它們主要位于海洋上,在北半球主要有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
北太平洋副高是常年存在、穩定少動的深厚的暖性高壓系統,其強度和范圍冬夏有很大的不同。夏季,北太平洋副高因北半球迅速增溫而增強和擴大,其范圍幾乎占整個北半球面積的1/5~1/4;冬季,由于北半球中高緯度降溫,其強度減弱,范圍縮小,位置南移。副高內部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少云,微風炎熱。
[情境] 第22號臺風“尼格”生成于2022年10月27日,29日凌晨1時10分在菲律賓卡坦端內斯島登陸,5時30分前后再次登陸菲律賓呂宋島東南部沿海,基礎設施方面的損失超29億菲律賓比索(約合人民幣3.6億元),農業方面的損失超27億菲律賓比索(約合人民幣3.3億元)。
[探究] (1)臺風“尼格”屬于哪種天氣系統 對天氣有何影響
                                          
                                          
(2)在下圖中分別畫出“尼格”所屬天氣系統氣流的水平運動方向和垂直運動方向。
  下圖為“某年7月10日12時亞洲太平洋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分布”。讀圖,完成(1)~(3)題。
                
(1)甲地四周的氣流運動狀態(  )
A.順時針向中心輻合 B.逆時針向中心輻合
C.順時針向四周輻散 D.逆時針向四周輻散
(2)此段時間北海道的天氣是(  )
A.陰雨連綿
B.晴空萬里
C.氣溫上升,多連續性降水
D.降溫、大風、陰雨天氣
(3)L天氣系統對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不可能是(  )
A.加劇伏旱的影響
B.大風破壞農作物生長
C.引發洪水,淹沒農田
D.緩解旱情
知識點二 鋒面氣旋系統與天氣
1.概念:指氣旋與    聯系在一起而形成的天氣系統。
2.天氣
(1)原因:氣旋是氣流      系統,且鋒面附近氣流上升更強烈。
(2)天氣現象:云、雨,甚至形成雷雨、暴雨、大風天氣。
鋒面氣旋的判斷
(1)鋒面位置的判斷
鋒面多形成于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即圖中的
MD、ND、M'D'、N'D'處。這是因為冷暖氣團在低壓槽MD、ND、M'D'、N'D'處相遇輻合上升,形成鋒面。
(2)鋒面性質及移動的判斷
圖中F、G、F'、G'處都在鋒面的高緯度一側,而E、H、E'、H'正好相反,故F、G、F'、G'處氣溫比低緯度的E、H、E'、H'處氣溫低,確定FG、F'G'一側為冷氣團,EH、E'H'一側為暖氣團。MD、M'D'為冷鋒,ND、N'D'為暖鋒;并且,鋒面應隨氣流方向移動,即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移動,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移動。
一般來說,無論北半球還是南半球,氣旋中心東側的低壓槽處形成暖鋒,西側的低壓槽處形成冷鋒。
(3)天氣特點的判斷
由圖中可知,ND、N'D'為暖鋒,故在鋒前G、G'處出現寬闊的暖鋒云系并伴隨著連續性降水天氣;MD、M'D'為冷鋒,故在鋒后F、F'處出現比較狹窄的冷鋒云系和降水天氣。
[情境] 東北冷渦是產生在我國東北地區或其附近的深厚冷性氣旋,是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的主要天氣系統之一,冷渦中的空氣處于上冷下暖的不穩定狀態。受2022年9月生成的第20號東北冷渦的影響,我國部分地區迎來了劇烈的天氣變化。下圖為2022年9月22日8時我國東北部地區近地面氣壓分布。
[探究] (1)在上圖中畫出AB兩地的風向,并在適當位置用符號標出鋒面類型。
(2)說明圖中甲地即將出現的天氣變化。
                                          
                                          
                                          
  露點是空氣因冷卻而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其數值越大,反映空氣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況下,溫度相同時濕空氣要比干空氣密度小。兩個溫度相近的干、濕氣團相遇所形成的鋒,稱為干線。下圖為世界某地區某時刻主要氣象要素分布形勢示意圖,來自極地、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三種性質不同的氣團,在該地區交綏形成三個鋒:冷鋒、暖鋒和干線。完成(1)~(3)題。
(1)圖中OA、OB、OC表示的鋒分別是(  )
A.冷鋒、暖鋒、干線 B.暖鋒、干線、冷鋒
C.冷鋒、干線、暖鋒 D.暖鋒、冷鋒、干線
(2)OB線兩側露點差異大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溫度 D.風速
(3)推測P點即將發生的天氣變化(  )
A.溫度升高 B.天氣轉晴
C.濕度降低 D.風力變大
第2課時 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與天氣
知識點一
[情境探究] 提示 (1)臺風屬于低氣壓(氣旋)系統。常帶來狂風、暴雨、風暴潮等天氣。
(2)
[對點突破]
(1)B (2)A (3)A [第(1)題,甲地中心氣壓低、四周氣壓高,是低壓中心,北半球的低壓中心氣流運動狀態是逆時針向中心輻合,B正確。第(2)題,此段時間北海道位于準靜止鋒的冷氣團一側,會出現陰雨連綿天氣,氣溫降低,等壓線較稀疏,風力不大,A正確。第(3)題,L天氣系統是低壓(氣旋)系統,7月最可能是臺風,7月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伏旱,降水少,此時臺風帶來降水,可以緩解干旱,因此對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不可能是加劇伏旱的影響。]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1.鋒面
2.(1)輻合上升 
[情境探究]
提示 (1)作圖如下。
(2)降溫、大風、降水或強降水。
[對點突破]
(1)C (2)A (3)C [第(1)題,圖示地區為北美洲,OA、OB、OC代表鋒面,所屬天氣系統為鋒面氣旋,根據風向以及風向的變化可知:OA線北側為偏北風,來自高緯地區,氣溫較低,南側為偏南風,來自太平洋,氣溫較高,北半球鋒面氣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可以判斷出OA線表示的是冷鋒;同理,OC線南側為偏南風,來自大西洋,氣溫較高,北側為偏北風,來自高緯地區,氣溫較低,北半球鋒面氣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可判斷OC線為暖鋒。由于OB線西側是來自來太平洋的偏南風,但由于受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脈的阻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難以進入,為干氣團,東側是來自大西洋的偏南風,為濕氣團。因此兩側溫度差異小,但濕度差異大,判斷為干線,C對。第(2)題,根據圖示信息判斷OB線位于北美洲落基山脈以東地區,來自太平洋的濕氣團受落基山脈阻擋,在山脈西側迎風坡形成降水,在山脈東側背風坡下沉增溫,濕度減小。北美中部為面積廣闊的平原,地勢平坦,下墊面性質較均一,利于東側墨西哥灣濕氣團的快速深入,因此地形是導致OB線兩側露點差異大的主要原因,A對;OB線兩側露點差異大,導致兩側降水差異大,因此露點影響降水,B錯;根據上題分析可知,OB線兩側溫度差異小,C錯;圖中OB線兩側風力相當,與露點關系甚微,D錯。第(3)題,根據上面分析可知,OB為干線,北半球鋒面氣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P點即將經歷干線過境,干線是兩個溫度相近的干、濕氣團相遇所形成的鋒,因此P點溫度與過境前相當,A錯;由材料可知,溫度相同時濕空氣比干空氣密度小,所以干線移動時,濕空氣抬升,P點有可能出現云雨天氣,B錯;P點干線過境前,受濕氣團控制,濕度大,過境時濕度降低,C對;讀圖可知過境前后都是四級風,D錯。]課標要求 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律。
第1課時 大氣的水平運動及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學習目標 1.理解風的形成,并能結合等壓線圖,判斷風向和風力的大小。
2.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并說出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知識點一 大氣的水平運動
1.氣壓梯度:指同一水平面上產生氣壓差異,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
2.形成風的三種力
風(即大氣的水平運動)是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這三種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作用力 概念 大小 對風速、風向的影響
水平氣壓 梯度力 促使大氣由高氣壓區流向低氣壓區的力 由氣壓梯度決定(比較等壓線疏密) 大氣水平運動的原動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既影響風向(風向垂直于等壓線并指向低氣壓),又影響風速(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速越大)
地轉偏向力 促使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產生偏轉的力 隨風速增大而增大,隨緯度升高而增大 只影響風向(使風向逐漸偏離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不影響風速(風力)
摩擦力 地面與空氣之間,以及運動狀況不同的空氣層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的阻力 與下墊面狀況有關 既影響風速(降低風速),又影響風向。摩擦力越大,風速越小;反之,風速越大。摩擦力越大,風向與等壓線之間的夾角越大;反之,夾角越小
3.風的受力狀況與風向(以北半球為例)
圖示 受力狀況 風向
理想 風向 只受F(        )影響 垂直于     ,指向  
高空 風向 受F和P(      )共同影響 與等壓線   
近地面 風向 受F、P和f(    )共同影響 與等壓線之間成一   
[畫圖] 在下面等壓線圖中分別繪制形成風的作用力和風向(北半球)
1.風向判斷的“三步曲”
第一步:定水平氣壓梯度力。在等壓線圖中,作過該點的切線,并過切點作垂直于切線的虛線箭頭(由高氣壓指向低氣壓)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定地轉偏向力。分清圖示是哪個半球,若是北半球,風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風向向左偏。
第三步:定最終風向。
(1)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終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定夾角(30°~45°)。
(2)高空: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按以上步驟繪出的風向(繪成實線箭頭)如下:
2.影響風力大小的因素
[情境] 我國三國時期曾發明過一種用作軍事信號的“孔明燈”,它其實就是一種燈籠。先用很輕的竹篾扎成框架,再用紙糊嚴,并在下面留口,在燈籠的下面固定一個小碟,在碟內放入燃料,點燃后,當燈籠內的空氣被加熱到一定溫度時,燈籠就能騰空而起??酌鳠糇铋_始升空的時候,速度較慢,等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速度就變得很快。
[探究] (1)“孔明燈”為何越向高空運行速度越快
                                          
                                          
                                          
(2)影響高空風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讀北半球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完成(1)~(2)題。
(1)圖中四個箭頭中正確表示風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圖中四處風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知識點二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1.大氣環流
(1)概念:地球上大范圍、有規律的     。
(2)意義:大氣環流把熱量和水汽從某一地區輸送到其他地區,調節了      之間、    之間的水熱分布,對各地的    和氣候具有重要影響。
2.三圈環流及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和分布
(1)形成原因:地球表面均勻、高低緯之間的受熱不均和        。
(2)三圈環流:①為    ,②為    ,③為      。
(3)七個氣壓帶:A為        (1個),G為極地高氣壓帶(2個),C為       (2個),E為        (2個)。
(4)六個風帶
 氣壓帶、風帶分布特征的分析方法
1.抓“動力”——突破氣壓帶形成
(1)熱力型成因:與溫度有關。近地面溫度高氣壓低;溫度低氣壓高。
①赤道低氣壓帶:近地面受熱,空氣膨脹上升。
②極地高氣壓帶:近地面冷卻,空氣收縮下沉。
(2)動力型成因:與溫度無關,與氣流垂直運動有關。氣流上升,則氣壓低;氣流下沉,則氣壓高。
①副熱帶高氣壓帶:高空氣流堆積下沉而成。
②副極地低氣壓帶:近地面暖空氣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轉”——突破風帶、風向
在氣壓帶、風帶分布圖中,先依據高、低氣壓帶的分布確定風帶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再根據所在半球確定偏轉方向從而判定風帶的具體風向。(如下圖)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斷
(1)記憶——看緯度位置:緯線0°、30°、60°、90°附近分別是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
(2)辨別——看相間特點:氣壓帶是高低壓相間分布;氣壓帶和風帶是相間分布。
(3)判斷——看圖形特點:氣壓帶和風帶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近年來,高考常涉及局部圖和變式圖的考查,但大都離不開以下三種類型:
[情境] 北京時間2023年11月24日,執行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離開錨地,啟程穿越“魔鬼西風帶”?!澳Ч砦黠L帶”是指位于南緯40度至60度之間的西風帶,因其處于強勁西風的控制下,洋面風浪較大,在此行船危險系數較高,也有“咆哮西風帶”之稱。
[探究] (1)依據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特點,判斷“雪龍2號”科考船穿越的魔鬼西風帶”的盛行風向。
                                          
                                          
                                          
(2)“魔鬼西風帶”海況惡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到達南極長城站后,科考隊員會看到長城站的五星紅旗主要朝什么方向飄揚 原因是什么
                                          
                                          
                                          
  讀三圈環流示意圖,完成(1)~(3)題。
(1)圖中表示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是(  )
A.① B.③
C.⑤ D.⑥
(2)⑤表示的近地面氣壓帶名稱為(  )
A.赤道低氣壓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
C.副極地低氣壓帶 D.極地高氣壓帶
(3)④表示的近地面風的名稱是(  )
A.東北信風 B.東南信風
C.盛行西風 D.極地東風
第1課時 大氣的水平運動及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3.水平氣壓梯度力 等壓線 低壓 地轉偏向力 平行 摩擦力
夾角
[畫圖] 提示
注:F為水平氣壓梯度力、P為地轉偏向力、f為摩擦力、v為風向。
[情境探究] 提示 (1)越向高空,摩擦力越小,風力越大,所以運行速度會加快。
(2)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高空遠離地面,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
[對點突破]
(1)C (2)C [第(1)題,該圖是北半球等壓線分布圖,風是由高氣壓吹向低氣壓,且與等壓線斜交,根據圖中風向情況,由高氣壓吹向低氣壓的只有箭頭③。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箭頭③附近的等壓線最密集,單位距離內氣壓差最大,水平氣壓梯度力最大,故其風力最大。]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1.(1)大氣運動 (2)高低緯度 海陸 天氣
2.(1)地轉偏向力 (2)①低緯環流 中緯環流 ③高緯環流
(3)赤道低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副極地低氣壓帶 (4)東北 西南 東北
[情境探究] 提示 (1)盛行西北風。
(2)此緯度地帶位于溫帶地區,常年以西風為主,風速較大,且西風帶中雨雪天氣變化頻繁,氣旋活動較多,常會出現狂風巨浪的情況,因此海況惡劣。
(3)主要朝西北方向飄揚。原因是受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影響。
[對點突破]
(1)B (2)C (3)C [第(1)題,結合圖示三圈環流的高度差異,③處為下沉氣流,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第(2)題,⑤屬于中高緯環流,氣流上升,為副極地低氣壓帶。第(3)題,④屬于中緯環流圈中的近地面風帶,近地面氣流從副熱帶高氣壓吹向副極地低氣壓,形成了近地面的盛行西風帶。]第2課時 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與季風環流
學習目標 1.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并說出氣壓帶、風帶的移動規律。
2.運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原理,解釋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的形成、分布,掌握季風環流的形成及分布。
知識點一 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與大氣活動中心
1.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1)原因:        每年都在有規律地南北移動。
(2)規律:就北半球來說,大致是夏季    ,冬季    。如下圖所示:
2.大氣活動中心
(1)成因: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大陸增溫和冷卻的速度快于海洋,引起海陸氣壓中心的變化。
①冬季,大陸降溫較快,氣溫比海洋低,氣流下沉,形成高氣壓中心;海洋氣溫相對較高,氣流上升,形成低氣壓中心。如下圖(以北半球為例):
②夏季,大陸增溫較快,氣溫比海洋高,氣流上升,形成低氣壓中心;海洋氣溫相對較低,氣流下沉,形成高氣壓中心。如下圖(以北半球為例):
(2)分布
①北半球7月份的氣壓中心
7月份,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特別是亞洲大陸夏季增溫強烈,亞洲低壓(又稱印度低壓)最為突出,這就使副熱帶高氣壓帶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壓和北大西洋上的亞速爾高壓。
②北半球1月份的氣壓中心
1月份,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切斷,尤其是亞洲高壓(又稱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勢力最強,控制范圍最廣,歐亞大陸的東部幾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這就使副極地低氣壓帶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氣壓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島低壓。
③南半球海洋面積占絕對優勢,氣壓帶的緯向分布比北半球明顯,特別是南緯30°以南的地區,氣壓帶基本上呈    分布。
(3)對氣候的影響:大氣活動中心的    和    一旦異常,就會造成世界各地天氣、氣候的異常。
[情境] “東海龍王”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簡稱副高)對我國降水的影響十分重大,夏半年更為突出,可以說它是掌管我國東部降水的真正的“海上龍王”。這個“龍王”通過吹送東南季風,給我國東部季風區帶來降水,它的位置、強度和活動,影響著我國東部的旱澇狀況。
[探究] (1)夏季,北半球主要大氣活動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2)“東海龍王”強盛時,控制大西洋和北美大陸的大氣活動中心是什么
                                          
                                          
                                          
(3)“東海龍王”冬季消失嗎
                                          
                                          
                                          
  下圖為“甲、乙、丙、丁四地受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時間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
(1)圖示四地緯度由低到高依次為(  )
A.甲、乙、丁、丙 B.丙、甲、乙、丁
C.乙、丁、丙、甲 D.丁、丙、甲、乙
(2)根據圖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地位于中緯度大陸西岸
B.乙地可能為非洲南端好望角
C.丙地地處南美洲太平洋沿岸
D.丁地地處非洲撒哈拉地區
(3)丙、丁兩地的氣候相比(  )
A.丙地光照時間更長 B.丙地冬季氣溫較高
C.丁地降水多在冬季 D.丁地晝夜溫差較大
知識點二 季風環流
1.季風概念:大范圍地區的盛行風向隨    而有顯著改變的現象。
2.成因
3.分布
項目 東亞季風 南亞季風
季節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風向 西北風 東南風 東北風 西南風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亞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亞(歐亞大陸內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及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性質 寒冷干燥 溫暖濕潤 溫暖干燥 高溫高濕
比較 冬季風強于夏季風 夏季風強于冬季風
分布 我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我國西南地區
[情境] 鄂霍次克海為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邊緣海,季風環流影響顯著。鄂霍次克海港口較多,但航運不發達。下圖為鄂霍次克海范圍與主要港口分布圖。
[探究] (1)闡釋鄂霍次克海季風環流顯著的主要原因。
                                          
                                          
                                          
(2)分析夏季風對鄂霍次克海航運業發展的不利影響。
                                          
                                          
                                          
  讀印度洋季風示意圖,完成(1)~(2)題。
(1)圖中盛行風①的性質是(  )
A.暖濕 B.冷濕
C.熱干 D.冷干
(2)與盛行風①形成原因無關的是(  )
A.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
B.海陸輪廓
C.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D.地轉偏向力
第2課時 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與季風環流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1.(1)太陽直射點 (2)北移 南移 2.(2)③帶狀 (3)位置 強度
[情境探究] 提示 (1)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夏季,大陸增溫比海洋快,在北緯30°附近,空氣膨脹上升,大陸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其中亞洲低壓(印度低壓)最為突出,使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切斷,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北太平洋稱為夏威夷高壓,在北大西洋稱為亞速爾高壓。
(2)亞速爾高壓,北美低壓。
(3)不會消失,但會南移,勢力減弱。
[對點突破]
(1)C (2)A (3)D [第(1)題,根據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規律可知,信風帶緯度較低,其次是副熱帶高氣壓帶,西風帶緯度相對較高。四地中,只有甲地受西風帶控制時間最長,說明其緯度最高;丙地一年中約有6個月受西風帶控制,6個月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說明緯度高于乙、丁兩地;乙地一年中約有6個月受信風帶控制,6個月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而丁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時間更長,說明乙地緯度低于丁地。所以四地緯度由低到高的順序為乙、丁、丙、甲,C正確,A、B、D錯誤。第(2)題,結合上題可知,甲地幾乎全年受西風帶控制,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大陸西岸,A正確;非洲南端好望角為地中海氣候,乙地一年中約有6個月受信風帶控制,6個月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為熱帶沙漠氣候,B錯誤;丙地為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C錯誤;丁地為南半球的熱帶沙漠氣候,D錯誤。第(3)題,讀圖可知,丙地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丁地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分別為地中海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其中熱帶沙漠氣候分布的緯度更低,晴天更多,光照時間更長,且多為沙漠,晝夜溫差較地中海氣候區大,A錯誤,D正確;丙地位于副熱帶,丁地位于熱帶,丁地冬季氣溫更高,B錯誤;丁地為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降水較少,C錯誤。]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1.季節
2.熱力性質 氣壓帶和風帶
[情境探究] 提示 (1)該地緯度較高,距離冬季風源地近,近阿留申低壓中心,冬季風風力大,勢力強;夏季大陸形成低壓,海洋為高壓,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該地位于沿海,摩擦力小,風力較大,風向穩定。
(2)夏季,海上風急浪高,不利于航運;暖濕的夏季風受鄂霍次克海冷洋面作用,形成大霧,能見度低,阻礙海上交通。
[對點突破]
(1)A (2)B [第(1)題,讀圖可知,圖中盛行風①位于南半球低緯度地區,由較低緯度吹向較高緯度,所以性質溫暖;該盛行風是由海洋吹向陸地,來自海洋的氣流性質濕潤;所以圖中盛行風①的性質是暖濕。第(2)題,盛行風①是北半球的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左偏轉形成西北風;此時南半球為夏季,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洋上形成高氣壓,陸地上形成低氣壓,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微專題六 氣候類型的判讀和描述
1.根據氣溫和降水資料判斷氣候類型
(1)以“形”定位——據曲線形態判斷所屬半球。
因素變化 結論
6、7、8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峰線) 北半球
12、1、2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谷線) 南半球
(2)以“溫”定帶——根據最冷月、最熱月均溫確定溫度帶
最冷月均溫>15 ℃ 熱帶氣候
最冷月均溫0 ℃~15 ℃ 最熱月均溫>25 ℃ 亞熱帶氣候
最熱月均溫10 ℃~20 ℃ 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均溫<0 ℃ 最熱月均溫20 ℃以上 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最熱月均溫10 ℃~20 ℃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最熱月均溫<10 ℃ 寒帶氣候
(3)以“水”定型——據年降水量或降水的季節分配確定具體氣候類型。
因素變化 結論
年雨型 年降水量>2 000 mm 熱帶雨林氣候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溫帶海洋性氣候
夏雨型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熱帶季風氣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熱帶草原氣候
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年降水量400~800 mm 溫帶季風氣候
冬雨型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氣候
少雨型 年降水量<250 mm 熱帶沙漠氣候、極地氣候
2.氣候特征的描述
答題 思路 答題方向
判斷依據 答題術語
氣溫 特征 最冷月均溫:在0 ℃以下—寒冷;-20 ℃以下—嚴寒;-30 ℃以下—酷寒。 最熱月均溫:在20 ℃以下—涼爽;20 ℃以上—炎熱;24 ℃以上—高溫。 氣溫年較差>15 ℃—氣溫年較差大; 氣溫年較差<10 ℃—氣溫年較差小 氣溫高低 終年高溫(嚴寒、溫和);夏季高溫(涼爽);最熱(冷)月氣溫高(低)。涼爽、炎熱、高溫多用于夏季;溫和、溫暖(低溫)、寒冷、嚴寒、酷寒多用于冬季
氣溫年(日)較差 氣溫年(日)較差大(小)
氣溫空間分布 氣溫空間變化大(小),自××向××氣溫升高(降低)
降水 特征 月降水量<10 mm—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50 mm—少雨;月降水量50~100 mm—多雨;月降水量>100 mm—豐富 降水總量 降水量多少
季節分配、年際變化 季節分配均勻(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年際變化大(小)
降水空間變化 降水空間差異大,自××向××降水增多(減少);降水地區分布均勻
光照 光照的強度大小,年日照時數長短 日照時數長(短),日照強烈(弱),光照充足(不足)
氣候 特征 氣溫、降水及(冬季、夏季、全年)氣溫和降水的協調關系 全年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全年降水稀少,氣溫年較差大等
【微訓練】
  下圖為亞歐大陸40°N附近東西兩側兩個測站1、4、7、10四個月的氣候資料。完成1~2題。
1.甲、乙兩地氣候相比(  )
A.1月降水甲比乙多 B.氣溫季節變化甲比乙大
C.7月氣溫甲比乙低 D.降水季節變化甲比乙小
2.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
A.西北風的影響 B.副極地低氣壓控制
C.沿岸暖流影響 D.盛行西風的控制
圖1為北半球假想大陸的高度理想化降水季節特征分布圖,該“大陸”的形狀依據為北半球不同緯度的海陸比,圖2為局部區域(區域3、區域4、區域5)的降水季節特征圖。完成3~4題。
3.區域3、4、5三個地區的降水季節特征依次為(  )
A.甲圖、乙圖、丙圖 B.乙圖、丙圖、甲圖
C.丙圖、乙圖、甲圖 D.甲圖、丙圖、乙圖
4.圖中全年濕潤區域的共同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流經,增濕作用顯著
B.植被高大茂密,蒸騰作用明顯
C.瀕臨寬闊海洋,暖濕水汽充足
D.暖濕氣流運動,降水豐富充足
下圖為四地氣溫和降水量圖。完成5~6題。
5.①地氣候的形成原因(  )
A.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B.受西風帶控制
C.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D.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6.①②③④四地氣候成因最相近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阿塔卡馬沙漠(圖a)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區之一,圖b為甲地30年期每月平均氣溫和總降水量。
(1)簡述甲地氣候的特征。
                                          
                                          
                                          
(2)分析甲地降水特點形成的原因。
                                          
                                          
                                          
微專題六 氣候類型的判讀和描述
微訓練
1.B [從圖中可以看出,甲、乙兩地1月降水分別約為5 mm和120 mm,A錯誤。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溫分別約為26 ℃和-4 ℃,氣溫年較差約為30 ℃;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溫分別約為23 ℃和10 ℃,氣溫年較差約為13 ℃,甲氣溫季節變化比乙大,B正確。甲、乙兩地7月氣溫分別約為26 ℃和23 ℃,C錯誤。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別約為180 mm和5 mm,差值為175 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別約為120 mm和10 mm,差值為110 mm,甲降水季節變化比乙大,D錯誤。]
2.D [兩地位于40°N亞歐大陸東西兩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說明該地為地中海氣候。1月時,氣壓帶、風帶南移,此時乙地受西風帶控制,降水較多,D正確。]
3.B [由圖可知,區域6全年濕潤,為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區,區域2全年濕潤,最大值出現在冬季,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根據氣候分布規律,區域3、4、5都是位于大陸西岸的氣候類型。根據緯度分布,區域3為地中海氣候,降水類型為冬雨型,對應圖示為乙,區域4為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少雨,對應圖示為丙,區域5為熱帶草原氣候,降水類型為干濕季分明的夏雨型,對應圖示為甲。]
4.D [圖中全年濕潤區域有區域2和區域6,區域2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域6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區的西側有寒流分布,A錯誤;區域2的植被并不一定高大茂密,且植被高大茂密,蒸騰作用強是全年濕潤的結果,不是原因,B錯誤;兩區域中也有部分地區沒有瀕臨寬闊海洋,C錯誤。區域2和區域6都具有暖濕氣流的運動,或是受熱上升,或是盛行來自海洋的氣流,使得降水較多,從而形成濕潤區,D正確。]
5.A [根據氣溫和降水量圖可知,①地最冷氣溫在0 ℃~10 ℃,為亞熱帶氣候,降水類型為夏雨型(即雨熱同期),氣候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因此①地為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形成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A正確。常年受西風帶控制的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的是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的是熱帶沙漠氣候,B、C、D錯誤。]
6.A [讀圖判斷可知,①地是最冷月氣溫在0 ℃~10 ℃,雨熱同期的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形成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②地是雨熱同期,最冷月均溫在0 ℃以下的溫帶季風氣候,形成原因也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③地是全年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形成原因是常年受盛行西風控制;④地是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氣候,形成原因是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因此四地氣候成因最相近的是①②,成因都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A正確,B、C、D錯誤。]
7.(1)終年溫和,氣溫年較差小;降水稀少;(常年)多霧。
(2)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離岸信風影響,盛行下沉氣流;沿岸寒流減濕作用明顯,并加劇下沉氣流;安第斯山脈阻擋了來自東側大西洋的暖濕氣流,在阿塔卡馬沙漠地區形成了“雨影區”,所以降水稀少。微專題七 天氣圖的判讀
天氣圖是反映一定時刻、廣大地區天氣實況和天氣形勢的專用地圖,是天氣預報的主要工具之一。天氣圖有地面天氣圖和高空天氣圖兩大類。地面天氣圖可反映地面高低氣壓系統的分布、鋒面和冷暖空氣的活動情況,以及雨、雪、雷、霧、大風、沙(塵)暴等天氣現象的分布。
1.天氣符號
2.等壓線圖的判讀
(1)判讀氣壓形式
①低壓中心:等壓線呈閉合曲線,中心氣壓比四周氣壓低,如圖中乙處。
②高壓中心:等壓線呈閉合曲線,中心氣壓比四周氣壓高,如圖中甲處。
③高壓脊:高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彎曲最大各點的連線叫作脊線,如圖中丙處。
④低壓槽:低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彎曲最大各點的連線叫作槽線,如圖中丁處。
⑤鞍:兩個低壓中心或兩個高壓中心交會處,其氣壓值比高壓中心低,比低壓中心高。
(2)判斷風向
首先明確高低氣壓;其次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據南、北半球畫出風向。
(3)判斷南、北半球
①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右側——北半球。
②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左側——南半球。
(4)判斷風力(風速)大小
①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
②等壓線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
(5)判斷季節
①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陸內部一般為低壓。
②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陸內部一般為高壓。
(6)判斷天氣狀況
①由高緯吹向低緯的風——寒冷干燥。
②由低緯吹向高緯的風——溫暖濕潤。
③低氣壓過境時,多陰雨天氣;高氣壓過境時,多晴朗天氣。
④低壓中心和低壓槽控制區多陰雨天氣,如圖中乙處和丁處;高壓中心和高壓脊控制區多晴朗天氣,如圖中甲處和丙處。
【微訓練】
  下圖為“2022年11月28日08時和20時我國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據此完成1~2題。
1.該日北京(  )
A.氣壓升高,大氣穩定 B.有大到暴雨天氣過程
C.經歷大風、降溫過程 D.沙塵、霧霾程度增加
2.該日北京比哈爾濱(  )
①氣溫低?、陲L力大 ③凍害輕 ④降溫幅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0年10月22~23日,一場沙塵量創紀錄的沙塵暴襲擊了澳大利亞部分地區。下圖示意澳大利亞及周邊區域當地時間10月23日4時的海平面氣壓分布,甲、乙、丙、丁四個地區中某一地區正在經歷沙塵暴。據此完成3~4題。
3.推測10月23日4時正在經歷沙塵暴的區域位置及天氣形勢是(  )
A.甲:風力較為微弱 B.乙:盛行下沉氣流
C.丙:位于冷鋒鋒后 D.丁:位于暖鋒鋒前
4.與10月23日相比,經歷此次沙塵暴的地區在10月22日的風向和氣溫特征是(  )
A.偏北風,氣溫較低 B.偏西(南)風,氣溫較低
C.偏北風,氣溫較高 D.偏西(南)風,氣溫較高
霜凍線也叫0 ℃地表溫度線,是區分是否出現霜凍天氣的重要標志線。下圖示意某日20時海平面氣壓狀況,圖中霜凍線為預報的次日霜凍界線。據此完成5~7題。
5.根據圖示材料,可推測此時(  )
A.圖中鋒面為暖鋒
B.甲地氣壓高,天氣晴朗
C.乙地日均溫低于0 ℃
D.丙地受霜凍影響
6.該日所處月份最有可能是(  )
A.3月 B.7月
C.10月 D.12月
7.圖示時刻,丁地風向為(  )
A.偏南風 B.偏北風
C.偏東風 D.偏西風
微專題七 天氣圖的判讀
微訓練
1.C [據圖可知,2022年11月28日08時到20時北京正處于冷鋒過境的過程,大氣并不穩定,A錯誤;處于冬半年,空氣干燥,水汽含量少,一般不會出現大到暴雨天氣過程,B錯誤;冷鋒過境一般會帶來大風、降溫、雨雪等天氣,而霧霾需要靜穩天氣,甚至需要逆溫層,因此冷鋒過境會減輕霧霾天氣,C正確,D錯誤。]
2.C [北京比哈爾濱距離此次冷鋒更近,因此受冷鋒的影響更大,而冷鋒過境一般會帶來大風、降溫、雨雪等天氣,②④正確;無法確定北京、哈爾濱氣溫高低,①錯誤;北京受到冷鋒影響,可能會出現寒潮凍害,③錯誤。]
3.C [大風是形成沙塵暴的動力條件,正在經歷沙塵暴的地區風力較大,甲處等壓線稀疏,風力較小,不易形成沙塵暴,A錯誤;乙地位于高壓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氣流,風力較弱,不易形成沙塵暴,B錯誤;沙塵暴屬于冷鋒天氣系統,且暖鋒移動速度較慢,不容易形成沙塵暴天氣,D錯誤;沙塵暴屬于冷鋒天氣系統,圖中丙地位于冷鋒鋒后,且等壓線密集,說明風力大,容易形成沙塵暴,C正確。]
4.C [此次沙塵暴地區經歷了冷鋒過境,10月23日為冷鋒過境后,10月22日為冷鋒過境前,因此10月22日該地區位于暖氣團一側,氣溫較高;暖氣團一側位于低壓槽線以東(東北),根據等壓線分布特點可知風垂直于等壓線吹向低壓方向,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左偏轉為偏北風。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
5.B [據圖分析可知,圖中鋒面由西北向東南移動,來自高緯地區,為冷鋒,A錯誤;甲地氣壓為1 040 hPa,氣壓較高,其受高壓系統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B正確;圖中霜凍線為預報的霜凍界線,此時乙地日均溫不一定低于0 ℃,C錯誤;丙地位于霜凍線以南,不會受霜凍影響,D錯誤。]
6.C [結合圖分析可知,此時蒙古—西伯利亞地區形成高壓中心,出現冷鋒系統,霜凍線(0 ℃地表溫度線)大致經過我國青藏、西北以及華北和東北地區的西北部,說明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正在降溫,且溫度較低,故此時不可能是7月份,B錯誤;另一方面,此時海上有較強臺風出現,說明此時我國低緯度地區海水溫度仍比較高,而3月、12月的海水溫度較低,我國近海不易出現較強臺風,由此綜合判斷此時為10月,C正確,A、D錯誤。]
7.B [由于丁地位于臺風的西北側,臺風為低壓系統,風經過丁地吹向臺風中心,結合地轉偏向力方向判斷可知,丁地吹偏北風,B正確,A、C、D錯誤。]微專題三 鋒面雨帶
1.鋒面雨帶的形成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部的暖濕偏南氣流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形成鋒面雨帶。鋒面雨帶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北約5~8個緯度,并隨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的季節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受鋒面雨帶影響的地區,常形成大范圍的陰雨天氣。該雨帶對我國東部地區的降水及其季節變化產生顯著影響。
2.我國東部鋒面雨帶的推移規律
(1)正常年份副熱帶高壓脊位置變動和雨帶的位置變化
①4、5月份:副熱帶高壓脊位置大約在北緯15°至20°,雨帶通常位于華南。
②6月中旬至7月上旬:副熱帶高壓脊西伸北進到北緯20°至25°,雨帶也北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至日本南部,形成長達1個月的梅雨季節。
③7月下旬至8月:副熱帶高壓脊進一步北進到北緯25°至30°,將雨帶北推到華北、東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受副熱帶高壓脊影響,出現伏旱天氣。
④9月上旬:副熱帶高壓區脊線回撤到25°N附近,我國自北向南先后轉為秋高氣爽的天氣。
⑤10月上旬:副高脊線回撤到20°N以南地區,結束了以一年為周期的季節性南北移動,我國雨季結束。
(2)異常年份副熱帶高壓脊位置變動和雨帶的位置變化
①若夏季副熱帶高壓脊西伸至我國大陸且位置持續偏南時,雨帶則長時間滯留在江淮地區,易造成江淮地區洪澇災害,而北方地區則會發生干旱。
②當副熱帶高壓脊季節性北躍時間提前,位置較常年偏北時,我國北方地區就容易出現洪澇災害,南方則易干旱。
3.中國降水的南北差異
南北差異 成因 影響
①共同點:季節分配不均勻,大部分地區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 ②不同點:南方地區降水多,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地區降水少,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 夏季風進退規律決定 北方易出現春旱、夏澇;南方江淮地區的梅雨和伏旱
【微訓練】
  讀我國東部雨帶示意圖,回答1~2題。
1.根據雨帶在Ⅰ~Ⅲ地區的時間,可以推斷,在一般年份,雨帶推移至上海地區的時間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若7月以后,雨帶仍未推移進入Ⅰ地區,我國東部地區將可能產生的災害狀況是(  )
A.南旱北澇 B.南北皆旱
C.南澇北旱 D.南北皆澇
  2022年夏季,我國中東部出現了持續79天的大范圍高溫天氣,降水較同期偏少,長江流域甚至夏秋連旱,且降水空間差異明顯,呈“北多南少”的格局。下圖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高)面積、強度、脊線、西伸脊點逐日數據圖”。據此完成3~4題。
3.2022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  )
A.6月中旬到7月上旬,面積、強度呈現波動狀態,西伸脊點整體偏西
B.6月上旬,面積及強度偏大、西伸脊點偏西、脊線位置偏南
C.7月中旬到8月底,面積、強度偏小,西伸脊點偏東
D.7月高壓脊線位置整體偏北
4.2022年長江流域夏秋連旱的原因是(  )
①蒸發旺盛?、诟备咂珡姟、叟_風偏多
④雨帶偏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梅雨帶一般位于副熱帶高壓脊的北側。在6~7月,副高有兩次明顯季節性北跳:第一次北跳是6月中旬,江淮地區入梅;第二次北跳是7月中旬,江淮地區的梅雨季結束,進入伏旱。完成5~6題。
5.江淮梅雨天數異常偏多年份(  )
①副高第一次北跳偏早?、诟备叩谝淮伪碧?br/>③副高第二次北跳偏早?、芨备叩诙伪碧?br/>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數據顯示,2023年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少于常年,該年(  )
①華北降雨偏多 ②臺風登陸頻繁?、巯募撅L偏強?、芨备邚姸绕?br/>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我國東部地區夏季雨帶的移動與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季節變化有密切的關系。下圖示意“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位置和長江與鄱陽湖相互補給頻率年內分布”。據此完成7~8題。
7.鄱陽湖補給長江頻率較高的時期,副熱帶高壓脊的位置及發生的天氣現象分別是(  )
A.甲、長江中下游地區干旱少雨
B.甲、江淮地區進入梅雨季節
C.乙、鄱陽湖流域進入雨季
D.乙、東部沿海地區干旱少雨
8.7月底8月初,鄱陽湖和長江徑流互補頻率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副熱帶高壓脊退出東部沿海
B.副熱帶高壓脊進入東北地區
C.副熱帶高壓脊控制華南地區
D.副熱帶高壓脊控制長江流域
微專題三 鋒面雨帶
微訓練
1.B [依照鋒面雨帶的推移規律可判斷雨帶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時間是5月之后,7、8月之前,一般應是6~7月,即該地區的梅雨季節。]
2.C [我國雨帶是從南向北推移的,若7月后雨帶仍未進入(Ⅰ)華北地區,即雨帶長時期停留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則長江中下游地區可能發生澇災,而北方地區受單一大陸氣團控制,可能發生旱災。]
3.A [圖示6月中旬到7月上旬期間,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面積和強度整體呈波動狀態;而西伸脊點整體是在圖中均值以下,所以西伸脊點整體偏西,A正確。6月上旬,面積及強度大致偏小,B錯誤;讀圖可知,7月中旬到8月底,面積、強度偏大,C錯誤;7月高壓脊線位置大部分在均線以南,D錯誤。]
4.B [蒸發旺盛會導致區域水分更少,是長江流域夏秋連旱的原因之一,①正確;副高偏強會導致控制長江流域的時間變長,控制面積會增大,加劇旱情,②正確;臺風帶來的降水會緩解旱情,③錯誤;雨帶偏北,遠離我國長江流域,造成長江流域降水偏少,引發旱情,④正確。]
5.C [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區鋒面雨帶移動規律主要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根據材料信息可知,6~7月,副高有兩次季節性北跳,第一次北跳是6月中旬,江淮地區入梅,如果第一次北跳偏早,江淮地區梅雨天數就會增多,①正確;6月中旬,副高第一次北跳如果偏晚,江淮地區入梅晚,江淮地區梅雨天數就會減少,降水偏少,②錯誤;第二次北跳是7月中旬,如果第二次北跳偏早,即梅雨結束早,江淮地區進入伏旱,梅雨天數就會減少,③錯誤;如果副高第二次北跳偏晚,雨帶在江淮地區持續時間較長,梅雨天數就會增多,④正確。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
6.D [2023年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少于常年,根據我國鋒面雨帶移動規律,說明副熱帶高壓勢力強,向北移動速度快,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停滯時間短,北移時間早,華北地區降水偏多,①正確;臺風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2023年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少于常年,臺風登陸頻繁無法判斷,②錯誤;夏季風偏強,向北移動速度快,雨帶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停留時間短,是造成2023年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少于常年的重要原因,③正確;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弱,北跳時間就會偏晚,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停留時間會延長,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會偏多,④錯誤。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
7.C [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國鋒面雨帶位置一般在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北約5~8個緯度處,其走向大致和脊線平行,受其影響,副熱帶高壓脊線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鋒面雨帶降水豐富。據材料及圖分析可知,鄱陽湖補給長江頻率較高的時期是4~6月份,鄱陽湖流域降水多于長江,因此副熱帶高壓脊的位置應位于乙處,A、B錯誤;副熱帶高壓脊位于乙處時,鄱陽湖流域降水較多,鄱陽湖流域地區進入雨季,C正確,D錯誤。故正確選項為C。]
8.D [7月底8月初,副熱帶高壓脊尚未退出東部沿海,A錯誤;副熱帶高壓脊不會北移到東北地區,B錯誤;副熱帶高壓脊控制華南地區時,鄱陽湖降水較多,鄱陽湖補給長江頻率較高,C錯誤;據圖及材料分析可知,7月底8月初,長江流域受副熱帶高壓脊控制,進入伏旱期,降水量較少,導致鄱陽湖和長江徑流互補頻率較小,D正確。]微專題四 降水的形成及類型
1.降水及其形成過程
(1)定義:指空氣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現象。包括垂直降水如雨、雪、雹和水平降水如霧、露、霜。
(2)形成過程:空氣上升→氣溫下降→水汽凝結→云滴→云滴增大→降水。
2.降水的形成條件分析
3.降雨的類型分析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根據降水的形成原因(氣流因上升而降溫凝結),可分為以下四個基本類型。
對流雨 暖季空氣濕度較大,近地面氣層強烈受熱引起對流而形成的降水稱為對流雨。這類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現,并伴有雷電現象。赤道地區全年以對流雨為主
地形雨 暖濕空氣前進途中遇到較高山地阻擋而被迫抬升冷卻,在達到凝結高度時便產生降水。因此,山地迎風坡常成為多雨中心;背風坡因水汽早已凝結降落且下沉增溫,將發生焚風效應,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區。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基本上都與地形雨有關
鋒面雨 兩種物理性質不同的氣團相遇,暖濕空氣循交界面上升冷卻,達到凝結高度時便產生云雨。由于氣團的水平范圍很廣,上升速度緩慢,所以鋒面雨具有雨區廣、持續時間長的特點。溫帶地區鋒面雨占有主要地位
臺風雨 臺風中大量暖濕空氣上升可產生強度極大的降水。臺風雨和對流雨較近似,對流雨較普遍但一般強度較弱,范圍較小,臺風擾動劇烈且范圍很大,半徑可達數百千米
4.霧的類型分析
霧是漂浮在近地面層的乳白色微小水滴或冰晶。依據不同的成因,霧可分為輻射霧、平流霧、蒸發霧、上坡霧和鋒面霧五種。
輻射霧 夜間地面輻射冷卻使貼近地面氣層變冷而形成的霧,稱為輻射霧。輻射霧在大陸上最為常見,尤以山谷、盆地為多。常出現于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較充沛的夜間或早晨
平流霧 暖空氣移到冷下墊面上形成的霧稱為平流霧。平流霧范圍廣而且深厚。只要有適宜的風向、風速,常可持續很久。但只要暖濕空氣來源中斷,霧則立即消散。我國沿海春夏季節的海霧,即是平流霧
蒸發霧 冷空氣移動到暖水面上形成的霧稱為蒸發霧。這種霧可在一日中任何時間形成,也可終日不消散。深秋或初冬早晨見于河面、湖面的輕霧,即為蒸發霧
上坡霧 潮濕空氣沿山坡上升使水汽凝結而產生的霧稱為上坡霧。但潮濕空氣必須處于穩定狀態,山坡坡度也不能太大,否則就會發生對流而成為垂直降水。上坡霧在我國青藏高原、云貴高原東部經常出現
鋒面霧 發生于鋒面附近的霧稱為鋒面霧,主要是暖氣團的降水落入冷空氣層時,冷空氣因雨滴蒸發而達到過飽和,水汽在鋒面底部凝結而成。我國江淮一帶梅雨季節常出現鋒面霧
【微訓練】
  冰雹是一種堅硬的球狀、錐狀或形狀不規則的固態降水,常見于夏季或春夏之交,是我國比較常見的自然災害之一。下圖為“冰雹形成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
1.冰雹主要發生在(  )
A.對流層 B.平流層
C.臭氧層 D.高層大氣
2.冰雹常見于夏季或春夏之交,主要是因為此階段(  )
A.對流運動顯著 B.高壓脊控制
C.準靜止鋒過境 D.反氣旋強盛
3.我國大部分地區降雹時間多集中在地方時(  )
A.6:00~8:00 B.8:00~10:00
C.14:00~16:00 D.18:00~20:00
在特定自然條件的影響下,我國某半島北部沿海有時會形成海岸鋒(與海岸大致平行的準靜止鋒)。2022年12月11~15日,當地形成的海岸鋒帶來了一次強降雪過程,下圖為此次海岸鋒的環流特征模型示意。據此完成4~6題。
4.海岸鋒形成的基本條件包括(  )
A.兩個物理性質相近的氣團
B.遇熱強烈上升的氣流
C.海陸之間的溫差較為明顯
D.漫長且曲折的海岸線
5.推測該半島在圖中的位置及此次海岸鋒形成時當地近海海域的風向分別為(  )
A.鋒面左側 偏北風 B.鋒面左側 偏西風
C.鋒面右側 偏東風 D.鋒面右側 偏南風
6.該半島的強降雪區最可能位于圖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由于地表輻射冷卻作用使近地面空氣中水汽凝結而形成的霧,稱為輻射霧。下圖為2023年11月14日清晨,某中學老師在上班途中拍攝的照片,不遠處的河流上方有晨霧,在陽光照射下如同仙境。據此完成7~8題。
7.圖中道路大致走向為(  )
A.東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東北—西南走向 D.西北—東南走向
8.該日晨霧形成條件推測不合理的是(  )
A.天氣晴朗 B.微風
C.近地面水汽較少 D.有逆溫現象
平流霧是暖濕空氣平流到較冷的下墊面形成的霧。湖南省郴州市東江湖的著名景觀“霧漫小東江”與平流霧密切相關。下圖示意2020年小東江庫區氣溫和水溫的逐月分布。據此完成9~10題。
9.小東江庫區易出現平流霧的時段為(  )
A.2~4月 B.5~9月
C.10~12月 D.1~2月
10.與“霧漫小東江”現象形成有關的自然條件是(  )
A.冷空氣南下 B.夏季水溫高
C.風速較強 D.河谷地形
微專題四 降水的形成及類型
微訓練
1.A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冰雹是固態降水,降水主要發生在對流層,A正確,B、C、D錯誤。]
2.A [從圖中可以看出,冰雹一般出現在強上升氣流之后,夏季或春夏之交對流運動顯著,有利于冰雹的形成,A正確;高壓脊控制下以下沉氣流為主,不利于冰雹的形成,B錯誤;夏季或春夏之交準靜止鋒、反氣旋對我國大部分地區影響較小,C、D錯誤。]
3.C [從圖中可以看出,冰雹一般出現在強上升氣流之后,午后14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14:00~16:00對流運動最強,最有利于冰雹的形成,C正確,A、B、D錯誤。]
4.C [冷暖氣團交匯形成鋒,與強烈上升氣流無關,A、B錯誤;鋒面兩側氣團存在明顯的溫差,使得海洋一側氣流上升運動形成海岸鋒,C正確;曲折的海岸線使得海陸之間氣流的差異縮小,D錯誤。]
5.A [經海面增溫增濕的暖氣流在半島北部沿海地區與半島內部的冷氣流相遇形成海岸鋒,因此鋒面下面更冷氣流所在的為半島(鋒面左側),海岸鋒在半島北部形成,可推測其形成時當地近海海域的風向為偏北風,A正確,B、C、D錯誤。]
6.C [甲地為下沉氣流,難以形成降水,A錯誤;乙地離鋒面較遠,水汽交換不明顯,難以形成強降雪,B錯誤;鋒區附近地區的丙地,熱量交換使得海洋上升氣流冷凝形成降水,冷氣團一側氣溫低形成降雪,C正確;丁位于上升氣流底部區域,氣溫相對較高,難以形成降雪,D錯誤。]
7.B [該日為2023年11月14日,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清晨日出東南。圖為某中學老師在上班途中拍攝的照片,結合圖中道路可知,此時老師面向正東方向,則可推斷道路的大致走向為南北走向,B正確,A、C、D錯誤。]
8.C [霧的形成一般要具備充足的水汽、降溫、凝結核。天氣晴朗,晝夜溫差大,晚上降溫快,有利于晨霧形成,A不符合題意。微風有利于霧的形成,B不符合題意。近地面水汽較少不利于霧的形成,C符合題意。有逆溫現象,大氣層結構穩定,有利于霧的形成,D不符合題意。]
9.B [根據材料可知,平流霧是暖濕空氣平流到較冷的下墊面形成的霧,在圖示中,5~9月氣溫與水溫的差值較大,且氣溫高于水溫,因此易形成平流霧,B正確,A、C、D錯誤。]
10.D [根據所學及材料可知,“霧漫小東江”是江面水溫與江面氣溫差異導致平流霧出現,河谷地形會加劇溫差,易出現霧,才會出現“霧漫”景色,D正確;“霧漫小東江”主要發生在5~9月,與冷空氣南下時間不匹配,A錯誤;夏季水溫高不利于平流霧形成,B錯誤;風速較強不利于霧的形成,C錯誤。]微專題五 影響氣候的因素
1.太陽輻射
太陽輻射是氣候系統的能源,在氣候形成中起著主導作用。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及氣候季節交替,主要是由太陽輻射能在地球表面時空分布不均及其變化引起的。而太陽輻射的時空分布受地理緯度制約,故氣候形成的輻射因子是一種緯度因素。太陽輻射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太陽高度和日照時間。
2.大氣環流
大氣環流促進了高低緯度地區之間、海陸之間熱量和水分的交換,調整了全球熱量和水分的分布。不同的大氣環流形成不同的氣候。
3.下墊面因素
(1)海陸差異
氣溫 一般同緯度地區,陸地上比海洋上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大
降水 海洋上空氣濕度及降水量一般比陸地大,而且海洋上降水量的全年分配也比較均勻
氣候 形成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
環流 形成大規模的季風環流和地方性的局部環流
(2)洋流
洋流可從低緯度向高緯度傳輸熱量,又能從高緯地區向低緯地區輸送海冰和冷水。洋流對氣候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①作用:在高低緯度間調節著熱量和水分,對所經地區的氣溫和降水有顯著影響。
②暖流和寒流的作用
a.暖流:暖流經過的地區比同緯度其他地區氣溫高,水汽含量多。
b.寒流:寒流經過的地區比同緯度其他地區氣溫低,且寒流對大氣底層有冷卻作用,不利于空氣對流,降水偏少。
(3)地形
海拔、地表形態、方位(坡向和坡度)等影響水熱條件的再分配,從而對氣候產生影響。
①溫度
a.坡向:陽坡和陰坡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不同,溫度不同。
b.海拔:海拔高的地區比海拔低的地區氣溫低。
②降水
a.迎風坡:上升的濕潤氣流帶來降水。
b.背風坡:下沉氣流形成干燥的天氣。
(4)其他因素:如地表物質組成不同,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也不同,造成熱量差異。
4.人類活動
(1)釋放廢熱→影響大氣溫度。
(2)改變大氣成分→大氣的熱力性質和氣候發生變化。
(3)改變下墊面性質→局部地區氣候變化→影響整個氣候。
【微訓練】
  科特迪瓦南部地區各月降水較多,夏季降水明顯偏多。首都亞穆蘇克羅2~4月氣溫最高。下圖示意非洲及科特迪瓦地理位置。據此完成1~2題。
1.科特迪瓦南部地區夏季降水偏多的影響因素主要是(  )
A.洋流 B.地形
C.大氣環流 D.距海遠近
2.亞穆蘇克羅2~4月氣溫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陸熱力差異較大
B.大氣的保溫作用強
C.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D.地面接受太陽輻射多
  地處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尼日爾,是世界上最炎熱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氣候的嚴酷性決定了津德爾地區以傳統的農業經濟為主。下左圖示意尼日爾津德爾地理位置,下右圖為津德爾氣候資料。據此完成3~4題。
3.影響津德爾氣溫4月達全年最高的因素是(  )
A.太陽高度 B.下墊面性質
C.海陸位置 D.天氣狀況
4.津德爾7、8月多雨的原因是受(  )
A.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B.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C.東南信風帶控制 D.東北信風帶控制
2022年7月19日,21個歐洲國家發布了高溫預警,英法兩國氣溫接近或打破歷史紀錄。英法兩國空調普及率非常低。下圖示意當日英國氣溫和風向。據此完成5~6題。
5.與此次英法兩國高溫相關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溫效果增強
②副高增強,從非洲北上的氣流強勁
③盛行離岸風,海洋調節作用弱
④東北信風帶北移早,控制時間較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英法兩國空調普及率非常低的主要原因是這里(  )
A.空調的價格較高
B.氣候冬溫夏涼
C.人們環保意識強
D.能源供應緊張
海效應降雪是指強冷空氣由內陸移入暖海面上時,因存在較大的海氣溫差,使得冷空氣底部增溫增濕,大氣層結呈現不穩定狀態所產生的降雪過程。研究表明,海陸分布、地形和洋流等因素對海效應降雪影響較大。下圖示意1971~2008年山東半島冬季年平均海效應降雪量分布。據此完成7~8題。
7.與渤海中東部海面形成海效應降雪原理相同的降水類型是(  )
A.鋒面雨 B.對流雨
C.地形雨 D.臺風雨
8.石島和文登海效應降雪量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 B.地形
C.洋流 D.距海遠近
微專題五 影響氣候的因素
微訓練
1.C [地形不會因為季節的不同而發生變化,B錯。該地區南臨幾內亞灣,夏季降水多,主要是因為夏季該地區受來自海洋上的西南季風的影響;夏季,氣壓帶和風帶北移,該地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多,因此夏季降水偏多主要是受大氣環流的影響,C正確。該國南部海域洋流的形成也與大氣環流有關,A錯。距離海洋遠近,不會因為季節不同,D錯。]
2.D [海陸熱力差異不會導致亞穆蘇克羅2~4月氣溫最高,A錯;由材料可知,該地夏季降水多,2~4月陰雨天氣少,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較弱,B錯;該地臨近赤道,不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C錯;由圖可知亞穆蘇克羅位于北半球,臨近赤道,結合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規律可知,2~4月亞穆蘇克羅距太陽直射點較近,太陽高度大,接受的太陽輻射多,D正確。]
3.D [津德爾下墊面性質和距海遠近不隨時間變化,B、C錯誤;據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規律,4月太陽直射點大約在6°N附近,津德爾的正午太陽高度未達最大,A錯誤;據圖可知,4月之前降水量非常小,當地以晴朗天氣為主,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較多,地面溫度較高,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溫。故選D。]
4.A [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區域降水少,B錯誤;東南信風帶位于南半球低緯度,C錯誤;東北信風帶經陸地吹向津德爾,降水少,D錯誤;夏季赤道低氣壓帶北移,7、8月赤道低氣壓帶位于北半球,津德爾緯度低,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多。]
5.C [讀圖可知,英法兩國高溫天氣受偏南風影響,可能的原因是副高增強,從非洲北上的氣流強勁,帶來高溫干燥的氣流,②正確;盛行離岸風,海洋調節作用弱,陸地氣溫較高,③正確;北大西洋的暖流不僅增溫還增濕,而此時英法兩國是高溫干旱天氣,①錯誤;英法兩國緯度較高,不受東北信風影響,④錯誤。]
6.B [英法兩國所處緯度偏高,常年受來自海上西風的影響,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氣候冬溫夏涼,空調利用率不高,故空調普及率非常低。]
7.B [由材料可知,海效應降雪是冷空氣底部增溫增濕,劇烈上升導致的,與對流雨降水類型相同,B正確。]
8.B [由圖可知,石島降雪量比文登少,在石島和文登之間存在低山丘陵,冬季渤海和黃海的暖濕氣流自北方吹來,石島位于背風坡,文登則位于迎風坡,因此文登水汽較多,降雪較多,B正確。由圖可知,石島和文登所處緯度差不多,所以不是緯度的影響,A錯誤。我國東部沿海洋流因素影響較小,C錯誤。石島和文登都距海較近,不是海效應降雪量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息烽县| 北海市| 富川| 东光县| 新宾| 乐平市| 灵寿县| 武安市| 阳曲县| 迁西县| 天水市| 墨脱县| 尉氏县| 巴楚县| 佛坪县| 海口市| 商河县| 抚宁县| 绩溪县| 甘洛县| 吉林市| 龙江县| 诏安县| 蒙阴县| 平阳县| 桂阳县| 盘山县| 恭城| 西林县| 新昌县| 迁安市| 丹棱县| 福安市| 泾源县| 陆河县| 周至县| 和林格尔县| 宁阳县| 东丰县| 东丰县|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