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00以內數的認識》單元整體設計一、單元主題解讀(一)課程標準要求分析《100以內數的認識》單元是數與代數領域第一學段“數與運算”中的重要內容?!墩n程標準》 在“內容要求”中提出:“在實際情境中感悟并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理解數位的含義。了解符號<,=,>的含義,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通過數的大小比較,感悟相等和不等關系。探索加法和減法的算理與算法,會整數加減法。在解決生活情境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形成初步的符號意識、數感、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在“學業要求”中指出:“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說出不同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數值;能用符號表示數的大小關系,形成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意識。能口算簡單的百以內數的加減法。”(二)單元教材內容分析100以內數的認識涉及的十進制、位值制等概念相對抽象,而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抽象概念,教材選取了豐富多樣且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如紐扣、小棒、方木塊、計數器等。這些素材不僅容易獲取,還為學生構建抽象數概念搭建了橋梁,為培養數感提供了直觀支撐。本單元內容分兩部分呈現,第一部分主要是認識100以內的數,包括數數、數的組成、數的讀寫、認識一百、數的順序、數的大小比較和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第二部分主要是學習簡單的加、減法,其中包括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最后在本單元末還安排了一節“綜合實踐”課——擺一擺,想一想,加深對10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鞏固數位和位值的概念。(三)學生認知情況一年級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對20以內的數有了初步認識,能熟練地數、讀、寫20以內的數,也理解了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這些知識為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奠定了基礎,但100以內數的范圍更廣、數目更大、內涵更豐富,對于學生來說,仍有較大的學習跨度。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他們在認識100以內的數時,需要借助大量直觀、具體的事物,如小棒、計數器、小方塊等學具來理解數的概念和組成。同時,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在課堂上容易分散,這就要求教學過程要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單元目標擬定1.能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2.通過比一比,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并會用語言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3.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夠正確地、熟練地讀、寫100以內的數。4.結合數的認識,學會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整十數加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5.通過擺圓片活動,加深對10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鞏固數位和位值的概念。三、關鍵內容確定(一)教學重點1.學生能熟練地數出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讀寫方法。2.會比較100以內的數的大小,并會用語言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3.能夠熟練地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整十數加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二)教學難點1.理解不同數位上的數字所表示的意義,能在具體情境中描述數的相對大小關系。2.學會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口算加減法。四、單元整合框架及說明整合指導思想定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2022年版課標》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活動應注重啟發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逐步形成核心素養?!?br/>本單元教材的具體編排結構如下:教材在編排上的特點:1.教材先從數的認識開始,讓學生通過數數、數的組成等活動,初步認識 100 以內的數;接著學習讀數和寫數,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然后學習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深化對 100 以內數的認識;最后學習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將數的認識與計算相結合,使學生逐步掌握 100 以內數的相關知識。2.教材選取了大量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如在數的認識環節,通過數紐扣、數小棒、數方木塊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3.在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教材在編排時充分考慮了這一知識基礎,通過對比、遷移等方式,引導學生將20以內數的認識方法和經驗應用到100以內數的學習中。4.教材安排了“擺一擺,想一想”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學生通過用圓片在數位表上擺數,探索圓片個數與所擺出數的個數之間的關系以及數的組成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五、單元課時規劃單元劃分依據 □課程標準 教材章節 □知識結構課程內容模塊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單元數量 3單元主題 單元名稱 主要內容 課時數與代數 100以內數的認識 數數、數的組成 1數的讀寫 1認識一百 1數的順序 1數的大小比較 1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 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1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1擺一擺,想一想 1重點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抽象 符號化 分類 □集合 對應 演繹 歸納 類比 轉化 □數形結合 □極限 模型 □方程 □函數 統計 分析 綜合 比較 □假設 □其他課時 學習目標 評價形式 評價標準3.1《數數、數的組成》 目標: 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任務一:數小棒 → 任務二:數小方塊 → 1.能數出小棒的根數,知道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能數出小棒的根數,知道這個數是由幾個十組成的。3.2《數的讀寫》 目標: 使學生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的表示的意義,知道個位和十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讀法。 任務一:“27”和“33”的讀寫 → 任務二:“40”的讀寫 → 1.能用小棒、計數器表示“27”和“33”,并正確讀出這兩個數。 2.能用小棒、計數器表示“40”,并正確讀出這個數。3.3《認識一百》 目標: 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個數,知道10 個十是一百,掌握用計數器表示100的方法,進一步體會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認識新的數位——百位。 任務一:體會“10個十就是一百” → 任務二:認識數位 → 1.能通過數數,知道99添1是100,10個十就是一百。 2.能用計數器表示100,知道百位表示的意義。3.4《數的順序》 目標: 通過填寫百數表,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發現百數表中隱含的一些排列規律。 任務一:制作百數表 → 任務二:找規律 → 1.能把百數表按規律填寫完整。 2.能從橫著看、豎著看、斜著看找到百數表的規律。3.5《數的大小比較》 目標: 能正確運用“>”“<”或“=”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掌握100以內兩個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 任務一:比較“十位不同的兩個兩位數”的大小→ 任務二:比較“十位相同、個位不同”的兩個兩位數的大小 → 1.能借助小棒比較42和37的大小。 2.能借助計數器比較23和25的大小。3.6《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 目標: 通過具體的比較,感知100以內的數,會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 任務一:比較四個數的大小 → 任務二:說一說 → 1.能在數線圖上表示出87、31、25、99,并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2.能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3.7《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目標: 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并能正確計算。 任務一:探究整十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 任務二:知識遷移,探究整十數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 1.能利用計數器和數的組成算出10+20和20+10的得數,掌握計算方法。 2.能用計數器、數的組成和想加算減的方法計算出30-20和30-10得結果,掌握計算方法。3.8《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目標: 結合數的認識,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 任務一:探究整十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 任務二:探究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 → 1.能利用計數器和數的組成算出30+2和2+30的得數。 2.能用計數器、數的組成和想加算減的方法計算出32-2和32-30的得數。3.9《擺一擺,想一想》 目標: 通過擺圓片活動,加深對10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鞏固數位和位值的概念,能熟練地說出每個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任務一: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 任務二:在操作中感受有序思考 → 任務三:發現規律,解決問題 → 1.能用2個圓片擺出不同的數。 2.能用3個圓片擺出不同的數。 3.能用4個圓片、5個圓片……擺出不同的數,找出規律,直接說出用9個圓片可以表示出哪些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6 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教學設計課題 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 單元 第三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教材分析 例6是在數線上(數軸 )表示數,并比較大小,然后用表示多少程度的詞描述量的比較結果,教材偏重于數的大小比較的描述——這是對量的多少比較的描述的抽象。具體來說編寫思路是:呈現要比較的各數→在數線上表示出這幾個數→寫出比較的結果→用“大一些”“大得多”等表示大小程度的詞描述數的比較結果。這個編寫的思路是漸進式的,程度是不斷地加深。在數線上表示數,學生已經有相關的經驗,在這里的數線與既有的經驗不同,既有的經驗中數線上“1”的長度要長一些,而例6中“1”的長度要短很多,這是需要注意的。另一個方面,通過本例學生會進一步地認識到在數線上右邊的數比左邊的數大,兩個數越遠相差越大。有了例6中的經驗學生以后依據數線上的位置關系來比較數的大小,則顯得更為直觀了。 學習目標 1.學習目標描述:通過具體的比較,感知100以內的數,會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2.學習內容分析:本節課的內容是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是在學習完100以內數的認識、數的順序以及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之前學習的比較數量關系中,學生只是比較出事物(數量)的多或少兩種結果。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100以內數的順序認識,并使學生感受數的多少(大小)。同時使學生對數量之間的多少(或大小)關系進行更貼切的描述,初步感知到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除了用符號“>、<、=”表示外,還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樣的語言來表述,從而達到在比較的過程中,切實、有效培養學生數感的目的。3.學科核心素養分析:具體的情境中,經歷用所學數學語言描述兩數關系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事物的多少總是相對的。重點 正確運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量之間的關系。難點 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詞語間的差別。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 師:這三種球你認識嗎?師:比一比這三個球的大小。師:籃球比排球大,也比網球大。同樣是大,大得一樣嗎?師:怎么不一樣?師:你能用詞語形容一下籃球比網球大多少嗎?師:籃球和排球呢?師:反過來,你會說嗎?師:看來,我們可以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來描述球的大小關系??墒乔虻拇笮】梢酝ㄟ^觀察比較出來,但是比較幾個數的大小時,我們又該如何用這些詞語來描述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這方面的知識。板書課題: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 學生認一認:分別是籃球、排球、網球。 學生:籃球最大,網球最小。 學生:不一樣。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說說:籃球與網球之間相差很大,而籃球和排球相差不大,大的程度不一樣。 學生:籃球比網球大得多。 學生:籃球比排球大一些。 學生1:網球比籃球小得多。學生2:排球比籃球小一些。 通過復習舊知,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同時為后面學習新知識做準備。學生的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從熟悉直觀的情境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比較三個球的大小,讓學生利用經驗體會“大得多”和“大一些”“小得多”和“小一些”的含義,初步感知數量之間的關系。講授新課 任務一:比較四個數的大小師:經過前段時間的學習,大家認識了很多數,這些活潑可愛的“數寶寶”很想和你們交朋友,想想用怎樣的一句話來介紹這些“數寶寶”呢?課件出示——填一填,比一比:87 31 25 99師:能說說87在哪兩個整十數之間嗎?師:其他的三個數分別在哪兩個整十數之間呢?課件出示:師:這是一個數線圖,圖中的一大格表示多少?師:一小格呢?師:你能在數線上表示出這幾個數嗎?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完成情況,然后提問:你們是怎么找到這些數的?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師:根據這四個數在數線圖上的位置,你能給把這4個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嗎?課件出示: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先準確讀數,然后從數的組成來介紹各數。學生:87在80和90之間。學生1:31在30和40之間。學生2:25在20和30之間。學生3:99在90和100之間。學生獨自觀察,然后回答:一大格表示10。學生:一小格表示1。學生獨自找一找。學生1:87在80和90之間,從80向后數7小格就是87。學生2:31在30和40之間,從30向后數1小格就是31。學生3:25在20和30之間,從20向后數5小格就是25。學生4:99添1是100,從100向前數1小格就是99?!瓕W生自由說說。 通過介紹這4個數,說說它們分別在哪兩個整十數之間,讓學生對這4個數的大小關系有初步的感受,并為在數線上表示出這幾個數做準備。借助數線圖找出4個數的位置,進而為數的大小比較做好充足的準備。 任務二:說一說師:請大家從剛才的4個數中任選兩個,用“大得多”“大一些”來描述比較的結果。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師巡視指導,并了解情況,然后提問:誰來說說?師:同樣是和25比,為什么87就“大得多”,31卻“大一些”呢?師:原來相差很多可以說大得多,只差一點可以說大一些。那么這四個數中,還有哪些數可以用“大得多”“大一些”來描述比較的結果?師:“大得多”“大一些”完全清楚地體現了相差的程度,同時給出了這三個數中99最大的這個信息。那么你能試著用“小得多”“小一些”說一說嗎?師:同樣都是用25去比,為什么和31比是“小一些”,和87比卻是“小得多”呢?師:同理,相差很多可以說小得多,相差不多可以用小一些?!吧俚枚唷薄吧僖恍?,這兩個詞語用得真是好!那么這四個數中,還有哪些數也可以用“小得多”“小一些”說一說?師:兩個數比較時,什么時候用“大得多或小得多”?什么時候用“大一些或小一些”?根據學生的回答,師小結:根據實際情況,如果兩者相差很多時,用“大得多”或“小得多”。兩者相差不大時,用“大一些” 或“小一些”。如果兩者接近時,可以用“差不多”表示。 同桌之間相互說說。學生:87比25大得多,31比25大一些。學生:因為87和25相差很多,31和25相差較小。學生:99比25大得多,比87大一些。學生:25比87小得多,25比31小一些。學生:因為少的數量不一樣。學生:25比99小得多,87比99小一些。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說說。 前面有了比較大小的基礎,在此讓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多(或少)的程度,程度不一樣,用詞也不相同,從而體會這種關系的相對性。結合學生具備的知識經驗,順勢引入“少得多”和“少一些”,感受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練習 基礎題:1.比比動物的數量,連一連。 2.選一選,填一填。大得多 大一些 小得多 小一些(1)27比31( ),比88 ( )。(2)97比73( ),比12 ( )。 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引導學生能夠在課堂練習的完成過程中對要點知識加深鞏固,有效應用。提高題:3.本學期小明得了16朵小紅花。(1)小芳比小明少一些(畫√)。(2)小華比小明多得多(畫△)。拓展題:4.給一(3)班的小朋友每人發一個蘋果,這個班可能有多少人?(圈出正確的答案)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說說。 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列及一定的結構框架。板書 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大得多 大得多 → 相差較大 大一些 大一些 → 相差不大 利用簡潔的文字、符號、圖表等呈現本節課的新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1.用“多得多”和“少得多”填空。(1)鸚鵡比猴子_____________。 (2)孔雀比猴子_____________。2.《少兒百科》有208頁,《故事大王》的頁數比《少兒百科》少一些,《寓言大全》的頁數比《少兒百科》多得多。《故事大王》和《寓言大全》各有多少頁?請填表。選做題:1.連一連。2.聰聰做了50道口算題,明明做得比聰聰多一些,紅紅比明明做的多一些,紅紅可能做了多少道口算題?(圈出正確答案)【綜合實踐類作業】找找生活中100以內的數,并用“大一些、大得多和小一些、小得多”描述數量之間的多少關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新版一下3.6《用語言表示兩個數的大小》(教案).doc 人教版新版一下《100以內數的認識》單元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