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2《離騷》(導學案)-高二語文同步教學(選擇性必修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2《離騷》(導學案)-高二語文同步教學(選擇性必修下冊)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離騷》導學案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探究屈原及其作品的創作背景,掌握楚辭的特征。
思維發展與提升:疏通文意,理解“香草美人”的象征含義。
審美鑒賞與創造:鑒賞文章的藝術手法。
文化傳承與理解:探究屈原的形象特質,體悟屈原的高潔情操和深厚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疏通文意,理解“香草美人”的象征含義。
鑒賞文章的藝術手法。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任務
第一課時
學習任務一:了解背景知識
1.了解作者
屈原,楚國貴族后裔,戰國末期著名詩人和政治家,創立“楚辭”。1953年,他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中國首位文人詩人和知識分子,開創了“香草美人”詩學傳統。屈原因才華和貴族身份,早年受楚懷王重用,擔任左徒和三閭大夫。他主張變法圖強和聯齊抗秦,使楚國強盛一時。但因與貴族集團矛盾及被誣陷,屈原被放逐,流離于江南九年。
2.背景介紹
屈原生活在戰國中后期,這是一個時代大動蕩、社會大變革的時期。當時,新興的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集團的殘余勢力,在諸侯國內部和宗國之間展開了錯綜復雜的斗爭。屈原積極倡導政治革新,主張選拔賢才、啟用能人、清除腐敗、勵精圖治,這些主張觸犯了楚國貴族集團的利益。因此,楚國貴族集團中的保守派不斷對屈原進行打擊和排擠,導致屈原所追求的政治理想難以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屈原通過詩歌來抒發自己的憂愁和深思,表達了他不愿與世俗妥協的高尚志向。
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自沉汨羅江,殉其政治理想。屈原,受人民景仰的詩人,主張“美政”,即圣君賢相政治和民本思想。
3.楚辭文體風貌
①句式:靈活而自由,錯落有致,其中大部分采用了六言的格式,同時也不乏四言、五言和七言等其他形式。
②語言:廣泛吸納楚地民間的口語與方言;大量運用虛詞作為語氣助詞,例如“兮”;詞藻華麗多彩。
③結構:篇幅較長,鋪陳敘事以盡情抒情。
④創作方法: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
⑤風格:充滿個人的情志與幻想,風格浪漫而神秘。
4.“移情”技法的運用
在《離騷》中,作者頻繁使用“香草”和“美人”作為象征,用以比喻自身、賢良之士以及君王,同時借此傳達其政治理想。這種手法是《離騷》顯著的藝術特征之一,通常被稱為“移情法”。它涉及將個人情感或觀點寄托于外物,而非直接表達,即“移情于物”。
這種表達方式在古典詩詞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政治局勢不明朗的年代,通過“移情”手法,詩人得以表達難以直言的言論,抒發難以直接表達的情感。
例:“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br/>杜甫的這兩句詩通過描繪柳絮與桃花,巧妙地傳達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以及個人政治抱負未能實現的痛苦與憂愁。
學習任務二:了解詩歌大意
1. 解題
離憂也。離,猶罹也。騷,憂愁也。離騷者,乃言遭遇憂愁,陷入困境。
——(東漢 班固)
“離”——同“罹”,遭遇?!膀}”——憂愁。
《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
2.梳理文章重點字詞
高陽:
朕:
皇考
攝提:
庚寅:
皇:
揆(kuí):
肇(zhào):
名:
字:
紛:
重(chóng):
脩(xiū):
扈(hù):
江離:
辟:
芷:
紉(rèn):
秋蘭:
汩(yù):
不吾與:
搴(qiān):
阰(pí):
攬:
宿莽:
忽:
淹:
代序:
惟:
遲暮:
撫:
此度:
騏(qí)驥(jì):。
道(dǎo):
太息:
脩姱:
鞿(jī)羈:
誶(suì):
纕(xiāng):
申:
悔:
浩蕩:
民心:
眾女:
謠:
諑(zhuó):
工巧:
偭(miǎn):
措施:
繩墨:
周容:
侘(chà)傺(chì):
窮困:
溘(kè):
流亡:
此態:
鷙(zhì)鳥:
不群:
前世:
圜(yuán):
周:
屈心:
尤:
攘:
詬(gòu)
伏:
死直:
厚:
相:
道:
延佇:
回:
復路:
行迷:
步:
皋(gāo):
焉:
止息:
離尤:
脩吾初服:
制:
芰(jì):
芙蓉:
不吾知:
茍:
岌岌:
陸離:
芳:
昭質:
游目:
往觀:
繽紛:
章:
民生:
常:
猶:
懲:
3.梳理文意進行整段翻譯(注意信達雅)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二課時
學習任務三:梳理文章結構,細讀文本
1.梳理行文脈絡
2.屈原為何耗費大量筆墨描述自己顯赫的家世、吉祥的出生時刻以及美好的名字?
3.“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一句在結構上不可或缺,請分析一下此句有何作用?
4.閱讀第二段,探討詩人“恐”的內涵是什么?這種“恐”如何映射出屈原的內心情感?又展現了他怎樣的德行?
5.閱讀第二段,面對自己的“恐”,作者是怎樣做的?
6.簡要概括第一二段塑造了一位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7.閱讀第三段,詩人為什么“太息”“掩涕”?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8.屈原“怨”的是什么?
9.屈原遭受了不公正的對待,他對這種境遇持何種態度?又展現了怎樣的情感?
10.既然遭受了不公正的對待,為何還要“高余冠”“長余佩”?這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11.從第三、四段中,你讀出了屈原身上具有哪些品質,請結合文本進行分析。
第三課時
學習任務四:賞析藝術特色,探究主旨深意
1.課文中大量運用語氣助詞“兮”,其作用是什么?
2.文中的美人香草具有什么象征含義?
漢代王逸《離騷》序: “《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 。”
3.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方法來增強韻律感和音樂性?
4.《離騷》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請分析本文哪些方面體現了浪漫主義色彩?
5.第三段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四段卻又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仉捃囈詮吐焚猓靶忻灾催h”,前后是否矛盾?
6你認為屈原為何會感到懷才不遇?請結合文本進行分析。
7.在《屈原列傳》中,屈原最終懷石沉江,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如何看待他的這一舉動?
三、作業設計
現在的你若與屈原對話,你會說些什么?不少于100字。
參考答案:
學習任務二:了解詩歌大意
2.梳理文章重點字詞
高陽:楚之遠祖顓頊之號。一說即祝融吳回。
苗裔(yì):喻指子孫后代。裔,衣服的末邊。
朕:我。
皇考:已故父親的尊稱。一說指太祖或曾祖。皇,美,即光明,偉大。
攝提:太歲在寅時為攝提格。此指寅年。貞:正當。
孟陬(zōu):夏歷正月。
庚寅:指庚寅日。
降:降生,出生。
皇:皇考。
揆(kuí):揣測。
肇(zhào):開始。
錫:賜。
名:命名。
字:起個表字。
紛:盛多貌,修飾“內美”。
內美:先天具有的美好品質。
重(chóng):再,加上。
脩(xiū):同“修”,美好。
扈(hù):披。
江離:香草名。
辟:同“僻”,幽僻。
芷:白芷,香草名。
紉(rèn):草有莖葉可做繩索。
秋蘭:香草名。即澤蘭,秋季開花。
汩(yù):水流急貌。此用以形容時光飛逝。
不吾與:即“不與吾”。與,等待。
搴(qiān):摘。
阰(pí):山坡。
攬:采。
宿莽:草名,經冬不死。
忽:迅速貌。
淹:停留。
代序:不斷更迭。
惟:想到。
遲暮:衰老。
撫:趁,憑。
此度:指現行的政治法度。
騏(qí)驥(jì):駿馬。
道(dǎo):通“導”,引導。
太息:嘆氣。
掩涕:拭淚。
脩姱:潔凈而美好。
鞿(jī)羈:自我約束。
誶(suì):進諫。
替:廢。
纕(xiāng):佩帶。
申:重復。
悔:怨恨。
浩蕩:放蕩自恣,不深思熟慮的樣子。
民心:人心。一說指屈原的用心。
眾女:喻群臣。
謠:詆毀。諑(zhuó):誹謗。
工巧:善于取巧。
偭(miǎn):面對著,違背。
錯: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
繩墨:正曲直之具。
曲:斜曲。
周容:茍合取容,指以求容媚為常法。
侘(chà)傺(chì):不得志貌。
窮困:走投無路。
溘(kè):忽然。
流亡:隨水漂流而去。
此態:茍合取容之態。
鷙(zhì)鳥:摯鳥,即雎鳩。
不群:指不與眾鳥同群。
前世:古代。
圜(yuán):同“圓”。
周:合,相合。
屈心:委曲心志。
尤:過錯。
攘:取,指不推辭,忍受。
詬(gòu):咒罵,恥辱。
伏:同“服”,保持,堅守。
死直:為忠直而死。
厚:看重,嘉許。
相:觀看。
道:道路。
延佇:久立,久留。延,長久。
反:同“返”。
回:調轉。
復路:走回頭路。
行迷:指迷途。
步:慢慢走。
皋(gāo):水邊高地。
焉:于此。
止息:休息一下。
離尤:獲罪。離,通“罹”,遭到。
脩吾初服:指修身潔行。
初服,未仕前的服飾,喻指初衷。
制:裁制。
芰(jì):菱葉。
芙蓉:荷花。
不吾知:即“不知吾”。
茍:如果。
岌岌:高聳貌。
陸離:修長美好貌。
芳:指芬芳之物。
昭質:光明純潔的品質。
游目:縱目瞭望。
往觀:前去觀望。
繽紛:盛多貌。
章:同“彰”,明顯。
民生:人生。一說人性。
常:恒常之法。
猶:尚且。
懲:懼怕。
3.梳理文意進行整段翻譯(注意信達雅)
第一段
我乃顓頊帝的后裔,父親名曰伯庸。恰逢寅年寅月寅日,我呱呱墜地。父親審視我出生的吉時吉日,遂賜予我一個吉祥的名字。我被命名為正則,表字靈均。
第二段
我擁有如此眾多的內在美德,外加一副美麗的容顏。肩上披著江離,腰間系著生長在幽靜之地的白芷,將秋日的蘭花串連成精致的佩飾。我自思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流逝,心中憂慮歲月不會為我停留。清晨,我在山坡上采摘木蘭;傍晚,在沙洲上摘取宿莽。日月匆匆,不停歇,春去秋來,交替更迭。想到草木終將凋零,我便擔心美人亦會老去。為何不趁著年富力強摒棄污濁的政事呢?為何不改變這陳舊的法度?騎上駿馬,盡情馳騁吧,我愿意在前方引路。
第三段
我深深地嘆息,掩面而泣,哀嘆人生的艱難。我雖然崇尚美德,嚴格自律,但早晨提出忠告,晚上就被貶斥。不僅因為我佩戴香蕙作為裝飾而受到貶斥,還因為我采摘白芷作為裝飾而被誣陷。這些本是我內心所珍視的美德,即使為此多次犧牲,我也絕不后悔。我怨恨君王的荒唐行為,始終無法理解我的苦心。許多小人嫉妒我的美德,散布謠言,誹謗我行為不端。世俗之人本就善于投機取巧,違背原則,隨意改變正當的措施。他們背離正道,追隨邪曲,競相以迎合奉承為準則。我感到煩悶和失意,在此時我感到無路可走。我寧愿突然死去,隨波逐流,也不愿做出那些世俗小人所為的行徑!猛禽不會與凡鳥同群,自古以來便是如此。方枘與圓鑿怎能相合,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又怎能和諧共處?我忍受著委屈,壓抑著意志,承受著責備和辱罵。保持清白,堅守正道,這本是古代圣賢所倡導的。
第四段
在選擇道路時未能明察,我長久地駐足,渴望回頭。想要調轉車頭,回到起點,趁迷途未遠,讓馬兒在長滿蘭草的水邊高地緩行,驅使它在長滿椒樹的山丘上漫步,暫作休憩。在朝廷為官,不被君王賞識,反遭責難,我退隱下來,重新整理我當初的衣裳。用荷葉裁剪成上衣,用荷花瓣綴成下裙。即使不被理解也無妨,只要我內心保持純真。我將帽子加高,佩帶加長。衣飾的芬芳與玉佩的光澤交相輝映,我光明磊落的品質依舊未損。忽然間,我回望四周,決定去探索那遼闊的大地。身上的佩飾五彩繽紛,香氣愈發濃郁。人生各有喜好,我獨愛美好,并以此為常。即使身體被肢解,我的心也不會改變,難道我會因懲罰而停止追求美好、遵循正道嗎?
第二課時
學習任務三:梳理文章結構,細讀文本
1.梳理行文脈絡
①介紹家世。介紹自己顯赫的家世背景、吉祥的出生時刻以及寓意美好的名字。
②闡述品質。敘述自己的才華與修養、內心的憂慮與希望,并表達出立志改革、愿意成為先鋒的報國之志。
③表達情懷?;仡欁约涸馐苷未驂号c貶謫的原因,表明自己不愿與腐敗勢力同流合污的立場。
④自我反省。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現詩人清高自持的品格,并抒發對獻身理想的熱忱。
2.屈原為何耗費大量筆墨描述自己顯赫的家世、吉祥的出生時刻以及美好的名字?
①追溯世系,闡明詩人與楚國同宗的血緣聯系,這不僅展現了詩人對先祖的崇敬之情,也體現了他身為貴族的自豪感以及對楚國興衰的責任意識。
②自述誕生于寅年寅月寅日,這個日子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意義。加之出生后便被賦予了一個美好的名字,詩人相信這正是他高貴血統和與生俱來的內在美質的體現。
③詩人描述了自己美好的名字,其中蘊含著父親對他的殷切期望。
④這三點共同展現了詩人深沉的自尊與自愛,這不僅是他日后致力于國家存亡、推行改革、振興國家、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劇命運的深層原因。
3.“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一句在結構上不可或缺,請分析一下此句有何作用?
①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②“內美”承繼前文,意味著出身高貴、吉祥如意,以及擁有一個美好的名字。
③“修能”啟導后文,通過佩戴香草來裝扮自己,如“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4.閱讀第二段,探討詩人“恐”的內涵是什么?這種“恐”如何映射出屈原的內心情感?又展現了他怎樣的德行?
①憂慮時光如流水般逝去,時不我與,無法將優秀的品質和卓越的才能奉獻給國家,以實現振興楚國的重任。
②這反映了屈原面對楚王的昏庸和國家的頹勢,自己卻無法及時采取有效行動的焦慮心情,體現了屈原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5.閱讀第二段,面對自己的“恐”,作者是怎樣做的?
①他勸告楚懷王“棄穢兮”“改此度”,他呼喊“道夫先路”。
②他跨上駿馬,勇往直前,立志成為引領國家革新的先鋒,全心全意為楚王和國家奉獻,一往無前。
6.簡要概括第一二段塑造了一位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①內外兼修:詩人首先交代自己的高貴出身、吉祥誕辰和美好名字等上天與先人賜予的“內美”,進而描述自己“扈江離與辟芷”、“紉秋蘭”等對“外美”的修飾,寫出自己的修養和品德卓爾不群。
②報國心切:而“恐年歲之不吾與”“恐美人之遲暮”“來吾道夫先路”等抒情性詩句則表明了詩人迫不及待的報國之心與敢為天下先的無所畏懼之情等。
7.閱讀第三段,詩人為什么“太息”“掩涕”?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①詩人是因為“哀民生之多艱”,即同情人民生活艱難。
②表現詩人極度苦悶、難以排解的心情,形象地概括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給我們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詩人形象。為下文定下抒情基調。
8.屈原“怨”的是什么?
一怨懷王荒唐;
二怨小人(眾女)嫉妒;
三怨社會風氣(世俗)不正。
9.屈原遭受了不公正的對待,他對這種境遇持何種態度?又展現了怎樣的情感?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堅持真理,獻身祖國
(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寧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為此態兮
——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
(小人們的丑態,寧死也不會與他們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自己與小人們的矛盾不可調和,自己愿意為正道而死)
10.既然遭受了不公正的對待,為何還要“高余冠”“長余佩”?這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 高余冠”“長余佩”更是明確表達了詩人的思想:在反思自己走過的道路之后,詩人并未因邪惡而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前行的信念。
11.從第三、四段中,你讀出了屈原身上具有哪些品質,請結合文本進行分析。
憂國憂民,熱愛祖國;
堅持真理、獻身理想至死不渝;
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
潔身自好,自我完善。
第三課時
學習任務四:賞析藝術特色,探究主旨深意
1.課文中大量運用語氣助詞“兮”,其作用是什么?
“兮”是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它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盡一樣。
用在句中,表語音的延長;
用在句間,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
用在句尾,表感嘆意味。
就課文來看,“兮”均用在句間,表示語意未完,等待下句補充。
2.文中的美人香草具有什么象征含義?
漢代王逸《離騷》序: “《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 。”
①以美人自喻。
在《離騷》的開篇,屈原以楚王作為男性形象的代表,而自己則以女性自居。他運用男女婚嫁的比喻來表達君臣之間的和諧關系,同時通過男方的背信棄義來隱喻楚王對賢才的猜疑以及對自己缺乏恒久信任的現實。所以才有了“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感嘆。
②以美人比喻君王。
《離騷》后半部分,屈原轉為男性,“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將君王比作美人,他四處“求女”,意指尋求圣主賢君。然而,周圍充斥著那些遮蔽美善、心懷嫉妒的小人或庸臣,使得理想難以實現。
③香草象征美好品質。
《離騷》中充滿了種類繁多的香草,有“芰荷、江離、香蕙、白芷、蘭、椒、菊、芙蓉、杜衡”等四十多種。這些“香草”象征著詩人獨有的心理特質,彰顯了詩人對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視、恒久保持的高尚情操以及拒絕隨波逐流的堅定情感。
3.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方法來增強韻律感和音樂性?
①在句中廣泛運用“兮”字?!百狻弊鳛檎Z助詞,本身并無具體含義。它被置于句子之間,不僅增加了語句的停頓感,還強化了詩歌的韻律美。
②大量采用對偶句式。例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這種句式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富含深意。
③頻繁使用雙聲詞和疊音詞。例如,“郁邑”“侘傺”“陸離”均為雙聲詞,“岌岌”“菲菲”則是疊音詞,這些詞匯的運用增添了語言的音樂性和表現力。
4.《離騷》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請分析本文哪些方面體現了浪漫主義色彩?
①浪漫的語言
詩歌使用華美辭藻,色彩浪漫炫目。
②浪漫的手法
詩歌運用比喻、想象、夸張,以香草象征抽象概念,增加色彩美和韻味。
③浪漫的句式
句式長短不一,靈活自由;“兮”字助勢,詩句抒情,四句一節,偶句韻,節奏感強。
④浪漫的想象
詩歌中想象豐富,構建瑰奇幻麗的藝術境界,交織現實、歷史、神話人物,構成幻想世界,藝術魅力強烈。
⑤浪漫的精神
屈原追求理想,義無反顧的人生之路。
5.第三段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四段卻又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仉捃囈詮吐焚?,及行迷之未遠”,前后是否矛盾?
第三段描述了詩人因堅持正直,拒絕隨波逐流,而遭到小人的誹謗。在君王未能明辨是非的情況下,他被疏遠。盡管遭受了重重打擊,詩人依然意志堅定,初衷不渝。
第四段闡述了詩人決定退隱,保持高潔的自我,不再積極參與政治斗爭,尋求變革。這里的“悔”字,指的是對政治行動中策略選擇的反思,并不表示詩人放棄了原則或否定了自己的理想。因此,這兩者之間并不存在矛盾。
6你認為屈原為何會感到懷才不遇?請結合文本進行分析。
(1)內部原因:個人品行修養與志向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2)外部原因
君王昏庸: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小人當道: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社會污濁: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異道而相安
7.在《屈原列傳》中,屈原最終懷石沉江,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如何看待他的這一舉動?
①我無法認同他的這一行為。盡管屈原被楚王放逐,楚國的人民并未放棄他。他感到自己再無機會面見君王,心中的理想似乎無法實現,最終選擇抱石沉江。這一行為反映了文人內心深處的脆弱。然而,他本應堅強地活下去,因為只要生命尚存,希望就未曾泯滅。
②屈原的這一舉動可以理解。在那個時代,即便是出身貴族的文人,與君王之間也存在著附庸與主宰的關系。他的理想,唯有在得到君王的賞識與支持下,方能得以實現;他的高尚節操,也只有在君王力排眾議時,方能得以保持。一旦君王不再賞識他,不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撐自己的支柱。若不愿改變自己的原則,不愿妥協,那么,他只能選擇這條道路。屈原走上這條不歸路,我想,是出于無奈,并非他真正的愿望。
三、作業設計
現在的你若與屈原對話,你會說些什么?不少于100字。
示例:汨羅江中滔滔水,暗鎖英魂得永生。幾千年的風塵,任歲月的黃沙將你瘦削的身影拉伸,投射到歷史的長卷,映射起民族脊梁上輝煌的印象。于是你凜凜而來,高唱著上下求索的執著;依依而去,低誦為民而活的善良。
路漫漫其修遠兮,一路唯你的心靈作繩索與我同行。
示例:是誰,在汨羅江畔踽踽而行?是誰,腰佩長劍,形容枯槁?
是你,一個千古傳誦的名字——屈原!世人皆醉,唯你獨醒。一腔愛國情,兩行辛酸淚。塵世昏暗,獨君秉持高潔。
于是,孤獨成為一種偉大的情感;死亡成為一種唯美的跨越。懷石自投汨羅,是你的選擇,好一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于是,汨羅江因了你的離去,墨香和正氣升騰了千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远县| 涿州市| 同德县| 洱源县| 四子王旗| 景宁| 菏泽市| 徐水县| 饶河县| 响水县| 清徐县| 旬邑县| 贞丰县| 大竹县| 嘉黎县| 龙口市| 保定市| 瑞昌市| 丰台区| 桦甸市| 如东县| 封丘县| 开封市| 东乡县| 天台县| 南陵县| 宿州市| 敖汉旗| 临泽县| 元谋县| 隆安县| 宜兴市| 通许县| 石家庄市| 青冈县| 台前县| 墨玉县| 巨鹿县| 扶余县| 依安县| 姜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