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政治入學考試參考答案1.D2.D3.A4.D5.C6.A7.D8.C9.D10.C11.A12.A13.C14.C15.D16.B17.(10分)答案示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多變的,人類增強技術帶來的風險有一個暴露和展現的過程,以負責任停滯方式審慎對待人類增強技術符合事物發展的特點。 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類對增強技術的正確認識要經歷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 到實踐的多次重復才能完成,負責任的停滯是人類正確認識增強技術的需要。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人類增強技術的認識在實踐中產生,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并要在實踐中檢驗,審慎對待 人類增強技術,有利于在實踐中評估風險,完善對技術的認識,促進認識的完善,實現認識的目的,更好地為人民謀福 利。18.(10分)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中華文明的國際影響力是在交流中實現的。 ②通過翻譯,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臺,有利于各種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③通過題譯,有利于推動中華文明走出去,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提升中華文明的國際影響力。19.(10分)①中國以構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拓展了對外開放領域,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繁榮。 ②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中國經濟發展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也為其他發展中國 家提供了有益啟示;國內經濟發展為世界創造了廣闊的市場和龐大的需求,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動力。 ③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內外聯動發展,不斷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推動世界經濟朝著合作共贏方向發展。20.(1)(10分)①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要求我們堅持群眾觀點,群眾路線。②新中國成立 75年來,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從事各行各業的生產活動,創造力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創造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前景。(2)(12分)①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啟了中國外交理念傳承的起點。②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順應時代潮流,高舉和平與發展大旗,弘揚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理念,我國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宗旨,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為世界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③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的外交思想指導下,共建“一帶一路”, 支持“全球南方”合作,推動“大金磚合作”,站在人類命運的高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內江六中2024-2025學年(下)高2026屆入學考試政治學科試題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審第I卷選擇題(滿分48分)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8分)1.中國名貴古典家具常以黃花梨、紫檀等木材為原料,其結構源于建筑,線條取于書法,氣韻近于雕塑,勁勢法于武術,格調承于詩賦,歷受追捧。假名人之手或經歷史事件的洗禮,文化價值就更加凸顯,受到收藏界的青睞。由此可見()①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必須保留舊因索②實踐的目的是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③價值判斷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④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對認識事物具有重要意義A.①②B.①D③C.②④D.③④2.總體而言,人類早期的城市基本上以內陸型為主,位置多是“遠干流,近支流”。這是由于大江大河經常泛濫,干流兩岸極易遭受洪水災害,而支流陸地既臨水又防洪,能夠保障城市的用水和安全。這表明()A,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早期發展起若決定性作用B.被動適應環境是早期人類社會實踐的主要特點C.生產力發展是推動城市布局發生變化的根本因素D.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3.秸稈離田是東北利用秸稈的一種有效方式,但秸稈打包離田面積過大、量過度,容易導致黑土流失,因此需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做到科學離田,以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保護的統一。這表明()①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必須尊重自然規律②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可以引導農業的綠色發展③科學離田能夠擺脫條件制約以實現綜合利用④統籌規劃可以優化整體功能并避免黑土流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將青山喚作“翠微”,“十里樓臺倚翠微;將信使喚作“鴻雁,“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將日月星辰喚作“曜靈“望舒“白榆”.…天地萬物,草木搖落,飛禽走獸,稚子魚蟲,多有其雅稱,富有詩意。這說明()A.人們的精神世界歸根到底是由語言文字塑造的B.雅稱是人們想象出來的觀念,是一種個體意識C.事物的美感來自于自然界本身,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D.雅稱呈現了意境之美,蘊含若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5.《永樂大典》輯入了先秦至明初的大量珍貴文獻資料,但其正本不知所蹤,副本存世寥寥。幾代學人均認為,搜集、整理和研究這存世不足百分之四的文化瑰寶,仍需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這是因為()①《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實踐成果②《永樂大典》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當代價值④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2024年以來,外國記者在我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多次就臺灣地區選舉提問。對此,外交部發言人嚴正指出,“臺灣地區選舉是中國的內部事務,不是外交問題”,并建議提問者向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了解相關情況。外交部發言人如此答復的原因是()A.國家主權具有排他性,臺灣問題絕不能國際化B.國家主權是不可分割的,外交事務不受他國干涉C.國家主權是統一的,捍衛主權不屬于外交事務D.國家主權至高無上,主權國家間要相互尊重內江六中高2026屆,政治學科試卷,第1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內江六中2024-2025學年(下)高2026屆入學考試政治答案.pdf 四川省內江市第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入學考試政治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