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第6課時連減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在看圖講故事、列式計算的過程中了解連減的意義,學習連減的計算方法。2.培養學生語言表達以及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算法的多樣化。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學會連減算式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連減的順序,并正確計算。【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了 20 以內的加減法,對簡單的加減法運算有了一定基礎。但連減運算涉及兩步計算,對于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學生在理解連減的含義時可能會有困難,在計算過程中也容易出現計算錯誤或運算順序錯誤的情況。所以教學中要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引導學生通過直觀操作和具體實例來理解和掌握連減知識。【核心素養】運算能力:通過連減計算的學習和練習,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讓學生能準確、快速地進行連減運算。問題解決能力:在解決連減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從數學角度思考問題。數學思維:通過對連減含義和運算順序的探究,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習慣。【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學習任務單教學流程一、創設情境,新課導入1 / 5【設計意圖:復習導入,從已有知識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利用新年分糖果的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熟悉的分東西場景引入連減問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連減的實際意義,為后面理解連減的含義和計算方法做好鋪墊。】(一)復習舊知,溝通聯系11-5= 16-8= 14-5=18-8= 15-4= 13-8=16-9= 19-9= 17-9=全體學生給回答正確的同學鼓掌。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習變得輕松愉快!(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小朋友們,新年馬上就要到啦!老師買了 15 個糖果準備分給大家(拿出 15 個糖果道具)。老師先給第一組的小朋友分了 4 個糖果(拿走 4 個糖果),又給第二組的小朋友分了 3 個糖果(再拿走 3 個糖果)。那現在還剩下多少個糖果呢?大家想一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二、提出問題,講授新課學習任務一:出示情境圖,探究連減的方法。【設計意圖:設計意圖:通過師生對話,引導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連減算式,理解連減的含義,掌握連減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讓學生自己探究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通過交流展示,讓學生互相學習,優化自己的計算方法。】1.出示情境圖,連減知識講解師:小熊今天要去干什么 2 / 5師:他今天要送多少封信 師:他要把信送到哪里 師:還要送往哪里 師:信送完了嗎 師:還有幾封沒送呢?你能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幫小熊算一算嗎?小組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匯報:14-6=8 8-3=5師:誰能說一說每一步算出了什么 師:能把這兩個算式列成一個算式嗎 小組討論。(板書:14-6-3=5)師:這個算式與以前我們所列的減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師小結:在一道減法算式里,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數連續相減的減法算式就是“連減”。計算連減和連加一樣,都是要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師:連減的算式應該怎么讀呢?誰會讀?師:那么連減的算式又應該怎樣算呢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師板書:14-6-3=5師:你還有別的方法來幫助小熊算一算嗎 課件展示:6+3=914-9=5這種算法你看得懂嗎?2.學以致用,進一步探究計算方法教師:那 15 - 4 - 3 該怎么計算呢?大家可以用小棒擺一擺,或者在練習本上算一算。(學生動手操作、計算,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展示計算方法,有的可能先算 15 - 4 = 11,再算 11 - 3 = 8;有的可能直接在 15 的基礎上依次減 4 和 3 。教師:(肯定學生的方法)我們一般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連減。先算 15 - 4 = 11,再用 11 減去 3 ,11 - 3 = 8 。(邊說邊在黑板上板書計算過程)大家明白了嗎?二、隨堂練習3 / 5【設計意圖:通過針對性的練習題,鞏固學生對連減含義、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的掌握。解決問題的練習,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情境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桌互相檢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認真檢查的習慣。】1.直接寫得數。13 - 3 - 5 = 16 - 7 - 4 = 17 - 6 - 8=18 - 6 - 9 = 19 - 7 - 6 = 16 - 3 - 4=2.聰聰還剩幾張畫片?18 - ( ) - ( ) =3 幼兒園一共買來 20 個皮球,分給小班 5 個,中班 7 個,剩下的分給大班,大班分到幾個皮球?4. 動物園里有 18 只熊,其中有 8 只黑熊和 6 只白熊,剩下的是棕熊。棕熊有幾只?三、課堂小結【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加深對連減含義和計算方法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明確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呀?”讓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小組代表回答,看看哪個小組回答得最好。然后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連減,知道了連減就是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計算時要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在生活中,像分東西、買東西找錢等很多情況都會用到連減,大家要學會用我們今天學的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師生歸納總結:連續相減的減法算式就是連減4 / 5計算加減混合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解決問題時,從總數里連續去掉兩部分可以用連減計算。今天就學到這里,小朋友再見!四、總結評價—拓“延伸”【設計意圖:通過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提高學習效果。拓展題的設計,在學生掌握基本連減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的數學思維。】1.課堂小結:大家都很會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的想法互相說一說并計算出來,那么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包括回答問題的準確性、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小組合作的情況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2.拓展:停車場原來有 25 輛車,先開走了 7 輛,又開走了一些后還剩下 10 輛,第二次開走了多少輛?引導學生思考用連減的知識來解決逆向問題,先算出開走 7 輛后剩下的車數,再用剩下的車數減去最終剩下的車數,就是第二次開走的車數。五、作業設計1.給家長講一講今天所學的內容;2. 讓學生回家后和家長一起玩購物游戲,假設自己有 30 元錢,購買不同價格的物品,記錄每次花費的錢數,計算最后剩下多少錢,并用連減算式表示出來。【板書設計】連減5 /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