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第5課時15~ 18減幾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分析問題、列出算式并自主嘗試計算 15~18 減幾的過程。2.會用“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計算 15~18 減幾的減法,在計算過程中體會算法多樣性。3.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學重點】學會 15~18 減幾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各種算法的算理,合理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學情分析】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已有 13 減幾、14 減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基本上掌握了這種試題的多種算法。這節課進一步理解和把握 15-18 減幾的多種算法,并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核心素養】《15~18 減幾》這節課是在熟練計算 11~14 減幾基礎上進行的。教材通過“小兔拔蘿卜的”情境讓學生尋找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引出 15-8 和 15-7 兩個減法算式。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如數形結合、轉化等。通過讓學生利用之前所學習的“破十法”、想加法算減等方法獨立計算,使學生理解其中的算理并體會減法和加法的聯系,感受數學的邏輯性。同時,引導學生利用前面所學的“破十法”和“想加算減”解決新問題,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和創新意識。在教學方面,要充分尊重學生,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倡導算法多樣化。通過分析比較,溝通優化,體會 15~18 減幾的算法,理解知識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學習任務單、計數器教學流程一、創設情境,新課導入【設計意圖:復習導入,從已有知識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出示口算題卡,以開火車的形式復習 11、12、13、14 減幾的計算方法,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通過春節分氣球的情境,既貼近一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又結合新年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一)復習舊知,溝通聯系出示口算題卡,以開火車的形式復習 11、12、13、14 減幾的計算方法,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全體學生給回答正確的同學鼓掌。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習變得輕松愉快!(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同學們,春節馬上就要到啦!老師準備了一些彩色氣球,要把它們分給表現好的同學。這里有18 個彩色氣球(展示圖片或實物模型),如果老師先獎勵給第一組同學 3 個氣球,那還剩下多少個氣球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新知識:15 - 18 減幾。二、提出問題,講授新課學習任務一:尋找數學信息,發現數學問題。【設計意圖:設計意圖:結合圖中的數學信息明確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并能根據問題列出算式,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通過用喜歡的方法自主嘗試計算,進一步感受減法的意義,從中總結出計算 15 減幾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和概括的能力。】課件出示:出示主題圖師:從圖中你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學生獨自思考,然后回答。生 1:我發現圖中第一只小兔拔了 15 根紅蘿卜。生 2:我發現圖中第二只小兔拔了 8 根胡蘿卜。生 3:我發現圖中第三只小兔拔了 7 根白蘿卜。師:那么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小組討論說一說,然后回答。生 1:拔的紅蘿卜比胡蘿卜多幾個?生 2:拔的紅蘿卜比白蘿卜多幾個?師:兩位同學提的問題都特別好。我們先來研究第一個問題:拔的紅蘿卜比胡蘿卜多幾個?師:你能根據這個問題列出算式嗎?生:我列的算式是 15-8。我是這樣想的:紅蘿卜有 15 根,胡蘿卜有 8 根,用紅蘿卜的根數減去胡蘿卜的根數,就能計算出紅蘿卜比胡蘿卜多幾個了。師:這位同學講得非常清楚!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用減法計算。學習任務二:想一想、算一算,探討 15 減幾的計算方法。師:怎樣計算 15-8 等于多少呢?請同學們結合上節課學習的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和你的小組成員說一說。生 1 :我是想加法來算減法,計算 15-8 等于多少,先想 8 加多少等于 15 呢?因為 8+7=15,所以 15-8=7。生 2:我是用“破十法”算的,與擺小棒的道理一樣,把 15 分成 5 和 10,10 減 8 等于 2,2再加 5 等于 7,所以 15 減 8 等于 7。生 3:我是用畫一畫的方式算的,畫 15 個紅色的圓表示紅蘿卜,畫 8 個橙色的圓表示胡蘿卜,數一數,15 比 8 少 7 個,所以 15 減 8 等于 7。師:同學們很棒,用這么多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再來看下一個問題:拔的紅蘿卜比白蘿卜多幾個?師:你能根據這個問題列出算式嗎?生:結合上一題的經驗,我列的算式是 15-7。師:那 15-7 等于幾,該怎樣算呢?生:計算 15 減 8 時,想 8 加幾得 15,根據 8+7=15 可以算出 15-7=8。師:這位同學講的非常清楚,根據一個加法算式我們可以寫出兩個減法算式,因為 8+7=15 用想加算減的方法,可以得出 15-8=7,15-7=8。師:回顧剛才的學習,你能再來梳理一下計算 15 減幾的方法嗎?生 1:第一種方法,想加法算減法。生 2:第二種方法,“破十法”:拆大數,破出 10,減小數,加剩數。生 3:第三種方法,畫一畫、比一比、數一數。二、隨堂練習【設計意圖:習題設計有針對性,層次性,不僅能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1.算一算,填一填。2.3 想一想,填一填。4. 每次選 3 張卡片,組成一道得數是 8 的減法算式。你能想到幾種填法?三、課堂小結【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加深對 15 - 18 減幾計算方法的理解和記憶,同時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呀?”讓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小組代表回答,看看哪個小組回答得最好。然后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 15 - 18 減幾的計算,知道了可以用數的組成、破十法等方法來計算。在計算的時候,要先看清楚被減數和減數,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大家在生活中也可以用這些知識去解決類似分東西、買東西找錢等問題。”今天就學到這里,小朋友再見!四、總結評價—拓“延伸”【設計意圖:通過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提高學習效果;拓展練習則是在學生掌握基本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的數學思維。】1.課堂小結:大家都很會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的想法互相說一說并計算出來,那么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包括回答問題的準確性、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小組合作的情況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2.拓展:提出問題“如果有 17 個蘋果,分給小朋友一些后還剩下 5 個,分給小朋友幾個蘋果呢?”引導學生思考用減法的逆運算來解決問題,即已知總數和剩余數,求部分數用減法:17- 5 = 12(個)。五、作業設計1.給家長講一講今天所學的內容;2. 王阿姨和李阿姨用同樣長的絲帶編中國結,她們分別用去一些后,王阿姨的絲帶還剩 18 米,李阿姨的絲帶還剩 9 米。誰用去的絲帶多?多多少米?【板書設計】15~18 減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