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十一章 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2025年中考地理一輪教材梳理人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十一章 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2025年中考地理一輪教材梳理人教版

資源簡介

第三講 河流和自然災害
一、以外流河為主(教材P44)
1.河流流向:受地勢的影響,我國大多數(shù)河流自西向東流,最后注入太平洋。西南地區(qū)河流向南流入印度洋。在新疆北部,額爾齊斯河向北流入北冰洋。
2.外流河與內(nèi)流河:
(1)外流河: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
(2)內(nèi)流河:最終沒有流入海洋的河流。
3.主要河流的分布:
描圖填圖
·描繪內(nèi)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的分界線。
·在圖中填注下列河流的代表數(shù)字:①黑龍江、②黃河、③長江、④珠江、⑤瀾滄江、⑥怒江、⑦雅魯藏布江、⑧塔里木河、⑨額爾齊斯河
4.外流河水文特征:
要素 夏季 冬季
水位 高 低
流量 大 小
汛期/枯水期 汛期 枯水期
結冰期 無 秦嶺—淮 河一線 以北:有
以南:無
5.京杭運河:自北向南經(jīng)過京、津、冀、魯、蘇、浙6省(直轄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和一系列湖泊。
二、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教材P46)
1.基本概況:
(2)流域面積:180多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3)支流眾多、干流汛期長、沒有結冰期、水量最大、水能豐富。
(4)河段劃分。
2.長江開發(fā):
(1)“水能寶庫”:水能資源蘊藏豐富、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最大的水利樞紐是三峽工程。
(2)“黃金水道”:干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運輸?shù)拇髣用}。
3.長江治理:
(1)川江:灘多流急,長江三峽工程的興建從根本上改善了川江航道。此外,該工程具有防洪、發(fā)電、養(yǎng)殖、供水等綜合效益。
(2)荊江:河道彎曲,有“九曲回腸”之稱,對其進行綜合治理后,防洪和航運效益顯著。
三、黃河的治理與開發(fā)(教材P51)
1.基本概況:
(1)發(fā)源地、長度、注入海洋:巴顏喀拉山渤海。
(2)河流形狀:黃河干流像一個巨大的“幾”字。
(3)水文特征:水量較小、含沙量大、初春或初冬時節(jié)有凌汛現(xiàn)象。
(4)河段劃分。
2.黃河開發(fā):
(1)水資源:黃河塑造了寧夏平原、河套平原、華北平原,為沿岸地區(qū)提供了灌溉之利。
(2)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國家對黃河實行梯級開發(fā),陸續(xù)建成多座大型水電站,促進了流域的經(jīng)濟發(fā)展。
3.黃河治理:
河段 問 題 形成原因 治理措施
上游 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氣候趨于干旱,過度放牧,破壞草原 合理放牧,加強保護
中游 水土流失 嚴重 土質疏松,植被覆蓋差,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支流多 植樹種草,修建梯田,合理安排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
下游 水患嚴重 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 調(diào)水沖沙,疏浚河道,加固堤防
部分 河段 寧夏、內(nèi)蒙古、山東河段的凌汛 河水從低緯流向高緯,冬季氣溫在0 ℃以下 人工破冰
四、自然災害(教材P56)
1.常見的自然災害及主要分布:
(1)氣象災害。
①干旱: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qū)。
②洪澇: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qū)。
③臺風: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
④寒潮: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2)地質災害。
①地震: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qū)和東南地區(qū)。
②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區(qū),以西南地區(qū)最為集中。
2.自然災害頻發(fā)——我國基本地理國情之一。
3.防災減災工作取得的成就:
(1)對自然災害的監(jiān)測和預報進一步加強,更加精確。
(2)修建了大量的防災工程。
(3)災前準備工作充足,建設了一大批救災物資儲備中心。
(4)災時救援與救助及時有效。
考點 長江、黃河
1.圖示黃河、長江概況:
(1)黃河。
(2)長江。
2.列表比較長江、黃河的開發(fā)、問題及治理:
比較 項目 長 江 黃 河
上游 中下游 上游 中游 下游
開發(fā) 利用 水能、旅游資源 航運、淡水養(yǎng)殖、旅游 水能 水能、引黃灌溉 引黃 灌溉
主要 問題 水土流失嚴重 洪水災害 土地 荒漠化、 凌汛 水土流 失嚴重 洪水災害、凌汛 
治理 措施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修筑梯田 加固堤壩、退耕還湖、疏浚河道、修建水庫 植樹種草、合理放牧、退耕還林還草,炸冰泄洪 開展水土保持工作 加固黃河大堤、炸冰泄洪
3.不同地區(qū)外流河主要水文特征:
地區(qū) 秦嶺-淮河以南 秦嶺-淮河以北 東北地區(qū)
河流 長江、珠江 黃河 黑龍江、松花江
流量 流量大(流經(jīng)濕潤區(qū)) 流量較小(流經(jīng)半濕潤區(qū)、半干旱區(qū)) 流量較大(流經(jīng)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
汛期 (夏汛) 汛期長(雨季長) 汛期短(雨季短) 汛期較長(春汛,夏汛)
含沙量 含沙量小(流域內(nèi)植被覆蓋率高) 含沙量大(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 含沙量小(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少)
結冰期 無結冰期(流經(jīng)亞熱帶,1月0°C等溫線以南) 結冰期較短(主要流經(jīng)暖溫帶,冬季較短) 結冰期長(緯度高,氣溫低,冬季長)
典題示范
1.(2024·長沙學業(yè)考)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對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讀圖1~4,回答問題。
  黃河流域生態(tài)系統(tǒng)脆弱,是世界上輸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經(jīng)過多年努力,黃河流域變得地綠、水清、天藍,經(jīng)濟生態(tài)走向良性循環(huán)。
(1)讀圖1,黃河泥沙主要來源于黃土高原(填寫地形區(qū)),黃河流域“地綠水清”所采用的生物措施是植樹造林。
  青海省共和縣利用“富光、豐水、風好”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ǎn)業(yè)高地,清潔能源產(chǎn)業(yè)正在高原上“風生水起”。(注:太陽能豐富區(qū)日照時數(shù)一般大于2 600小時/年)
(2)根據(jù)圖文信息,分別說明該縣太陽能與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地處青藏高原,地勢高,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資源豐富;位于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
  陜西省榆林市地處毛烏素沙地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治沙過程中,過去栽種高大喬木樹種成活率低,后來引種耗水較少的針葉樹種——樟子松,成活率高,防風固沙效果突出,成功實現(xiàn)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根本轉變,獲得聯(lián)合國人居環(huán)境獎。
(3)讀圖3,結合當?shù)貧夂蛱攸c,簡述樟子松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地處半干旱地區(qū);樟子松生長耗水較少。
  山東省龍口市煉鋁工業(yè)過去靠“晉煤外運”提供能源,現(xiàn)在通過特高壓輸電技術從青海輸送大量清潔能源(即“青電入魯”工程),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生態(tài)良性發(fā)展。
(4)簡要說明“青電入魯”工程對于能源輸入地經(jīng)濟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所產(chǎn)生的有利影響:緩解能源短缺,促進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改善大氣質量。
【解題指南】
1.強基礎。黃河泥沙主要來源于黃土高原,該高原水土流失嚴重,黃河流域“地綠水清”所采用的生物措施是植樹造林。
2.析原因。根據(jù)圖文信息可得,青海省共和縣地處青藏高原,地勢高,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資源豐富;位于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
3.善思考。陜西省榆林市地處毛烏素沙地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治沙過程中,過去栽種高大喬木樹種成活率低,后來引種耗水較少的針葉樹種——樟子松,成活率高,防風固沙效果突出,成功實現(xiàn)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根本轉變,獲得聯(lián)合國人居環(huán)境獎。讀圖3可得,樟子松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地處半干旱地區(qū);樟子松耗水較少。
4.聯(lián)實際。山東省龍口市煉鋁工業(yè)過去靠“晉煤外運”提供能源,現(xiàn)在通過特高壓輸電技術從青海輸送大量清潔能源(即“青電入魯”工程),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生態(tài)良性發(fā)展。“青電入魯”工程對于能源輸入地經(jīng)濟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所產(chǎn)生的有利影響:緩解能源短缺,促進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改善大氣質量。
2.(2023·宜昌學業(yè)考)讀圖表,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三峽大壩壩前水位表(2020—2022 年部分時間)
日期 水位(米) 日期 水位(米)
2020.11.1 174.37 2021.2.1 170.02
2021.11.1 174.30 2022.2.1 170.27
日期 水位(米) 日期 水位(米)
2021.5.1 158.58 2021.8.1 145.95
2022.5.1 168.47 2022.8.1 148.37
(1)長江發(fā)源于A青海省,干流流經(jīng)11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最終注入B東海。
(2)讀表,三峽水庫壩前水位(大壩上游的水位)從當年11月到次年8月的變化趨勢是逐漸降低,推測產(chǎn)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洪峰過后,為保障發(fā)電、航運等需要,水庫蓄水水位較高。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綜合效益中居首位的是防洪。
(3)長江干流落差最大的是上 (上/中/下)游河段。從地形和氣候兩個方面,分析長江流域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答:流經(jīng)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流經(jīng)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豐富;流域面積廣,支流眾多,水量豐富。
(4)作為生活在長江之畔的宜昌公民,你能為宜昌市創(chuàng)建“山水輝映、藍綠交織、人城相融”的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議
答: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沿江建立保護帶;做好垃圾分類處理;生產(chǎn)生活中的污水等經(jīng)過處理達標后排放;參與長江大保護志愿者行動等。
【解題指南】
1.扣教材。長江發(fā)源于A青海省,自西向東最終注入B東海。
2.會分析。三峽水庫壩前水位從當年11月到次年8月的變化趨勢是逐漸降低,原因是洪峰過后,為保障發(fā)電、航運等需要,水庫蓄水水位較高;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綜合效益中居首位的是防洪;長江干流落差最大的是上游河段,有“水能寶庫”之稱;長江流域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是流經(jīng)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流經(jīng)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豐富;流域面積廣,支流眾多,水量豐富。
3.提建議。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沿江建立保護帶;做好垃圾分類處理;生產(chǎn)生活中的污水等經(jīng)過處理達標后排放;參與長江大保護志愿者行動等。第十一章 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第一講 地形和地勢
一、地形類型多樣(教材P24)
描圖填圖
·在圖中描繪位于階梯界線上的山脈。
·在圖中適當位置填注地形區(qū)名稱:
①我國最高的高原 ②我國最大的盆地
③我國最大的平原
1.主要地形區(qū):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青藏高原、內(nèi)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 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易錯易混】地形與地形區(qū)
地形類型共五種: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地形區(qū)則多不勝數(shù),較之地形更加具體,如青藏高原、華北平原、東南丘陵、塔里木盆地等。
2.地形區(qū)特點:
(1)平原。
①東北平原:黑土地,山環(huán)水繞、沃野千里,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②華北平原:由黃河、淮河、海河、灤河沖積而成,也稱黃淮海平原。
③長江中下游平原:河湖密布,魚米之鄉(xiāng)。
(2)高原。
①云貴高原:地表崎嶇,多喀斯特地貌(石灰?guī)r分布廣),緯度最低。
②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水土流失嚴重。
③內(nèi)蒙古高原:地勢平坦,草原廣布,緯度最高。
④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我國面積最大,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3)盆地。
①準噶爾盆地:緯度最高,第二大盆地。
②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內(nèi)陸盆地,有我國最長內(nèi)流河——塔里木河,我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③柴達木盆地:我國地勢最高內(nèi)陸盆地,“聚寶盆”。
④四川盆地:紫色盆地,最濕潤、緯度最低。
3.主要山脈及其走向:
東西向山脈 北列 A天山山脈,B陰山山脈
中列 C昆侖山脈,D秦嶺
南列 E南嶺
東北—西南向山脈 西列 F大興安嶺,G太行山, H巫山,I雪峰山
中列 J長白山,K武夷山
東列 L臺灣山脈
西北—東南向山脈 M祁連山脈,N阿爾泰山脈
南北向山脈 O橫斷山脈
弧形山脈 P喜馬拉雅山脈,其主峰是珠穆朗瑪峰
二、山區(qū)面積廣大(教材P25)
1.山區(qū):通常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tǒng)稱為山區(qū)。
2.山區(qū)發(fā)展經(jīng)濟的優(yōu)勢與劣勢:
(1)優(yōu)勢:在發(fā)展林業(yè)、牧業(yè)、旅游業(yè)、采礦業(yè)等方面,往往具有優(yōu)勢。
(2)劣勢:地面崎嶇,交通不便,耕地不足,不利于發(fā)展耕作業(yè)。
三、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教材P28)
1.三級階梯概況:
階梯名稱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類型
第一級階梯 4 000m以上 高原
階梯界線 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第二級階梯 1 000~2 000m 高原、盆地
階梯界線 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 多在500m以下 平原、丘陵
2.地勢對我國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便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nèi)陸,形成降水,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2)對交通的影響:順著地勢,我國眾多大河滾滾東流,便利東西交通。
(3)對河流的影響: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時,落差很大,水能資源極為豐富。
【圖解知識】
【名師提醒】
我國大型水電站多分布在階梯交界處。
原因: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
考點 我國地形、地勢特征和主要山脈、地形區(qū)的分布
1.我國地形分布簡圖:
2.我國主要山脈及兩側地形區(qū):
3.地勢特征及其影響:
典題示范
(2024·山西學業(yè)考)【探究發(fā)現(xiàn)】
探究名稱: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和影響。
探究資料:
資料一 地勢特點: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分為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第二級階梯海拔多在1 000~2 000米,第三級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資料二 地形特點:我國地形復雜多樣,縱橫分布的山脈構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鑲嵌其中。在各種地形類型中,山地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通常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tǒng)稱為山區(qū),山區(qū)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資料三 閱讀示意圖: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及部分大型水電站分布示意圖(圖1)、我國沿36°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圖(圖2)。
探究思考:
(1)從我國地勢三級階梯中任選一個階梯,寫出其主要地形類型。
答:選第三級階梯;以丘陵和平原為主。
(2)簡要分析我國地勢對河流、降水的影響。
答:對河流的影響:大多數(shù)河流自西向東流入海洋;河流流經(jīng)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對降水的影響: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nèi)地,形成豐沛降水。
(3)指出我國部分大型水電站分布與地勢的關系。
答:主要分布在我國地勢階梯的交界處。
(4)從農(nóng)業(yè)、采礦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和旅游業(yè)中,任選兩方面簡要說明我國地形特點對其發(fā)展的影響。
答:農(nóng)業(yè):我國地形復雜多樣,有利于農(nóng)、林、牧、漁等多種經(jīng)營;山地多,平原少,耕地資源少,不利于種植業(yè)的發(fā)展等。旅游業(yè):地形復雜多樣,旅游資源豐富,有利于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等。
【解題指南】
1.強基礎。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若選第三級階梯,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為主,例如山東丘陵、遼東丘陵、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扣教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這種地勢特點使得大多數(shù)河流自西向東流入海洋;河流流經(jīng)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nèi)地,形成豐沛降水。
3.善分析。河流流經(jīng)我國的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因此我國部分大型水電站分布在階梯交界處。
4.聯(lián)實際。從農(nóng)業(yè)和旅游業(yè)兩方面簡要說明我國地形特點對其發(fā)展的影響。農(nóng)業(yè):我國地形復雜多樣,有利于農(nóng)、林、牧、漁等多種經(jīng)營;山地多,平原少,耕地資源少,不利于種植業(yè)的發(fā)展等。旅游業(yè):地形復雜多樣,旅游資源豐富,有利于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第二講 氣候
一、氣溫(教材P32)
1.冬、夏氣溫分布特點:
(1)冬季,我國南北氣溫相差 。氣溫自南向北逐漸 ,1月0 ℃等溫線大致沿 一線分布,主要影響因素是 因素。
(2)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普遍 。 地區(qū)氣溫相對較低,主要影響因素是 。
2.溫度帶的劃分:
溫度帶:從北向南依次是A 帶、B 帶、C 帶、D 帶、E 帶和F 。
二、降水(教材P35)
1.分布特點:
(1)空間分布: 。
(2)時間分配: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降水集中在 月。各地雨季差別很大,一般來說,南方 ,北方 。 變化也很大,往往給生產(chǎn)和生活帶來較大影響。
2.干濕地區(qū):
(1)劃分依據(jù): ,即一個地區(qū) 和 的對比關系。
(2)干濕地區(qū)的分布:我國東南部以A 區(qū)、B 區(qū)為主,西北部以D 區(qū)、C 區(qū)為主。
(3)劃分界線及主要植被。
主要植被 干濕地區(qū) 分界線
濕潤區(qū)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森林、草原過渡地帶 半濕潤區(qū)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半干旱區(qū)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植被稀疏 干旱區(qū)
【知識拓展】
我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臺灣的火燒寮。
我國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三、氣候(教材P40)
1.氣候類型:A 氣候、B 氣候、C 氣候、D 氣候、E 氣候。
2.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 。
四、影響因素(教材P42)
1.影響我國氣候的因素:主要有 、 和地形等。
2.冬季風和夏季風:
項目 源 地 風 向 特 點 影 響
冬季風 偏北風 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使南北溫差加大
夏季風 和印度洋 偏南風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 ;自東南向西北降水量越來越少
【名師提醒】
我國長江以南地區(qū)被稱為“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而同緯度的阿拉伯半島卻沙漠廣布,原因是長江以南地區(qū)受季風影響,降水充沛。季風使得我國冬季比同緯度地區(qū)更冷,夏季比同緯度地區(qū)氣溫更高。
考點 氣溫、降水分布規(guī)律,氣候特征及分布
1.氣溫分布規(guī)律及成因:
項 目 特 點 成 因
緯度因素 季風影響
冬 季 南北氣 溫差 異大 太陽直射南半球 北 方 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角小,晝較短 受冬季風影響大
南 方 緯度低,正午太陽高度角大,晝較長 受冬季風影響小
夏 季 南北普 遍高溫 太陽直射北半球 北 方 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角小,但晝較長 受夏季風影響時間短,晴天多
南 方 緯度低,正午太陽高度角大,但晝比北方短 受夏季風影響時間長,陰雨天多
2.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及成因:
(1)空間不均: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
(2)時間不均夏季風不穩(wěn)定所致。
3.氣候特征及分布地區(qū):
氣候類型 氣 候 特 征 分布地區(qū)
溫帶大陸 性氣候 冬冷夏熱,降水較少,集中在夏季 西北內(nèi)陸地區(qū)
溫帶季 風氣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秦嶺—淮河一線 以北的北方地區(qū)
亞熱帶 季風氣候 冬季溫和少雨(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 ℃以上),夏季高溫多雨 秦嶺—淮河一線 以南的南方地區(qū)
熱帶季 風氣候 全年高溫,降水分雨季和旱季 滇、粵、臺三省 南部和海南省
高原山 地氣候 四季低溫,有的地區(qū)甚至終年被冰雪覆蓋 青藏高原
典題示范
  (2024·陜西學業(yè)考)中國山水畫常以自然景觀為主要描繪對象。如圖為我國宋代著名山水畫《寒鴉圖》(局部),描繪的是我國某地冬雪消融時的景象。據(jù)此完成1~3題。
1.畫中景象除了描繪“群鴉寒塘”,還涉及的地理要素有( )
A.山巒疊嶂 B.草木蒼翠
C.雪霽嚴林 D.耕牛田舍
2.畫中所描繪地區(qū)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最可能是( )
3.下列簡稱所代表的省份最可能出現(xiàn)畫中景象的是( )
A.臺 B.魯 C.贛 D.瓊
【解題指南】
1.善思考。結合題意讀圖可得,該圖描繪的是我國某地冬雪消融時的景象,所以除了可以看到“群鴉寒塘”景象外,還可以看到“雪霽嚴林”的景象;圖中看不到群山景象;冬雪消融時不會出現(xiàn)草木蒼翠;耕牛田舍圖中未出現(xiàn)。
2.會讀圖。畫中描繪地區(qū)有降雪,即冬季月平均氣溫應在0℃以下,讀圖可知,A最低氣溫低于0℃;B、C、D最低月平均氣溫高于0℃,基本不會出現(xiàn)冰天雪地的景象。
3.聯(lián)實際。畫中描繪地區(qū)冬季月平均氣溫應在0℃以下,即位于我國北方,魯是山東省的簡稱,冬季會出現(xiàn)降雪景象;臺是臺灣省簡稱,贛是江西省簡稱,瓊是海南省簡稱,三省均無降雪。
  (2022·成都學業(yè)考)每年我國東部雨帶有規(guī)律地南北移動。雨帶一般4月在華南登陸,隨夏季風增強逐級北移(如圖1所示),9月迅速南撤,10月退出大陸。圖2是北京市氣候資料圖。據(jù)此完成4、5題。
4.圖中6月我國東部雨帶推移到( )
A.東北平原 B.內(nèi)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
5.我國南、北雨季長短差異敘述正確的是( )
A.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晚,雨季短
B.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C.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D.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晚,雨季短
【解題指南】
1.會讀圖。讀圖可知,廣州處于“熬煮”模式;成都處于“燜蒸”模式;濟南處于“煎炸”模式;烏魯木齊處于“燒烤”模式。
2.巧分析。青藏地區(qū)海拔高,氣溫低于同緯度的東部地區(qū);北方地區(qū)降水少于南方地區(qū);四種“蒸烤”模式的地區(qū)分布差異可能與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有關;此次(7月8日)高溫天氣是受夏季風影響的結果。
3.析原因。拉薩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哈爾濱緯度較高,氣溫較低; 昆明位于云貴高原,海拔高,氣溫較低;煙臺緯度較高,瀕臨海洋,氣溫較低。
4.會讀圖。我國雨帶推移的規(guī)律可總結為南嶺五,江淮六,兩北七八,九回頭。意思是五月雨帶登陸我國華南地區(qū),六月雨帶在江淮流域,此時江淮地區(qū)多“梅雨”,七、八月雨帶推移至我國東北、華北地區(qū),九月北方冷空氣南下,雨帶逐漸退出我國大陸。圖中6月我國東部雨帶推移到長江中下游平原。
5.知差異。讀圖可知,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第十一章 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第一講 地形和地勢
一、地形類型多樣(教材P24)
描圖填圖
·在圖中描繪位于階梯界線上的山脈。
·在圖中適當位置填注地形區(qū)名稱:
①我國最高的高原 ②我國最大的盆地
③我國最大的平原
1.主要地形區(qū):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高原、 高原、 高原、 高原 盆地、準噶爾盆地、 盆地、 盆地 平原、華北平原、 平原
【易錯易混】地形與地形區(qū)
地形類型共五種: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地形區(qū)則多不勝數(shù),較之地形更加具體,如青藏高原、華北平原、東南丘陵、塔里木盆地等。
2.地形區(qū)特點:
(1)平原。
①東北平原:黑土地,山環(huán)水繞、沃野千里,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②華北平原:由黃河、淮河、海河、灤河沖積而成,也稱黃淮海平原。
③長江中下游平原:河湖密布,魚米之鄉(xiāng)。
(2)高原。
①云貴高原:地表崎嶇,多喀斯特地貌(石灰?guī)r分布廣),緯度最低。
②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水土流失嚴重。
③內(nèi)蒙古高原:地勢平坦,草原廣布,緯度最高。
④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我國面積最大,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3)盆地。
①準噶爾盆地:緯度最高,第二大盆地。
②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內(nèi)陸盆地,有我國最長內(nèi)流河——塔里木河,我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③柴達木盆地:我國地勢最高內(nèi)陸盆地,“聚寶盆”。
④四川盆地:紫色盆地,最濕潤、緯度最低。
3.主要山脈及其走向:
東西向山脈 北列 A 山脈,B 山脈
中列 C 山脈,D
南列 E南嶺
東北—西南向山脈 西列 F ,G , H ,I
中列 J長白山,K
東列 L
西北—東南向山脈 M 山脈,N 山脈
南北向山脈 O
弧形山脈 P 山脈,其主峰是
二、山區(qū)面積廣大(教材P25)
1.山區(qū):通常把 、 ,連同比較崎嶇的 統(tǒng)稱為山區(qū)。
2.山區(qū)發(fā)展經(jīng)濟的優(yōu)勢與劣勢:
(1)優(yōu)勢:在發(fā)展 、牧業(yè)、 、采礦業(yè)等方面,往往具有優(yōu)勢。
(2)劣勢:地面崎嶇,交通不便,耕地不足,不利于發(fā)展 業(yè)。
三、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教材P28)
1.三級階梯概況:
階梯名稱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類型
第一級階梯 m以上
階梯界線 - 山脈- 山脈
第二級階梯 1 000~2 000m 、
階梯界線 — - -
第三級階梯 多在 以下 、
2.地勢對我國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便于 深入內(nèi)陸,形成 ,有利于 生產(chǎn)。
(2)對交通的影響:順著地勢,我國眾多大河滾滾 流,便利 交通。
(3)對河流的影響: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時, 很大, 資源極為豐富。
【圖解知識】
【名師提醒】
我國大型水電站多分布在階梯交界處。
原因: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
考點 我國地形、地勢特征和主要山脈、地形區(qū)的分布
1.我國地形分布簡圖:
2.我國主要山脈及兩側地形區(qū):
3.地勢特征及其影響:
典題示范
(2024·山西學業(yè)考)【探究發(fā)現(xiàn)】
探究名稱: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和影響。
探究資料:
資料一 地勢特點: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分為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第二級階梯海拔多在1 000~2 000米,第三級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資料二 地形特點:我國地形復雜多樣,縱橫分布的山脈構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鑲嵌其中。在各種地形類型中,山地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通常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tǒng)稱為山區(qū),山區(qū)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資料三 閱讀示意圖: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及部分大型水電站分布示意圖(圖1)、我國沿36°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圖(圖2)。
探究思考:
(1)從我國地勢三級階梯中任選一個階梯,寫出其主要地形類型。
(2)簡要分析我國地勢對河流、降水的影響。
(3)指出我國部分大型水電站分布與地勢的關系。
(4)從農(nóng)業(yè)、采礦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和旅游業(yè)中,任選兩方面簡要說明我國地形特點對其發(fā)展的影響。
【解題指南】
1.強基礎。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若選第三級階梯,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為主,例如山東丘陵、遼東丘陵、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扣教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這種地勢特點使得大多數(shù)河流自西向東流入海洋;河流流經(jīng)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nèi)地,形成豐沛降水。
3.善分析。河流流經(jīng)我國的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因此我國部分大型水電站分布在階梯交界處。
4.聯(lián)實際。從農(nóng)業(yè)和旅游業(yè)兩方面簡要說明我國地形特點對其發(fā)展的影響。農(nóng)業(yè):我國地形復雜多樣,有利于農(nóng)、林、牧、漁等多種經(jīng)營;山地多,平原少,耕地資源少,不利于種植業(yè)的發(fā)展等。旅游業(yè):地形復雜多樣,旅游資源豐富,有利于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第三講 河流和自然災害
一、以外流河為主(教材P44)
1.河流流向:受地勢的影響,我國大多數(shù)河流 流,最后注入 。西南地區(qū)河流向南流入 。在新疆北部, 河向北流入北冰洋。
2.外流河與內(nèi)流河:
(1) 河: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
(2) 河:最終沒有流入海洋的河流。
3.主要河流的分布:
描圖填圖
·描繪內(nèi)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的分界線。
·在圖中填注下列河流的代表數(shù)字:①黑龍江、②黃河、③長江、④珠江、⑤瀾滄江、⑥怒江、⑦雅魯藏布江、⑧塔里木河、⑨額爾齊斯河
4.外流河水文特征:
要素 夏季 冬季
水位 低
流量 大
汛期/枯水期
結冰期 秦嶺—淮 河一線 以北:
以南:
5.京杭運河:自北向南經(jīng)過京、 、冀、 、蘇、 6省(直轄市),貫通海河、 、淮河、 、錢塘江五大水系和一系列湖泊。
二、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教材P46)
1.基本概況:
(2)流域面積:180多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流域面積 的河流。
(3)支流眾多、干流汛期長、 結冰期、水量 、水能豐富。
(4)河段劃分。
2.長江開發(fā):
(1)“水能寶庫”:水能資源蘊藏豐富、主要集中在 河段;最大的水利樞紐是 工程。
(2)“黃金水道”:干流橫貫東西, 以下四季通航,自古以來就是我國 運輸?shù)拇髣用}。
3.長江治理:
(1)川江: 多流 , 工程的興建從根本上改善了川江航道。此外,該工程具有 、發(fā)電、養(yǎng)殖、 等綜合效益。
(2)荊江:河道彎曲,有“ ”之稱,對其進行綜合治理后, 和 效益顯著。
三、黃河的治理與開發(fā)(教材P51)
1.基本概況:
(1)發(fā)源地、長度、注入海洋: 山 。
(2)河流形狀:黃河干流像一個巨大的“ ”字。
(3)水文特征:水量 、含沙量 、初春或初冬時節(jié)有 現(xiàn)象。
(4)河段劃分。
2.黃河開發(fā):
(1)水資源:黃河塑造了 平原、 平原、 平原,為沿岸地區(qū)提供了 之利。
(2)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 ;國家對黃河實行 開發(fā),陸續(xù)建成多座大型水電站,促進了流域的經(jīng)濟發(fā)展。
3.黃河治理:
河段 問 題 形成原因 治理措施
上游 草地退化、 嚴重 氣候趨于干旱, ,破壞草原 ,加強保護
中游 嚴重 土質疏松,植被覆蓋差,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支流多 ,修建梯田,合理安排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
下游 水患嚴重 泥沙淤積,形成“ ” 調(diào)水沖沙,疏浚河道,加固堤防
部分 河段 、 、 河段的凌汛 河水從 緯流向 緯,冬季氣溫在0 ℃以下 人工破冰
四、自然災害(教材P56)
1.常見的自然災害及主要分布:
(1)氣象災害。
① :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qū)。
②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qū)。
③ :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
④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2)地質災害。
① :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qū)和東南地區(qū)。
② 和 :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區(qū),以 地區(qū)最為集中。
2.自然災害 ——我國基本地理國情之一。
3.防災減災工作取得的成就:
(1)對自然災害的監(jiān)測和預報進一步加強,更加精確。
(2)修建了大量的防災工程。
(3)災前準備工作充足,建設了一大批救災物資儲備中心。
(4)災時救援與救助及時有效。
考點 長江、黃河
1.圖示黃河、長江概況:
(1)黃河。
(2)長江。
2.列表比較長江、黃河的開發(fā)、問題及治理:
比較 項目 長 江 黃 河
上游 中下游 上游 中游 下游
開發(fā) 利用 水能、旅游資源 航運、淡水養(yǎng)殖、旅游 水能 水能、引黃灌溉 引黃 灌溉
主要 問題 水土流失嚴重 洪水災害 土地 荒漠化、 凌汛 水土流 失嚴重 洪水災害、凌汛 
治理 措施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修筑梯田 加固堤壩、退耕還湖、疏浚河道、修建水庫 植樹種草、合理放牧、退耕還林還草,炸冰泄洪 開展水土保持工作 加固黃河大堤、炸冰泄洪
3.不同地區(qū)外流河主要水文特征:
地區(qū) 秦嶺-淮河以南 秦嶺-淮河以北 東北地區(qū)
河流 長江、珠江 黃河 黑龍江、松花江
流量 流量大(流經(jīng)濕潤區(qū)) 流量較小(流經(jīng)半濕潤區(qū)、半干旱區(qū)) 流量較大(流經(jīng)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
汛期 (夏汛) 汛期長(雨季長) 汛期短(雨季短) 汛期較長(春汛,夏汛)
含沙量 含沙量小(流域內(nèi)植被覆蓋率高) 含沙量大(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 含沙量小(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少)
結冰期 無結冰期(流經(jīng)亞熱帶,1月0°C等溫線以南) 結冰期較短(主要流經(jīng)暖溫帶,冬季較短) 結冰期長(緯度高,氣溫低,冬季長)
典題示范
1.(2024·長沙學業(yè)考)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對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讀圖1~4,回答問題。
  黃河流域生態(tài)系統(tǒng)脆弱,是世界上輸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經(jīng)過多年努力,黃河流域變得地綠、水清、天藍,經(jīng)濟生態(tài)走向良性循環(huán)。
(1)讀圖1,黃河泥沙主要來源于 (填寫地形區(qū)),黃河流域“地綠水清”所采用的生物措施是 。
  青海省共和縣利用“富光、豐水、風好”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ǎn)業(yè)高地,清潔能源產(chǎn)業(yè)正在高原上“風生水起”。(注:太陽能豐富區(qū)日照時數(shù)一般大于2 600小時/年)
(2)根據(jù)圖文信息,分別說明該縣太陽能與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
  陜西省榆林市地處毛烏素沙地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治沙過程中,過去栽種高大喬木樹種成活率低,后來引種耗水較少的針葉樹種——樟子松,成活率高,防風固沙效果突出,成功實現(xiàn)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根本轉變,獲得聯(lián)合國人居環(huán)境獎。
(3)讀圖3,結合當?shù)貧夂蛱攸c,簡述樟子松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 。
  山東省龍口市煉鋁工業(yè)過去靠“晉煤外運”提供能源,現(xiàn)在通過特高壓輸電技術從青海輸送大量清潔能源(即“青電入魯”工程),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生態(tài)良性發(fā)展。
(4)簡要說明“青電入魯”工程對于能源輸入地經(jīng)濟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所產(chǎn)生的有利影響: 。
【解題指南】
1.強基礎。黃河泥沙主要來源于黃土高原,該高原水土流失嚴重,黃河流域“地綠水清”所采用的生物措施是植樹造林。
2.析原因。根據(jù)圖文信息可得,青海省共和縣地處青藏高原,地勢高,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資源豐富;位于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
3.善思考。陜西省榆林市地處毛烏素沙地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治沙過程中,過去栽種高大喬木樹種成活率低,后來引種耗水較少的針葉樹種——樟子松,成活率高,防風固沙效果突出,成功實現(xiàn)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根本轉變,獲得聯(lián)合國人居環(huán)境獎。讀圖3可得,樟子松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地處半干旱地區(qū);樟子松耗水較少。
4.聯(lián)實際。山東省龍口市煉鋁工業(yè)過去靠“晉煤外運”提供能源,現(xiàn)在通過特高壓輸電技術從青海輸送大量清潔能源(即“青電入魯”工程),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生態(tài)良性發(fā)展。“青電入魯”工程對于能源輸入地經(jīng)濟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所產(chǎn)生的有利影響:緩解能源短缺,促進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改善大氣質量。
2.(2023·宜昌學業(yè)考)讀圖表,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三峽大壩壩前水位表(2020—2022 年部分時間)
日期 水位(米) 日期 水位(米)
2020.11.1 174.37 2021.2.1 170.02
2021.11.1 174.30 2022.2.1 170.27
日期 水位(米) 日期 水位(米)
2021.5.1 158.58 2021.8.1 145.95
2022.5.1 168.47 2022.8.1 148.37
(1)長江發(fā)源于A 省,干流流經(jīng)11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最終注入B 海。
(2)讀表,三峽水庫壩前水位(大壩上游的水位)從當年11月到次年8月的變化趨勢是 ,推測產(chǎn)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綜合效益中居首位的是 。
(3)長江干流落差最大的是 (上/中/下)游河段。從地形和氣候兩個方面,分析長江流域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4)作為生活在長江之畔的宜昌公民,你能為宜昌市創(chuàng)建“山水輝映、藍綠交織、人城相融”的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議
【解題指南】
1.扣教材。長江發(fā)源于A青海省,自西向東最終注入B東海。
2.會分析。三峽水庫壩前水位從當年11月到次年8月的變化趨勢是逐漸降低,原因是洪峰過后,為保障發(fā)電、航運等需要,水庫蓄水水位較高;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綜合效益中居首位的是防洪;長江干流落差最大的是上游河段,有“水能寶庫”之稱;長江流域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是流經(jīng)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流經(jīng)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豐富;流域面積廣,支流眾多,水量豐富。
3.提建議。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沿江建立保護帶;做好垃圾分類處理;生產(chǎn)生活中的污水等經(jīng)過處理達標后排放;參與長江大保護志愿者行動等。第二講 氣候
一、氣溫(教材P32)
1.冬、夏氣溫分布特點:
(1)冬季,我國南北氣溫相差很大。氣溫自南向北逐漸降低,1月0 ℃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因素。
(2)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普遍高溫。青藏高原地區(qū)氣溫相對較低,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或地勢)。
2.溫度帶的劃分:
溫度帶:從北向南依次是A寒溫帶、B中溫帶、C暖溫帶、D亞熱帶、E熱帶和F青藏高原區(qū)。
二、降水(教材P35)
1.分布特點:
(1)空間分布: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
(2)時間分配: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降水集中在4-10月。各地雨季差別很大,一般來說,南方雨季長,北方雨季短。年際變化也很大,往往給生產(chǎn)和生活帶來較大影響。
2.干濕地區(qū):
(1)劃分依據(jù):氣候的干濕狀況,即一個地區(qū)年降水量和蒸發(fā)量的對比關系。
(2)干濕地區(qū)的分布:我國東南部以A濕潤區(qū)、B半濕潤區(qū)為主,西北部以D干旱區(qū)、C半干旱區(qū)為主。
(3)劃分界線及主要植被。
主要植被 干濕地區(qū) 分界線
森林 濕潤區(qū)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森林、草原過渡地帶 半濕潤區(qū)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溫帶草原 半干旱區(qū)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植被稀疏 干旱區(qū)
【知識拓展】
我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臺灣的火燒寮。
我國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三、氣候(教材P40)
1.氣候類型:A溫帶季風氣候、B亞熱帶季風氣候、C熱帶季風氣候、D溫帶大陸性氣候、E高原山地氣候。
2.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四、影響因素(教材P42)
1.影響我國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2.冬季風和夏季風:
項目 源 地 風 向 特 點 影 響
冬季風 亞歐大陸內(nèi)部 偏北風 寒冷干燥 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使南北溫差加大
夏季風 太平洋和印度洋 偏南風 溫暖濕潤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雨熱同期;自東南向西北降水量越來越少
【名師提醒】
我國長江以南地區(qū)被稱為“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而同緯度的阿拉伯半島卻沙漠廣布,原因是長江以南地區(qū)受季風影響,降水充沛。季風使得我國冬季比同緯度地區(qū)更冷,夏季比同緯度地區(qū)氣溫更高。
考點 氣溫、降水分布規(guī)律,氣候特征及分布
1.氣溫分布規(guī)律及成因:
項 目 特 點 成 因
緯度因素 季風影響
冬 季 南北氣 溫差 異大 太陽直射南半球 北 方 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角小,晝較短 受冬季風影響大
南 方 緯度低,正午太陽高度角大,晝較長 受冬季風影響小
夏 季 南北普 遍高溫 太陽直射北半球 北 方 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角小,但晝較長 受夏季風影響時間短,晴天多
南 方 緯度低,正午太陽高度角大,但晝比北方短 受夏季風影響時間長,陰雨天多
2.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及成因:
(1)空間不均: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
(2)時間不均夏季風不穩(wěn)定所致。
3.氣候特征及分布地區(qū):
氣候類型 氣 候 特 征 分布地區(qū)
溫帶大陸 性氣候 冬冷夏熱,降水較少,集中在夏季 西北內(nèi)陸地區(qū)
溫帶季 風氣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秦嶺—淮河一線 以北的北方地區(qū)
亞熱帶 季風氣候 冬季溫和少雨(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 ℃以上),夏季高溫多雨 秦嶺—淮河一線 以南的南方地區(qū)
熱帶季 風氣候 全年高溫,降水分雨季和旱季 滇、粵、臺三省 南部和海南省
高原山 地氣候 四季低溫,有的地區(qū)甚至終年被冰雪覆蓋 青藏高原
典題示范
  (2024·陜西學業(yè)考)中國山水畫常以自然景觀為主要描繪對象。如圖為我國宋代著名山水畫《寒鴉圖》(局部),描繪的是我國某地冬雪消融時的景象。據(jù)此完成1~3題。
1.畫中景象除了描繪“群鴉寒塘”,還涉及的地理要素有(C)
A.山巒疊嶂 B.草木蒼翠
C.雪霽嚴林 D.耕牛田舍
2.畫中所描繪地區(qū)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最可能是(A)
3.下列簡稱所代表的省份最可能出現(xiàn)畫中景象的是(B)
A.臺 B.魯 C.贛 D.瓊
【解題指南】
1.善思考。結合題意讀圖可得,該圖描繪的是我國某地冬雪消融時的景象,所以除了可以看到“群鴉寒塘”景象外,還可以看到“雪霽嚴林”的景象;圖中看不到群山景象;冬雪消融時不會出現(xiàn)草木蒼翠;耕牛田舍圖中未出現(xiàn)。
2.會讀圖。畫中描繪地區(qū)有降雪,即冬季月平均氣溫應在0℃以下,讀圖可知,A最低氣溫低于0℃;B、C、D最低月平均氣溫高于0℃,基本不會出現(xiàn)冰天雪地的景象。
3.聯(lián)實際。畫中描繪地區(qū)冬季月平均氣溫應在0℃以下,即位于我國北方,魯是山東省的簡稱,冬季會出現(xiàn)降雪景象;臺是臺灣省簡稱,贛是江西省簡稱,瓊是海南省簡稱,三省均無降雪。
  (2022·成都學業(yè)考)每年我國東部雨帶有規(guī)律地南北移動。雨帶一般4月在華南登陸,隨夏季風增強逐級北移(如圖1所示),9月迅速南撤,10月退出大陸。圖2是北京市氣候資料圖。據(jù)此完成4、5題。
4.圖中6月我國東部雨帶推移到(D)
A.東北平原 B.內(nèi)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
5.我國南、北雨季長短差異敘述正確的是(C)
A.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晚,雨季短
B.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C.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D.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晚,雨季短
【解題指南】
1.會讀圖。讀圖可知,廣州處于“熬煮”模式;成都處于“燜蒸”模式;濟南處于“煎炸”模式;烏魯木齊處于“燒烤”模式。
2.巧分析。青藏地區(qū)海拔高,氣溫低于同緯度的東部地區(qū);北方地區(qū)降水少于南方地區(qū);四種“蒸烤”模式的地區(qū)分布差異可能與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有關;此次(7月8日)高溫天氣是受夏季風影響的結果。
3.析原因。拉薩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哈爾濱緯度較高,氣溫較低; 昆明位于云貴高原,海拔高,氣溫較低;煙臺緯度較高,瀕臨海洋,氣溫較低。
4.會讀圖。我國雨帶推移的規(guī)律可總結為南嶺五,江淮六,兩北七八,九回頭。意思是五月雨帶登陸我國華南地區(qū),六月雨帶在江淮流域,此時江淮地區(qū)多“梅雨”,七、八月雨帶推移至我國東北、華北地區(qū),九月北方冷空氣南下,雨帶逐漸退出我國大陸。圖中6月我國東部雨帶推移到長江中下游平原。
5.知差異。讀圖可知,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水县| 弥勒县| 云阳县| 五台县| 柳河县| 宁阳县| 三江| 沂水县| 黑水县| 合山市| 宣恩县| 安徽省| 商丘市| 吉林市| 伊金霍洛旗| 灵山县| 辽源市| 普定县| 博客| 万山特区| 思南县| 兖州市| 云龙县| 胶南市| 醴陵市| 凤冈县| 老河口市| 阳东县| 津市市| 梁山县| 昌图县| 浦江县| 隆化县| 普定县| 汝阳县| 徐水县| 霍山县| 黄石市| 上蔡县| 新田县| 大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