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講 香港和澳門描圖填圖·在圖中適當位置填注:南海、廣東省、珠江口、深圳、珠海、香港、澳門。1.特別行政區概況比較(教材P59):特別 行政區 香港 澳門位置 珠江口 側,與廣東省 市相鄰 珠江口 側,與廣東省 市相鄰組成 、 、“ ” 、 、人口 約747萬人(2020年) 約68萬人(2020年)面積 1 104平方千米 (2020年) 32.9平方千米 (2020年)回歸 時間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政治 制度 一國兩制,祖國內地實行 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 制度2.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系(教材P61):(1)經濟發展條件。①不利條件: 、自然資源匱乏。②有利條件:發揮 優勢,依托祖國內地強有力的支持。(2)經濟特點——經濟繁榮,被譽為“ ”。①香港:重要的國際 中心、 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及 中心。②澳門: 是支柱產業。(3)香港與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 、互惠互利。考點 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合作1.祖國內地與港澳的經濟聯系:2.圖解發展模式——“前店后廠”:3.目前粵港合作模式:典題示范 (2024·長春學業考)2024年6月粵港澳大灣區的深中通道命名為深中大橋。下圖為粵港澳大灣區及深中通道位置圖。據此完成1、2題。1.關于粵港澳大灣區敘述正確的是 ( )A.香港位于珠江口西側B.澳門被稱為“東方甜島”C.香港和澳門地狹人稠D.粵港澳大灣區位于福建省2.修建“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有利影響是 ( )①促進了港澳地區的繁榮與穩定②促進了港澳地區大量出口本地產資源③減少了粵港澳地區的自然災害④促進了祖國內地與港澳地區的優勢互補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題指南】1.強基礎。香港位于珠江口的東側。“東方甜島”是指臺灣。香港和澳門地狹人稠。粵港澳大灣區位于廣東省和港澳地區。2.善分析。修建“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的意義在于加強港澳與珠三角地區的聯系,促進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長期繁榮與穩定,促進了祖國內地與港澳地區的優勢互補;港澳地區自然資源十分缺乏,大橋的修建不能減少自然災害。第二講 長江三角洲地區1.江海交匯之地(教材P49):(1)位置、范圍:位于長江的 地區,瀕臨 和 ;主要包括 、 省南部、 省北部地區。(2)位置的重要性。①地處 之地,沿江沿海港口眾多。②依托長江干支流發達的 ,可以聯系廣大的 地區。③是我國南北海上航運的 ,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2.我國最大的城市群(教材P52):(1)城市、經濟特點:我國城市分布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有我國最大的城市群。(2)核心城市—— 。①特點:我國 城市,最重要的 城市。②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 作用。(3)城市發展: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使這里許多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較大改變。3.水鄉的文化特色與旅游(教材P56):文化特色 旅游業發展條件①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如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 、杭州 等; ②別具特色的 風貌,如江蘇的 、 ,浙江的 、 等; ③傳統的 文化、 文化、 文化和飲食文化等 ①豐富的 ; ②便捷的 ; ③較為完善的服務設施考點 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1.有利影響:為農業提供灌溉水源,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水產品、工業用水、生活用水、旅游業、發電等。2.不利影響:洪澇、水污染等。典題示范(2024·泰安學業考)區域經濟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長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位置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本區域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是 。(2)地形影響區域經濟布局和產業發展。請描述本區域的地形特點: 。 (3)河流是區域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說出圖中R河對本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4)城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甲是本區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輻射帶動作用表現在 。(5)旅游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請寫出本區域有代表性的旅游特色: 。 (6)創新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高新技術產業聚集。請簡要分析本區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有利條件: 。【解題指南】1.扣教材。讀圖可知,該區域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處于我國東部沿海與長江流域的結合部,地理位置優越;長江三角洲地區位于長江入海口,交通十分便利;經濟腹地廣闊。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低平、湖泊眾多、河渠稠密、水田連片,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2.重能力。結合材料可知,長江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農業提供灌溉水源,提供便利的水運交通,便于對外聯系,提供淡水資源(工業、農業、生活),有利于發展水產養殖,拉動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發展。3.會分析。甲是上海,是我國經濟中心,我國第一大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核心城市,其輻射帶動作用表現在:上海為長江沿江地帶提供科技、高素質人才、雄厚的資金、廣闊的市場、便捷的交通,促進長江沿江地帶的產業升級,優化長江沿江地帶產業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4.強基礎。據所學知識可知,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旅游景點有蘇州園林、杭州西湖、古鎮周莊、嘉興南湖、明孝陵等。5.聯實際。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高新技術產業聚集,本區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有利條件是:高等院校多,科技人才多,技術力量強;工業基礎雄厚等。第四講 臺灣省描圖填圖·在圖中描出北回歸線。·在圖中適當位置填注福建省、臺灣海峽、太平洋、南海。1.自然地理概況(教材P68):(1)地理位置。①緯度位置: 穿過 ,地跨 和 。大致位于22°N~26°N之間。②海陸位置:北臨 ,東臨 ,南臨 ,西隔 與 省相望。(2)范圍:包括A 以及附近的B 、C 等許多小島。(3)地形: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臺灣島 面積約占2/3,D 是我國東部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 地區。(4)氣候:屬于 氣候,夏秋多 和 。(5)河流、湖泊:河流 、 豐富。最大河流是濁水溪,最大湖泊E 。【名師提醒】臺灣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區的原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開發歷史悠久,經濟發達;③氣候溫暖濕潤;④交通發達;⑤受臺風影響較小;⑥距大陸較近,便于發展經濟。【知識拓展】臺灣河流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①地形:臺灣山脈地勢起伏大,河流較短,河流落差大。②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河流水量大。2.祖國的寶島——被譽為“ ”(教材P68):美 稱 含 義亞洲天然植物園、 植物王國 森林面積廣且樹種繁多(最著名的樹種是 ,特有樹種是 )盛產稻米水果之鄉 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 、 馳名中外盛產蘭花,人們把蘭花稱為國香、香祖東方甜島 盛產東南鹽庫 海鹽產量很高,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海鹽產地【知識拓展】臺灣森林資源豐富的原因①地形以山地為主,海拔高,植被垂直變化顯著。②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水熱充足。3.外向型經濟(教材P69):(1)發展過程。20世紀50年代 以 和 為主20世紀60-90年代 工業,形成“ ”型經濟20世紀90年代以來 以 為主導的 產業(2) 一直是臺灣重要的經濟命脈。目前, 是其最大的貿易伙伴。(3)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①大量 的勞動力;②海島多 ;③吸收 ;④大力建設 。考點 臺灣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1.臺灣島的位置與自然地理環境:2.臺灣的自然地理環境與農業生產:典題示范 (2023·濟南模擬)讀臺灣省地圖及臺灣觀光品牌“亞洲之心”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1.臺灣省 ( )①河流多發源于中部臺灣山脈②城市多分布于西部③是我國緯度最低的省級行政區④與福建省隔海相望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亞洲之心”中的地理事物,與其所反映的臺灣省特征對應正確的是 ( )A.臺北故宮博物院—建筑風格與祖國大陸文化同宗同源B.高山族頭飾—我國少數民族數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C.包子—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D.茶—四面環海,全部位于熱帶3.游客春節期間赴臺灣島旅游,能欣賞到 ( )A.南部山脈雄偉,分布著眾多的茶園B.北部氣候濕涼,農民在田地里種麥C.西部河網密布,人們在冰面上嬉戲D.東部平原狹窄,瀕臨浩瀚的太平洋【解題指南】1.會讀圖。臺灣省河流多發源于中部臺灣山脈,城市多分布于西部,與福建省隔臺灣海峽相望;我國緯度最低的省級行政區是海南省。2.知原因。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建筑風格體現了臺灣與祖國大陸文化同宗同源;我國少數民族數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是云南省;臺灣省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臺灣省跨熱帶與亞熱帶。3.抓信息。臺灣省東部山脈雄偉,分布著眾多的茶園;北部氣候濕涼,農民在田地里種水稻;西部河網密布,無結冰現象;東部平原狹窄,瀕臨浩瀚的太平洋。第二講 長江三角洲地區1.江海交匯之地(教材P49):(1)位置、范圍:位于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區。(2)位置的重要性。①地處江海交匯之地,沿江沿海港口眾多。②依托長江干支流發達的水運,可以聯系廣大的內陸地區。③是我國南北海上航運的中樞,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2.我國最大的城市群(教材P52):(1)城市、經濟特點:我國城市分布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有我國最大的城市群。(2)核心城市——上海市。①特點:我國超大城市,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②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3)城市發展: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使這里許多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較大改變。3.水鄉的文化特色與旅游(教材P56):文化特色 旅游業發展條件①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如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古典園林、杭州西湖等; ②別具特色的水鄉風貌,如江蘇的周莊、同里,浙江的烏鎮、西塘等; ③傳統的戲曲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和飲食文化等 ①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 ②便捷的交通; ③較為完善的服務設施考點 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1.有利影響:為農業提供灌溉水源,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水產品、工業用水、生活用水、旅游業、發電等。2.不利影響:洪澇、水污染等。典題示范(2024·泰安學業考)區域經濟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長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位置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本區域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是地處東部沿海與長江流域的結合部,地理位置優越;位于長江入海口,交通運輸十分便利。(2)地形影響區域經濟布局和產業發展。請描述本區域的地形特點: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湖泊眾多 。 (3)河流是區域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說出圖中R河對本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提供灌溉水源;提供便利的水運;提供淡水資源(工業、農業、生活);有利于發展水產養殖等。(4)城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甲是本區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輻射帶動作用表現在為長江沿江地帶提供科技、高素質人才、雄厚的資金、廣闊的市場等。(5)旅游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請寫出本區域有代表性的旅游特色:蘇州園林、杭州西湖 。 (6)創新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高新技術產業聚集。請簡要分析本區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有利條件:高等院校多,科技人才多;工業基礎雄厚等。【解題指南】1.扣教材。讀圖可知,該區域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處于我國東部沿海與長江流域的結合部,地理位置優越;長江三角洲地區位于長江入海口,交通十分便利;經濟腹地廣闊。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低平、湖泊眾多、河渠稠密、水田連片,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2.重能力。結合材料可知,長江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農業提供灌溉水源,提供便利的水運交通,便于對外聯系,提供淡水資源(工業、農業、生活),有利于發展水產養殖,拉動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發展。3.會分析。甲是上海,是我國經濟中心,我國第一大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核心城市,其輻射帶動作用表現在:上海為長江沿江地帶提供科技、高素質人才、雄厚的資金、廣闊的市場、便捷的交通,促進長江沿江地帶的產業升級,優化長江沿江地帶產業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4.強基礎。據所學知識可知,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旅游景點有蘇州園林、杭州西湖、古鎮周莊、嘉興南湖、明孝陵等。5.聯實際。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高新技術產業聚集,本區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有利條件是:高等院校多,科技人才多,技術力量強;工業基礎雄厚等。跟蹤診斷,請使用“高效提分作業”“周測(十五)”第三講 香港和澳門描圖填圖·在圖中適當位置填注:南海、廣東省、珠江口、深圳、珠海、香港、澳門。1.特別行政區概況比較(教材P59):特別 行政區 香港 澳門位置 珠江口東側,與廣東省深圳市相鄰 珠江口西側,與廣東省珠海市相鄰組成 香港島、九龍、“新界” 澳門半島、氹仔島、路環島人口 約747萬人(2020年) 約68萬人(2020年)面積 1 104平方千米 (2020年) 32.9平方千米 (2020年)回歸 時間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政治 制度 一國兩制,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2.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系(教材P61):(1)經濟發展條件。①不利條件:地狹人稠、自然資源匱乏。②有利條件:發揮地理位置優勢,依托祖國內地強有力的支持。(2)經濟特點——經濟繁榮,被譽為“東方明珠”。①香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及航運中心。②澳門:博彩旅游業是支柱產業。(3)香港與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考點 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合作1.祖國內地與港澳的經濟聯系:2.圖解發展模式——“前店后廠”:3.目前粵港合作模式:典題示范 (2024·長春學業考)2024年6月粵港澳大灣區的深中通道命名為深中大橋。下圖為粵港澳大灣區及深中通道位置圖。據此完成1、2題。1.關于粵港澳大灣區敘述正確的是 (C)A.香港位于珠江口西側B.澳門被稱為“東方甜島”C.香港和澳門地狹人稠D.粵港澳大灣區位于福建省2.修建“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有利影響是 (B)①促進了港澳地區的繁榮與穩定②促進了港澳地區大量出口本地產資源③減少了粵港澳地區的自然災害④促進了祖國內地與港澳地區的優勢互補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題指南】1.強基礎。香港位于珠江口的東側。“東方甜島”是指臺灣。香港和澳門地狹人稠。粵港澳大灣區位于廣東省和港澳地區。2.善分析。修建“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的意義在于加強港澳與珠三角地區的聯系,促進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長期繁榮與穩定,促進了祖國內地與港澳地區的優勢互補;港澳地區自然資源十分缺乏,大橋的修建不能減少自然災害。跟蹤診斷,請使用“高效提分作業”第十六章 南方地區第一講 自然特征與農業1.氣候濕熱的紅土地(教材P44):描圖填圖·在圖中描出秦嶺、淮河。·在圖中填注長江中下游平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巫山、東海、南海。(1)位置: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2)范圍:大致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三大部分。(3)地形:復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4)氣候。①氣溫:一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屬于亞熱帶和熱帶。②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屬于濕潤區。③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5)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6)土壤:在濕熱的環境下,發育了紅色土壤,因此南方地區被稱為“紅土地”。【名師點撥】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緯度長江中下游平原溫暖的原因四川盆地北部分布著高大山脈,對來自北方的冬季風、寒潮有減弱或阻擋作用。而位于同緯度地區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北部則沒有高大山脈,冬季風和寒潮能長驅南下。2.重要的水田農業區(教材P47):發 展 條 件 主 要 農 作 物①氣候濕熱,發展農業的水熱條件好; ②耕地多為水田; ③平原地區,地勢低平; ④河湖密布,灌溉條件良好 糧食作物 水稻經濟作物 甘蔗、棉花、油菜、茶、橡膠、竹水果 柑橘、香蕉、菠蘿等【圖解知識】“T”字形識記南方地區的地形考點 南方地區自然環境與經濟1.自然環境及經濟發展:2.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影響農村生活景觀:傳統民居特點 原因屋頂坡度大 降水多,利于排水墻體高 氣溫高,利于散熱3.溫暖濕潤的自然環境使南方地區食材很豐富:常見食材 分布地區 自然條件蓮藕 長江中下游平原 地勢低平,湖塘密布椰子 海南島 熱帶海島,濕潤多風竹筍 東南丘陵 地勢相對較高,排水良好典題示范(2024·益陽學業考)益陽市南縣被譽為“中國生態小龍蝦之鄉”,閱讀材料,聯系湖南地理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湖南省地形和水系分布圖。材料二 小龍蝦屬于雜食動物,小魚、浮游生物、底棲動物、藻類都可以作為它的食物。小龍蝦適宜的生長水溫為20℃~30℃,低于15℃時很少攝食,春季水溫上升,它常在淺水處活動;它的棲息地多為土質,特別是腐殖質較多的泥質;江、河、湖泊、水庫、稻田、池塘等都能成為小龍蝦的棲身之所,當棲息地水位較為穩定時,小龍蝦分布較多。小龍蝦富含蛋白質,味道鮮美,養殖容易,很快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材料三 小龍蝦圖。(1)讀湖南省地形和水系分布圖說出洞庭湖水系的組成。洞庭湖曾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后來洞庭湖面積驟減成為我國的第二大淡水湖,分析洞庭湖面積縮小的主要原因。答:洞庭湖水系主要包括湘江、資水、沅江、澧水等4條大河及其他中小河流。圍湖造田,泥沙淤積等。(2)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南縣成為“中國生態小龍蝦之鄉”的有利自然條件。答:河、湖等水域面積廣;氣候適宜,餌料豐富等。(3)為了提高小龍蝦產量,更好地推廣小龍蝦美食,增加農民收入,請你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種;進行稻蝦結合,多元化生產;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進行小龍蝦深加工等。【解題指南】1.會讀圖。湖南的湘江、資水、沅江、澧水等4條大河及其他河流注入洞庭湖。由于不斷圍湖造田,不合理亂墾濫伐等導致泥沙淤積,洞庭湖不斷縮小。2.善分析。南縣位于洞庭湖平原,地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藻類、浮游生物等餌料豐富;降水豐富,河湖眾多,水域面積廣,有利于養殖小龍蝦。3.聯實際。利用科學技術,培育小龍蝦優良品質;將種植水稻和養殖小龍蝦結合,發展生態農業,同時也可以發展休閑旅游農業,實現多元化生產;利用網絡等方式,大力宣傳,提高知名度;對小龍蝦進行深加工,拓寬產品種類,提高附加值。跟蹤診斷,請使用“高效提分作業”第四講 臺灣省描圖填圖·在圖中描出北回歸線。·在圖中適當位置填注福建省、臺灣海峽、太平洋、南海。1.自然地理概況(教材P68):(1)地理位置。①緯度位置:北回歸線穿過中南部,地跨亞熱帶和熱帶。大致位于22°N~26°N之間。②海陸位置: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2)范圍:包括A臺灣島以及附近的B澎湖列島、C釣魚島等許多小島。(3)地形: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臺灣島山地面積約占2/3,D玉山是我國東部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4)氣候:屬于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多臺風和暴雨。(5)河流、湖泊:河流短急、水能豐富。最大河流是濁水溪,最大湖泊E日月潭。【名師提醒】臺灣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區的原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開發歷史悠久,經濟發達;③氣候溫暖濕潤;④交通發達;⑤受臺風影響較小;⑥距大陸較近,便于發展經濟。【知識拓展】臺灣河流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①地形:臺灣山脈地勢起伏大,河流較短,河流落差大。②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河流水量大。2.祖國的寶島——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教材P68):美 稱 含 義亞洲天然植物園、 植物王國 森林面積廣且樹種繁多(最著名的樹種是樟樹,特有樹種是紅檜)海上米倉 盛產稻米水果之鄉 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香蕉、菠蘿馳名中外蘭花之鄉 盛產蘭花,人們把蘭花稱為國香、香祖東方甜島 盛產甘蔗東南鹽庫 海鹽產量很高,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海鹽產地【知識拓展】臺灣森林資源豐富的原因①地形以山地為主,海拔高,植被垂直變化顯著。②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水熱充足。3.外向型經濟(教材P69):(1)發展過程。20世紀50年代 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20世紀60-90年代 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20世紀90年代以來 以電子工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2)出口貿易一直是臺灣重要的經濟命脈。目前,祖國大陸是其最大的貿易伙伴。(3)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①大量受過教育和培訓的勞動力;②海島多港口;③吸收外國資本;④大力建設出口加工區。考點 臺灣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1.臺灣島的位置與自然地理環境:2.臺灣的自然地理環境與農業生產:典題示范 (2023·濟南模擬)讀臺灣省地圖及臺灣觀光品牌“亞洲之心”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1.臺灣省 (B)①河流多發源于中部臺灣山脈②城市多分布于西部③是我國緯度最低的省級行政區④與福建省隔海相望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亞洲之心”中的地理事物,與其所反映的臺灣省特征對應正確的是 (A)A.臺北故宮博物院—建筑風格與祖國大陸文化同宗同源B.高山族頭飾—我國少數民族數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C.包子—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D.茶—四面環海,全部位于熱帶3.游客春節期間赴臺灣島旅游,能欣賞到 (D)A.南部山脈雄偉,分布著眾多的茶園B.北部氣候濕涼,農民在田地里種麥C.西部河網密布,人們在冰面上嬉戲D.東部平原狹窄,瀕臨浩瀚的太平洋【解題指南】1.會讀圖。臺灣省河流多發源于中部臺灣山脈,城市多分布于西部,與福建省隔臺灣海峽相望;我國緯度最低的省級行政區是海南省。2.知原因。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建筑風格體現了臺灣與祖國大陸文化同宗同源;我國少數民族數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是云南省;臺灣省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臺灣省跨熱帶與亞熱帶。3.抓信息。臺灣省東部山脈雄偉,分布著眾多的茶園;北部氣候濕涼,農民在田地里種水稻;西部河網密布,無結冰現象;東部平原狹窄,瀕臨浩瀚的太平洋。跟蹤診斷,請使用“高效提分作業”“周測(十六)”第十六章 南方地區第一講 自然特征與農業1.氣候濕熱的紅土地(教材P44):描圖填圖·在圖中描出秦嶺、淮河。·在圖中填注長江中下游平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巫山、東海、南海。(1)位置:位于 以南、 以東,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 海、 海和 海。(2)范圍:大致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三大部分。(3)地形: , 差異明顯。西部以 和 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 、 和 ,沿江是 和 。(4)氣候。①氣溫:一月平均氣溫在 以上,屬于 帶和熱帶。②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屬于濕潤區。③特點:夏季 ,冬季 。(5)植被:以 為主。(6)土壤:在 的環境下,發育了紅色土壤,因此南方地區被稱為“ ”。【名師點撥】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緯度長江中下游平原溫暖的原因四川盆地北部分布著高大山脈,對來自北方的冬季風、寒潮有減弱或阻擋作用。而位于同緯度地區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北部則沒有高大山脈,冬季風和寒潮能長驅南下。2.重要的水田農業區(教材P47):發 展 條 件 主 要 農 作 物①氣候 ,發展農業的水熱條件好; ②耕地多為 ; ③平原地區,地勢低平; ④河湖密布, 條件良好 糧食作物經濟作物 、棉花、 、茶、橡膠、竹水果 、香蕉、菠蘿等【圖解知識】“T”字形識記南方地區的地形考點 南方地區自然環境與經濟1.自然環境及經濟發展:2.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影響農村生活景觀:傳統民居特點 原因屋頂坡度大 降水多,利于排水墻體高 氣溫高,利于散熱3.溫暖濕潤的自然環境使南方地區食材很豐富:常見食材 分布地區 自然條件蓮藕 長江中下游平原 地勢低平,湖塘密布椰子 海南島 熱帶海島,濕潤多風竹筍 東南丘陵 地勢相對較高,排水良好典題示范(2024·益陽學業考)益陽市南縣被譽為“中國生態小龍蝦之鄉”,閱讀材料,聯系湖南地理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湖南省地形和水系分布圖。材料二 小龍蝦屬于雜食動物,小魚、浮游生物、底棲動物、藻類都可以作為它的食物。小龍蝦適宜的生長水溫為20℃~30℃,低于15℃時很少攝食,春季水溫上升,它常在淺水處活動;它的棲息地多為土質,特別是腐殖質較多的泥質;江、河、湖泊、水庫、稻田、池塘等都能成為小龍蝦的棲身之所,當棲息地水位較為穩定時,小龍蝦分布較多。小龍蝦富含蛋白質,味道鮮美,養殖容易,很快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材料三 小龍蝦圖。(1)讀湖南省地形和水系分布圖說出洞庭湖水系的組成。洞庭湖曾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后來洞庭湖面積驟減成為我國的第二大淡水湖,分析洞庭湖面積縮小的主要原因。(2)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南縣成為“中國生態小龍蝦之鄉”的有利自然條件。(3)為了提高小龍蝦產量,更好地推廣小龍蝦美食,增加農民收入,請你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解題指南】1.會讀圖。湖南的湘江、資水、沅江、澧水等4條大河及其他河流注入洞庭湖。由于不斷圍湖造田,不合理亂墾濫伐等導致泥沙淤積,洞庭湖不斷縮小。2.善分析。南縣位于洞庭湖平原,地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藻類、浮游生物等餌料豐富;降水豐富,河湖眾多,水域面積廣,有利于養殖小龍蝦。3.聯實際。利用科學技術,培育小龍蝦優良品質;將種植水稻和養殖小龍蝦結合,發展生態農業,同時也可以發展休閑旅游農業,實現多元化生產;利用網絡等方式,大力宣傳,提高知名度;對小龍蝦進行深加工,拓寬產品種類,提高附加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六章 第一講 自然特征與農業 - 學生版.docx 第十六章 第一講 自然特征與農業.docx 第十六章 第三講 香港和澳門 - 學生版.docx 第十六章 第三講 香港和澳門.docx 第十六章 第二講 長江三角洲地區 - 學生版.docx 第十六章 第二講 長江三角洲地區.docx 第十六章 第四講 臺灣省 - 學生版.docx 第十六章 第四講 臺灣省.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