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四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一、地理差異顯著(教材P2)1.自然差異:(1)氣溫:自南往北,緯度逐漸升高,氣溫逐漸 。(2)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距海越來越遠,降水 。(3)地勢:自西向東,呈 分布,逐級下降。2.人文差異:(1)農業分布:具有 、 的分布特點。(2)人口、城市、交通線分布: 。(3)經濟發展水平分布:東部 ,西部 。3.秦嶺—淮河一線:(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2)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和以南地區的村落在 和 等方面,均有明顯的差異。【微點撥】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1月0 ℃等溫線、800 mm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是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暖溫帶與亞熱帶的界線。2.北方是我國小麥的主要產區,長城以北以春小麥為主,以南以冬小麥為主。二、四大地理區域(教材P5)1.區域的劃分:人們根據不同的標準,把我國劃分成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如自然區、經濟區、文化區等。2.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綜合 、 、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A 地區、B 地區、C 地區和D 地區。3.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界線:代號 區 域 界 線 主導因素Ⅰ 大致與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北段一致Ⅱ 與我國地勢 、 級階梯界線吻合Ⅲ 大致與我國1月 等溫線和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易錯易混】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而不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圖解知識】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及影響因素考點 秦嶺—淮河一線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東部重要的氣候分界線,而氣候差異又導致了兩側河流水文特征、典型植被類型的差異。這些自然差異又導致該界線兩側的人文地理環境差異。1.圖解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2.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比較項目 區域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為主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分布氣候 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以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河流 流量較小,汛期較短,冬季有結冰現象 流量大,汛期長,冬季無結冰現象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3.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人文差異: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耕地 旱地 水田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至三熟主要農作物 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甜菜等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交通 以陸路運輸為主 以水運為主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 屋頂坡度大,墻體高典題示范(2024·齊齊哈爾學業考)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回答問題。(1)詩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是對我國區域 (填數字)冬季景觀的真實寫照。(2)①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第 級階梯,該地區被稱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 。(3)②③地區的地理分界線大致與A—B 一線接近。(4)②地區絕大部分位于我國溫度帶中的 帶,主要耕地類型是 。(5)④地區是我國干旱面積最廣的地區,試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一條即可)【解題指南】1.會讀圖。詩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是對我國區域③北方地區冬季景觀的真實寫照。①青藏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該地區被稱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牦牛。2.強基礎。②南方地區與③北方地區的地理分界線大致與A—B即秦嶺—淮河一線接近。②南方地區絕大部分位于我國溫度帶中的亞熱帶,主要耕地類型是水田,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3.善分析。④西北地區是我國干旱面積最廣的地區,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較遠,并且山嶺重重阻隔,濕潤氣流難以到達,降水稀少。第十四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一、地理差異顯著(教材P2)1.自然差異:(1)氣溫:自南往北,緯度逐漸升高,氣溫逐漸降低。(2)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3)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分布,逐級下降。2.人文差異:(1)農業分布:具有西牧東耕、南稻北麥的分布特點。(2)人口、城市、交通線分布:東密西疏。(3)經濟發展水平分布:東部高,西部低。3.秦嶺—淮河一線:(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2)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和以南地區的村落在自然景觀和人類活動等方面,均有明顯的差異。【微點撥】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1月0 ℃等溫線、800 mm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是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暖溫帶與亞熱帶的界線。2.北方是我國小麥的主要產區,長城以北以春小麥為主,以南以冬小麥為主。二、四大地理區域(教材P5)1.區域的劃分:人們根據不同的標準,把我國劃分成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如自然區、經濟區、文化區等。2.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A北方地區、B南方地區、C西北地區和D青藏地區。3.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界線:代號 區 域 界 線 主導因素Ⅰ 大致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北段一致 降水Ⅱ 與我國地勢第一、第二級階梯界線吻合 地形Ⅲ 大致與我國1月0 ℃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 氣候【易錯易混】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而不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圖解知識】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及影響因素考點 秦嶺—淮河一線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東部重要的氣候分界線,而氣候差異又導致了兩側河流水文特征、典型植被類型的差異。這些自然差異又導致該界線兩側的人文地理環境差異。1.圖解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2.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比較項目 區域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為主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分布氣候 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以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河流 流量較小,汛期較短,冬季有結冰現象 流量大,汛期長,冬季無結冰現象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3.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人文差異: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耕地 旱地 水田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至三熟主要農作物 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甜菜等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交通 以陸路運輸為主 以水運為主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 屋頂坡度大,墻體高典題示范(2024·齊齊哈爾學業考)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回答問題。(1)詩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是對我國區域③(填數字)冬季景觀的真實寫照。(2)①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該地區被稱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牦牛。(3)②③地區的地理分界線大致與A—B秦嶺—淮河一線接近。(4)②地區絕大部分位于我國溫度帶中的亞熱帶,主要耕地類型是水田。(5)④地區是我國干旱面積最廣的地區,試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較遠,并且山嶺重重阻隔,濕潤氣流難以到達,降水稀少。(答一條即可)【解題指南】1.會讀圖。詩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是對我國區域③北方地區冬季景觀的真實寫照。①青藏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該地區被稱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牦牛。2.強基礎。②南方地區與③北方地區的地理分界線大致與A—B即秦嶺—淮河一線接近。②南方地區絕大部分位于我國溫度帶中的亞熱帶,主要耕地類型是水田,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3.善分析。④西北地區是我國干旱面積最廣的地區,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較遠,并且山嶺重重阻隔,濕潤氣流難以到達,降水稀少。跟蹤診斷,請使用“高效提分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四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 學生版.docx 第十四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