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素養達標教學設計3.8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P34.例2.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它是學習體積和認識體積單位后的后續學習內容,同時也是繼續學習體積(容積)的計算和換算的必備基礎。教學時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和遷移,讓學生回顧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推導過程,再引導學生借助直觀、想象,根據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推導出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引導學生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及其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整理成表格,通過對比,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本單元又學習了體積的概念、用的體積單位、正方體的體積計算,這些都是學習體積單位間進率的重要基礎。教學時注重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放 手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探索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學習了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學生容易與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混淆,因此進行了對比教學,讓學生正確區分長度、面積、體積三種常用單位,以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核心素養 培養學生類比、推理能力,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學習目標 1.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2.理解并掌握體積單位間的換算,會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變換,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學生掌握應用猜想、驗證等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教學重點 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推導。教學難點 歸納相鄰體積單位間換算的方法。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知識鏈接 師:同學們,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生:厘米(cm)、分米(dm)、米(m),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10。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生:平方厘米(cm )、平方分米(dm )、平方米(m ),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師: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生: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師:你知道它們之間的進率是怎樣的嗎? 學生紛紛作答…… 師:這節課就來研究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通過復習舊知,以舊引新,實現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順向遷移,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能有效地激勵學生積極地探究新知。二、 探究新知 1.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例2.下圖是一個棱長為1 dm的正方體,體積是1 dm3。想一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呢? (1)理解題意 師:求1dm3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就是求什么呢? 生:求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探究1dm3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師:同學們,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 學生討論,匯報結果。 生1:如果把正方體棱長看作是10 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個1cm3的小正方體。 師:是的,用切割法可以得出10×10×10=1000(cm3)。 生2:正方體棱長是1 dm,它的底面積是1 dm2,也就是100 cm2,再根據體積=底面積×高,得出體積。100×10=1000 cm3。 師:通過推理也可以得出結果。 師:1 dm 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全班回答:1 dm3=1000 cm3。 (3)推導出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請同學們仿照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 m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嗎? 學生推算,教師巡視。 師:誰來說說你們的結論? 生:1 m3=1000 dm3。 (4)小結 m3和dm3、dm3和cm3分別是相鄰的體積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0。即:1m3=1000 dm3,1dm3=1000 cm3。 (5)列表比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 師: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計量單位?請整理在表中。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2.體積單位間的換算 例3.(1)3.8 m3是多少立方分米? (2)2400 cm3是多少立方分米? (1)理解題意 師:你們怎么理解3.8m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呢? 生:求3.8m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就是把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 (2)探究互換方法 師: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生1: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要乘進率,小數點向右移動。1 m3 =1000 dm3,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即:3.8m3=3800 dm3。 師:那2400 cm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呢? 生2: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要除以進率,小數點向左移動。1 dm3 =1000 cm3,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即:2400 cm3=2.4 dm3。 師總結: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要乘進率,小數點右移;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要除以進率,小數點向左移。 在探究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時,組織學生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推算,從而發現新知。最后通過例3,讓學生初步嘗試應用相鄰單位間的進率進行不同體積單位的換算。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通過計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數學知識。三、 課堂演練 一、判斷題。 1.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 × ) 2.棱長是1 m的正方體可以切割成1000個棱長是1 cm的小正方體。 ( × ) 3.1000個1 cm3的小正方體的體積和1 dm3一樣大。 ( √ ) 二、選擇題。 4.把一個體積為1 m3的正方體切割成體積為1 dm3的小正方體,把它們排成一行,長度是( A )。 A.100 m B.10 dm C.10 m 5.與4.05 m3相等的是( B )。 A.405000 cm3 B.4050 dm3 C.40500 cm3 6.下面數據中與其他數據不相等的是( B )。 A.6039 dm2 B.6.039 m2 C.603900 cm2 7.下面數據中與其他數據不相等的是( B )。 A.5.08 m3 B.50800 cm3 C.5080 dm3 三、(教材P35第1題) 3.5 dm3=3500 cm3 700 dm3=0.7 m3 0.25 m3=250000 cm3 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四、 總結評價 1.課堂總結 2.素養評價 3.布置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課后反思 本節課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開始教學,便于引導學生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探究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時,教師只作引導、點撥,學生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推算,從而發現新知。最后通過例3和例4,讓學生初步嘗試應用相鄰單位間的進率進行不同體積單位的換算。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通過計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數學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