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素養達標教學設計3.1 認識長方體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P18.19.例1.2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體的特征。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體的特征。核心素養 形成長方體的概念,在操作活動中培養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學習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的探究過程,學會從棱、頂點、面三個方面研究立體圖形的基本思路。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征,提升有序思考、抽象概括、靈活應用的技能,主動建構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與他人合作,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 經歷觀察、操作的探究過程,從棱、頂點、面三個方面認識長方體。教學難點 根據長方體特征,靈活應用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知識鏈接 師:今天,圖形王國開演唱會了,接下來是誰出場呢? (出示長方體) 學生齊聲回答:長方體。 師:我們周圍許多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你見過哪些長方體呢? 生1:水立方。 生2:高樓。 …… 師:長方體都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長方體。 通過讓學生談論生活中的長方體,讓學生對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的形狀進行想象,抽象出長方體的圖形。二、 探究新知 1.長方體的特征 (1)明確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 師:同學們,長方體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呢? 生:長方體是由面、棱、頂點組成的。 (出示動畫介紹面、棱、頂點) 圍成長方體的長方形叫作:面。 面與面相交的線段叫作:棱[léng]。 棱與棱的交點叫作:頂點。 (2)探究長方體各部分的特點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那么長方體各部分有 什么特征呢?它和長方體的面、棱、頂點有什么關系嗎?請大家拿出長方體,小組合作,認真觀察、討論,然后把你們組的發現填在發給你們的表格中(教材第19頁表格),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觀察得最有序,最科學。 學生觀察時,教師巡視,并加入小組討論,引導學生有序觀察。 生1: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2個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教師出示動畫演示) 生2: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教師出示動畫演示) 生3:長方體有8個頂點。 (3)小結 2.長方體長、寬、高的含義 (1)動手操作,尋找規律 師:你們已經知道了長方體的特征,如果讓你們做一個長方體框架,能完成嗎? 生:(情緒高漲)能! 師:請拿出你們準備的小棒、橡皮泥,小組合作制作長方體框架。做之前,先商量準備怎樣做,做什么樣子的,煞后開始做。 生制作,師巡視,適當指導。 學生展示。 (2)解決問題 師追問: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呢? 生:可以把長方體的12條棱,按每4條相對的棱分為一組,一共可以分成三組。 師: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生:不相等。 師總結:一般情況下,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不相等。但如果長方體中有2個面是正方形,那么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中,有兩條棱的長度相等。 (3)明確長方體長、寬、高的含義 師:如圖,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作長方體的長、寬、高。一個長方體有多少條長、寬或高呢? 生:長方體的12條棱中有4條長、4條寬和4條高,它們的長度分別相等。 師總結:對于同一個長方體來說,它的擺放方式不同,所對應的長、寬、高也就不同。把長方體擺正,一般情況下把前、后面橫著的棱叫作長,左、右面橫著的棱叫作寬,豎著的棱叫作高。 (4)長方體的棱長總和 師:同學們,能說出長方體的棱長總和等于多少嗎? 生:因為一個長方體有12條棱,所以它的棱長總和就是12條棱的長度之和。長方體的棱長總和=4條長+4條寬+4條高=(長+寬+高)×4。 (5)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作用 思考:把長方體其中的一條棱隱藏起來,還能畫出原來的樣子 嗎? 生:可以。 師:至少要保留幾條棱才能可畫出原來的樣子? 生:3條。 師追問:還能繼續去掉棱長嗎? 生:不能。 師總結:長方體的形狀、大小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因此 (6)小結 1.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12條棱中有4條長、4條寬、4條高。 2.長方體的棱長總和=(長+寬+高)×4。 3.做一做 剪下本書附頁中上面的圖樣,按要求做。(教材P19) (1)把圖樣中完全相同的長方形涂上同樣的顏色。 (2)用這個圖樣做一個長方體。 (3)量一量所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4)觀察這個長方體,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學生動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4.教師組織學生觀看視頻,回顧本節課知識。 給在探究長方體特征這個環節中,首先組織學生通過觀察、觸摸,建立長方體面、棱、頂點的概念,再通過“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數一數”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逐步認識長方體面、棱、頂點的具體特征,最后讓學生利用實物并結合教材中的表格說一說長方體有哪些特征,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三、 課堂演練 一、判斷題。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 × ) 2.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 √ ) 3.在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 √ ) 4.長方體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作長、寬、高。 ( × ) 二、選擇題。 5.一個長方體最多可以有( B )個面是正方形。 A.2 B.4 C.8 6.在長方體中,至少有( B )條棱的長度相等。 A.2 B.4 C.8 7.長方體相交于一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是6cm、5cm、4cm,這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 C )厘米。 A.45 B.30 C.60 三、一個長、寬、高分別為40cm、30cm、20cm的小紙箱,在所有的 棱上粘上一圈膠帶,至少需要多長的膠帶?(教材P21第2題) (40+30+20)×4 = 360(cm)答:至少需要360cm的膠帶。 四、(教材21第3題) (1)和a平行的棱有幾條? 答:有3條。 (2)和a相交并垂直的棱是哪幾條? 答:如圖所示。 (3)和b平行的棱有幾條? 答:有3條。 (4)你還能發現什么? 我發現:在長方體中,相對的棱互相平行;相交于一個頂點的3條棱兩兩互相垂直。 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四、 總結評價 1.課堂總結 2.素養評價 3.布置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課后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長方體,知道長方體的一些基本知識。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實踐操作中不斷積累空間觀念,自己找出并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培養學生空間想象、推理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