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素養達標教學設計2.6 兩數之和的奇偶性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P15.例2.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因數和倍數的概念,知道了如何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本課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并為以后學習其它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整數知識,對于奇數和偶數的概念也有一定的了解,但還沒有深入地研究。通過本課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總結和歸納奇數和偶數的特征,并通過觀察、分類、歸納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核心素養 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如通過舉例、說理獲取結論等。學習目標 1.經歷探索兩數之和的奇偶性的過程,在活動中發現加法中的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在活動中體驗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能借助幾何圖形直觀地認識兩數之和的奇偶性。 3.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奇數和偶數的運算性質。教學難點 運用奇偶性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知識鏈接 快樂大轉盤 規則:轉動轉盤,指針指著哪個數,就加上這個數的本身。如果和是奇數,會得到大獎;和是偶數,則沒有獎。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來做抽獎游戲。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游戲。 師:其實在抽獎游戲中蘊含著許多數學規律,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其中的一些規律。 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入手,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明確研究主題。激發學生研究興趣的同時,明確學習的目標。二、 探究新知 1.兩數之和的奇偶性 例2:奇數與偶數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奇數與奇數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偶數與偶數的和呢? (1)閱讀與理解 師:分析題意,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預設: 生:兩個數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 師:是的,我們可以根據題意把問題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2)探究兩數之和的奇偶性 師:“奇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呢?你們有什么辦法呢? 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 生1:可以先隨便找幾個奇數、偶數,加起來看一看。可以得出奇數+偶數的和是奇數,奇數+奇數的和是偶數,偶數+偶數的和是偶數。 課件演示舉例過程。 師:這是舉例法。你們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2:奇數除以2余1,偶數除以2沒有余數。奇數與偶數的和除以2余1,所以奇數+偶數=奇數。奇數與奇數的和除以2沒有余數,所以奇數+奇數=偶數。偶數與偶數的和除以2沒有余數,所以偶數+偶數=偶數。 師:對的,這是說理法。我們還可以用圖示法來證明,哪組同學用了這種方法呢,來說一說你們是怎么證明的。 學生上臺演示講解。 (3)驗證結論 師:我們得出的這些結論是正確的嗎?我們找一些大數來驗證吧。 學生獨立完成,并舉手匯報。 生1:因為319+534=853,所以奇數+偶數=奇數。 生2:因為534+852=1386,所以偶數+偶數=偶數。 …… 師: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呢? 學生自由回答。 2.小結 3.教師組織學生觀看視頻,回顧本節課知識。 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與小組合作交流,發現數與數之間的規律,不僅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意識。三、 課堂演練 一、判斷題。 1.兩個奇數的和一定是奇數。 ( × ) 2.兩個質數的和一定是偶數。 ( × ) 3.兩個不同奇數的積可能是質數也可能是合數。( √ ) 二、選擇題。 4.一個奇數如果( B ),結果是偶數。 A. 乘5 B. 加上9 C. 減去2 5.1~10中,所有奇數之和是( A )。 A. 奇數 B. 偶數 C. 不能確定 三、奇數與奇數的積是奇數還是偶數?奇數與偶數的積是奇數還是偶數?偶數與偶數的積呢?(教材P16第4題) 答:奇數×奇數=奇數,偶數×奇數=偶數,偶數×偶數=偶數。 四、30名學生要分成甲、乙兩隊。如果甲隊人數為奇數,乙隊人數為奇數還是偶數?如果甲隊人數為偶數呢?(教材P17第5題) 答:如果甲隊人數為奇數,乙隊人數為奇數;如果甲隊人數為偶數,乙隊人數為偶數。 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四、 總結評價 1.課堂總結 2.素養評價 3.布置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課后反思 本節內容是為解決問題設計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特別注重“閱讀與理解”中學生對問題的表征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探究問題。在探究和的奇偶性規律時,反復讓學生通過舉例、圖示等方法理解規律,加深印象。所以在練習的探究活動中,學生相對比較輕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