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素養達標教學設計1.1 從同一方向觀察物體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P2.例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在前面學習了從正面、上面、左面三個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立體圖形得到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觀察物體的。學生通過動手實際操作,發現用4個同樣的小正方體可以擺多種符合題目要求的立體圖形,從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學情分析 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習的積極性會提高,但由于立體感還不是很強,所以需要多次操作才能明確根據從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擺圖形,可以擺出很多種不同的立體圖形。核心素養 在擺小正方體的過程中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學習目標 1.能根據給出的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體會可能有不同的擺法。 2.經歷觀察、操作、想象、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積累活動經驗,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及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教學重點 能根據要求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體會可能有不同的擺法。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教學方法 實踐活動、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啟發引導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雙邊活動 設計意圖一、 知識鏈接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喜歡古詩嗎?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首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蘇軾的作品——《題西林壁》,下面我們一來來欣賞吧!(出示課件)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誰能解讀這首詩呢? 學生自由回答。 師:那我們一起看看這首詩的意思,然后說說你們的感想。(播放視頻) 出示劃線詩句,提問:這是什么意思? 生: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師: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也體現了這句話呢? 生1:從不同的角度看一輛車,看到的形狀不同。 生2:從不同的角度畫一個人,畫出來是不一樣的。 …… 師:同學們還想不想知道更多觀察物體的知識?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去看一看,一起去探究。(教師板書課題) 借助古詩《題西林壁》導入,旨在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播放視頻,學生觀看視頻。二、 探究新知 1.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用給定數量的小正方體擺出相應的幾何體 例1.按要求擺一擺。 (1)用4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出從前面看是的幾何體。 (2)如果再增加1個同樣的小正方體,要保證從前面看到的圖形不變,可以怎樣擺? (1)學生探究,小組合作 師:現在同學們每個小組都有若干個小正方體,請你們自主探究一下,怎樣拼搭幾何體,才能前面看到是,看一看哪個小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成員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探究結果匯報 師:從前面看到是,說明什么呢? 生1:說明只有1層,并且橫向是由3列小正方體組成。 師:你是怎么擺的呢? 生1:可以先一行擺3個小正方體。 師:第4個小正方體可以怎么擺放呢? 生1:再把第4個小正方體放在所擺幾何體的前面或后面。 學生上臺展示: 師:還有其他擺法嗎? 生2:前3個小正方體還可以擺成,第4個小正方體放在后面被遮擋住或放前面擋住已有的一個都行。 學生上臺展示: (3)學生探究,小組合作 師:如果再增加1個同樣的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可以怎樣擺?下面就請各小組的同學用手中的小正方體進行拼搭,看哪個小組得出的結論最多。 學生分小組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4)探究結果匯報 師:誰來說說你們小組是怎么擺的? 生:根據問題(1)的經驗可知,直接在上題擺設的基礎上進行拼擺即可。 學生上臺展示: …… (5)拼擺發現 師:通過拼擺,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1:雖然擺法各不相同,但第4、5個小正方體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生2: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無法確定幾何體的形狀。 2.小結 (1)從前面看起來圖形相同的幾何體,其擺法不一定相同。 (2)根據從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可以擺出不同的幾何體。 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先引導學生了解拼擺的方法,然后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到“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拼擺立體圖形,有多種擺法”。三、 課堂演練 一、判斷題。 1.從左面看到的是。 ( √ ) 2.從上面看到的是。 ( × ) 3.用一些棱長為1cm的小正方體搭建成一個幾何體,從上面看是,從正面看是,那么搭成這個幾何體最少需要6個小正方體。 ( √ ) 二、從上面看下面四個物體,看到的分別是什么圖形?連一連。 三、用5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按要求擺幾何體。(教材P3第1題) (1)從前面看是。 (2)在第(1)題的基礎上,從上面看是。 答:只有一種擺法。 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四、 總結評價 1.課堂總結 2.素養評價 3.布置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1.完成《分層作業》中對應練習; 2.預習下一節內容。課后反思 每次在動手操作前,教師都是先讓學生想象一下,再動手操作,由抽象到具依,再驗證想象,這祥的反復活動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在課堂中明顯感受到,學生借助學具擺放時,能比較清晰、準確地由平面圖到幾何體,由幾何體到平面圖;而在具體的練習時,脫離了實物擺放,平面圖與幾何體的轉換對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看來,對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培養還需要進一步加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