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風成地貌學習目標 1.說出風蝕地貌和風積地貌的典型分布區域及主要特征。(區域認知)2.分析常見風蝕地貌和風積地貌的成因。(綜合思維)3.結合所學知識及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常見風沙活動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地理實踐力、人地協調觀)知識點一 風蝕地貌1.風蝕作用(1)概念:地面物質在________作用下脫離原地,稱為風蝕作用。(2)類型:風蝕作用包括________蝕作用和________蝕作用。2.風蝕地貌(1)概念:由風蝕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叫作風蝕地貌。(2)類型及特點典型景觀 景觀圖 地貌特點風蝕柱 ________裂隙發育的巖石或土體,在長期的風蝕作用下,形成形態各異的石柱或土柱風蝕 蘑菇 上部________、下部狹小的蘑菇狀形態風蝕 城堡 呈現出許多層狀墩臺,相對高度多為10~30米,墩臺的頂部較平坦風蝕 壁龕 陡峭的巖壁遭受風蝕后,巖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________,呈現出________狀形態風蝕 殘丘 經長期風蝕形成的島狀高地或孤立小丘,常成群或呈帶狀分布,丘頂呈尖峰狀或平頂狀風蝕 溝槽 在定向風的長期吹蝕下,地面裂縫逐漸擴大成為凹槽,走向與主風向________雅丹 地貌 由土狀堆積物所組成的地面,經風化、流水沖刷和________等作用,形成的相間排列的風蝕________、風蝕________和風蝕________的地貌組合[知識拓展] 雅丹地貌1.形成條件因素 影響巖性條件 巖性較松軟或者泥巖和砂巖軟硬互層、有垂直節理(縫隙)發育的湖相沉積地層更容易被風蝕形成雅丹地貌動力條件 強大的定向風的吹蝕和流水的侵蝕,是雅丹地貌形成的關鍵因素環境條件 極端干旱或者干冷多風的氣候條件、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區,風蝕作用強烈;較為濕潤地區的洼地,鹽類風化作用、地下水作用強烈的地區其他條件 風化作用、重力坍塌、鹽類風化和龜裂等。其中鹽風化是由于巖石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分蒸發使鹽類結晶膨脹而導致的巖石表面顆粒分解或脫落的物理風化作用(類似冰劈作用),可形成大小不等的風化穴,內陸干旱區和海岸表現最明顯2.形成過程(1)地質時期河流、湖泊物質沉積,形成水平巖層。(2)地殼抬升,水體外泄或蒸發,巖體出露。(3)氣候干旱、強勁的定向風沿裂縫侵蝕,形成與風向一致的凹槽,堅硬巖層出露形成與風向一致的臺地,雅丹地貌形成。[情境] “雅丹”原是我國維吾爾語,意為陡壁的小丘。在極干旱地區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開,風沿著這些裂隙吹蝕,裂隙愈來愈大,使原來平坦的地面發育成許多不規則的背鰭形壟脊和寬淺溝槽,這種支離破碎的地面稱為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觀如同古城堡,俗稱魔鬼城。雅丹地貌以羅布泊西北樓蘭附近最典型。[探究] (1)圖中壟脊走向與當地的盛行風有何關系?(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2)我國西北地區多雅丹地貌的原因。(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雅丹是指干旱地區的湖積平原和沖積平原經風化、流水沖蝕和風蝕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溝槽。下圖為發育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雅丹地貌發育的先后順序是( )①縱向溝槽切割,形成塔狀雅丹體②地殼運動使平坦的地表開始抬升③雅丹體坍塌成殘丘,演化為戈壁④流水和風力侵蝕,溝槽加寬加深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2.該地雅丹地貌的發展將導致( )A.相對高度先增大后減小B.溝槽不斷加寬加深C.壟脊面積先減小后增大D.地形起伏越來越大下圖為我國一雅丹地貌的背鰭形壟脊和寬淺溝槽。據此完成3~4題。3.圖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氣候條件是( )A.高溫 B.干旱C.洪水 D.潮濕4.據圖判斷,圖示地區的主導風向最可能為( )A.東北風 B.西北風C.正北風 D.西南風知識點二 風積地貌1.風積地貌(1)概念:風中挾帶的沙粒,在風速________時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種地表形態。(2)呈現形式:各種形式的________。2.沙丘(1)概念:風力作用下沙粒________而成的丘狀或壟狀地貌。(2)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 丘示意圖景觀特點 新月形沙丘迎風坡坡形微凸而________,背風坡坡形下凹、坡度較陡;兩側有近似對稱的兩個尖角,稱為新月形沙丘的兩翼,兩翼延伸方向指向____________(3)其他類型的沙丘類型 特征新月形沙丘鏈 很多個新月形沙丘連在一起,延伸方向與盛行風向大致垂直沙壟 縱向沙壟 順風向呈長條狀橫向沙壟 呈長條狀,走向與風向基本垂直格狀沙丘 呈網格狀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狀蜂窩狀沙丘 呈圓形或橢圓形的沙窩形態,類似蜂窩狀[知識拓展] 移動沙丘(風積地貌)1.沙丘移動的機制迎風坡的沙粒在風力吹動下,不斷向上滾動,越過沙丘頂部并向下滑落,這樣沙子一層一層地向前翻動,沙丘向前緩慢推移,成為流動沙丘。2.判斷風向(1)根據新月形沙丘形狀判斷風向(2)根據堆積物顆粒大小判斷,風向搬運物隨風速的減弱而堆積,顆粒大的先堆積,顆粒小的后堆積,所以顆粒大的一側為上風向。[情境] 呼倫湖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境內,周圍50 km內植被覆蓋良好,它是內蒙古第一大湖,與貝爾湖是姊妹湖,其主要補給河流是克魯倫河。呼倫湖呈東北—西南狹長分布,湖底坡度小,西岸山巒起伏、懸崖陡峭,東岸和南岸地勢平坦開闊,東南沿岸有寬闊的沙丘帶,近年來沙丘帶在逐步擴大東移。下圖為呼倫湖示意圖。[探究] (1)分析呼倫湖東南沿岸的沙丘帶沙粒的來源。(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2)描述東南沿岸沙丘帶形成過程。(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3)分析湖濱沙丘東(南)、西(北)兩側形態特征差異。(綜合思維) 新疆是我國沙漠分布面積最廣的省區。在新疆眾多的沙漠中,有一處面積僅36平方千米的袖珍沙漠——哈密南湖沙漠,雖面積微型,因為易于進入,風積地貌類型齊全,其中分布有沙丘中的新月形沙丘、拋物線形沙丘、復合沙丘鏈、金字塔狀沙丘、巨型沙丘、壟狀沙丘,沙波中的沙紋、沙脊,以及平沙地等,是天然的地貌博物館。完成1~2題。1.南湖沙漠風積地貌類型齊全,主要因為其具備的條件有( )①干旱少雨的氣候 ②豐富的沙源 ③足夠大的相對固定方向的風 ④適合的地形條件和堆積空間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南湖沙漠分布有沙丘中的新月形沙丘,下列關于新月形沙丘的描述,正確的有( )①迎風坡微凸而平緩 ②背風坡上凸且較陡 ③迎風坡表面顆粒自上而下變小 ④兩翼延伸的方向指向下風向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風沙流通過灌叢植物時,大量沙礫會堆積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叢沙丘,灌叢沙堆發育的增長期稱為風影沙丘。下圖示意我國某地區灌木形成的風影沙丘。據此完成3~4題。3.圖示風影沙丘常見于( )A.沿海沙灘 B.河流兩岸C.綠洲邊緣 D.森林內部4.該地主導風向最可能是( )A.東南風 B.西北風C.西南風 D.東北風知識點三 風沙活動的危害與防治1.危害:破壞建筑物,降低土壤________,掩埋房屋、農田、________等,使當地人民正常的生產生活受到影響,嚴重時還會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2.風沙活動的防治防治措施 案例及圖示 目的設置障蔽或植樹種草 設置 草方格 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風速,削弱風沙的破壞作用,從而達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設置 石方格設置 高立式 沙障修建防 護林帶[拓展延伸]1.風沙活動成因(1)沙源①外地輸沙:盛行風從上風地帶將沙塵物質吹送至風沙活動地區沉積;河流從中上游地區搬運到風沙活動地區沉積。②當地沙源:枯水期湖灘、河灘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節地表缺少植被覆蓋,表土裸露;耕地面積擴大、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破壞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2)動力①盛行風:風大、大風日數多;受地形影響(山口處狹管效應、河谷延伸方向與盛行風向一致等),地面風速增強。②不穩定的空氣條件:如沙塵暴多發生于午后或傍晚,不穩定的熱力條件有利于風力加大、強對流發展。③特殊天氣、氣候背景:干旱少雨、氣溫回升、蒸發旺盛,是風沙形成的溫床;氣旋與冷空氣活動頻繁。(3)植被:冬春季節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護,表土疏松,沙源豐富、易起沙。2.風沙活動的危害(1)沙埋:埋壓農田、村莊、工礦、鐵路、公路、水源。(2)風蝕:土壤肥力下降;大風襲擊(毀壞房屋、刮翻火車、摧毀電桿,造成人、畜傷亡)。(3)污染大氣:沙石、浮塵彌漫,空氣渾濁,危害人體健康。(4)影響生產、生活:影響交通出行與安全、室外作業等。包蘭鐵路自包頭至蘭州,全長990千米,全線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衛和干塘間經過騰格里沙漠(如下圖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獲198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完成1~2題。1.包蘭鐵路建成通車后,騰格里沙漠的風沙對鐵路的危害非常嚴重,下列有關其造成危害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損壞鐵路交通信號B.影響鐵路行車安全C.掩埋路基和軌道D.減少鋼軌等設備的磨損2.采用麥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來防沙、治沙,是因為該沙障( )A.增加了土層腐殖質,有利于植物生長B.降低了風速,減少沙丘面風沙的吹蝕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D.原料豐富,成本低廉在同一直徑沙粒組成的地面上,氣流的含沙量取決于風速的大小,當風速超過起沙風速后就會形成風沙流。下圖為風沙流中不同風速下,空氣中含沙量隨高度的分布情況。讀圖,完成3~4題。3.據圖可知( )A.不同高度的風沙流中含沙量與風速成正比B.高度越高,風沙流空氣中的含沙量越大C.在近地面的3厘米高度,含沙量與風速變化無關D.在近地面3厘米以下,隨風速增加,相對含沙量增多4.風沙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 )①形成沖積平原、肥沃的土壤②形成降水,凈化空氣,減輕污染③掩埋草場、綠洲、農田和交通線④形成沙塵暴,使大氣環境質量下降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第二節 風成地貌知識點一[知能提升]1.(1)風力 (2)吹 磨 2.(2)垂直 寬大 凹坑 蜂窩 一致 風蝕 柱 殘丘 溝槽[情境探究] 提示 (1)壟脊走向大致與當地主導風向一致。(2)我國西北地區降水少,多干涸的湖泊,再加上風力強勁,在風力的侵蝕作用下,形成了較為廣泛的雅丹地貌。[對點突破]1.C [據材料可知,雅丹地貌發育先是形成湖積平原和沖積平原,地殼運動使平坦的地表開始抬升;再經風化、流水沖蝕和風蝕作用,形成土墩和溝槽,溝槽加寬加深;之后縱向溝槽切割,形成塔狀雅丹體;最后雅丹體坍塌成殘丘,大部分地表成為戈壁面。]2.A [由材料可知,風力侵蝕使壟脊從無到有,面積增大,溝槽不斷擴大。隨著風蝕加劇,壟脊逐漸形成孤立的小丘,其下部的沙層因風蝕作用被掏空,壟脊面積逐漸減小,高度也不斷下降,最終消失,所以相對高度先增大后減小,溝槽加寬加深后逐漸消失,壟脊的面積先增大后減小,地形趨于平坦。A項正確,B、C、D項錯誤。]3.B [雅丹地貌現泛指干燥地區一種風蝕地貌,圖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氣候條件是干旱,背鰭形壟脊和寬淺溝槽都是干旱地區風力侵蝕的結果,B正確;我國夏季普遍高溫,但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所以高溫不是其形成的最主要氣候條件,A錯誤;洪水侵蝕一般形成的是V形峽谷或較深河床,不是寬淺溝槽,C錯誤;雅丹地貌是風力侵蝕地貌,潮濕環境下風力侵蝕強度不大,D錯誤。]4.B [寬淺溝槽、背鰭形壟脊是風力侵蝕的結果,其走向應該和主導風向一致,結合圖中指向標判斷,雅丹地貌的背鰭形壟脊和寬淺溝槽是西北—東南走向,B正確。]知識點二[知能提升]1.(1)降低 (2)沙丘 2.(1)堆積 平緩 下風向[情境探究] 提示 (1)湖底地勢較平坦,河流挾帶的泥沙在底部堆積;湖水有季節性漲落,當水位下降時,湖底沙子裸露在地表,形成沙丘帶的沙源。(2)該地盛行西北風;湖面開闊阻力小,風速較大;強勁的西北風挾帶湖底和沿岸的沙粒向東南方向移動;隨著風速減慢,沙粒逐漸堆積成如今的沙丘。(3)呼倫湖地處我國半干旱地區的高緯度地帶,受冬季風影響大;沙丘東(南)側為冬季風的背風坡,西(北)側為冬季風的迎風坡。故東(南)側坡度陡,西(北)側坡度緩。[對點突破]1.D [南湖沙丘的形成主要因為其具備四個條件。干旱是沙漠形成的前提條件,豐富的沙物質是形成沙漠的必要物質基礎。同時,南湖沙漠位于哈密城區西南,該區域主要盛行北風、西北風,有足夠大的相對固定方向的風,此外,哈密南湖沙丘有適合的地形條件和堆積空間,因此①②③④都是南湖沙漠風積地貌類型齊全的原因,故選D。]2.C [沙丘受風向風力影響,迎風坡因風力逐漸減弱,粗的顆粒物先沉積,細的顆粒物后沉積,所以自上而下顆粒物變大,且坡度微凸而平緩;而背風坡一側受風力影響弱,以堆積為主,下凹而較陡,受重力作用影響,大顆粒在下,小顆粒在上,①正確,②③錯誤;新月形沙丘兩翼延伸的方向指向下風向,④正確。故選C。]3.C [根據材料可知,風影沙丘的分布區域地勢較為平坦,氣候比較干燥,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長有少量的綠色植物(灌木叢)。綠洲邊緣因為有水源,有利于灌叢的生長,因此分布有灌叢,在常年盛行風的影響下,沙礫堆積在灌叢根部,便形成了風影沙丘,C正確;沿海沙灘灌叢較少見,難以形成風影沙丘,A錯誤;河流兩岸水分條件較好,不易形成沙丘,B錯誤;森林內部植被茂密,風力作用小,沙粒少,不易形成風影沙丘,D錯誤。]4.D [風沙在灌叢背風一側因搬運減弱而堆積,所以導致灌叢沙丘迎風的一側較陡,而背風的一側較緩。圖示西南方向較緩,可知該地主導風向最可能是東北風,故選D。]知識點三[知能提升]1.肥力 道路[對點突破]1.D [風沙侵襲會加快鐵路鋼軌的磨損。]2.B [采用麥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面粗糙度,從而降低風速,減輕沙丘面風沙侵蝕。]3.C [在示意圖中,近地面3厘米以下,隨著風速增加含沙量下降,故排除A、D;風沙主要集中于近地面而非高空,故排除B;在近地面的3厘米高度,不同風速的含沙量是一致的,說明此高度含沙量與風速變化無關,故選C。]4.B [沖積平原是由河流泥沙淤積而成,①錯誤;風沙流會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使大氣環境質量下降,②錯誤,④正確;風沙堆積會掩埋草場、綠洲、農田和交通線,③正確。故選B。]第三節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第1課時 喀斯特地貌學習目標 1.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模型和景觀圖等方式,識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類型。(地理實踐力)2.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過程,并描述其地貌景觀的主要特點。(綜合思維)3.結合資料,說明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喀斯特地貌的意義。(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知識點 喀斯特地貌1.概念:喀斯特地貌又稱________地貌,是________巖石(以石灰巖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________作用和伴隨的機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種地貌。2.類型地貌類型 地貌特征 圖示喀斯特溶蝕地貌 溶溝 地表水溶蝕、侵蝕巖石形成的石質________,呈長條形或網格狀石芽 凸出于溶溝之間的________,有些形體高大的石芽常高數十米,稱為石林洼地 分布在峰叢或峰林之間,呈封閉或半封閉狀,底部寬闊而平坦。在廣西、貴州等地被稱為壩子,是當地重要的農耕區峰叢 洼地邊緣殘留的巖體,常呈錐狀聳立,基座相連的成片山峰峰林 峰叢被溶蝕形成的渾圓狀成片分布的石灰巖山峰,山坡________孤峰 孤立的石灰巖山峰,多分布在巖溶________或巖溶盆地中溶斗(又 稱喀斯 特漏斗) 口大底小的圓錐形洼地,平面輪廓為圓形或橢圓形;下部常有__________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會積水成池殘丘 孤峰進一步被溶蝕殘留的孤立石峰,比孤峰規模更小、更平緩溶洞 地下水溶蝕形成的地下洞穴,長數米到數百千米,常常呈層狀分布地下河 由地下水匯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巖石裂隙滲入地下形成喀斯特沉積地貌 石鐘乳 懸掛在石灰巖洞穴頂部的由碳酸鹽淀積形成的倒錐狀堆積體石筍 由碳酸鹽淀積形成的不斷從溶洞底部向上發育的形似竹筍的堆積體石柱 石鐘乳和石筍相對生長連接在一起形成鈣華 富含Ca(HCO3)2的地下熱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時,因CO2大量逸出,導致CaCO3________,形成鈣華[拓展延伸]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條件巖石條件 可溶性巖石廣布,裂隙發育,巖石透水性強氣候條件 氣候溫暖濕潤水文條件 地表水和地下水豐富,水的流動性強2.喀斯特地貌景觀的形成過程成因 形成過程流水溶蝕 石芽→石林→峰叢→峰林→孤峰→殘丘水平方向:溶溝→溶蝕洼地→溶蝕谷地垂直方向:巖溶溶斗→落水洞→地下河流水沉積 石鐘乳(從頂部發育) 石筍(從底部發育) 石柱(石鐘乳與石筍連接在一起)3.喀斯特地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1)有利影響①許多喀斯特地貌區已成為著名風景旅游區。②喀斯特洞穴內冬暖夏涼,為居住、防空、儲藏等提供了便利。(2)不利影響:地表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經濟發展;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河,水利工程易滲漏;工程建設難度大;地質條件復雜,多地質災害;地形崎嶇,平地少,耕地比重小,耕地分散;土層淺薄,土壤貧瘠;地表缺水,旱澇頻發;水土流失嚴重,易造成石漠化,生態環境脆弱,不利于農業發展。[情境] 喀斯特地貌指可溶性巖石(主要是分布最廣的碳酸鹽巖)經以溶蝕為先導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發育的特殊地貌。下圖示意我國某喀斯特地貌分布的區域圖和氣候統計圖。[探究] (1)分析圖示地區喀斯特地貌發育的自然條件。(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2)圖示地區為濕潤區,但當地有“地下水滾滾流,地表水貴如油”的俗語,請用地理學原理解釋此俗語。(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下圖為不同演變階段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能正確表示該地貌景觀演變過程的是( )A.甲→丙→乙→丁 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 D.丁→乙→丙→甲2.喀斯特地貌的地表景觀主要有( )①溶溝 ②峰林 ③石鐘乳 ④石筍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下圖是某洞穴剖面景觀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3.與圖中洞穴景觀和洞穴內微景觀石筍、石鐘乳、石柱成因相同的地貌分別是( )A.天坑,鈣華 B.孤峰,雅丹C.溶溝,石芽 D.落水洞,角峰4.圖示地貌的主要特點是( )A.岸壁較陡,谷底較窄 B.遠看成山,近看成川C.頂平坡陡,壟槽相間 D.奇峰林立,地表崎嶇第1課時 喀斯特地貌知識點[知能提升]1.巖溶 可溶性 溶蝕 2.溝槽 石脊 陡峭 平原 落水洞 沉積[情境探究] 提示 (1)該地區碳酸鹽類巖石分布廣,可溶性、透水性強;氣候濕熱,降水充沛,水的溶蝕力、流動性強。(2)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暗河,地表水大量下滲,地下水豐富;緯度較低,溫度高,地表水蒸發量大;工農業用水量大,地表水相對不足,因此有此俗語。[對點突破]1.D [甲是殘丘,乙是峰叢,丙是峰林,丁是溶溝。故選D。]2.A [喀斯特地貌的地表景觀主要有溶溝、洼地、峰叢、峰林、孤峰、殘丘、鈣華等。地下景觀主要有石鐘乳、石筍、石柱等。故選A。]3.A [根據所學知識并結合圖可知,圖為喀斯特地貌,溶洞是由于流水溶蝕作用形成的,而溶洞內的石筍、石鐘乳和石柱則是由于淀積作用形成。天坑的成因為溶蝕作用,鈣華的成因為淀積作用,A正確;孤峰和雅丹的成因分別是流水溶蝕和風力侵蝕,B排除;溶溝和石芽的成因是流水溶蝕,C排除;落水洞的成因是流水溶蝕,角峰由冰川侵蝕形成,D排除。]4.D [岸壁較陡,谷底較窄是河流上游V形谷的典型特征,但是圖中是喀斯特地貌,A錯誤;遠看成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地表特征,即青藏高原海拔太高,所以遠看青藏高原有很多山,但是當你置身于高原時,因為高原內部相對高度很小,感覺像一馬平川,B錯誤;頂平坡陡,壟槽相間是雅丹地貌的特征,C錯誤;奇峰林立,地表崎嶇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D正確。]第2課時 海岸和冰川地貌學習目標 1.了解海岸和冰川地貌類型、特征及主要分布區。(區域認知)2.了解海岸和冰川地貌的成因。(綜合思維)3.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全球氣候變暖對冰川地貌的影響。(人地協調觀、地理實踐力)知識點一 海岸地貌1.海岸帶:指________與________互相接觸和互相作用的地帶。2.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帶在構造運動、________運動、生物作用和氣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態。(2)類型及特點類型 形成過程 典型景觀 景觀圖 地貌特點海蝕地貌 基巖海岸受到海浪的擊打和侵蝕,巖石破碎,巖壁崩落,海岸后退,形成海蝕崖、海蝕穴、海蝕拱橋、海蝕平臺等 海蝕崖 海水不斷沖擊岸邊基巖,淘空下部的巖石,使上部的巖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______海蝕平臺 在波浪作用下海蝕崖不斷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傾斜的基巖______海蝕穴 海浪沖蝕海濱陸地形成的槽形凹穴,斷續沿海岸線分布海蝕拱橋 向海突出的陡立巖石,因同時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蝕,兩側的海蝕穴互相貫通海蝕____ 在海蝕平臺上,抗蝕能力強的巖石被部分保留下來形成的海積地貌 泥沙來源比較豐富的海岸,在波浪和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泥沙發生堆積,形成各種海積地貌 海灘 由松散泥沙或礫石堆積而成的平緩地面。海灘按照沉積物顆粒大小可分為礫灘、沙灘、泥灘沙壩 與海岸略成平行的長條狀堆積體[情境] 十二門徒石(或稱“十二門徒巖”)是位于澳大利亞墨爾本海岸沿線的奇岸怪壁。它(們)實際上是突出在南太平洋海面上的12塊砂巖石,經過千年的海浪和海風的洗禮,被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雕鑿成酷似人面,而且表情迥異的12塊巖石,看似悲哀,恰似溫柔,巧奪天工。科學研究者說,十二門徒石總有一天會全部消失。你所看到的瞬間,其實便是歷史。[探究] (1)十二門徒石是如何形成的?(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2)科學研究者說,十二門徒石總有一天會全部消失。你如何理解這句話?(綜合思維) 恐龍探海景觀(如圖)位于大連市金石灘國家地質公園景區內,周邊海岸山型地貌獨特、礁石形態奇絕。據此完成1~2題。1.與恐龍探海景觀成因類似的是( )A.沙嘴 B.岬角C.刃脊 D.離岸堤2.恐龍探海景觀M處最可能演化為( )A.海蝕平臺 B.海蝕穴C.海蝕柱 D.海蝕崖障壁島是指一種狹長形的與海岸平行的沙島,與海岸之間常有潟湖相隔,對潟湖起屏障作用。海岸地理學家Pilkey說:“任何地方,哪里有挨著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陸地,適當的沙子供應,能推動沙子或底泥之類的足夠海浪,造成彎曲海岸線的海平面上升,就有障壁島的存在”。如圖為障壁島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3.最可能形成障壁島的區域包括( )①沙丘廣布的海灘 ②沿海大湖的湖口③波濤洶涌的海岸 ④珊瑚礁多的遠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上圖所示障壁島屬于( )A.沿海常見的峽灣地貌 B.泥沙堆積而成C.珊瑚蟲遺骸堆筑而成 D.海水侵蝕而成知識點二 冰川地貌1.冰川(1)概念:極地或高山地區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緩慢運動的天然________。(2)主要類型類型 分布 特點大陸冰川 南極洲、格陵蘭島 面積______,冰層厚山岳冰川 中低緯度__________地區 發育在高山上2.冰川地貌(1)分布: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兩極地區和中低緯度高山地區。(2)主要類型冰川地貌 基本特征 景觀圖冰蝕地貌 冰斗 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____狀凹地,三面巖壁陡峭,底部較平緩角峰 金字塔形的________,周圍有冰斗發育,孤立而尖銳____ 山嶺兩側的冰斗和冰窖不斷擴大,或兩側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鄰冰斗之間的山脊形成刀刃狀冰川 槽谷 (“__” 形谷) 冰川流動時________作用所形成的谷地,兩壁陡立,谷底開闊,形如字母“________”____ 湖 冰川刨蝕作用形成洼地,積水而形成的湖泊,如五大湖冰積地貌 冰磧 丘陵 冰川消融時,將所挾帶的物質沉落在底磧之上,構成低矮、坡緩、波狀起伏的丘陵冰磧 階地 冰川后退后,河流切入有基磧覆蓋的冰川谷底而形成[情境] 挪威是世界上擁有峽灣最多的國家,而地球上也沒有哪個地方的峽灣數量能夠多過挪威西部。正因如此,挪威西部也常常被稱作“峽灣挪威”。峽灣是自然的藝術杰作,灣的形成要追溯到冰川時期,冰川運動和海水對“U”形河谷的侵入造就了現在的美麗峽灣。[探究] 描述峽灣地貌的形成過程。(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下圖為衛星拍攝的格陵蘭島首府努克附近的一條峽谷。據此完成1~2題。 1.該峽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蝕 B.風力侵蝕C.海浪侵蝕 D.冰川侵蝕2.該峽谷( )A.橫剖面呈U形 B.橫剖面呈V形C.上游窄下游寬 D.縱剖面起伏小“磧”表示沙、石等搬運顆粒物。下圖為某外力作用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3.該外力作用是( )A.風力 B.流水C.冰川 D.海浪4.對該外力作用的堆積特征及主要影響因素描述正確的是( )A.堆積較集中 溫度 B.堆積較集中 速度C.堆積較分散 地形 D.堆積較分散 地質第2課時 海岸和冰川地貌知識點一[知能提升]1.陸地 海洋 2.(1)海水 陡崖 平臺 柱 沿岸流[情境探究] 提示 (1)海浪侵蝕作用形成的。(2)隨著時間的推移,十二門徒石持續受海浪的侵蝕使其越來越小,最終會全部消失。[對點突破]1.B [恐龍探海景觀位于海邊,是受海浪侵蝕形成的海蝕拱橋景觀。沙嘴和離岸堤是海積地貌,刃脊是冰蝕地貌,岬角是海蝕地貌。]2.C [海浪侵蝕進一步加劇,海蝕拱橋頂部發生崩塌,殘存的橋墩成為殘留于海中的柱狀巖體,從而形成海蝕柱。]3.A [障壁島是挨著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陸地,由適當的沙子供應而形成,沙丘廣布的海灘,可供應沙子,①正確;大湖湖口,湖底較平坦,有利于泥沙的堆積,②正確;波濤洶涌的海岸,侵蝕作用強,不利于堆積,③錯誤;障壁島在海岸附近,④錯誤。]4.B [根據材料信息“任何地方……就有障壁島的存在”可知,障壁島是沿海常見的海岸地貌;由上題分析可知,障壁島是沙子或底泥堆積而成,屬于泥沙堆積地貌,B正確。]知識點二[知能提升]1.(1)冰體 (2)大 高海拔 2.(2)圍椅 尖峰 刃脊 U 刨蝕 U 冰蝕[情境探究] 提示 冰川侵蝕形成(“U”形)谷地,后來氣候變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沒,形成峽灣。[對點突破]1.D [該峽谷位于格陵蘭島,緯度高,且從圖中信息可知,峽谷內有冰川分布,所以該峽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蝕,D正確,A、B、C錯誤,所以選D。]2.A [由于冰川的挖掘和銼磨作用,谷地變直并加深、加寬,谷壁變陡,谷底變平,橫剖面變為U形,A正確,B錯誤;冰川侵蝕形成的U形谷,縱剖面起伏較大,上下游寬度差異不大,C、D錯誤。所以選A。]3.C [流水堆積、風力堆積和海浪堆積具有較好的分選性。圖中的堆積物雜亂無章,物質顆粒大小不均,表明不具有分選性,屬于冰川堆積作用的產物,C對。]4.A [隨著氣溫的升高,冰川逐漸消融,冰磧物隨之堆積,所以冰川消融是冰川堆積的主要原因,與地形、速度、地質關系小;向下流動的冰川,其能量逐漸減弱,流動變慢,最后在冰川末端停滯,因此沉積物分布較為集中,A對。]學習目標 1.了解流水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的分布及主要特征。(區域認知)2.會解釋常見流水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的成因;學會分析滑坡、泥石流成因及危害。(綜合思維)3.通過查閱或調查訪問,掌握應對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提高野外生存技能。(地理實踐力)知識點一 流水侵蝕地貌1.河谷地貌(1)峽谷地貌:在濕潤或半濕潤山區,流水________作用強烈,形成深邃的峽谷(“V”字形河谷)。兩壁險峻陡峭,谷底幾乎被河床占據,谷地狹窄,深度通常________寬度。(2)河流階地:在河谷兩側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沒的________狀地形,稱為河流階地。河流階地地面________,組成物質顆粒較________,土質肥沃,常作為居住和耕作的場所。2.牛軛湖________地區的曲折河流________向自由發展,河床彎曲愈來愈大,出現________。洪水期,曲流頸被裁彎取直,________河道被廢棄,形如牛軛,稱為牛軛湖。[拓展延伸]1.流水侵蝕作用形式 概念 影響 坡度 流速溯源 侵蝕 向河流源頭方向的侵蝕 河流向源頭 方向伸長 大 快下蝕 垂直于地面的侵蝕 河床加深 大 快側蝕 垂直于兩側河岸的侵蝕 河床展寬 小 慢2.河流侵蝕地貌在河流的不同發育階段,河流的侵蝕作用和地貌特點也各不相同。3.河流凹岸與凸岸的差異及應用(1)差異:河流流經彎道時,凹岸發生侵蝕,凸岸發生堆積。如下圖所示:(2)應用①河流凸岸處泥沙堆積,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為農業用地和聚落點、淘金地。②河流凹岸處河道較深且少泥沙堆積,可以筑港、建碼頭。[情境] 壺口瀑布位于黃河峽谷中。九曲黃河如一條奔騰的巨龍,穿行于黃土高原的秦晉大峽谷。流至壺口時,激流翻滾,驚濤怒吼,其聲方圓十里可聞,其形恰如巨壺倒懸,場面極為壯觀。下圖分別為壺口瀑布地質剖面示意圖、黃土高原地表景觀圖。 [探究] (1)壺口瀑布所在河段河流地貌的特征是什么?(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2)描述黃土高原地表景觀的顯著特征,并說出其形成的直接原因。(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3)分析黃河壺口瀑布的形成原因。(綜合思維) 2020年7~8月,我國長江上游連續5次強降水,西南地區多地暴發山洪。下圖為某河谷橫剖面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據圖推測,該河谷屬于( )A.流水地貌 B.風成地貌C.冰川地貌 D.海岸地貌2.隨著河流下切,圖中河漫灘最有可能演變為( )A.“槽”形谷 B.牛軛湖C.沖積扇 D.河流階地馬蹄灣是美國科羅拉多河一段馬蹄形河道,也是格蘭峽谷的一部分。下圖為馬蹄灣景觀照片。據此完成3~4題。3.馬蹄灣所在河段( )A.河谷深度較大 B.岸壁較緩C.河床底部平坦 D.谷底寬闊4.在平原地區,類似的馬蹄形河灣繼續發育易形成( )A.堰塞湖 B.牛軛湖C.三角洲 D.沖積扇知識點二 流水堆積地貌地貌 示意圖和位置 地貌景觀特點 形成過程沖積扇 以谷口為頂點呈________形,自扇頂至扇緣,地面逐漸________,堆積物由________到____________ 河流自山地流至________,地形急劇________,流速________,所挾帶物質在溝谷出口處不斷________而成的________堆積體,稱為沖積扇洪積扇 在干旱、半干旱地區,________河流在山谷出口處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狀堆積體,稱為洪積扇河漫灘平原 地勢____________、寬廣,在枯水期出露,洪水期被淹沒 河流中下游地區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沖積平原 地形平坦 地勢平坦,河流帶來的泥沙大量________江心洲 四面環水,如崇明島、橘子洲等 由河流挾帶的泥沙________而成三角洲 多呈____形,地勢 ________,河網稠密,河道由分汊頂點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狀分布 河流挾帶的泥沙流經平原,加上海水頂托作用,流速降低,泥沙堆積而成[拓展延伸]1.影響三角洲形成的因素:河流輸沙量、河口地勢-流速、海水潮差的大小。2.流水堆積地貌面積呈減少趨勢的原因上游生態環境改善,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來源減少;上游修建水利工程,對河流進行攔泥蓄水。[情境] 天門山位于安徽省的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在長江以西的叫西梁山,在長江以東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陳橋洲是此處的江心洲。“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是“詩仙”李白的著名詩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長江流經舊楚地的一段)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探究] (1)形成“天門中斷楚江開”的原因是什么?(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2)陳橋洲是如何形成的?(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洲地,一種典型的流水地貌形態。《說文解字》稱:“水中可居日州(洲)。”在江河中的沙洲,便是水流沖積河道、河口所形成的出露水面的成型泥沙淤積體。下圖為長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圖。據此完成1~2題。 1.圖示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條件不正確的是( )A.下游河道狹窄B.地勢低平,流速慢C.水位季節變化小,侵蝕弱D.河道彎曲2.圖示沙洲近年來面積有減小的趨勢,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上游修建水庫 ②流域降水量減少 ③上游植樹造林 ④人們在沙洲上挖沙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②④青海湖北岸發育有許多沖積扇,沙柳河(落差1 500米、長度105.8千米、流域面積1 442平方千米)和泉吉河(落差1 108米、長度65千米、流域面積567平方千米)形成的沖積扇最典型。下圖示意青海湖北岸沖積扇分布。據此完成3~4題。3.由M到N沉積物平均粒徑的變化趨勢是( )4.與泉吉河相比,沙柳河沖積扇面積大的原因是( )A.植被覆蓋率低,碎屑物質多B.流域面積廣,搬運能力較弱C.河流徑流量大,挾帶泥沙多D.年降水量豐富,河流汛期長知識點三 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泥石流的區別類型 滑坡 泥石流圖示分布 流水侵蝕強烈的山區,尤其是________地區概念 大量山體物質在________的作用下,沿滑動面整體滑動的現象 山地溝谷中含有大量______________和水的混合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著溝床向下流動的特殊流體形成條件 巖體比較破碎、地勢起伏較大、植被覆蓋度較差 地形陡峻、具有豐富的松散物質以及短時間內匯聚大量水流多發區 山地丘陵區和工程建設頻繁的地區 山區溝谷中危害 破壞或掩埋農田、道路和建筑物,淤塞河道,摧毀城鎮和村莊,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以及環境造成危害2.泥石流避災措施(1)連續降雨或暴雨時,不要在________中逗留。(2)不要躲在溝谷中的大樹上,大樹可能會被________。(3)向泥石流溝________迅速躲避,不要順溝往下跑。(4)發現泥石流后要及時報告,以便下游和溝口的居民及時撤離。[知識拓展] 我國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多發的原因及危害下圖為某高中學校地理研學實踐小組野外考察時拍攝到的“某種災害現場”景觀。據此完成1~2題。 1.圖示的災害類型最可能是( )A.干旱 B.泥石流C.滑坡 D.地面沉降2.該類型災害( )A.多發生在平原地區B.多發生于我國冬季C.成因與人類活動無關D.發生過程具有突發性下圖為我國某地質災害成災頻次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3.下列關于該地地理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全年降水量少,降水年際變化大②地表崎嶇,地勢起伏大③地表森林廣布④地表巖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②③ B.①④C.②④ D.①②4.在山區考察或旅游時,若發生大規模的泥石流,應選擇的自救方式是( )A.向發生泥石流的溝谷上游快跑B.向發生泥石流的溝谷下游快跑C.站在原地立即大聲呼救D.向垂直于溝谷兩側的山坡快跑第一節 流水地貌知識點一[知能提升]1.(1)下切 大于 (2)階梯 平坦 細2.平原 側 曲流頸 彎曲[情境探究] 提示 (1)峽谷發育;河床深而窄;河谷陡峭。(2)溝壑縱橫(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流水侵蝕作用。(3)由于巖性差異,造成流水的差異侵蝕,較堅硬的礫巖受侵蝕弱,較松軟的砂巖受侵蝕強,形成斷面和水潭,發育成瀑布。[對點突破]1.A [河谷是在流水侵蝕作用下形成與發展的,屬于流水地貌,A正確。]2.D [河漫灘是河流洪水期淹沒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沒。隨著河流不斷下切侵蝕,河漫灘相對抬升,原來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上,成為河流階地。]3.A [據圖可知,馬蹄灣所在河段河谷落差較大,河谷深度較大,A正確;圖中岸壁較陡,B錯誤;河床底部由于侵蝕較強,呈“V”形,底部不平坦、谷底較窄,C、D錯誤。]4.B [在平原地區,類似的馬蹄形河灣是由于河流側蝕形成的曲流地貌,曲流繼續發育容易裁彎取直,彎曲的河道廢棄容易形成牛軛湖,B正確;堰塞湖是滑坡堵塞河道形成的,A錯誤;三角洲是在入海口處泥沙沉積形成,C錯誤;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D錯誤。]知識點二[知能提升]扇 降低 粗 細 山麓 變緩 劇減 堆積 扇狀 暫時性 平坦 沉積 沉積 三角 平坦[情境探究] 提示 (1)“天門中斷楚江開”是由于流水的侵蝕作用形成的。(2)陳橋洲屬于江心洲,江心洲是水下淤積的淺灘,隨著淺灘逐漸堆高,可能出露水面,將水流一分為二,就成為江心洲。[對點突破]1.C [沙洲是因為泥沙淤積形成,河道彎曲,加上地勢低平,使得流速慢,有利于泥沙淤積;其次,下游河道窄導致上游地區流速減慢,利于淤積;地處長江下游,為季風氣候,水位季節變化大。A、B、D正確,C錯。故選C。]2.A [沙洲面積減小可能是長江上游流域植樹造林進行水土流失治理或上游水庫攔水攔沙,使來沙量減少,①③正確;流域降水量一般不會發生太大變化,②錯;近年來在河流生態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人們在沙洲上挖沙破壞沙洲的可能性不大,④錯。故選A。]3.A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沖積扇是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沉積物隨著流水來到河流的出山口處,隨著地勢變緩、水流流速減慢,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由圖可知M地勢高、N地勢低,由M到N沉積物平均粒徑由大變小,故選A。]4.C [據材料可知,與泉吉河相比,沙柳河流域面積廣,河流徑流量大,落差大,對地表的侵蝕能力強,挾帶沉積物多,沖積扇面積大,B錯誤,C正確;沙柳河與泉吉河所處流域植被和氣候差異較小,河流汛期長短差別也較小,A、D錯誤。]知識點三[知能提升]1.峽谷 重力 固體碎屑物 2.(1)溝谷 (2)沖倒 (3)兩側[對點突破]1.C [據圖可知山上的巖土體滑到路面上,掩埋了道路,屬于滑坡。C項正確。]2.D [在我國,滑坡一般發生在夏季山地丘陵地區,由強降水和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引發,發生過程具有突發性。D項正確。]3.C [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共同條件是地勢起伏大,植被覆蓋率差,地表巖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②④正確;降水量少,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不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災害,①③錯誤。故選C。]4.D [泥石流發生時,要馬上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兩邊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沿著河谷向上游或下游走,D正確,A、B錯誤;站在原地相當于放棄救援,也不可取,C錯誤。]章末整合提升微專題一 熱喀斯特地貌 1.熱喀斯特的概念:冰緣地區因熱力條件改變,使地下冰局部融化,形成了地表沉陷、洞穴和塌落等現象,該現象稱為熱喀斯特現象,又稱熱融現象,是一種地質現象。2.熱喀斯特地貌(1)概念:地下冰受熱融作用形成的一種地形,亦稱熱融地貌,多發育于平原或高原地區。(2)分布:分布在多年凍土和冰川區。我國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緯度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多年凍土分布區,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內有大量的熱喀斯特地貌。(3)類型①熱融湖概念:在平坦地面,形成沉陷漏斗、洼地、沉陷盆地,積水后成為熱融湖。多發育于平原或高原地區。形成擴張過程:夏季氣溫升高,凍土活動層融化,水分順著裂隙下滲凍結形成冰楔,冰楔體積增大擠壓裂隙周邊土層使之松散,隨著氣候變暖,冰楔上部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撐,地表塌陷形成洼地;水(或地下水、雨水)在洼地匯集;水體吸收熱量后(或蓄熱多)加劇邊坡凍土融化滑塌,熱融湖塘逐步擴張。影響:凍土融化會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更加活躍,而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機碳,從而加速了二氧化碳和甲烷進入大氣,加劇了全球變暖的現象;地面沉陷會破壞地表植被,影響生態環境;地表沉陷會影響地表形態,破壞凍土層的穩定;形成湖泊后會對當地的水循環有一定的影響。②熱融滑塌概念:由于自然營力作用或人類活動,破壞了斜坡地下冰層的熱平衡狀態,使冰層融化。上覆巖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融凍界面呈牽引式位移面形成的滑塌。時空分布:熱融滑塌多在<16°的緩坡上發育并且有明顯的季節性活動周期,中國大興安嶺北、祁連山東的熱融滑塌每年始于春季,夏季達到高峰,秋季逐漸停止。影響:熱融滑塌不但加速了凍土斜坡地區多年凍土退化,而且導致凍土斜坡地區水土流失、高原植被退化,加劇了凍土斜坡地區沙漠化、鹽漬化和荒漠化程度,對熱融滑塌周圍地區環境造成了破壞。此外,熱融滑塌對工程也具有破壞性。【微訓練】熱喀斯特地貌指多年凍土區受熱融蝕產生類似喀斯特地貌形態的熱融地貌。熱喀斯特地貌由地下冰融化而形成,主要包括熱融沉陷地貌和熱融滑塌地貌兩種。讀圖,完成1~3題。1.下列區域能夠見到熱喀斯特地貌的是( )A.云貴高原 B.西西伯利亞平原C.巴西高原 D.西歐平原2.熱融沉陷區域形成的熱融湖( )A.會繼續陷落成溶洞B.是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C.面積廣、水量大D.會使凍土層逐漸變薄或被切穿3.我國大興安嶺北部的主要熱喀斯特地貌類型和形成時間分別是( )A.熱融沉陷地貌、夏季B.熱融沉陷地貌、秋末冬初C.熱融滑塌地貌、夏季D.熱融滑塌地貌、秋末冬初4.熱融湖是多年凍土區地下冰融化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凍土是指0 ℃以下含有冰的各種巖石和土壤。活動凍土層是指多年凍土區夏季融化而冬季凍結的地表層。多年凍結層是指常年處在凍結狀態的凍土層,該層中常含有冰楔(水滲入凍土裂隙中凍結成的脈狀冰)。近年來,青藏高原的熱融湖發展迅速。圖1示意冰楔對熱融湖形成的作用,圖2示意熱融湖的擴張及其對碳元素遷移的影響。(1)指出多年凍土層中冰楔形成的主要季節,并說明冰楔的形成過程。(2)分析近年來青藏高原熱融湖數量增多的原因。(3)說明熱融湖不斷增多和擴張對地球大氣圈的影響。微專題二 不同的外力作用在不同區域形成的地貌 1.大尺度區域的主導外力作用及地貌區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干旱、半 干旱地區 以風力作用為主,多風力侵蝕地貌和風力堆積地貌濕潤、半 濕潤地區 流水作用顯著,多流水侵蝕地貌和流水堆積地貌高山地區 多冰川作用,常見角峰、冰斗、“U”形谷、冰磧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區 多海浪作用,常見海蝕柱、海蝕崖和沙灘等地貌2.小尺度區域地貌形態的外力作用地貌形態 外力作用高山上的破碎巖石 風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 流水的搬運、沉積作用坡面的溝壑縱橫 流水的侵蝕作用峰林和溶洞 流水的溶蝕作用沙丘 風力的搬運、沉積作用嶙峋的海岸 主要為海浪的侵蝕作用3.流水、風力與冰川堆積地貌的差異(1)從地表形態看:流水堆積地貌和風力堆積地貌總體比較平坦,而冰川堆積地貌多呈波狀起伏。(2)從堆積物質上看:流水堆積和風力堆積的物質分選性較好,往往是顆粒較大、密度較大的物質先沉積,顆粒較小、密度較小的物質后沉積;冰川堆積物則大小混雜在一起,無分選性。【微訓練】下圖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四種地貌。讀圖,完成5~6題。5.圖中地貌與外力作用對應正確的是( )A.甲——流水堆積 B.乙——風力搬運C.丙——海水堆積 D.丁——風力侵蝕6.若乙圖表示流動沙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坡為背風坡 B.a坡風力大于b坡C.b坡為迎風坡 D.b坡比a坡坡度小章末整合提升專題整合提升[微訓練]1.B [結合材料可知,熱喀斯特地貌指多年凍土區受熱融蝕產生類似喀斯特地貌形態的熱融地貌。西西伯利亞平原緯度高,凍土廣布,有熱喀斯特地貌發育,B正確;云貴高原、巴西高原、西歐平原氣溫較高,沒有多年凍土分布,不會出現熱喀斯特地貌,A、C、D錯誤。]2.D [溶洞是可溶性巖石受流水溶蝕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但熱喀斯特地貌并非真正的喀斯特地貌,所以熱融沉陷區域一般不會出現溶洞,A錯誤;熱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凍土融化形成的,不是由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B錯誤;熱融湖的面積與水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并不一定都面積大、水量大,C錯誤;湖水溫度高于凍土,水的比熱容較大,通過熱量傳遞,湖底和湖岸多年凍土會加速融化,最終會使凍土層變薄或被切穿,D正確。]3.C [結合圖文材料分析可知,熱融沉陷地貌形成于地勢平坦地區,熱融滑塌地貌形成于地勢起伏較大的地區,A、B錯誤;大興安嶺北部地勢起伏大,夏季氣溫高,凍土易融化,易形成熱融滑塌地貌,C正確,D錯誤。]4.(1)夏季。夏季溫度高,凍土區活動層融化,水分(融水、降水和地表水)順著多年凍結層的裂隙下滲,遇冷凝結形成冰楔。(2)近年來伴隨全球氣候變暖,地溫上升,多年凍結層中更多冰楔(地下冰)融化,凍土體積變小,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增多,集水形成的熱融湖增多。(3)加劇凍土融化,釋放到大氣中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多,加劇全球變暖。5.D [甲圖是在流水溶蝕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A錯誤;乙圖是在風力堆積作用下形成的新月形沙丘,B錯誤;丙圖是在海水侵蝕作用下形成的海蝕柱,C錯誤;丁圖是在風力侵蝕作用下形成的風蝕蘑菇,D正確。]6.B [由圖可知,a坡比b坡緩,a為迎風坡,b為背風坡,a坡風力大于b坡。故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章末整合提升.docx 第一節 流水面貌.docx 第三節 第1課時 喀斯特地貌.docx 第三節 第2課時 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 第二節 風成地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