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學案,共7份)湘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學案,共7份)湘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第二節(jié)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第1課時 太陽輻射與地球
學習目標 1.舉例說出太陽輻射對生活、生產(chǎn)的影響。(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
2.應用圖表資料,簡要描述太陽輻射的分布情況。(區(qū)域認知)
知識點一 太陽輻射及其影響
1.太陽輻射概況
(1)概念:太陽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的能量。
(2)波長范圍:0.15~4微米,分為________光、可見光和紅外光三部分。太陽輻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長較短的____________波段,約占總能量的50%。
[溫馨提示] 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于太陽內部的核聚變。
2.太陽輻射的影響
(1)轉化成生物____________能: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質時期生物固定以后積累下來的____________。
(2)直接提供能源:太陽輻射是地球__________運動、水循環(huán)的主要能源,也為人類源源不斷地提供________。
[知識拓展] 太陽能的利用
1.太陽能的相關能源
2.太陽能發(fā)電的優(yōu)缺點
(1)優(yōu)點
①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②太陽能資源隨處可得,可就地供電。
③可以有效利用建筑物的屋頂、墻壁和水面,對生態(tài)環(huán)境能起到積極作用,如減輕大氣污染、減輕溫室效應、減少落后地區(qū)對植被的破壞等。
④屋頂光伏發(fā)電具有隔熱的效果,水體中的光伏發(fā)電具有緩解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效果。漂浮式水上光伏電站,有利于減少蒸發(fā)和藻類繁殖,從而起到抑制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作用。陸地光伏電池板會削弱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從而降低地表溫度,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fā),增加土壤濕度,有利于草類的生長。
(2)缺點
①能量分布分散,占地面積大。
②不穩(wěn)定,其多少易受晝夜長短、天氣狀況等因素的影響。
③效率低,成本高。
太陽輻射與地球息息相關。據(jù)此回答1~2題。
1.下列地理事象與太陽輻射無關的是(  )
A.生物的形成 B.大氣和水體的運動
C.煤、石油的形成 D.火山的噴發(fā)
2.下列人類活動中,利用的能源不是最終來自太陽輻射能的是(  )
山東省建有全球首條承載式光伏高速公路。這種公路路面的最上層是類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擁有較高的透光率,下面的太陽能電池板能把太陽輻射轉化成電能,實時輸送至電網(wǎng)。據(jù)此完成3~4題。
3.有關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敘述錯誤的是(  )
A.維持著地表溫度      B.生命活動的主要動力
C.水循環(huán)的主要動力      D.促進了金屬礦產(chǎn)的形成
4.對光伏高速公路發(fā)電量有直接影響的自然條件是(  )
A.土壤條件 B.天氣條件
C.水文條件 D.市場需求
知識點二 太陽輻射的分布及影響因素
1.太陽輻射的分布及影響因素
(1)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主要受緯度以及太陽自身釋放能量的穩(wěn)定性的影響。
(2)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除同樣受緯度的影響外,還受大氣的作用、地勢的高低、云量的多少以及地形坡度等因素的影響。
2.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分析
3.我國地表太陽輻射年總輻射量的空間分布
從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逐漸增強。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體分布如下圖。
[情境] 讀世界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示意圖,探究下列問題。
[探究] (1)據(jù)圖歸納世界年太陽輻射總量的分布規(guī)律。(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
                                    
                                    
                                    
                                    
(2)撒哈拉沙漠和青藏高原地區(qū)太陽輻射都很豐富,分析其成因的不同。(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
                                    
                                    
                                    
                                    
太陽能路燈以太陽光為能源,蓄電池儲能,以LED燈為光源,白天充電晚上使用,具有安全、節(jié)能、無污染的特點。目前山東省許多道路兩側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據(jù)此完成1~2題。
1.圖中道路走向大致是(  )
A.南北走向 B.東西走向
C.西北—東南走向 D.東北—西南走向
2.太陽能路燈獲得太陽輻射能的多少,與下列哪些要素呈正相關(  )
①太陽高度?、诘乩砭暥取、鄞髿夂穸取、艽髿馔该鞫?br/>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讀圖,完成3~4題。
3. M地的年日照時數(shù)比N地多,其主要原因是M地(  )
A.緯度較低 B.地勢較高
C.氣候干旱 D.白晝較長
4. N地的年太陽輻射總量比M地豐富,其主要原因是N地(  )
A.地勢高,大氣稀薄
B.海拔高,多冰雪
C.緯度低,太陽高度大
D.氣候干旱,光照強
第1課時 太陽輻射與地球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1.(1)電磁波 (2)紫外 可見光 2.(1)化學 太陽能 (2)大氣 能源
[對點突破]
1.D [地球上的生物、大氣、水、煤、石油、天然氣根本的能量來源于太陽能;火山噴發(fā)的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
2.D [A、B、C三個選項中所用的能源是直接或間接來自太陽輻射能,而地熱能是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不屬于太陽輻射能。]
3.D [太陽輻射為地球提供光和熱,維持著地表溫度,是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命活動的主要動力,A、B、C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金屬礦產(chǎn)的形成與太陽輻射關系不大,D選項符合題意。]
4.B [光伏發(fā)電依靠太陽光照,受天氣(氣象)和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受土壤、水文條件影響較小,B正確,A、C錯;市場需求不屬于自然條件,D錯。]
知識點二
[情境探究] 提示 (1)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高山、高原地形區(qū)一般年太陽輻射總量豐富。
(2)撒哈拉沙漠是因為降水少、晴天多而太陽輻射豐富;青藏高原是因為海拔高、空氣稀薄而太陽輻射豐富。
[對點突破]
1.A [該地位于山東,太陽多位于該地區(qū)的南側,太陽能電池板朝向南方,據(jù)此判斷道路的走向為南北走向,故選A。]
2.B [太陽高度越大,地面獲得太陽輻射能越多,所以呈正相關;地理緯度越高,地面獲得太陽輻射能越少,所以呈負相關;大氣厚度越厚,地面獲得太陽輻射能越少,所以呈負相關;大氣透明度越高,地面獲得太陽輻射能越多,所以呈正相關。①④正確,故選B。]
3.C [圖示M地位于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地區(qū),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干旱少雨;兩地緯度相差不大,白晝時間相差不大;N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勢更高。]
4.A [N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年太陽輻射總量豐富;兩地緯度相差不大,正午太陽高度相差不大;N地是高原氣候,冰雪會加強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若多冰雪,太陽輻射應減少;相比M地,N地氣候不干旱。]第2課時 太陽活動與地球
學習目標 1.描述太陽大氣層的結構,并說出太陽活動的表現(xiàn)形式。(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
2.舉例說明太陽活動對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人地協(xié)調觀、地理實踐力)
知識點 太陽活動與地球
1.太陽外部結構:圖中A層是________層,B層是________層,C層是________層。
2.太陽活動概況
(1)概念:太陽釋放能量的______________所導致的一些明顯現(xiàn)象。
(2)主要類型
太陽活動 分布 特點
太陽黑子 ____層 ________層表面的黑斑點(溫度比周圍________而顯現(xiàn)暗黑斑點),太陽黑子數(shù)目的變化周期約為________年
耀斑 B層 色球層某些區(qū)域短時間內突然________,周期同為11年,常隨太陽黑子的增多而________;以太陽射電爆發(fā)和高能粒子噴發(fā)等方式放出輻射能
日珥 ____層 色球層中向外猛烈地噴射出的紅色火焰
________ A層 日冕層高溫使高能帶電粒子向外高速運動,當脫離太陽的引力時所形成的________粒子流
(3)太陽活動標志
太陽黑子和________是太陽活動的重要標志。黑子數(shù)目最多的年份,稱為太陽活動________年;黑子數(shù)目最少的年份,稱為太陽活動________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引起大氣電離層中強烈的電磁擾動——________,影響________通信,干擾電子設備,甚至威脅運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
(2)在地球高緯地區(qū)產(chǎn)生“________”現(xiàn)象。
(3)會對地球________產(chǎn)生影響。
[特別提醒] 理解太陽活動易錯的幾個問題
(1)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只是太陽外部的大氣層,太陽并非只由這三層組成。
(2)太陽活動的類型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太陽黑子和耀斑。
(3)太陽黑子實際上并不黑,只是由于它的溫度比光球層平均溫度低,因而在明亮光球的襯托下,顯得暗淡一些。
(4)太陽活動對無線電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場的影響,一般白天較強,夜晚較弱。
(5)極光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兩極地區(qū)的夜晚。
(6)耀斑和太陽風均與無線電短波通信中斷、磁暴和極光的產(chǎn)生有關,但短波通信的中斷和磁暴主要是受耀斑的影響,極光主要是受太陽風的影響。
[情境]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一個早晨,英軍海岸防衛(wèi)指揮部接到各雷達站的報告,說雷達受到了來自東方的奇怪干擾,這種干擾的方向與太陽移動的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現(xiàn)在白天。
[探究] (1)你認為這種對雷達的干擾因素可能是什么?你的依據(jù)是什么?(綜合思維)
                                    
                                    
                                    
                                    
(2)這種干擾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哪些影響?(綜合思維)
                                    
                                    
                                    
                                    
                                    
                                    
                                    
日環(huán)食是日食的一種,發(fā)生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光環(huán)(如圖)。這是因為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但是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而形成的。據(jù)此完成1~2題。
                
1.日環(huán)食發(fā)生時,太陽邊緣明亮光環(huán)是太陽大氣層的(  )
A.平流層 B.日冕層
C.色球層 D.光球層
2.日環(huán)食發(fā)生時(  )
A.太陽黑子增多 B.太陽耀斑減少
C.太陽輻射減弱 D.地球出現(xiàn)磁暴
某校地理教師多年來一直堅持每月至少一次的太陽觀測,下圖為該教師在2023年9月11日11時利用天文望遠鏡拍攝的太陽照片(危險警示:望遠鏡觀測太陽需加巴德膜濾光),對比過往照片,發(fā)現(xiàn)太陽活動有明顯增強趨勢,預計2025年太陽活動將到達高峰。據(jù)此完成3~4題。
3.照片中顯示的是太陽結構中的(  )
A.日冕層 B.光球層
C.色球層 D.核心層
4.以下關于2025年的預測可能性最大的是(  )
A.全球農(nóng)業(yè)可能歉收
B.有線電視信號屢屢中斷
C.廣州出現(xiàn)極光現(xiàn)象
D.全球極端天氣現(xiàn)象增加
第2課時 太陽活動與地球
知識點
[知能提升]
1.日冕 色球 光球 2.(1)不穩(wěn)定性 (2)C 光球 低 11 增亮 增多 B 太陽風 帶電 (3)耀斑 峰 谷 3.(1)磁暴
短波 (2)極光 (3)氣候
[情境探究] 提示 (1)太陽活動。這種干擾來自的方向和出現(xiàn)的時間與太陽同步。
(2)太陽活動會使手機或電視信號受到影響。
[對點突破]
1.D [肉眼能看到的明亮太陽是光球層,故選D。]
2.C [日環(huán)食發(fā)生時,月球遮住了一部分太陽,導致太陽輻射減弱,故選C。]
3.B [依據(jù)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太陽表面出現(xiàn)的黑色斑點為太陽黑子,出現(xiàn)在太陽光球層,B正確,A、C、D錯誤。]
4.D [根據(jù)材料,發(fā)現(xiàn)太陽活動有明顯增強趨勢,預計2025年太陽活動將到達高峰。太陽活動增強對地球的影響較大,但不會造成全球農(nóng)業(yè)減產(chǎn),A錯誤;太陽活動干擾地球電離層,會影響地球無線電短波通信,有線電視信號不受太陽活動影響,B錯誤;極光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高緯度地區(qū),廣州緯度低,不會出現(xiàn)極光現(xiàn)象,C錯誤;太陽活動會導致全球極端天氣現(xiàn)象增加,D正確。]第三節(jié) 地球的圈層結構
學習目標 1.運用地震波傳播速度示意圖,了解地震波的傳播特點,知道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jù)。(綜合思維)
2.運用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說明地球的圈層結構,并能概括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的主要特點。(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地理實踐力)
3.結合新聞材料中的地質事件,如地震、火山噴發(fā)等,解釋其發(fā)生的圈層。(地理實踐力)
知識點一 地震和地震波
1.地震
(1)概念:地殼快速釋放________過程中造成的地面________。
(2)地震構造
圖中C為________、B為________、BC為震源深度、AB為____________,D、E位于等震線上。
(3)震級:地震的大小用震級表示。
①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越大,震級越________。
②一次地震,只有________個震級。
③一般來說,______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______級以上的地震常造成極大的破壞。
(4)烈度:地震對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壞強弱的________。
①一次地震,可以有________個烈度。
②影響烈度大小的因素有震級大小、震源的深淺、震中距遠近、土壤和地質條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
2.地震波
(1)概念:地震的能量以________的方式向外傳播,形成地震波。
(2)類型及特性
類型 橫波 縱波
速度 ________ ________
特征 只能通過________體傳播 可通過固體、________體和氣體傳播
都隨所通過物質的性質而變化
[情境] 據(jù)中國地震臺網(wǎng)測定,2024年1月23日2時09分(北京時間),在新疆阿克蘇地區(qū)烏什縣發(fā)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
[探究] (1)此次地震的能量是如何傳到地面的?(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
                                    
                                    
                                    
                                    
(2)推測地震發(fā)生后地面上物體的震動形式。(綜合思維)
                                    
                                    
                                    
                                    
下表顯示X、Y兩地同年出現(xiàn)地震的有關資料。X地位于美國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讀表,完成1~2題。
地點 X Y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0 500
震中距(千米) 5.8 2.5
地震發(fā)生時間(地方時) 10:25 4:00
震級 7.4 7.1
死亡人數(shù) 8 1 820
1.依據(jù)表中資料,下列判斷不可靠的是(  )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X地地震釋放的能量大于Y地
C.X、Y兩地距震中遠近
D.X、Y兩地的地震是否屬于破壞性地震
2.Y地較X地因地震死亡人數(shù)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  )
A.Y地人口密度較大
B.Y地距離震中較近
C.Y地的地震發(fā)生在夜間
D.Y地位于板塊邊界地帶
我國某地質勘探隊在新疆某區(qū)域利用地震波勘探石油,該勘探區(qū)域地形完整,未經(jīng)大規(guī)模地質變動,且基本無地下含水層存在。下圖示意勘探區(qū)地震波波速隨深度的變化,M、N代表不同的地震波。據(jù)此完成3~4題。
3.N波(  )
A.傳播介質較M波少 B.傳播速度較M波快
C.不能傳播能量 D.可在空氣中傳播
4.該地石油埋藏的深度最可能是(  )
A.1 000米 B.1 500米
C.2 900米 D.4 000米
知識點二 地球的內部圈層
1.內部圈層劃分
(1)劃分依據(jù):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__________的變化。
(2)界面
界面 地震波特點
a ________面 該面下縱波和橫波的速度都明顯________
b ________面 在這里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________,橫波完全消失
(3)內部圈層
名稱 范圍 分層 組成和特點
地殼 地面以下、________以上的部分 ① 厚薄不均,平均厚度為________千米,大陸地殼較________,大洋地殼較________
地幔 在莫霍面以下到__________面以上 上地幔 __ 上部的__________,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
下地幔 __ 固體物質
地核 古登堡面所包圍的球體 外核 __ 呈______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形成地球的磁場
內核 ⑤ 呈________態(tài)
2.巖石圈:位于________和上地幔________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巖石組成。
[知識拓展] 地殼與巖石圈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地殼位于莫霍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層薄薄的、由巖石組成的堅硬外殼。巖石圈不同于地殼,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兩者關系如下圖所示:
[情境] 根據(jù)天然月震和人為地震波提供的資料,研究認為月球有著與地球類似的內部圈層結構??茖W家推斷由斜長巖組成的高地月殼和由玄武巖組成的月海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5千米。月幔的部分占了月球一半以上的體積,自月殼之下至少可以延續(xù)至1 000千米的深度,物質密度一般超過3.5克/立方厘米,主要由輝石、橄欖石組成,推測溫度約為500 ℃。月核是月球的中心區(qū)域,溫度大致在1 000~1 600 ℃,很可能是熔融狀態(tài)或液態(tài),厚度約700千米,根據(jù)推測可能是由鐵、鎳、硫和榴輝巖物質構成的。下圖為月殼與月幔地震波速度變化示意圖?!?br/>[探究] (1)指出自月面向下月球的內部圈層。(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
                                    
                                    
(2)說明科學家確定距月面65千米處為月球內部圈層的一個分界面的依據(jù)。(綜合思維)
                                    
                                    
                                    
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發(fā)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29.59°N,102.08°E),距瀘定縣39千米,距成都市226千米。中國地震預警網(wǎng)通過預警終端、手機App第三方平臺等渠道,為成都地區(qū)提前56秒發(fā)送地震預警信息。據(jù)此完成1~2題。
1.瀘定地震震源位于(  )
①軟流層 ②上地?!、鄣貧ぁ、軒r石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此次地震發(fā)生時,地震預警網(wǎng)能提前發(fā)送地震預警信息利用的原理有(  )
①縱波傳播速度較橫波慢 ②縱波傳播速度較橫波快?、鄣卣鸩▊鞑ニ俣容^電波慢 ④地震波傳播速度較電波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甲、乙是地球內部的兩個明顯不連續(xù)面。據(jù)此完成3~4題。
3.圖中數(shù)字所代表的地球內部圈層正確的是(  )
A.①層是巖石圈 B.②上部有軟流層
C.③層外核為固態(tài) D.①+②層為地殼
4.A地火山噴出的熔巖來自圖中(  )
A.①層下部 B.②層下部
C.②層上部 D.③層上部
知識點三 地球的外部圈層
1.組成: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A________圈、B________圈和C________圈。
2.圈層劃分
概念 特點
大氣圈 包裹地球的________層 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的密度迅速________。一般認為__________千米高度是大氣圈的上界
水圈 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種形態(tài)水體的總稱 根據(jù)水存在的位置和狀態(tài),水圈可分為________、陸地水、________和生物水,其中________水又主要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與人類社會關系最為密切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__________的總稱 生物圈滲透于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的全部和________的上部,其中地面以上________米到水面以下________米的范圍內,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
3.相互關系:大氣圈、水圈、生物圈與巖石圈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共同構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
[知識拓展] 生物圈的特殊性
(1)組成成分特殊:生物圈由所有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組成,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有機圈層,也是最活躍的圈層。
(2)空間分布范圍特殊:生物圈占有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是唯一不占獨立空間的圈層。如圖所示:
[情境] 當?shù)貢r間2023年12月3日14時54分,位于印度尼西亞西蘇門答臘省的馬拉皮火山突然爆發(fā),噴出的火山灰柱高達3 000米。
[探究] (1)火山噴發(fā)形成的火山灰柱聯(lián)系的地球圈層是什么?(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
                                    
                                    
(2)火山噴發(fā)物進入大氣后,會形成火山灰,指出火山灰在地球圈層結構中的物質遷移順序。(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
                                    
                                    
五大連池風景區(qū)總面積1 060 km2,14座新老時期火山的噴發(fā)年代跨越200多萬年,被譽為“天然火山博物館”和“打開的火山教科書”。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將五個火山堰塞湖連在一起,形成了五大連池。結合五大連池(局部)景觀圖和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圖,回答1~2題。
                
1.五大連池景觀體現(xiàn)出的地球圈層的個數(shù)是(  )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2.下列關于地球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④圈層的溫度、壓力和密度都比較小
B.③圈層最可能為液態(tài)
C.②圈層橫波不能通過
D.①圈層厚度海洋大于陸地
如圖為四大圈層位置示意圖,其中丙圈層是一個連續(xù)的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據(jù)此完成3~4題。
3.圖中甲、乙、丙、丁四個圈層依次是(  )
A.大氣圈、巖石圈、水圈、生物圈
B.巖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氣圈
C.生物圈、巖石圈、水圈、大氣圈
D.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水圈
4.丁圈層的特征是(  )
A.隨著海拔上升,溫度逐漸降低
B.由自然界的各種水體構成
C.由巖石構成,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
D.由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構成
第三節(jié) 地球的圈層結構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1.(1)能量 震動 (2)震源 震中 震中距 (3)①高 ②一?、? 7 (4)程度?、俣唷?.(1)波動 (2)慢 快 固 液
[情境探究] 提示 (1)地震的能量是以地震波的形式傳到地面的。
(2)受地震波傳播速度不同的影響,地面上的物體先上下震動,再左右晃動。
[對點突破]
1.A [從表中的資料信息能夠明確的是震級(釋放的能量)、與震中的距離、有人員傷亡(受地震波的沖擊)、都是5級以上的地震,為破壞性地震。不能明確判斷的是震源深度。]
2.D [地震產(chǎn)生的危害與人口密度、經(jīng)濟水平、離震中的距離、地震發(fā)生的時間、抗震救災的能力等有關。X地位于板塊邊界地帶,Y地位于印度洋板塊的內部,故D項符合題意。]
3.A [讀圖可知,N波波速慢,為橫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M波傳播速度快,為縱波,能通過固體、液態(tài)和氣體傳播,N傳播介質較M波少,A正確;傳播速度較M波慢,B錯誤;橫波能傳播能量,C錯誤;橫波不可在空氣中傳播,D錯誤。]
4.C [讀圖可知,N、M兩波波速在2 900米時,橫波N消失,縱波M減速,說明物質發(fā)生改變,可能為液態(tài),故該地石油埋藏的深度最可能是2 900米,選C。]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1.(1)速度 (2)莫霍 增加 古登堡 下降 (3)莫霍面 17 厚 薄 古登堡?、凇≤浟鲗印、邸、堋∫骸」獭?.地殼 頂
[情境探究] 提示 (1)月殼、月幔、月核。
(2)距月面65千米處,地震波傳播速度明顯加快,由此推測其兩側物質有較大差異,說明該處存在分界面。
[對點突破]
1.C [地殼的平均厚度約17千米,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厚度為39~41千米,瀘定縣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應位于地殼,③正確;巖石圈包括地殼全部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地區(qū),④正確;軟流層、上地幔都位于17千米以下,①②錯誤。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排除A、B、D。]
2.B [地震發(fā)生時,縱波速度快但破壞性小,橫波的破壞性大但速度慢;同時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較電波慢,預警系統(tǒng)可以提前在橫波到來之前發(fā)送預警信息,②③正確,①④錯誤。綜上所述,B正確,排除A、C、D。]
3.B [因為甲、乙是地球內部的兩個明顯不連續(xù)面,可判斷甲是莫霍面,乙是古登堡面;①是地殼,②是地幔,③是地核;上地幔頂部有軟流層,故選B。]
4.C [火山噴出的熔巖來自軟流層,即②上部,故選C。]
知識點三
[知能提升]
1.大氣 水 生物 2.氣體 減小 2 000~3 000 海洋水 大氣水 陸地 生存環(huán)境 大氣圈 水圈 巖石圈 100 200
3.聯(lián)系 滲透
[情境探究] 提示 (1)內部圈層的地幔、地殼,外部圈層的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2)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對點突破]
1.C [五大連池景觀圖中出現(xiàn)了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四大圈層。C選項正確。]
2.B [④圈層為內核,溫度、壓力和密度都較大,A錯誤;③圈層為外核,橫波不可以通過,最可能為液態(tài),B正確;②圈層為地幔,橫波和縱波都可以通過,C錯誤;①圈層為地殼,厚度(大陸地殼厚度一般為39~41千米,大洋地殼平均厚度為5~10千米)海洋較陸地薄,D錯誤。]
3.A [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丙圈層是一個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應為水圈,排除D;甲圈層位于最外圍,應為大氣圈,B、C錯;乙圈層應為巖石圈,丁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全部以及巖石圈上部,應為生物圈,故選A。]
4.D [結合上題分析可知,丁圈層為生物圈,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構成,D正確; A選項是大氣圈中對流層的特點;水圈是由自然界的各種水體構成;巖石圈是由巖石構成,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第四節(jié) 地球的演化
學習目標 1.根據(jù)地層和化石,推測其形成時期以及古地理環(huán)境特征。(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
2.運用地質年代表,說出主要地質年代的大致時間,了解地球的演化簡史。(綜合思維)
3.從生物演化、構造運動和礦產(chǎn)形成等方面,說明地球演化的過程。(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地層和化石
1.地層:地殼上部呈帶狀展布的________巖石或堆積物。
2.地層特點
特點 具體內容
按順序 排列 正常情況,先形成的在________,后形成的在________。但有的地層層序顛倒,有的地層缺失
常含有 ______ 地層中的化石,多數(shù)是古生物的遺體,少數(shù)是古生物活動的遺跡
3.研究意義
研究意義 依據(jù) 舉例
確定地層的時代和________ 相同時代的地層往往保存著________或________的化石,不同時代的地層一般含有________的化石。生物從簡單向復雜、從低級向高級不斷進化 含三葉蟲、大羽羊齒化石的,為________代地層
含恐龍化石的,為中生代地層
指示地層沉積時的環(huán)境特征 地層組成物質的性質和化石特征 紅色巖層指示________環(huán)境
黑色頁巖并含黃鐵礦指示__________環(huán)境
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溫暖的__________環(huán)境
破碎貝殼指示________環(huán)境
[知識拓展] 化石與地理環(huán)境
化石 地理環(huán)境
三葉蟲化石 寒武紀時期,海洋環(huán)境
恐龍化石 中生代時期,溫暖濕潤的森林環(huán)境,大氣含氧量高
珊瑚化石 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
海螺化石 溫暖的海洋環(huán)境
煤炭 溫暖濕潤的陸生環(huán)境
琥珀 溫暖濕潤的森林環(huán)境,大量松柏類植被
地層和化石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與“文字”。據(jù)此完成1~2題。
1.下列關于地層和化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層總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
B.不含化石的地層是最新的
C.根據(jù)化石可以確定地層順序和年代,卻無從考證當時的地理環(huán)境
D.根據(jù)化石確定地層順序和年代的基本原理是:生物進化具有階段性和不可逆性,即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進化
2.在沒有被破壞的地層中,有關化石分布的情況,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古老地層中的生物化石簡單低等
B.在極古老的地層中也可找到高等生物化石
C.新近地層中的生物化石復雜高等
D.新近地層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地層是地殼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成層巖石的總稱。據(jù)此完成3~4題。
                
3.研究古地理環(huán)境的主要依據(jù)是(  )
A.文字記載 B.考古資料
C.標本與化石 D.地層和化石
4.與①對應的地層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知識點二 地球的演化史
1.地質年代表
(1)劃分依據(jù):____________、生物演化階段、地殼運動和巖石年齡等。
(2)時間單位:________、代、紀。
(3)地質年代表
2.演化歷程
時間 演化歷程
前寒武紀 冥古宙 ________地球階段
太古宙 沒有寬廣的________,形成________礦,早期無生命現(xiàn)象,中期出現(xiàn)最________的生物
元古宙 現(xiàn)在陸地的位置仍大部被海洋所占據(jù),晚期出現(xiàn)若干大片________。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原核生物到________生物的發(fā)展
顯生宙 古生代 中后期,陸地面積大大________,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雛形基本形成,我國東北、華北抬升成________。早期,海生________動物空前繁盛;中期,出現(xiàn)了________動物——魚類;后期一部分魚類演化成________類,動物從海洋向陸地發(fā)展。中后期________植物繁盛,后期是重要的________時期。末期,發(fā)生地球歷史上最大的滅絕事件
中生代 陸地面積空前________。________動物盛行,恐龍繁盛,出現(xiàn)始祖鳥;________植物迅速發(fā)展,重要的造煤時期。末期,恐龍和海洋中50%以上的無脊椎動物種類滅絕
新生代 形成________地貌格局及海陸分布。________動物和________植物大發(fā)展,出現(xiàn)了靈長類;__________出現(xiàn)了人類,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飛躍
在掌握生物進化與環(huán)境演變簡史中,重點抓住以下幾條線索:
(1)時間變化
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記憶)。
(2)動物演化
動物孕育、萌芽和發(fā)展的初期階段→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魚類時代→兩棲動物時代→爬行動物時代→哺乳動物時代→人類時代。
(3)植物變化
海生藻類時代→陸上孢子植物時代→裸子植物時代→被子植物時代。
[情境] 電影《侏羅紀公園》主要講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學家利用凝結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體內的恐龍血液提取出恐龍的遺傳基因,將已絕跡6 500萬年的史前龐然大物復生,使整個努布拉島成為恐龍的樂園,即“侏羅紀公園”。
[探究] (1)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這種物種主要出現(xiàn)在地質歷史上的哪個時代?距今約多少年?(綜合思維)
                                    
                                    
                                    
                                    
                                    
(2)在恐龍繁盛的時代,地球上主要以什么植物為主?對于我們目前的人類社會有何影響?(綜合思維、人地協(xié)調觀)
                                    
                                    
                                    
                                    
                                    
2021年9月29日,科研人員在我國華南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生活于4.3億年前的海生無脊椎動物—混翅鱟(hòu)化石,并將這一新屬新種命名為秀山恐鱟,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fā)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通報》。據(jù)此完成1~2題。
1.秀山恐鱟生存的地質年代是(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太古宙
2.秀山恐鱟生存的地質年代(  )
A.恐龍稱霸地球 B.現(xiàn)代海陸形成
C.重要成鐵時代 D.蕨類植物繁盛
地球演化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下圖為“科學家繪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氣中氧氣含量變化示意圖”。完成3~4題。
3.地質時期,地球氧氣濃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陸的變遷 B.頻繁的火山爆發(fā)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
4.地質年代丙(  )
A.是重要的造煤時期 B.是重要的成鐵期
C.爬行動物盛行 D.現(xiàn)代海陸形成
第四節(jié) 地球的演化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1.層狀 2.下 上 化石 3.順序 相同 近似 不同 古生 氧化 還原 淺海 濱海
[對點突破]
1.D [正常情況下,地層總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但地層層序顛倒的情況下,地層也會老的在上,新的在下;化石并不是判斷地層新老的唯一指標;根據(jù)化石可以推測古生物沉積時的地理環(huán)境。]
2.B [在極古老的地層中不可能找到高等生物化石,高等生物化石多存在于新近的地層中。]
3.D [地層和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記錄。研究古地理環(huán)境的主要依據(jù)是地層和化石。]
4.C [相同的地層往往含有相同的化石。與①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層為丙。]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1.(1)地層順序 (2)宙 (3)古生 中生 新生 2.初生 大陸 鐵 原始 陸地 真核 增加 陸地 無脊椎 脊椎 兩棲 蕨類 造煤 擴大 爬行 裸子 現(xiàn)代 哺乳 被子 第四紀
[情境探究] 提示 (1)恐龍這種物種主要出現(xiàn)在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距今約2.52億年~6 600萬年。
(2)中生代裸子植物極度繁盛,在陸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因此可以說該時代茂密的植物,為我們目前的人類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大量的化石能源。
[對點突破]
1.C [材料中“4.3億年前的海生無脊椎動物”說明秀山恐鱟是古生代生物,故選C。]
2.D [古生代是重要成煤時代,蕨類植物繁盛,C錯誤,D正確;中生代恐龍稱霸地球,A錯誤;新生代時期現(xiàn)代海陸形成,B錯誤。]
3.D [讀圖可知,隨著生物的進化,綠色植物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大量氧氣,使地球氧氣濃度在前寒武紀后期迅速增加并在古生代以來保持相對穩(wěn)定,生物呼吸作用會消耗氧氣,C錯誤,D正確;海陸變遷、頻繁的火山爆發(fā)與地球氧氣濃度變化關系不大,A、B錯誤。]
4.A [丙為古生代。晚古生代,蕨類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是地質歷史上重要的成煤期,A正確;重要的成鐵期在前寒武紀時期,B錯;爬行動物盛行在中生代,C錯;現(xiàn)代海陸形成在新生代,D錯。]第1課時 多層次的天體系統(tǒng)
學習目標 1.根據(jù)相關資料,進行天文觀測,說明常見天體及天體系統(tǒng)的特點。(地理實踐力)
2.通過學習宇宙的相關知識,培養(yǎng)科學的宇宙觀。(人地協(xié)調觀)
知識點 天體與天體系統(tǒng)
一、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1.宇宙:是所有________、空間和物質的總和,是物質世界的整體。
2.可觀測宇宙(已知宇宙):指人類已經(jīng)觀測到的____________,其半徑約________光年。
3.光年:是天文學中的________單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傳播的距離。1光年約等于9.460 7×1012千米。
二、多層次的天體系統(tǒng)
1.基本概念
(1)天體:宇宙中的____________、星云、行星、________等各種物質,通稱天體。常見天體如下:
天體類型 組成 特點
恒星 熾熱的氣體 ①質量龐大,自身能發(fā)出光和熱;②恒星之間相距遙遠;③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 塵埃和氣體物質 ①云霧狀天體;②密度小,體積和質量都很大
行星 如太陽系八大行星 本身不發(fā)光,沿著固定的近圓形軌道圍繞恒星運動
衛(wèi)星 如月球 ①環(huán)繞行星運轉、本身不發(fā)光;②衛(wèi)星大小不一,但是質量不會超過它繞轉的行星
流星體 塵粒和固體塊 與大氣摩擦生熱而燃燒發(fā)光,形成流星
彗星 彗核:冰物質 彗發(fā):氣體和塵埃 ①密度很小,具有云霧狀外表,自己不能發(fā)光;②拖著長尾,繞恒星(如太陽)運行
(2)天體系統(tǒng):運動著的天體因互相________和互相________,形成天體系統(tǒng)。天體系統(tǒng)分為四個級別,圖示如下:
可觀測宇宙
2.銀河系與河外星系
(1)銀河系:主要由____________、星云等比較大的天體組成,所有的恒星都環(huán)繞共同的中心——________旋轉。
(2)河外星系:指在銀河系以外,與銀河系____________的恒星系統(tǒng)。
(3)可觀測宇宙:包括銀河系與現(xiàn)階段所能觀測到的____________,是目前人類所知道的最高一級天體系統(tǒng)。
3.太陽系與地月系
(1)太陽系
①組成:太陽、________、矮行星和衛(wèi)星,以及小行星、________、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等太陽系小天體,中心天體是________。
②圖中按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A水星、B金星、C________、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③八大行星分類
類地行星 ________、金星、地球、________
巨行星 ________、土星
遠日行星 ____________、海王星
④八大行星運動特征
a.同向性:繞日公轉方向都是____________。
b.近圓性:繞日公轉的軌道形狀近似圓形。
c.共面性:軌道面幾乎在同一平面上。
⑤小行星帶位于火星軌道與________軌道之間。
(2)地月系:指地球與其衛(wèi)星________組成的天體系統(tǒng)。
①月球在環(huán)繞地球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月球公轉、自轉的________和________完全一樣,總是以一面對著地球。
②月球本身不發(fā)可見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________光。
1.“三看法”判斷天體
例如,判斷流星體、流星現(xiàn)象與隕星是否屬于天體。
2.“四看法”判斷天體系統(tǒng)
①天體系統(tǒng)至少由兩個天體組成,單個天體不能構成天體系統(tǒng);②構成天體系統(tǒng)的天體位置比較靠近時,互相之間的吸引力足夠大,才能通過互相吸引而互相繞轉;③天體之間必須同時具備“互相吸引、互相繞轉”兩個條件才能構成天體系統(tǒng),缺一不可。
[情境]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隨后,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探究] (1)等待發(fā)射的運載火箭是否屬于天體?請說出判斷依據(jù)。(區(qū)域認知)
                                    
                                    
(2)進入預定軌道的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將和哪個天體組成天體系統(tǒng)?與該天體系統(tǒng)同級別的天體系統(tǒng)名稱是什么?(綜合思維)
                                    
                                    
(3)推測航天員艙外航天服應具有的主要特性。(人地協(xié)調觀、綜合思維)
                                    
                                    
2023年8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jié)”,此時北半球觀測者多半可在天頂附近的位置用肉眼見到織女星。下圖示意某時地球、太陽與織女星的大致位置。據(jù)此完成1~2 題。
                
1.織女星、地球、太陽分別屬于(  )
A.恒星、行星、行星 B.恒星、行星、恒星
C.彗星、行星、恒星 D.衛(wèi)星、恒星、行星
2.織女星位于(  )
A.銀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陽系 D.地月系
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以“攬星九天”作為圖形標識(如圖)。標識展示了獨特字母“C”形象,匯聚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等多種含義,展現(xiàn)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據(jù)此完成3~4題。
3.對圖形標識中有關行星的解讀恰當?shù)氖?  )
A.公轉周期相同
B.公轉軌道是橢圓
C.公轉方向各不相同
D.太陽系有九大行星
4.圖形標識中,最內側和最外側軌道上的行星分別是(  )
A.金星、天王星 B.地球、木星
C.火星、土星 D.水星、海王星
第1課時 多層次的天體系統(tǒng)
知識點
[知能提升]
一、1.時間 2.有限宇宙 137億 3.距離
二、1.(1)恒星 衛(wèi)星 (2)吸引 繞轉 太陽系 地月系
2.(1)恒星 銀心 (2)同級別 (3)河外星系 3.(1)①行星 彗星 太陽?、诘厍颉、鬯恰』鹦恰∧拘恰√焱跣恰、躠.自西向東?、菽拘恰?2)月球 ①方向 周期?、谔枴?br/>[情境探究] 提示 (1)不屬于。等待發(fā)射的運載火箭沒有進入宇宙空間,還是地球的附屬物,不是宇宙間的物質。
(2)地球。地月系。
(3)耐高溫;高強度;防輻射等。
[對點突破]
1.B [織女星和太陽都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故選B。]
2.A [織女星距離地球約25光年,位于銀河系,故選A。]
3.B [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主要是探測太陽系內的行星,因此圖示為太陽系內行星示意圖。太陽系內有八大行星,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太陽系內行星公轉周期不同,公轉軌道都是橢圓。B項正確。]
4.D [太陽系中,最內側的行星是水星,最外側的行星是海王星。D項正確。]第2課時 特殊行星——地球、觀察月相
學習目標 1.結合有關資料,分析地球上或者其他星球存在生命的條件。(綜合思維、人地協(xié)調觀)
2.學會觀察、識別月相,解釋一些常見的天文現(xiàn)象。(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
知識點一 特殊行星——地球
1.特殊性:在地球上產(chǎn)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級智慧________——人類。
2.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條件
(1)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條件:主要是針對地球所在天體系統(tǒng)的宇宙環(huán)境而言。
(2)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條件:充足的________,恰到好處的大氣厚度和大氣成分,適宜的溫度范圍等。
“四看法”分析星球存在生命的思路
[情境] 與其他行星相比較,地球的條件是非常優(yōu)越的。首先,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加上自轉周期與公轉周期適當,使得全球能夠接受適量的太陽光熱。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約為15 ℃,適宜萬物生長,而且能夠使水在大范圍內保持液態(tài),形成水圈。水星和金星表面平均溫度約為167 ℃和464 ℃;木星、土星表面平均溫度約為-110 ℃和-140 ℃;更遠的兩顆行星表面平均溫度都在-200 ℃左右,條件十分惡劣。
[探究] (1)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溫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溫度很低?(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
                                    
                                    
                                    
                                    
                                    
(2)材料中反映出地球在太陽系中的優(yōu)越條件是什么?(綜合思維)
                                    
                                    
                                    
                                    
                                    
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一顆繞昏暗恒星運轉的類地行星(如下圖),距地球僅40光年。它是一個熱氣騰騰的“水世界”,體積約是地球的6倍。據(jù)推測,這個“水世界”同樣擁有大氣層,且75%的表面區(qū)域被水覆蓋,但由于溫度太高,它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據(jù)此完成1~2題。
                
1.“水世界”類地行星所在的天體系統(tǒng)是(  )
A.地月系 B.銀河系
C.太陽系 D.河外星系
2.天文學家推測“水世界”類地行星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據(jù)是(  )
A.該行星陸地面積狹小
B.該行星不存在大氣層
C.該行星距離恒星太近
D.該行星距離恒星太遠
開普勒186f是一顆環(huán)繞紅矮星開普勒186的行星,距離地球約492光年,是第一顆在太陽以外的恒星附近發(fā)現(xiàn)的宜居帶(適合生命居住的地帶,意味著它的溫度可能會比較舒適)的系外行星。下圖示意宜居帶位置。據(jù)此完成3~4題。
3.該宜居帶位于(  )
A.河外星系 B.銀河系
C.太陽系 D.地月系
4.該宜居帶的形成條件主要是(  )
A.與恒星距離適中
B.恒星的質量適中
C.宜居帶內的行星有大氣層
D.宜居帶內的行星有液態(tài)水
知識點二 觀察月相
1.月相:月亮盈虧變化而出現(xiàn)的各種形態(tài)。
2.月相變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發(fā)光,只是反射太陽光,由于日、地、月的相對運動而造成三者位置的變化。
3.變化規(guī)律
農(nóng)歷 月相 月相變化時日、地、月的位置關系 月亮 位置 月亮 朝向
初一 新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線,月居中
初七、 初八 上弦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西邊 天空 月面 朝西
十五、 十六 滿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線,地居中
二十二、 二十三 下弦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東邊 天空 月面 朝東
1.觀測月相
農(nóng)歷上半月的上弦月出現(xiàn)在上半夜,在西邊天空,月面向西;農(nóng)歷下半月的下弦月出現(xiàn)在下半夜,在東邊天空,月面向東??谠E: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
2.月相變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間。初七初八上弦月,月面朝西上半夜。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情境] 下圖所示晴天時青島當?shù)厝章鋾r刻,甲地的觀察者所能觀測到的農(nóng)歷初一到十五期間夜空中的幾種月相。圖中水平線是地平線,虛線表示觀察者可見的地平線以上的半個天空。月球同太陽一樣,每天按順時針方向東升西落。
[探究] (1)在圖中甲地觀察上弦月時,觀察者應面朝哪個方位(北或南)觀測?此刻月球亮面朝向哪個方位(西或東)?(區(qū)域認知、地理實踐力)
                                    
                                    
                                    
                                    
(2)在農(nóng)歷月初(初三、初四)日落后,能夠觀測到哪種月相?并解釋清晨(或黎明)時,不可能看見它的原因。(綜合思維)
                                    
                                    
                                    
                                    
                                    
                                    
(3)簡述農(nóng)歷初一到十五月球的亮面的變化規(guī)律。(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
                                    
                                    
                                    
                                    
                                    
2021年9月10日晚,浙江麗水某同學在窗外觀測到“金星伴月”的景象(如下圖)。完成1~2題。
1.當天可能是農(nóng)歷(  )
A.初四 B.十二
C.二十 D.廿八
2.該月相(  )
A.見于上半夜東邊天空
B.見于下半夜東邊天空
C.見于上半夜西邊天空
D.見于下半夜西邊天空
2023年8月22日正值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節(jié)”(農(nóng)歷七月初七),家住山東青島的小明傍晚去海邊賞月。下圖為某月不同時間的月相圖。據(jù)此完成3~4題。
3.2023年七夕節(jié)小明看到的月亮形狀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2023年七夕節(jié)小明觀賞月亮時應面向(  )
A.東北方位 B.西北方位
C.西南方位 D.東南方位
第2課時 特殊行星——地球、觀察月相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1.生命 2.(2)水分
[情境探究] 提示 (1)水星、金星距離太陽近,得到的太陽輻射多,溫度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距離太陽遠,得到的太陽輻射少,溫度低。
(2)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適中,因此有適宜的溫度。
[對點突破]
1.B [據(jù)題意,該類地行星繞昏暗恒星運轉,距地球40光年,該距離超越了太陽系的范圍,但沒有超越銀河系,屬于銀河系。B正確,C、D錯誤;地月系屬于太陽系,A錯誤。]
2.C [根據(jù)材料“但由于溫度太高,它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可推測,行星溫度高主要是因為距離恒星太近,C正確,D錯誤;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誕生在海洋,因此陸地面積大小與生命是否存在關系不大,A錯誤;由材料可知,“水世界”類地行星擁有大氣層,B錯誤。]
3.B [根據(jù)材料可知,該宜居帶距離地球約492光年,是太陽系以外的恒星宜居帶,所以該宜居帶位于銀河系,B正確,A、C、D錯誤。]
4.A [根據(jù)材料可知,宜居帶是適合生命居住的地帶,它的溫度較適宜,所以該宜居帶的形成條件是與恒星距離適中,A正確;恒星的質量適中不是溫度適宜的原因,B錯誤;宜居帶內的行星有大氣層和液態(tài)水,是行星自身的條件,但不是宜居帶形成的條件,C、D錯誤。]
知識點二
[情境探究] 提示 (1)南;西。
(2)蛾眉月。原因:農(nóng)歷月初(初三、初四),太陽先于月球升起(或月球處于地平線以下)。
(3)月球的亮面逐日增大,可觀測的時間段逐日變長。
[對點突破]
1.A [圖中月相是西側亮的蛾眉月,為農(nóng)歷上半月的月相。且月相呈月牙狀,為新月后不久的月相,故選A。]
2.C [月面向西,該月相應該出現(xiàn)在上半夜西邊天空,故選C。]
3.B [此時為農(nóng)歷初七,應為上弦月,圖中乙位置為上弦月,B正確;甲位置為農(nóng)歷上半月的蛾眉月,丙位置為滿月,丁位置為農(nóng)歷下半月的蛾眉月。故選B。]
4.C [上弦月時,天球上月球與太陽相距90°。日落時月球在最高處(當?shù)厣现刑?,月落時太陽在最低處(下中天),也就是午夜時分,這期間月球在當?shù)氐奈髂咸炜眨孕∶饔^賞月亮時應面向西南方位,故選C。章末整合提升
微專題一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一課
2021年12月9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時隔8年之后,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疤战處煛钡灾緞?、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
在約60分鐘的授課中,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生動介紹展示了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xiàn)象,并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授課期間,航天員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了實時互動交流。此次太空授課活動進行了全程現(xiàn)場直播,在中國科技館設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分設4個地面分課堂,共1 420名中小學生代表參加現(xiàn)場活動。
【微訓練】
北京時間2021年11月7日18時51分,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瞿志剛身著新型艙外航天服首次出艙,據(jù)設計者介紹該新型艙外航天服(如圖)是一個小型的飛行器,它可以為航天員提供壓力防護、熱防護以及氧氣等生命保障的條件,并為航天員提供在艙外活動8小時的生命保障功能。12月9日15時40分,3位“太空教師”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據(jù)此完成1~4題。
1.三位航天員所在的空間站所屬的天體系統(tǒng)有(  )
①地月系?、谔栂怠、坫y河系?、芎油庑窍?br/>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新型艙外航天服的設計反映艙外(  )
A.溫度變化小 B.重力大
C.宇宙輻射少 D.氣體稀薄
3.宇航員在太空看到的天空是(  )
A.黑色 B.藍色
C.紅色 D.綠色
4.可能對此次太空授課影響較大的是(  )
A.太陽輻射 B.陰雨天氣
C.太陽活動 D.極光現(xiàn)象
微專題二 我國的航天發(fā)射
1.熱點信息
北京時間2023年8月31日15時36分,我國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采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九號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衛(wèi)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fā)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北京時間2023年9月5日17時34分,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在山東海陽及附近海域使用谷神星一號海射型運載火箭,將4顆衛(wèi)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fā)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北京時間2023年9月7日2時14分,我國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03星發(fā)射升空,衛(wèi)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fā)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wèi)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nóng)產(chǎn)品估產(chǎn)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北京時間2023年9月27日4時15分,我國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04星發(fā)射升空,衛(wèi)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fā)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wèi)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nóng)產(chǎn)品估產(chǎn)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2.知識拓展——航天基地建設
(1)發(fā)射基地選址的條件
氣象條件 晴天多、陰雨天氣少,風速小,濕度低,有利于發(fā)射和跟蹤
緯度因素 緯度低,自轉線速度大,可以節(jié)省燃料和成本
地勢因素 地勢越高,地球自轉線速度越大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開闊,有利于跟蹤觀測
海陸位置 大陸內部氣象條件好,隱蔽性強,人煙稀少,安全性強;海上人類活動少,安全性強
交通條件 內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裝備的運輸
安全因素 出于國防安全考慮,有的建在山區(qū)、沙漠地區(qū),有的建在地廣人稀處
(2)航天器發(fā)射時間、方向的選擇
時間 在一天中一般選擇在晴朗無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蹤觀測
我國發(fā)射時間主要選擇在北半球冬季,一是便于航天測控網(wǎng)對飛船的監(jiān)控、管理、回收;二是我國有多艘“遠望號”監(jiān)測船在南半球緯度較高的海域,選擇北半球冬季是為了避開南半球惡劣的海況
方向 一般與地球運動方向一致,向東發(fā)射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轉線速度,節(jié)約能源
(3)回收基地選址的條件
①地形平坦,視野開闊,便于搜救。
②人煙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證安全。
③氣候干旱,多晴朗天氣,能見度高。
④地質條件好。
⑤無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區(qū)。
(4)我國四大航天發(fā)射基地分析
①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溫帶大陸性氣候,晴天多,大氣透明度好;深入沙漠腹地,安全性好。
②太原航天基地:位于高原地區(qū),天氣狀況良好天數(shù)較多;交通便利且靠近北京,便于與北京航空航天控制中心聯(lián)系。
③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位于四川大涼山腹地,除考慮國防安全外,地勢高,節(jié)約燃料,發(fā)射條件好。
④文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從緯度看,地球自轉線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載;從交通條件看,瀕臨南海,有利于運輸大型設備;從安全性看,火箭殘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微訓練】
2023年11月3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fā)射場使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wèi)星十號發(fā)射升空,衛(wèi)星進入預定軌道,發(fā)射任務取得完滿成功。據(jù)此完成5~6題。
5.與西昌、酒泉、太原相比,選擇文昌作為我國大型航天器發(fā)射基地,考慮的主要因素是(  )
A.運輸能力 B.科技力量
C.國防安全 D.勞動力素質
6.相對于海南文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優(yōu)勢主要在于(  )
A.緯度低,地球自轉線速度大,可節(jié)省燃料
B.降水少,晴天多,發(fā)射窗口期長(發(fā)射窗口期:適合衛(wèi)星發(fā)射的時間段)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運輸
D.無人區(qū)面積廣,發(fā)射后殘骸不危及人員安全
7.閱讀材料,完成問題。
西昌市全境海拔在1 500米以上,地形以中山為主,占全市總面積的78.9%,高山、低山分別占1.1%和3.4%,河谷平壩面積占16.4%。全年無雨日多達250天,太陽能資源豐富。它是攀西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及交通中心,川滇結合處的重要城市,境內有中國四大航天基地之一的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下圖為西昌市位置示意圖。
試闡述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建設的有利條件。
章末整合提升
專題整合提升
[微訓練]
1.A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神舟十三號空間站應屬于地球的人造衛(wèi)星,屬于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是與銀河系同級別的天體系統(tǒng),是銀河系以外的所有星系的統(tǒng)稱,銀河系與河外星系共同組成可觀測宇宙,因此空間站不屬于河外星系。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
2.D [由材料“據(jù)設計者介紹該新型艙外航天服(上圖)是一個小型飛行器,它可以為航天員提供壓力防護、熱防護以及氧氣等生命保障的條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型艙外航天服的設計反映艙外溫度變化大,重力小,宇宙輻射強,氣體稀薄,缺氧。因此D正確,A、B、C錯誤。]
3.A [在地球上看到的天空是藍色的,那是因為有大氣層的原因,光在大氣層中會形成反射和折射。而太空中沒有氣體,是真空的,沒有光能反射或折射進入眼睛,所以看起來是黑的。故A正確,B、C、D錯誤。]
4.C [太陽活動擾動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信,故最可能干擾航天員太空授課電視直播收看效果的是太陽活動,與云雨和太陽輻射無關,A、B錯誤;極光和無線電短波通信被干擾都屬于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D錯誤。故選C。]
5.A [文昌有海運之便,有利于運輸大型航天器,A正確。]
6.B [海南文昌緯度更低,地球自轉線速度大,可以節(jié)省燃料;海南周圍都是海洋,海上交通便利,便于大型火箭的運輸;兩個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無人區(qū)面積都較廣,發(fā)射后殘骸不危及人員安全。與文昌相比,酒泉位于我國西北內陸地區(qū),降水較少,晴天多,發(fā)射窗口期長。]
7.緯度低,地球自轉線速度較大,發(fā)射衛(wèi)星可以獲得較大的初始速度,節(jié)省燃料;海拔較高,空氣較稀薄,晴天多,大氣透明度高,利于航天發(fā)射;地處川西高原,人口稀少,對居民影響小;地形隱蔽,地處內陸,安全性好;有高速公路連接,交通條件較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黄骅市| 侯马市| 开封县| 常熟市| 磐石市| 福建省| 青岛市| 溧阳市| 通榆县| 贞丰县| 双辽市| 方城县| 开原市| 巩义市| 当雄县| 商都县| 肇州县| 恩平市| 揭西县| 乡城县| 和田县| 曲周县| 新源县| 新源县| 泾阳县| 华坪县| 平远县| 阜阳市| 阿坝| 兴仁县| 高邮市| 泾源县| 镇平县| 洛浦县| 塔河县| 霍山县| 高青县| 汉川市| 康定县| 屯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