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3 實踐與探索第1課時 等積變形問題1.借助立體及平面圖形學會分析復雜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等量關系.(難點)2.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簡單的圖形問題.(重點)一、新課導入[情境導入]如圖,從一個水杯向另一個水杯倒水:思考:在這個過程中什么沒有發生變化?二、新知探究(一)平面圖形的形狀變化[課件展示]問題1 用一根長60cm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1)如果長方形的寬是長的,求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思考:在這個過程中什么沒有發生變化?長方形的周長(或長與寬的和)不變.分析:等量關系:(長+寬)×2=周長.解:設此時長方形的長為xcm,則它的寬為xcm.根據題意,得(x+x)×2=60.解得x=18.所以x=12.此時長方形的長為18cm、寬為12cm.(2)如果長方形的寬比長少4cm,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解:設此時長方形的長為x cm,則它的寬為(x-4)cm.根據題意,得(x+x-4)×2=60.解得x=17.所以17-4=13(cm).∴此時長方形的長為17cm、寬為13cm,面積為17×13=221(cm2).(3)比較小題(1)(2)所得的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你還能圍出面積更大的長方形嗎?解:(1)中長方形的面積為18×12=216(cm2),∵221>216,∴(2)中長方形的面積比(1)中長方形的面積大.同理,我們可計算當寬比長少2cm時,S=224cm2;當寬比長少1cm時,S=224.75cm2;當寬與長相等時,S=225cm2;∴還可以圍出面積更大的長方形.由此可以得到:長方形的長與寬相差越小,長方形的面積越大;當長與寬相等(相差為0)時,長方形的面積最大.討論:每小題中如何設未知數?在小題(2)中,能不能直接設長方形的面積為x cm2?若不能,該怎么辦?在每小題中均可設長方形的長或寬為未知數.小題(2)中,因為已知長與寬的關系,而不是面積的關系,所以不能直接設出長方形的面積.只能間接地設出長方形的長或寬,待求出長方形的長或寬后,再進一步計算.[典型例題]例1 用兩根等長的鐵絲分別繞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圓,已知正方形的邊長比圓的半徑長2(π-2)m,求這兩根等長的鐵絲的長度,并通過計算說明誰的面積大.分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關鍵是通過題中的等量關系列方程求得圓的半徑和正方形的邊長,本題的等量關系為:正方形的周長=圓的周長.解:設圓的半徑為r m,則正方形的邊長為[r+2(π-2)]m.根據題意,得2πr=4(r+2π-4),解得r=4.∴鐵絲的長為2πr=8π(m).∴圓的面積是π×42=16π(m2),正方形的面積為[4+2(π-2)]2=4π2(m2).∵4π×4>4π×π,所以16π>4π2,∴圓的面積大.答:鐵絲的長為8π m,圓的面積較大.[歸納總結](1)兩個圖形的形狀、面積不同,但周長相同;兩個圖形的形狀、面積不同,但是根據題意可以找出它們的周長之間的關系,把這個關系作為等量關系.解決問題的關鍵是通過分析變化過程,挖掘其等量關系,從而可列出方程.(二)立體圖形的形狀變化[課件展示]問題2 某居民樓頂有一個底面直徑和高均為4 m的圓柱形儲水箱.現對該樓進行維修改造,為減少樓頂原有儲水箱的占地面積,需要將它的底面直徑由4 m減少為3.2 m.那么在容積不變的前提下,水箱的高度將由原先的4 m變為多少米?1.如果設水箱的高變為x m,填寫下表:2.根據表格中的分析,找出等量關系;舊水箱的容積=新水箱的容積.3.列出方程并求解.π×22×4=π×1.62x.解得x=6.25.因此,水箱的高度變成了6.25m.[典型例題]例2 一種牙膏出口處直徑為5 mm,小明每次刷牙都擠出1 cm長的牙膏,這樣一支牙膏可以用36次,該品牌牙膏推出新包裝,只是將出口處直徑改為6 mm,小明還是按習慣每次擠出1 cm的牙膏,這樣,這一支牙膏能用多少次?解:設這一支牙膏能用x次,根據題意,得解這個方程,得x=25.經檢驗,符合題意.答:這一支牙膏能用25次.思考:你認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主要步驟有哪些?1.審——通過審題找出等量關系.2.設——設出合理的未知數(直接或間接),注意單位名稱.3.列——依據找到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4.解——求出方程的解(對間接設的未知數牢記繼續求解).5.檢——檢驗求出的值是否為方程的解,并檢驗是否符合實際問題.6.答——注意單位名稱.三、課堂小結1.應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形積問題:(1)平面圖形的形狀變化;(2)立體圖形的形狀變化.2.應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審、設、列、解、檢、答.四、課堂訓練1.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40 cm,若將長減少8 cm,寬增加2 cm,長方形就變成了正方形,則正方形的邊長為( B )A. 6 cm B. 7 cm C. 8 cm D. 9 cm2.一個梯形的面積是60 cm2、高為5 cm,它的上底比下底短2 cm,求這個梯形上底和下底的長度.設下底長為x cm,則下面所列方程正確的是( C )3.根據圖中給出的信息,可得正確的方程是( A )A.π×42x=π×32×(x+5)B.π×42x=π×32×(x-5)C.π×82x=π×62×(x+5)D.π×82x=π×62×(x-5)4.要鍛造一個直徑為8厘米、高為4厘米的圓柱形毛坯,則至少應截取直徑為4厘米的圓鋼__16___厘米.5.鋼錠的截面是正方形,其邊長是20厘米,要鍛造成一個長、寬、高分別為40厘米、30厘米、10厘米的長方體,則應截取這種鋼錠多長?解:設應截取這種鋼錠x厘米.根據題意,得20×20x=40×30×10.解這個方程,得x=30.答:應截取這種鋼錠30厘米.五、布置作業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問題的探討,使學生在動手、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第2課時 和、差、倍、分問題及商品銷售問題1.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和、差、倍、分問題.(重點)2.掌握商品銷售問題中的相關概念及數量關系.(重點)3.掌握解決商品銷售問題的一般思路.(難點)一、新課導入[復習導入]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主要步驟有哪些?1.審——通過審題找出等量關系.2.設——設出合理的未知數(直接或間接),注意單位名稱.3.列——依據找到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4.解——求出方程的解(對間接設的未知數牢記繼續求解).5.檢——檢驗求出的值是否為方程的解,并檢驗是否符合實際問題.6.答——注意單位名稱.二、新知探究(一)和、差、倍、分問題[典型例題]例1 希臘數學家丟番圖的墓碑上記載著:“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兩頰長起了細細的胡須;又度過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結了婚;再過五年,他有了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孩子只活到了他父親全部年齡的一半;兒子死后,他在極度悲痛中度過了四年,也與世長辭了.”(1)求:丟番圖的壽命;(2)求:丟番圖開始當爸爸時的年齡.分析:(1)設丟番圖的壽命是x歲,則孩子的壽命是x歲,根據希臘數學家丟番圖墓碑上的記載,可列出關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結論;(2)利用丟番圖開始當爸爸時的年齡=×丟番圖的壽命+×丟番圖的壽命+×丟番圖的壽命+5,即可求出結論.解:(1)設丟番圖的壽命是x歲,則孩子的壽命是x歲,根據題意,得x+x+x+5+x+4=x.解得x=84.答:丟番圖的壽命是84歲.根據題意,得×84+×84+×84+5=14+7+12+5=38(歲).答:丟番圖開始當爸爸時的年齡是38歲.[典型例題]例2 有一群鴿子和一些鴿籠,如果每個鴿籠住6只鴿子,則剩余3只鴿子無鴿籠可住,如果再飛來5只鴿子,連同原來的鴿子,每個鴿籠剛好住8只鴿子,原有多少只鴿子和多少個鴿籠?分析:設原有x個鴿籠,則鴿子有(6x+3)個,根據如果再飛來5只鴿子,連同原來的鴿子,每個鴿籠剛好住8只鴿子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結果.解:設原有x個鴿籠,則鴿子有(6x+3)個.根據題意,得8x=6x+3+5.解得x=4.可得6x+3=24+3=27(個).答:原有27個鴿子,4個鴿籠.[歸納總結]和、差、倍、分問題:①基本量及關系:增長量=原有量×增長率,現有量=原有量+增長量,現有量=原有量-降低量;②尋找相等關系:抓住關鍵詞列方程,常見的關鍵詞有:多、少、和、差、不足、剩余以及倍、增長率等.(二)銷售利潤問題[課件展示]填空:1. 進價為100 元的商品提價 40% 后,標價為___140__元,若按標價的八折銷售,則售價為__112___元,此商品的利潤為___12___元,利潤率是__12%___;2. 某商品原價是 a 元,現在每件打九折銷售,則此時的售價是 0.9a 元;3. 一件商品打 x 折出售,就是用原價乘以 .思考1:上面商品銷售中的盈虧問題里有哪些量 成本價(進價);標價;利潤;盈利;虧損;利潤率.思考2:上面這些量有何關系 [歸納總結]銷售中的盈虧: 1.售價、進價、利潤的關系式:商品利潤= 商品售價-商品進價.2.進價、利潤、利潤率的關系:利潤率=×100%.3.標價、折扣數、商品售價關系:商品售價=標價×.4.商品售價、進價、利潤率的關系:商品售價=商品進價×(1+利潤率).[典型例題]例3 一件服裝先將進價提高25%標價,后進行促銷活動,又按標價的8折出售, 此時售價為60元. 請問商家是盈是虧,還是不盈不虧?分析:設這件衣服的進價是x元.則有以下等量關系:(1)標價=進價×(1+利潤率);(2)促銷時的售價=標價×,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求解.解:設這件衣服的進價是x元,則標價是(1+25%)x元,促銷時的售價是(1+25%)x×0.8 元.依題意,得(1+25%)x×0.8=60. 解得x=60.因為售價60=成本60,答:這家商店不盈不虧.[典型例題]例4 某商場購進一批服裝,一件服裝的標價為400元.(1)若按標價的六折銷售,則實際售價是多少?(2)在(1)的條件下銷售這種服裝仍可獲利20%,問這種服裝每件的進價為多少元?分析:(1)根據售價=標價×,列式計算;(2)設這種服裝每件的進價為a元,根據等量關系:售價=標價×=進價×(1+利潤率)列方程.解:(1)實際售價是400×=240(元).答:實際售價是240元.(2)設這種服裝每件的進價為a元.根據題意,得(1+20%)a=400×0.6.解得a=200.經檢驗,符合題意.答:這種服裝每件的進價為200元.[針對訓練]1.某商品在原價的基礎上提高 25% 標價,若想調回原價,應降價的百分率為 20% .2.我國政府為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決定下調藥品的價格,某種藥品在2021年漲價30%后,2023年降價70%至a元,則這種藥品在2021年漲價前價格為 元.三、課堂小結1.和、差、倍、分問題:①基本量及關系:增長量=原有量×增長率,現有量=原有量+增長量,現有量=原有量-降低量;②尋找相等關系:抓住關鍵詞列方程,常見的關鍵詞有:多、少、和、差、不足、剩余以及倍、增長率等.2.商品銷售問題:商品利潤= 商品售價-商品進價;利潤率=×100%;商品售價=標價×;商品售價=商品進價×(1+利潤率).四、課堂訓練1.通常情況下,體積相等的冰和水,冰的質量比水的質量少,現有一塊9千克的冰,如果一桶水的體積和這塊冰的體積相等,這桶水重( A )A.10千克 B.9千克C.109千克 D.9.9千克2.某種商品按進價提高40%后標價,又以八折優惠賣出,結果每件商品仍獲利15元.此種商品的進價為___125___元.3.某商場把進價為1980元的商品按標價的八折出售,仍獲利20%, 則該商品的標價為 2970 元.4.某班分兩組志愿者去社區服務,第一組20人,第二組25人.現第一組發現人手不夠,需第二組支援,問從第二組調多少人去第一組才能使第一組的人數是第二組的2倍 設抽調x人,則可列方程( D )A.20=2(25-x)C.2(20+x)=25-xB.20+x=2×25D.20+x=2(25-x)5.一商店在某一時間以每件60元的價格賣出兩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虧損25%,賣這兩件衣服總的是盈利還是虧損,或是不盈不虧 解:①設盈利25%的衣服進價是 x 元,依題意,得 (1+0.25)x=60.解得x=48.②設虧損25%的衣服進價是 y元,依題意,得(1-0.25)y=60.解得y=80.兩件衣服的總成本:48+80=128(元).因為120-128=-8(元),所以賣這兩件衣服共虧損了8元.答:賣這兩件衣服共虧損了8元.五、布置作業本節課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入手,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到數學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根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與和、差、倍、分、打折銷售有關的實際問題.審清題意,找出等量關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第3課時 工程問題及行程問題1.學會利用線段圖分析行程問題,尋找等量關系,建立數學模型.(難點)2.能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時間之間的關系列方程解應用題.(重點)3.能利用工程中的數量關系列方程解應用題.(重點)一、新課導入[復習導入]1.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時間; 速度= ; 時間= .2.(1)一件工作,如果甲單獨做2小時完成,那么甲單獨做1小時,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多少 (2)一件工作,如果甲單獨做3小時完成,那么甲單獨做1小時,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多少 (3)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1);(2);(3)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工作時間=.二、新知探究(一)工程問題[課件展示]問題1 某工廠需制作一塊廣告牌,請來兩名工人.已知師傅單獨完成需4天,徒弟單獨完成需6天.(1)兩人合作需幾天完成?(2)如果師傅先工作了2天,然后與徒弟合作,問還需幾天完成?(3)現由徒弟先做1天,再兩人合作,完成后共得報酬900元.如果按各人完成的工作量計算報酬,那么該如何分配?試解答這一系列問題,并和同學們一起交流各自的做法.提示:工作量之和等于總工作量1.解:(1)設兩人合作完成需要x天.列表分析:可列方程x+x=1.解得x=2.4.答:兩人合作完成需要2.4天.(2)設還需y天完成.列表分析:可列方程(y+2)+y=1.解得y=1.2.答:還需1.2天完成.(3)設完成這項工作總共用了z天.列表分析:可列方程(z 1)+z=1.解得z=3.徒弟完成工作量的×3=,師傅完成工作量的×(3 1)=.答:徒弟與師傅平分報酬,每人分得900×=450(元).[歸納總結]解決工程問題的思路:1.三個基本量:工程問題中的三個基本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若把工作量看作1,則工作效率=.2.相等關系:(1)按工作時間:各時間段的工作量之和=完成的工作量.(2)按工作者:若一項工作有甲、乙兩人參與,則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完成的工作量.[針對訓練]1.一條地下管線由甲工程隊單獨鋪設需要12天,由乙工程隊單獨鋪設需要24天.如果由這兩個工程隊從兩端同時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鋪好這條管線?分析:把工作量看作單位“1”,則甲的工作效率為,乙的工作效率為,根據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量,列方程求解.解:設要x天可以鋪好這條管線.由題意,得.解方程,得x=8.答:要8天可以鋪好這條管線.(二)行程問題相遇問題[課件展示]問題2 小明家與樂樂家相距20km,小明從家里出發騎自行車去樂樂家,兩人商定樂樂到時候從家里出發騎自行車去接小明.已知小明騎車的速度為13km/h,樂樂騎車的速度是12km/h.(1)如果兩人同時出發,那么他們經過多少小時相遇?(2)如果小明先走30min,那么樂樂騎車要走多少小時才能與小明相遇?分析:由于小明與樂樂都從家里出發,相向而行,所以(1)如果兩人同時出發,如圖1,相遇時,他們走的路程的和等于兩家之間的距離.即小明走的路程+樂樂走的路程=兩家之間的距離(20km).(2)如果小明先走30min,如圖2,相遇時,他們走的路程的和等于兩家之間的距離.即小明先走的路程+樂樂出發后小明走的路程+樂樂走的路程=兩家之間的距離(20km).解:(1)設他們經過xh相遇.則根據題意,得13x+12x=20.解得x=0.8.答:經過0.8h他們兩人相遇.(2)設樂樂騎車走了th后與小明相遇.則根據題意,得13(0.5+t)+12t=20.解得t=0.54.答:樂樂騎車走0.54h后與小明相遇.[歸納總結]相遇問題: 1.路程=速度×時間.2.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間的距離.注意相向而行的始發時間和地點.追及問題[課件展示]問題3 小明早晨要在7:20以前趕到距家1 000米的學校上學.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發,5分鐘后,小明的爸爸發現他忘了帶歷史作業,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問: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長時間?分析:當爸爸追上小明時,兩人所走的路程相等.解:設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鐘,則此題的數量關系可用線段圖表示如下.根據題意,得80×5+80x=180x.解得x=4.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鐘.[歸納總結]追及問題: 1.路程=速度×時間.2.s快-s慢=s原來距離.注意同向而行的始發時間和地點.[針對訓練]2.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已知A、B兩地的距離為480km,且甲車以65km/h的速度行駛.若兩車4h后相遇,則乙車的行駛速度是多少?解:設乙車的行駛速度是xkm/h.則根據題意,得4(65+x)=480.解得x=55.答:乙車的行駛速度是55km/h.3.一隊學生步行去郊外春游,每小時走4km,學生甲因故推遲出發30min,為了趕上隊伍,甲以6km/h的速度追趕,問甲用多長時間就可追上隊伍?解:設甲用xh就可追上隊伍.則根據題意,得6x=4(x+).解得x=55.55min=h.答:甲用h就可追上隊伍.三、課堂小結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1.工程問題: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2.行程問題:(1)路程=速度×時間.(2)相遇問題: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間的距離.(3)追及問題:s快-s慢=s原來距離.四、課堂訓練1.甲每小時走 5 千米,甲出發 1 小時后,乙騎車從同一地點出發追趕甲,乙用了45 分鐘追上甲,設乙騎車的速度為 x 千米/時,則所列方程為( B )2.甲、乙兩人騎摩托車同時從相距170千米的A、B兩地相向而行,2小時后相遇,如果甲每小時比乙多行5千米,則乙每小時行( B )A.30千米 B.40千米C.50千米 D.45千米3.甲、乙兩人在400米的環形跑道上練習長跑,他們同時同地反向而跑,甲的速度是6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則他們首次相遇時,兩人都跑了( A )A.40秒 B.50秒C.60秒 D.70秒4.一項工作,甲獨做需18天,乙獨做需24天,如果兩人合做8天后,余下的工作再由甲獨做x天完成,那么所列方程為_______.5.生產的一批螺釘、螺母要打包,由一個人做要40h完成.現計劃由一部分人先做4h,然后增加2人與他們一起做8h完成這項工作.假設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體應該先安排多少人工作做4h?解:設應先安排x人做4h.則根據題意,得×4x+×8(x+2)=1.解得x=2.答:應先安排2人做4h.五、布置作業本節課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入手,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到數學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空間,通過猜測、驗證、質疑、討論、解疑等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到學習的樂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