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 解一元一次方程1 等式的性質與方程的簡單變形第1課時 等式的基本性質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2.能利用等式性質對等式進行變形.(重點、難點)一、新課導入[情境導入]觀察圖片:思考:要讓天平平衡應該滿足什么條件?二、新知探究等式的基本性質[課件展示]探究1 (1)對比天平與等式,你有什么發現?把一個等式看作一個天平,把等號兩邊的式子看作天平兩邊的砝碼,則等號成立就可看作是天平兩邊保持平衡.(2) 觀察天平有什么特性?[歸納總結]這個事實反映了等式的基本性質1:等式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如果a = b,那么a +c= b+c,a-c=b-c.[課件展示]探究2 觀察下圖并填空.圖中的字母表示相應物品的質量,兩圖中天平均保持平衡.你從上述過程中發現了等式的哪些性質 怎樣用字母表示 [歸納總結]這個事實反映了等式的基本性質2: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個數(除數不能為0),所得結果仍是等式.如果a = b,那么ac= bc,=(c≠0).[典型例題]例1 填空,并說明理由.(1) 如果a+2=b+7,那么a= b + 5 ( 等式的基本性質1);(2) 如果 3x=9y,那么x= 3y (等式的基本性質2 );(3) 如果,那么3a= 2b ( 等式的基本性質2 ).解:(1)因為 a+2 = b+7 ,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 1 ,等式兩邊都減去2,得a + 2 - 2 = b + 7 - 2, 即 a = b + 5.(2)因為 3x = 9y,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2,等式兩邊都除以3,得,即 x = 3y.(3)因為,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2,等式兩邊都乘以6,得,即 3a = 2b.[針對練習]請在括號中寫出下列等式變形的理由:(1)如果a-3=b+4,那么a=b+7(等式的基本性質1 );(2)如果3x=2y,那么x=y( 等式的基本性質2 );(3)如果-x=-y,那么x=2y ( 等式的基本性質2 );(4)如果2a+3=3b-1,那么2a-6=3b-10( 等式的基本性質1 ).三、課堂小結等式的性質:基本性質1:等式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基本性質2: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個數(除數不能為0),所得結果仍是等式.四、課堂訓練1. 如果 ac = ab,那么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D )A. ac-1 = ab-1 B. ac+a = ab+aC. -3ac = -3ab D. c = b2. 下列變形中,不正確的是( D )A. 由 y+3 = 5,得 y = 5-3B. 由 3y = 4y+2,得 3y-4y = 2C. 由 y = -2y+1,得 y +2y = 1D. 由 -y = 6y+3,得 y-6y = 33. 下列等式變形正確的是( C )A. 若 x = y,則B. 若 a = b,則 a-3 = 3-bC. 若 2πR = 2πr,則 R = rD. 若,則 a = c4. 下列結論中不能由a+b=0得到的是( C )A. a2 = -ab B. |a| = |b|C. a = 0,b = 0 D. a2 = b25.判斷下列等式變形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1)若a+3=b 1,則a+3=3b-3;(2)若 2x-6=4y-2,則 x-3=2y-2.解:(1)不正確,應該是 a+9=3b-3.(2)不正確,應該是 x-3=2y-1.五、布置作業本節課從了解天平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采用類比等式性質創設問題情景的方法,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教給學生類比、猜想、驗證等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善于動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設疑、解疑,組織活潑互動、有效的教學活動,學生積極參與,大膽猜想,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力求在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充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現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第2課時 方程的簡單變形1.正確理解和使用方程的變形規則.(難點)2.能利用方程的變形規則解一元一次方程.(重點)一、新課導入[復習導入]等式的基本性質:1.等式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如果a = b,那么a+c= b+c,a-c= b-c(c≠0).2.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個數(除數不能為0),所得結果仍是等式.如果a = b,那么ac= bc, = (c≠0).二、新知探究(一)方程的變形規則[課件展示]由等式的基本性質,可以得到方程的變形規則:1.方程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方程的解不變;2.方程兩邊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方程的解不變.根據這些規則,我們可以對方程進行適當的變形,求得方程的解.[典型例題]例1 解下列方程:(1)x-5=7; (2)4x=3x-4.解:(1)x -5 = 7 ,兩邊都加上5,得x =7+5 ,即x =12.(2)4x=3x-4 ,兩邊都減去3x,得4x-3x=-4.合并同類項,得x=-4.思考:在解這兩個方程時,進行了怎樣的變形?有什么共同點?以上兩個方程的解法,都依據了方程的變形規則1.(二)移項[課件展示]以上兩個方程的變形,相當于將方程中的某些項改變符號后,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像這樣的變形叫做移項.移項要點:(1)移項的根據是等式的基本性質1;(2)移項要變號,沒有移動的項不改變符號;(3)通常把含有未知數的項移到方程的左邊,把常數項(不含未知數的項)移到方程的右邊.[針對練習]下面的移項對不對?如果不對,應怎樣改正?(1)5+x=10移項得x=10+5;(2)6x=2x+8移項得 6x+2x =8;(3)5-2x=4-3x移項得3x-2x=4-5;(4)-2x+7=1-8x移項得-2x+8x=1-7.解:(1)× 改正:x=10-5.(2)× 改正:6x-2x=8.(3)√.(4)√.[歸納總結]1.移項時必須是從等號的一邊到另一邊,并且不要忘記對移動的項變號,如從2+5x=7得到5x=7+2是不對的.2.沒移項時不要誤認為移項,如從-8=x得到x=8,犯這樣的錯誤,其原因在于對等式的對稱性與移項的區別沒有分清.(三)將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典型例題]例2 解下列方程:(1)-5x=2; (2)x=.解:(1)方程兩邊都除以-5,得x=- .(2)方程兩邊都除以,得x=÷,即x= .思考:在解這兩個方程時,進行了怎樣的變形?有什么共同點?以上兩個方程的解法,都依據了方程的變形規則2.[歸納總結]這兩個方程的解法,都依據了方程的變形規則2,將方程的兩邊都除以未知數的系數.像這樣的變形通常稱作“將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以上例1和例2解方程的過程,都是將方程進行適當的變形,得到x=a的形式.(四)利用方程的變形規則解方程[典型例題]例3 解下列方程:(1) 8x=2x-7; (2) 6=8+2x; (3) 2y-=y-3.解: (1)移項,得8x-2x=-7.合并同類項,得6x=-7.將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得x=-.(2)原方程即8+2x=6.移項,得2x=-2.將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得x=-1.(3)移項,得.合并同類項,得.將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得.例4 解方程: 5x-5=8x-2x-2.解:移項,得5x-8x+2x=-2+5.合并同類項,得-x=3.將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得x=-3.方法總結 解較簡單的方程的一般步驟:①移項;②合并同類項;③將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三、課堂小結利用方程的變形解簡單的方程:1.方程的變形規則.2.移項.3.將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 .4.利用方程的變形規則解方程.四、課堂訓練1.下列方程變形中,正確的是( C )A.由4+x=5,得x=5+4 B.由x-1=-2,得x=-2-1C.由2x=3x-5,得3x-2x=5 D.由4-3x=0,得-3x=42. 方程3x-1 = 5的解是 ( D )A. B.C. x = 18 D. x = 23. 若關于x的方程 2x+a-9=0的解是x=2,則a的值為( D )A.2 B. 3 C. 4 D. 54.將x的系數化為1,下列變形正確的是( D )A.由x=3,得x= B.由3x=1,得x=3C.由0.2x=3,得x= D.由x=4,得x=35.解下列方程:(1);(2).解:(1)移項,得3x-x+3x=12-6-3-2,合并同類項,得5x=1,將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得x=.(2)移項,得x x=+,合并同類項,得-x=1,將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得x=-3.五、布置作業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利用等式的兩個基本性質歸納方程的變形規則.由方程變形規則歸納出移項法則,感悟歸納過程中的轉化思想.利用方程的變形規則解決簡單的方程和實際問題,體會并掌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驟,為后面解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