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Xishan Tour (新教材)湘美版七年級下冊1.1 講課人:馬燕 溪山行旅 長:206.3cm 寬:103.3cm 《溪山行旅圖》 北宋 范寬 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與郭熙的《早春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并稱“宋畫三絕”。 尺幅巨大 畫面中大山“頂天立地”,雄偉奇絕。 《溪山行旅圖》 北宋 范寬 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哪里可以看出中國山水畫家布局,講究“移步易景”,促融合多重視角? 巍峨的高山,墜落的山澗 草木叢生的山丘,前行的商旅隊伍 嶙峋的山石 仰 視 平 視 俯 視 局部欣賞 人物小如螻蟻 惟妙惟肖 可看出畫家的什么樣精神? 一絲不茍 柯羅(1796-1875),是法國寫實主義風景畫和肖像畫家。出身于古典畫派,是一位性格非常豁達的畫家,是巴比松畫派中的重要一員。 柯羅在風景畫中所追求的是個人主觀上的真實。他的風景畫總會蒙上一層淡淡的銀灰色,飽和度非常低,給人以內斂的感覺。柯羅的審美偏好再次強調了寫實主義所秉持的真實,是透過藝術家眼睛看到的真實。 《達爾達尼,早上好》[法] 柯羅 1853 天空微妙的色、光,柔和的云朵,表達了細膩的感受。 畫家定點觀察。畫面呈現平常視角,透視感強。 畫面具有豐富的色彩表現。 不同民族的發展依托特定的地域與環境。地理環境的差異,讓藝術表現有了更廣闊的視野與更多的選擇對象,中國傳統繪畫十分注重“取法自然”“借景抒情”。 山溪待渡圖(中國畫)五代 關仝 北方夏季山中的景色,高山巨壑氣勢雄偉。 釘頭皴表現北方堅硬山石 龍宿郊民圖(中國畫) 五代 董源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披麻皴表現南方山體松軟土質 烏爾軍旗(木板鑲嵌畫) 約公元前2500年 蘇美爾 英國國家博物館藏 烏爾軍旗是蘇美爾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出土于烏爾城的皇室墓穴,距今4500 年之久的歷史,是現存的蘇美爾繪畫代表。蘇美爾人在涂滿瀝青的木箱上用貝殼、天青石碎塊鑲嵌成戰爭與和平的場面,以分層敘事的構圖展開了烏爾王室發動戰爭、繳獲戰利品的情節,色彩對比鮮明,具有濃厚的裝飾性。蘇美爾人是鑲嵌畫的始祖,鑲嵌畫以其色彩的真實性和永久性,制作的多樣性以及題材的廣泛性得以在世界上綿延流傳。 采用彩色石子打磨成片,在墻面上用黏合劑粘貼作品的一種藝術形式。用有色石子、陶片、琺瑯或有色玻璃小方塊等,嵌成的圖畫。主要用以裝飾建筑物天花板、墻壁和地面。 什么是鑲嵌畫? 在沼澤中狩獵 (壁畫殘片 原繪于內巴蒙墓) 于公元前1350年 古埃及英國國家博物館藏 古埃及的時代,作畫都使用比較嚴格的法則,所以為了凸顯人物身份的不同,古埃及的藝術家規定了: 【一】 用不同尺寸的人物形象來區分身份的重要性,尺寸越大的,地位越尊貴。 【二】 用不同的膚色來區分身份的重要性,膚色越鮮艷的,地位越尊貴。 【三】 用不同的服飾來區分身份的重要性,越盛大浮夸的服飾,地位越尊貴。 正面律 人物畫的特點為:正眼、側臉、正上身、側下身。這個規律我們稱之為“正面律”,它適用于所有的古埃及人物畫像甚至是人物雕塑。 展示城市建設的壁畫制作(壁畫) 1931 里維拉(墨西哥) 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藏 狩獵(樹皮畫) 約1960 大衛·吉普利爾(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藏 樹皮畫 是澳大利亞原住民創造的以原始宗教為主題的一種繪畫藝術,以此表達對世界的理解,記錄部族的歷史和傳說,其豐富內容反映了原住民的信仰與生活習俗,具有澳大利亞原始藝術的鮮明特點,是記錄原住民精神世界與文化傳統的圖像百科全書。古老的樹皮畫是原住民繪畫藝術的頂峰,也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繪畫方式之一。 繪畫使用的素材皆為大自然的饋贈:剝樹皮為畫布,取赭石為顏料。生長筆直的桉樹,有光滑細密的淺褐色外皮,是繪畫的天然好材料,又易于攜帶、保存。澳洲原住民將樹皮割下來,經過烘干、壓平后,以樹枝、人發或植物纖維做畫筆。樹皮畫的傳統顏色為黑、白、赭紅、黃四種。澳洲原住民用赭石、土塊、錳石、木炭和蛋汁、血、蘭花汁為顏料,使繪畫風格更加豐富多彩。 學習活動 通過互聯網查找以下三幅作品的相關資料,了解其歷史文化背景,用簡略的文字搭配手繪分析圖,分析、比較他們的造型語言特點。 有滑冰者和捕鳥器的冬景(油畫) 1565 老彼得·博魯蓋爾(尼德蘭) 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藏 冰球運動(油畫) 1944 納爾·喬林(瑞典) 藝術家自藏 延河溜冰(版畫) 1941 劉峴 中國美術館藏 不同地域的人們以自己的審美理想創造了許多特點鮮明的美術形式,充實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和審美體驗。 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