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依法行使權利作業設計一、單項選擇題1.2025年1月29日,安徽蚌埠一男子帶母親在電影院看電影,嫌棄自己座位視線不好,強行霸占他人座位。雙方協商無果后一發不可收……報警、關電影,全場300人被迫退票。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維護社會秩序要遵守規則②行使個人權利有界限③協商是最有效的維權方式④自由與規則不可兼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張某在專賣店購買的冰箱不到一個星期就出現了故障。張某正確的維權路徑應該是( )①向法院提起刑事訴訟 ②向工商行政部門投訴③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④與冰箱專賣店協商解決A.②→③→① B.③→②→④C.④→②→① D.④→②→③3.公民權利受到損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維護權利。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下列屬于訴訟的是( )A.張某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某商場產品存在質量問題B.市民王某向環保部門反映某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C.某企業因拖欠員工工資被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調查D.人民法院就鄭某某侵害他人名譽權一案進行審理4.近年來,網絡直播日漸繁榮,許多人隨時隨地直播,并通過網絡平臺與觀眾進行即時互動。以下是在以“‘隨手播’侵權/不侵權”為題的辯論賽中,正反雙方四辯的部分觀點。如果你是點評專家,你認為其中不正確的是( )A.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隨手播”他人違法行為,不構成侵權B.憲法規定,公民有進行文化活動的自由,“隨手播”不構成侵權C.公民的合法權利受法律保護,若拍攝時損害了他人合法權利則會造成侵權D.未經他人同意,以私密方式對他人進行“隨手播”,要視具體情況判定是否侵權5.為了實現“做中學”,我市某初中學校九年級(2)班同學們收集了以下一組漫畫圖片,你認為適用于以下哪一個主題的學習?(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A.公民住宅不受侵犯 B.人格尊嚴不受侵犯C.經濟權利受法律保護 D.行使權利有界限二、辨析題6.如今,網絡“微博”“微信”等現代信息技術工具,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平臺。對此,有人認為,在“微博”“微信”上公民可以隨心所欲地發表言論,行使參與、表達、監督等政治權利。請你對這一觀點加以辨析。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答案 A D D B D1.A【來源】山東省濱州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開學檢測道德與法治試題【詳解】本題考查維護社會秩序、依法行使權利。①②:一男子帶母親在電影院看電影,強行霸占他人座位,這是不遵守秩序的表現,這啟示我們維護社會秩序要遵守規則;男子的行為侵犯了他人合法權益,啟示我們行使個人權利有界限,故①②符合題意;③:訴訟是最有效的維權方式,故③說法錯誤;④:規則是為了保障自由,二者可兼得,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2.D【來源】2022年遼寧省阜新市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詳解】本題考查維權途徑。②③④:當我們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維護合法權益,故張某正確的維權途路徑是與并向專賣店協商解決,向工商部門投訴,最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故正確排序是④→②→③;①:張某應該提起民事訴訟,不是刑事訴訟,故①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3.D【來源】2022年北京市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詳解】本題主要考查依法行使權利的相關知識。D:人民法院就鄭某某侵害他人名譽權一案進行審理體現了人民法院通過訴訟形式解決糾紛,故D選項說法正確;A:張某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某商場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屬于通過非訴訟手段進行維權,與訴訟無關,故A選項不合題意;B:市民王某向環保部門反映某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屬于依法行使監督權的表現,與訴訟無關,故B選項不合題意;C:某企業因拖欠員工工資被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調查,體現了我國保障公民勞動權,與訴訟無關,故C選項不合題意;故本題選D。4.B【來源】2023年重慶市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A卷)【詳解】本題考查依法行使權利。B: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憲法規定,公民有進行文化活動的自由,但公民必須依法行使權利,“隨手播”不能超出法律的界限,否則就構成侵權;B錯誤;A: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隨手播”他人違法行為,不構成侵權,因為這沒有超越法律的界限,A正確;C:公民的合法權利受法律保護,若拍攝時損害了他人合法權利則會造成侵權;C正確;D:未經他人同意,以私密方式對他人進行“隨手播”,要視具體情況判定是否侵權,D正確;本題是逆向選擇題,故本題選B。5.D【來源】2023年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中考二模道德與法治試題【詳解】本題考查公民權利。BD:仔細觀察漫畫內容,“不讓走”限制了他人的人身自由;對員工搜身檢查,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圖三是不尊重他人隱私權的表現;圖四中的父母沒有尊重兒女的隱私權,這都表明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受到了侵害,人身自由包括人格尊嚴權,說明了公民行使權利有界限,故B說法錯誤,D說法正確;AC:這與題文的主旨內容不符,故排除;故本題選D。6.題中觀點不正確。因為①如今,網絡微博、微信、手機短信等現代信息技術工具,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平臺,但是,公民在發表自己的言論,行使監督權時,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每個人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都應當受到尊重和保護。②公民行使權利應按照法定程序,按照規定的活動方式、步驟和過程進行。遵守正當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實際享受權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糾紛。每個公民都應該樹立按照法定程序辦事的意識,通過正確的途徑和方式維護自身權益。維權的方式包括:協商、調解、訴訟和仲裁等。【來源】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9月月考道德與法治試題【分析】考點考查:行使權利有界限、依法維權。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理解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核心素養:法治觀念。【詳解】第一步:讀題,提煉辯題。觀點:在“微博”“微信”上公民可以隨心所欲地發表言論,行使參與、表達、監督等政治權利;第二步: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判斷觀點正誤。正誤判斷:錯誤;論據①: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論據②:公民行使權利應按照法定程序;論據③:維權的方式包括:協商、調解、訴訟和仲裁等;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培根鑄魂 啟智潤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