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主題一 任務二物聯數據需采集(桂科2025版)八年級下1核心素養目標3活動目標5練習提升7拓展延伸2新知導入4新知講解6開拓視野活動日志801核心素養目標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遵守API密鑰使用規范,討論物聯網技術對隱私與能源的影響,形成技術應用的倫理思考。用mPython實現傳感器數據上傳與可視化,結合天氣API與實時數據設計豆角生長異常預警策略。掌握API參數配置與數據解析方法,能將物聯網任務拆解為硬件連接、編程傳輸等步驟;針對重復數據設計變化觸發上傳邏輯。對比不同API天氣數據差異,學會評估數據可靠性;理解傳感器與網絡數據在農業決策中的互補作用。02新知導入在明確了簡易蔬菜灌溉物聯系統的實施方案后,壯壯正式著手系統搭建的第一步——數據采集。02新知導入我查了三個天氣API,為什么結果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進行數據可信度驗證!就像法官需要多個證人證詞相互印證,我們可以通過計算三個API數據的平均值,并對比本地傳感器讀數來確認最終值。02新知導入思考API在物聯網系統中扮演著什么角色?API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著不同的軟件或系統,使得它們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數據。例如,通過API,我們可以輕松獲取天氣數據并應用于物聯網系統中。02新知導入如果把物聯網系統比作人體,API就是傳遞信息的外界感官,傳感器則是感知環境的神經末梢。當天氣預報數據與土壤濕度監測值產生矛盾時,就像視覺和觸覺傳遞了不同信號。如何在不浪費存儲空間的前提下,監測并上傳環境數據?可以用設定變化閾值、調整檢測頻率等技巧。02新知導入討論天氣對于蔬菜灌溉有直接的影響,你平時是如何獲取天氣數據的?和小伙伴分享你的方法,并討論一下這些方法有什么優缺點。03新知講解我通常用三種方法獲取天氣數據:①手機天氣預報APP,方便但偶爾不準;②學校氣象站的溫濕度計,數據準確但只能查當天;③觀察螞蟻搬家、晚霞顏色這些自然現象,有趣但容易誤判。現在我們小組會同時用APP和學校儀器,再配合看云層厚薄,班主任還讓我們用表格記錄預測和實際的誤差,這樣澆菜就不容易出錯了~小貼士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是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的簡稱。它就像一個橋梁,連接著不同的軟件或系統,使得它們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數據。以獲取天氣數據為例天氣數據提供方會提供一個API,其他應用或網站就可以通過這個API來獲取天氣數據。03新知講解探究1、上網查閱相關資料,選擇一個互聯網公共數據監測網站,嘗試調用 API以獲取相關數據。03新知講解高德開放平臺(天氣/地理數據):https://lbs./心知天氣(氣象數據,建議使用):https://www./和風天氣(實時天氣API):https://dev./中國氣象數據網(官方氣象資料):http://data./探究2、結合所獲密鑰修改參數,向 API發送請求。參數說明如圖 1-2-1 所示,其中“key”后緊接免費 API 密鑰。如果要獲取的天氣地點為柳州,則“location=liuzhou”;“language=zh-Hans”表示返回中文數據;“unit=c”表示溫度單位是攝氏度。03新知講解參數名稱 類型 默認值 必填 備注key String 無 是 你的 API 密鑰location Location 無 是 所查詢的位置language Language zh-Hans 否 語言unit Unit C 否 單位圖 1-2-1探究3、平臺收到請求后響應,返回數據結果如圖1-2-2所示,進一步解析后得到圖1-2-3所示天氣數據。03新知講解圖 1-2-2圖 1-2-3馬上行動請你嘗試用多個不同的 API獲取同一地點、同一日期的天氣數據,并將獲取到的數據填入表 1-2-1 中,從數據準確性、平臺操作便捷性等方面進行對比,看看哪一個 API的實用性最高。03新知講解接口名稱 獲取到的相關數據 接口使用感受最高溫度(℃ ) 最低溫度( ℃ ) 天氣狀況 風速 (km/h) 降水概率 (%) 濕度 (%)和風天氣 28 18 多云 15 30 65 注冊需實名認證,但文檔詳細心知天氣 26 17 晴 12 20 60 免費試用版直接復制代碼就能用思考結合其他物聯網案例,試總結物聯系統的數據來源有哪些。03新知講解傳感器數據:通過溫度、濕度等傳感器實時采集環境信息。用戶輸入數據:用戶通過手機APP或智能面板手動設置參數。網絡數據:從天氣預報、地圖等外部API獲取實時信息。設備狀態數據:記錄智能家電的運行狀態和能耗情況。環境數據:通過攝像頭、麥克風等設備捕捉周圍環境信息。討論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圍繞影響豆角生長的環境因素進行資料收集并討論,將表1-2-2補充完整。03新知講解影響豆角生長的環境因素 需要采集的數據 選用的傳感器 測量周期豆角耐熱,不耐低溫、霜凍。 植株生長發育適宜溫度為 20~25℃,種子發芽最低溫度 為8℃,開花結英的適宜溫度為 25~30℃。 溫度 溫濕度傳感器 每小時豆角喜光,光照不足會導致開花結莢減少。 光照強度 光照傳感器 每2小時豆角對水分敏感,土壤過干或過濕都會影響生長。 土壤濕度 土壤濕度傳感器 每3小時豆角適宜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長,pH值以6.2~7.0為宜。 土壤pH值 pH傳感器 每天豆角生長需要良好的通風條件,避免病蟲害發生。 空氣濕度 空氣濕度傳感器 每2小時豆角對氮肥需求較高,但過量施肥會導致徒長。 土壤氮含量 土壤養分傳感器 每周做中學配置物聯網服務平臺,讀取傳感器數據。03新知講解做中學1.創建項目。(1)如圖1-2-4所示,點擊上方“項目管理”,進入項目管理界面。點擊“添加項目輸入項目名稱后點擊“確定”。03新知講解做中學(2)項目添加完成后,平臺會默認創建一個主題,可根據實際需要添加主題。點擊“查看”可進入主題管理頁面,如圖 1-2-5 所示。03新知講解做中學2.添加設備(1)在項目管理界面點擊“查看”進入設備管理頁面,點擊“添加設備”,輸入設備名稱后點擊“確定”,如圖 1-2-6 所示。03新知講解做中學(2)設備添加完成后,平臺會自動生成一組對應的參數,包括clientid和User/Password,如圖1-2-7所示。03新知講解做中學3.連接設備,編寫程序。(1)硬件清單:主控板 x1、溫濕度傳感器 x1、土壤濕度傳感器 x1、4Pin 線 x2、Type-℃ 數據線 x1、帶有熱點功能的計算機 x1。03新知講解做中學(2)連接設備。用 4Pin 線將主控板和溫濕度傳感器、土壤濕度傳感器連接起來,并通過 Type-C 數據線接入計算機,效果如圖 1-2-8 所示。03新知講解做中學(3)打開 mPython 軟件,點擊“添加”,選擇“網絡應用”,找到“MQTT 物聯網”,點擊“加載”,如圖 1-2-9 所示。03新知講解做中學(4)點擊“傳感器”分別添加溫濕度傳感器、土壤濕度傳感器(其中光線傳感器為主控板上的板載傳感器,不需要額外添加),如圖 1-2-10 所示。03新知講解做中學(5)連接Wi-Fi,將相應的 Wi-Fi信息和圖1-2-7的參數信息在程序中補充完整。編寫其他代碼,把傳感器采集的數據上傳至物聯網服務平臺并輸出顯示。完整代碼如圖1-2-11所示。03新知講解做中學(6)最終數據在主控板上的顯示效果如圖 1-2-12 所示。03新知講解案例分析壯壯所在的科技小組通過互聯網上的 API 成功獲取了豆角種植區域的天氣數據,包括未來一周的氣溫變化范圍、隆水概率等信息,同時利用在種植區中布置的傳感器獲取了實時的光照強度數據、溫濕度數據以及土壤濕度數據。03新知講解案例分析請回答:1.當從互聯網獲得的數據和從傳感器獲得的數據對決策的影響有所沖突時,可能是出現了什么問題?應該如何處理?03新知講解可能問題:① 傳感器被曬壞測不準;② 天氣預報沒及時更新;③ 傳感器被泥土糊住了。解決辦法:① 多裝幾個同位置傳感器對比;② 下雨前看螞蟻搬家等老方法輔助;③ 每月清理傳感器并檢查。案例分析請回答:2.不同來源的數據該如何配合使用,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出其對決策的支持作用?試以案例里兩種來源的數據為例,說一說如何實現數據融合并給出種植優化建議。03新知講解案例分析03新知講解1、數據融合示例天氣預報API:預測未來3天有70%降雨概率,但土壤濕度傳感器顯示當前表層濕度僅30%(偏干)。決策矛盾:按預報應減少灌溉,但傳感器顯示急需補水。2、解決方案短期應對:用滴灌方式少量補水(僅濕潤根部區域),避免大雨后土壤過濕導致爛根。長期調整:在天氣預報APP中設置“降雨概率>50%時”,將自動灌溉觸發濕度值從40%下調至35%。3、優化建議高溫+強光聯動:當API預報氣溫>33℃且光照傳感器顯示持續強光(>8000Lux)時,自動展開遮陽網。異常處理:若土壤濕度傳感器連續2小時顯示>75%,即使無降雨預報也啟動排水系統。任務拓展溫度、土壤濕度等環境數據的變化往往不會太快,我們在采集環境數據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重復數據量大、存儲空間浪費的情況。如何實現監測到環境發生變化時才更新上傳新的數據呢?03新知講解設定變化閾值:只在溫度變化超過1℃或土壤濕度變化超過5%時上傳新數據,比如當前溫度25℃→26℃才記錄,連續25℃不重復存。靈活調整檢測頻率:平時每2小時測一次,一旦發現數據開始變化(如半小時內濕度上升3%),改成每10分鐘測一次。云端自動忽略重復值:如果連續3次測到的數據完全一樣(如土壤濕度一直60%),云端只保留第一條,后面自動跳過。實際效果:夜間溫度穩定時,數據量減少80%;突然降溫/暴雨時立刻記錄變化。04拓展延伸智能家居中的物聯網應用環境自動調節系統:溫濕度、空氣質量傳感器實時監測,聯動空調/新風設備自動調整參數,維持恒溫恒濕空氣清新。智能安防聯動機制:門窗磁傳感器觸發攝像頭抓拍,結合紅外人體感應器,異常入侵時自動報警并推送實時畫面至用戶手機。04拓展延伸智能家居中的物聯網應用遠程家電交互控制:通過Wi-Fi/藍牙連接家電,手機APP遠程預熱烤箱、預約洗衣機工作,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能源消耗智能優化:智能電表分析高耗能設備,自動關閉待機電器或切換節能模式,生成月度用電報告輔助決策。04拓展延伸智能家居中的物聯網應用健康生活場景適配:睡眠監測帶聯動智能燈光,根據深睡/淺睡階段動態調節光線色溫與亮度,改善睡眠質量。全屋場景模式協同:語音指令(如“離家模式”)一鍵關閉燈光、啟動掃地機器人、布防安防系統,實現多設備協同響應。07活動日志活動日志 班級:XX 姓名:XX活動名稱 物聯數據需采集活動環節 1了解API的獲取方法 口 2掌握配置物聯網服務平臺 口(在對應環節畫V)活動完成內容 簡單的物聯網數據采集項目活動完成度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00%)活動小結 問題與反思:語法錯誤、編輯錯誤。改進的方法:加強對灌溉08板書設計物聯數據需采集1.掌握簡易蔬菜灌溉物聯系統2.完成物聯網平臺配置3.學習傳感器的基本使用4.完成課堂練習5.進行知識拓展09課后作業01根據本課內容,完成物聯網平臺配置。09課后作業02學完本節課,掌握傳感器的基本使用。09課后作業1、下列哪種不是獲取天氣數據的正確方法?( )A. 使用手機天氣預報APP B. 查看學校的溫濕度計 C. 觀察螞蟻搬家的自然現象 D. 隨意猜測當天的溫度2、API在物聯網系統中的作用類似于什么?( )電源適配器 B. 數據溝通的橋梁 C. 計算機顯示器 D. 傳感器保護殼3、當傳感器數據與天氣預報沖突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 傳感器被泥土覆蓋 B. 天氣預報未及時更新 C. 衛星通信信號增強 D. 傳感器被陽光曬壞4、如何優化環境數據的上傳效率?( )A. 溫度變化超過1℃才上傳 B. 每秒記錄10次數據 C. 無論是否變化都存儲 D. 手動刪除所有舊數據5、智能家居中的溫濕度傳感器通常不會聯動哪個設備?( )A. 空調 B. 加濕器 C. 新風系統 D. 微波爐DBCAD09課后作業6、某天種植區傳感器顯示土壤濕度28%,而天氣預報說三小時后有暴雨。這時應該如何科學安排灌溉?說明理由。7、調用天氣API時必須手動輸入密鑰參數。( )8、土壤濕度傳感器數據可以和天氣預報API數據互補使用。( )9、當檢測到強光照時,系統應該自動關閉所有窗戶。( )應當暫停自動灌溉系統,但開啟土壤實時監測。因為雖然當前土壤偏干,但暴雨預報提示短期內會有大量自然降水。可設置土壤濕度上限警報(如達到70%啟動排水),同時檢查傳感器是否被遮擋導致誤測。如果暴雨未如期到來,再啟動滴灌系統補充水分。這樣既避免水資源浪費,又能防止土壤過濕影響作物根系呼吸。錯對對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桂科2025版】信息科技 八年級下冊 主題一 任務二 《物聯數據需采集》 課件.pptx 智慧田園專業呵護.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