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設計歡樂購物街2. 買賣我做主【教材分析】“購物”是小學數學中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重要內容,銜接在學生初步認識人民幣的面值、單位及換算關系之后。教材通過豐富多樣的購物情境,引導學生將人民幣的換算知識運用到實際計算中。這不僅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還能幫助他們理解加減法在購物場景中的具體應用,為日后解決更復雜的生活數學問題,如折扣計算、理財規劃等奠定基礎。同時,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在熟悉的購物環境中感受數學的實用性。【學情分析】學生在學習本內容之前,已對人民幣有了初步認識,了解不同面值人民幣及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系。但對于將這些知識靈活運用到購物計算中,仍存在一定挑戰。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以直觀形象為主,在面對實際購物場景中的價格計算時,可能會因缺乏生活經驗而出現理解偏差。比如,在處理涉及元與角混合的價格計算,以及找零計算時,容易出現錯誤。因此,教學中需借助大量真實或模擬購物情境,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計算方法,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素養分析】在購物活動中,學生通過分析不同商品的價格、數量與總價之間的關系,能夠初步培養數據分析素養,學會從數據中獲取信息,做出合理的購物決策。【教學目標】1.通過有趣的買賣活動,復習學過的有關人民幣的知識。2.學會在實踐中正確使用人民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在實踐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回顧、整理與交流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自我反思能力。【教學重點】知道買賣商品怎樣付錢和找錢。【教學難點】在實踐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回顧、整理與交流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自我反思能力。【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情境與問題。1.你喜歡學校組織的跳蚤市場嗎?2.在開展“跳蚤市場”活動前我們要做那些準備呢?二、探究與發現1.購物準備。師:同學們,想要順利開展本次活動,作為買家和賣家,你要進行哪些準備?師:老師給大家一點提示,要做好一場活動,我們需要找場地、設計活動流程、做好宣傳、安排參與人員以及明確活動規則等,從這些方面出發,你有什么想法呢?生1:要制定價格,比如我想賣玩具汽車,賣多少錢合適?生2:為了方便,要設置一個零錢兌換處。生3:我認為我們需要完善一定的規則,比如標價的規范,不能惡意出高價。比如我想賣玩具汽車,我標價12元。生4:為了吸引買家,可以做招牌宣傳我的攤位。生5:買家和賣家都需要準備人民幣。師:同學們說的很好。大家想想要買什么,做好計劃,理性消費,避免沖動消費。2.歡樂購物。(1)設計購物清單。買入記錄單物品 價格 付款 找零賣出記錄單物品 價格 付款 找零拿好購物記錄單,開始你的購物之旅吧。(每人最少買2件物品、賣2件物品。)(2)分組開展購物,可以兩個人一組,一個人先當買家,另一個人先當賣家,再交換……3.幸福分享。師:數學用于生活,今天的活動非常成功,大家說一說買了什么又賣了什么,活動過程中又是如何進行付錢、找錢的呢?生1:《小百科》3元2角一本,我買了這本書付了3張1元和2個1角,正好不用找零。生2:我賣了一個8元的布娃娃,買家付了我10元,我找他2元。生3:我用13元正好買了下面四本書中的兩本,你知道我買了哪兩本書嗎?生4:6+7=13(元),你買了一本《畫刊》和一本《連環畫》。生5:5+8=13(元),你買了一本《數學天地》和一本《卡通世界》。三、鞏固與應用1.用15元錢正好可以買上面哪兩本雜志?2.你知道菲菲可能買了什么嗎?算一算。3.(1)16元正好可以買哪些物品?(2)哪兩種玩具正好相差1元?四、總結與評價1.課堂總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到哪些知識,是怎么學會的?2.課堂評價。回顧自己在本節課的表現,從聽課情況、發言情況、作業情況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教學板書】歡樂購物街2. 買賣我做主【教學反思】在本次教學中,通過創設購物情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人民幣在購物中的簡單計算方法。小組合作和實踐操作環節,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部分學生在處理復雜的單位換算和多步驟計算時存在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應針對這些問題增加專項練習,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單位換算的理解和計算能力。同時,可以引入更多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如促銷活動中的價格計算,讓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