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藝術 音樂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第四單元 音樂表演的“二度創作” 學習項目一 音樂中的“高難度”(一)教學目標1.通過對比欣賞“更高、更快、更強”與“更低、更慢、更弱”的高難度音樂表演,感受表演者的高超技術。 2.知道二度創作的含義,了解音樂表演的審美評價標準。 3.理解在音樂表演中技術與藝術的平衡關系。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通過對比欣賞,感受表演者的高水平藝術呈現,初步感受二度創作的魅力。 教學難點 了解并描述音樂表演中技術與藝術的平衡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導入 引導語:同學們,我們經常會在春晚中欣賞到歌舞、器樂獨奏、獨唱、戲曲和曲藝等豐富多彩的節目,請與小組內的同學分享你最喜愛的節目,并說一說理由。 小組內學生分享交流。 教師總結:表演藝術家借助高超的表演技術,將創作者的創作進行舞臺呈現,這就是二度創作的體現。在音樂表演中,表演者通過二度創作將作曲家的原作演繹為具體可感可知的音響,從而賦予原作以鮮活的生命力。本單元中,我們將一起探索音樂表演的二度創作。新知探究 項目任務一:更高、更快、更強 引導語:很多音樂作品都需要表演者運用高難度的技術來演繹。讓我們欣賞表演藝術家的高超技術,感受他們的魅力吧。 學生欣賞小提琴獨奏《慶豐收》、古箏獨奏《戰臺風》、揚琴獨奏《林沖夜奔》、女聲獨唱《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的片段,分小組分析并闡述這四首作品難在哪里。 教師總結:這四首作品有的速度很快,有的力度很強,有的音區很高,有的三者兼備,都體現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術。在你們熟悉的音樂作品中,還有哪些難在更高、更快、更強呢?請推薦給同學們。 項目任務二:更低、更慢、更弱 師:在音樂表演藝術中,做到更高、更快、更強很難,需要表演者很強的技術支撐。那么,更低、更慢、更弱是不是很簡單呢?請跟著老師隨鋼琴試一試吧! 學生隨鋼琴用更慢的速度、更弱的聲音模唱以下音階,挑戰低音、氣息及聲音控制的極限。 小組交流,分享體驗后的感受。 學生欣賞二胡獨奏《病中吟》、管子獨奏《江河水》、笛子獨奏《妝臺秋思》、男聲獨唱《跳蚤之歌》,分小組分析并闡述這四首作品難在哪里。 教師總結:音樂表演中的更低、更慢、更弱同樣需要很強的技術支撐。在你們熟悉的音樂作品中,還有哪些難在更低、更慢、更弱? 感悟分享 師:同學們,表演藝術家在舞臺上短暫的高光時刻,離不開舞臺下持之以恒的努力。請結合圖片、視頻,了解表演者的學習過程,說一說你們的感受。請班級中有器樂、聲樂、舞蹈、美術、書法等藝術學習經歷的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感悟。課堂小結 沒有表演技術,就談不上藝術表現。出色的表演技術與完美的藝術表現在音樂表演中是相輔相成、必不可少的兩個方面,只有當技術為藝術表現服務并與藝術表現完美統一時,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請與項目小組內的同學分工合作,搜集不同版本(獨唱、合唱、器樂演奏等)及不同表演者(專業歌手、業余愛好者等)演繹的歌曲《大魚》,分析其在技術性與藝術性上的差異。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