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藝術 音樂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第三單元 欣賞的智慧 學習項目三 感受音樂的鋪墊與高潮(一)教學目標1.聽辨出音樂中的鋪墊段落和高潮段落,感受經過層層鋪墊到達高潮時的滿足感。 2.能追蹤音樂中鋪墊段落的發展方向,保持對主題的期待,感受音樂的張力。 3.結合本單元項目一和項目二中的聆聽方法,對比中西方音樂作品的結構布局,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通過對比分析,理解樂曲中鋪墊與高潮的關系。 教學難點 結合多種方法分析中西方音樂在結構上的差異,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形成對音樂保持期待的欣賞習慣。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導入 引導語:經過前兩節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一些聆聽音樂的方法。這節課讓我們繼續探索,用新的方法打開音樂世界的大門。下面請同學們聆聽一段由理查德·克萊德曼演奏的《秋日私語》,說說這段音樂帶給你們怎樣的感受。 學生初聽鋼琴曲《秋日私語》片段,并交流自己的聆聽感受。 引導語:這段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音樂,舒緩解壓,勾起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回憶。 引導語:在音樂中你們聽到明確的旋律了嗎?這條旋律是持續不斷的嗎?旋律進行中有沒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學生復聽鋼琴曲《秋日私語》片段,尋找旋律的特點。 教師總結:旋律進行中經歷了三次連續的螺旋式上升,帶來了巨大的張力,蓄積了強大的心理能量。當這些張力隨著旋律釋放時,我們就得到了滿足與釋然的輕松感與舒適感。新知探究 任務一:欣賞鋼琴協奏曲《黃河》片段 引導語:《秋日私語》是一首短小的作品。接下來我們欣賞一首大型音樂作品的片段,聽一聽這段音樂的演奏形式和旋律層次有什么變化,同學們有沒有聽到熟悉的旋律? 教師播放鋼琴協奏曲《黃河》片段。 教師總結:《秋日私語》是鋼琴獨奏曲,而這段音樂是具有多層次的、由鋼琴與交響樂隊演奏的協奏曲,其中出現了我們熟悉的《東方紅》旋律。這段音樂來自鋼琴協奏曲《黃河》。 引導語:樂曲帶給你們怎樣的感受? 學生分享聆聽感受。 教師總結:這首樂曲以排山倒海般的氣勢,贊美了母親河的壯麗景象,謳歌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學生隨音樂哼唱主題,關注主題出現之前的音樂。 引導語:請同學們看譜聆聽,在《東方紅》旋律出現之前,音樂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 教師總結:節奏型從三連音變化為連續十六分音符,更緊密;旋律線像黃河怒濤一樣發出咆哮,逐漸變高,力度由弱到強。這些變化都在為后面的音樂做鋪墊。隨后樂曲逐步發展到情感最飽滿、感染力最強的輝煌的《東方紅》旋律主題。所以,高潮出現之前的鋪墊至關重要,它通過各種手法給音樂帶來動力,在音樂中形成一種張力和勢能,把音樂推向高潮。 任務二:欣賞拉赫瑪尼諾夫《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片段 引導語:我們剛從氣勢磅礴的鋼琴協奏曲《黃河》中,了解了音樂中不僅有高潮部分,還有十分重要的鋪墊部分。下面讓我們聆聽另一段音樂,聽一聽這段音樂是鋪墊部分還是主題段落,帶給你們怎樣的感受。 教師播放不帶鋪墊部分的第一主題。 教師總結:這段音樂旋律非常明確,是拉赫瑪尼諾夫的《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的第一主題,音樂低沉、富有力量。 學生隨音樂哼唱主題,感受其氣息寬廣、富于歌唱性的特點。 引導語:對比之前的音樂,看譜聆聽,聽一聽這段音樂有哪些變化,帶給你們怎樣的感受。 教師播放帶有鋪墊部分的第一主題。 教師總結:樂曲前八小節出現了像鐘聲一樣緩慢而莊嚴的和弦作為鋪墊,有了這段鋪墊使得音樂更有氛圍感,也讓主題旋律給人以深刻動人的印象。所以音樂中的主題在出現之前往往會有適當的鋪墊。欣賞音樂時非常重要的習慣,就是要專注聆聽音樂中鋪墊部分的發展方向,蓄積內心的張力。用這樣的方式欣賞音樂,會令人產生更強烈的感動。拓展練習 引導語:我們通過聆聽兩首大型音樂作品的片段,感受到了音樂中的鋪墊與高潮。結合本單元學習項目一和學習項目二中的聆聽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首作品,說一說作品中某一經典片段帶給你們的感受。備選作品:《紅旗頌》《百鳥朝鳳》《月兒高》,以及柴科夫斯基的《b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學生分為四組,每組聆聽一首作品片段,并由組長匯報本組的聆聽方法和聆聽感受。 教師總結:通過匯報交流,我們發現這些曲目可以分成兩種不同的音樂形態,一種是以線條為主的中國傳統器樂曲,注重意韻美;另一種是以結構為主的西方音樂,注重音樂規則。課堂小結 中國傳統音樂常常采用一步一景的長廊式、線性鋪陳的結構布局。西方音樂結構中的高潮就像哥特式建筑的尖頂,其他建筑圍繞尖頂形成支撐。無論是短小精致的歌曲,還是篇幅宏大的交響曲,都有明顯的高潮布局。如果說,欣賞中國音樂需要專注每一個當下的體驗,欣賞西方音樂則需要保持對未來高潮的期待。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