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文學文本閱讀·小說 考教銜接任務群一 文學閱讀與寫作2023年全國卷高考繼續加大對小說的考查力度,命題選取陳村的《給兒子》、沈從文的《社戲》和曹多勇的《長出一地的好蕎麥》,這些作品情感真摯、結構精嚴、文風樸實、語言各具特色,為審美鑒賞奠定了基礎。應該看到,試卷中的這些小說從選材到命題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原點,鑒于此,我們將五冊教材中的小說進行歸類,重新加以整合,設計出命題微點,加大練習力度,以起到新高考背景下的考教銜接的良好效果。涉及篇目 單元學習任務?命題點提煉 對應教材《百合花》《哦,香雪》 ①理解作品特定的內涵 必修上冊P29第三題②欣賞小說的描寫藝術 必修上冊P29第三題《祝福》《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變形記》(節選) ③概括社會環境的特點,分析其作用 必修下冊P135第一題④分析“突發事件”在小說中的作用 必修下冊P135第二題1⑤體會細節描寫的藝術魅力 必修下冊P135第二題2⑥分析人物的語言 必修下冊P135第二題3理解作品特定的內涵教材任務……(必修上冊P29第三題)《百合花》寫的是戰爭年代一名革命軍人的犧牲,《哦,香雪》寫的是改革開放初期山村少女對現代生活的向往。兩篇小說的時代背景不同,表現的青春情懷卻都是那樣感人。閱讀時要聯系特定的歷史背景去理解作品的內涵,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欣賞小說的描寫藝術。從兩篇小說中各選擇一兩個感人的片段,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分析典型的細節描寫,并作簡要點評。考查目標本任務要求聯系時代背景理解作品特定的內涵。比如這兩篇小說,一篇寫于解放初期,內容是關于解放戰爭的故事;一篇寫于改革開放不久,內容是小山村年輕人的故事。對其主旨的解讀都離不開特定的歷史環境,離不開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兩篇文章寫的都是青春,但是內涵與表現形態都不一樣。命題點提煉 理解作品特定的內涵閱讀作品不能孤立地去看作品,不能就文本說文本,而要將文本放在特定的語境中,在特定時空、作家自身與文本建立的多維世界中解讀作品。如2023年新課標Ⅰ卷的文學類文本閱讀陳村的《給兒子》,就得結合陳村當知青的經歷來理解,否則就很難理解這篇小說的內涵。 (必修上冊《哦,香雪》)有人說,香雪換鉛筆盒的歷險,意味著現代文明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表現了香雪的執著追求;也有人說,香雪不惜用母親辛苦攢下的四十個雞蛋換鉛筆盒,是為了在同學面前炫耀,表現了香雪的虛榮心。你的看法是什么?請結合文本簡述理由。 [答案] (觀點一)表現了香雪的執著追求。香雪為了換鉛筆盒,不惜以走三十里夜路為代價,而且堅信“這是一個寶盒子,誰用上它,就能一切順心如意,就能上大學、坐上火車到處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說明鉛筆盒既是香雪對新鮮事物追求的一個物件,也是香雪對現代文明渴求的象征,她不畏艱辛地苦苦追尋,正是執著追求精神的體現。(觀點二)表現了香雪的虛榮心。香雪的木制鉛筆盒本身在臺兒溝就是獨一無二的,那是她“當木匠的父親為她考上中學特意制作的”,但為了滿足虛榮心,擁有和其他同學一樣的鉛筆盒,不惜用母親辛苦攢下的四十個雞蛋去換鉛筆盒。“明天上學時,她多么盼望她們會再三盤問她啊”,表明香雪因為害怕同學們平時的“盤問”,不想低人一等,而不考慮爹娘的艱辛和自身的實際情況,這種“你有我也有”的盲目攀比心理正是虛榮心的表現。(觀點三)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和掙回屬于臺兒溝的尊嚴。因為香雪是臺兒溝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的同學有帶吸鐵石的泡沫塑料鉛筆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的同學們常常取笑她,而且她們還總喜歡問她一天吃幾頓飯。香雪后來明白,自己的木制鉛筆盒在她們眼里是貧窮、落后、封閉的代名詞,她們瞧不起她的貧窮,也瞧不起她的小山村。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她想擁有和同學們一樣的鉛筆盒,想學著同桌那樣,把鉛筆盒“嗒嗒”地合得嚴嚴實實,也希望那時臺兒溝的姑娘不再央求別人,也用不著回答人家的再三“盤問”。因此,香雪非常希望能擁有和別人一樣的鉛筆盒,這表達了姑娘們對山外文明的向往,以及改變山村封閉落后面貌、擺脫貧窮的迫切心情。再說,鉛筆盒的主人一定要把鉛筆盒送給香雪,不要香雪的雞蛋,但是,香雪在臨下車的時候還是悄悄地把雞蛋塞在女學生的座位下面了,這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淳樸、有自尊的香雪。 (必修上冊《百合花》)對這篇短篇小說,當年茅盾先生曾將之概括為“反映了解放軍的崇高品質和人民愛護解放軍的真誠”。而袁俊華卻認為“《百合花》是一出悲劇,濃濃的悲劇意識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認識和生命的關懷”。你怎么看? [答案] (觀點一)我認同茅盾先生的看法。①從寫作背景看,在當時冷峻的社會現實中,作者“不無悲涼地思念起戰時的生活,那時的同志關系”,她曾說“戰爭使人不能有長談的機會,但戰爭卻能使人深交,有時僅幾十分鐘,甚至只來得及瞥一眼,便一閃而過,然而人與人之間,就在這一剎那里,便能肝膽相照,生死與共”,從這些話中,我們體會到本文主要是表現戰時人與人之間的可貴情感的。②百合花是純潔高尚的象征,這既是通訊員的人格寫照,也是新媳婦的美好品質,文章最后“那條棗紅底色上撒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這象征純潔與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在這里百合花被子象征著軍民間純潔的感情,贊美了普通人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人民對革命英雄的崇敬與熱愛。(觀點二)我認同袁俊華的觀點:這主要從“我”這一形象入手考慮。①從結構線索來看,小說始終圍繞著“我”和通訊員之間的交往展開敘事,并在敘事過程中巧妙地把“我”對通訊員的感情變化融織進去:“我”與通訊員去包扎所的路上(生氣—發生興趣—親熱起來)→“我”與通訊員一起借被子(從心底愛上這個傻乎乎的小同鄉)→總攻開始后(月夜的思念、牽掛)→“我”與通訊員在包扎所最后一次相見(“我”內心無限的悲痛)。從陌生到牽掛,最后隨著通訊員的犧牲結束,這無疑是一場悲劇。②小說對“我”這種朦朧的情愫的描摹是青春、美麗、動人的。這種文學的描寫與渲染,讓我們看到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善良可愛的男人、多情美麗的女人,但最終譜寫了一曲“沒有愛情的愛情牧歌”。作者巧妙地把這場悲劇置放在戰爭的背景之中,又使得這種濃濃的悲劇意識不在于愛情本身,而是愛情之花凋謝之后激發人們對青春生命的關注。欣賞小說的描寫藝術教材任務……(必修上冊P29第三題)見命題點一。考查目標本任務要求欣賞小說的描寫藝術。描寫是小說重要的藝術手法之一,描寫的種類很多,如人物描寫與環境描寫。又可以再細分,人物描寫有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等。命題點提煉 欣賞小說的描寫藝術小說描寫藝術的考查點主要放在寫人和寫景兩方面。寫人藝術,包括兩個關鍵環節,一是判斷寫人技巧,其技巧主要分正面描寫(語言、行動、肖像、心理、細節等)和側面描寫[環境烘托與他人(物)襯托];二是概括寫人效果,即刻畫了人物什么樣的形象特點。寫景藝術,包括三個關鍵環節:一是指出描寫的景物的特點,文中有這方面的詞語;二是判斷景物描寫的技巧,應多角度分析,如觀察順序、視聽結合、動靜結合、正側結合及修辭手法;三是重點分析描寫作用,“作用”要從情節、人物、環境及主題等角度分析。 (必修上冊《百合花》)請分析小說中,“這時這位同志叫我們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撲在那個東西上了……”這句話主要運用的描寫方法及作用。 [答案] 這句話主要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通過幸存同志的講述,刻畫了小通訊員舍己為人、英勇犧牲的壯烈畫面。 (必修上冊《哦,香雪》)請分析小說中香雪獨自走回臺兒溝的情節,這些情節寫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動?是怎樣表現的?為什么要寫得這么詳細? [答案] ①小說重點描寫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歷險經歷,當她一個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時,她的內心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怕—不怕—猶豫—堅定。②這一系列變化,作者是通過景物描寫來具體表現的。景物描寫給讀者展現了一幅幅月夜山景圖,它在為人物的活動提供一個很好的背景的同時,也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內心活動,惟妙惟肖地表現了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③之所以寫得這么詳細,是為了襯托主人公香雪這一人物形象。香雪的心理變化雖然是在三十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卻實現了由自卑、封閉、落后到自信、開放、進步的巨大的轉變,香雪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有人性美和自然美的交融。 (必修上冊《哦,香雪》)閱讀小說第二層(從“深秋,山風漸漸凜冽了”到“更不了解山里的女孩子在大山和黑夜面前到底有多大本事”),分析作者是運用哪些方法來塑造香雪這一人物形象的。 [答案] ①動作細節描寫,表現了香雪的強烈愿望。②心理描寫,表現了香雪淳樸、誠實的美德。概括社會環境的特點,分析其作用教材任務……(必修下冊P135第一題)魯鎮社會扼殺了祥林嫂的一切生機;林沖的遭遇,不僅僅是因為高俅父子對他的迫害;別里科夫死后,人們的生活仍然“郁悶、無聊、亂糟糟”,“局面并沒有好一點”;人變為蟲,離奇的情節透露出嚴酷的社會現實。認真閱讀本單元小說,分小組概括各篇小說中社會環境的特點,并結合具體內容分析社會環境對人物命運的影響,在全班交流。考查目標本任務的核心是關注小說的社會環境描寫,進而分析其對人物命運的影響。實施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細讀課文,準確把握文本,特別是要重點關注小說中的社會環境描寫。其次,要針對每篇小說的不同創作風格,概括其社會環境描寫特點。再次,還要深入思考,探究作品的深層意蘊和小說體裁的某些重要特點。命題點提煉 概括社會環境的特點,分析其作用社會環境是極其復雜的,往往是諸多因素的交織。分析概括時要抓住不同的因素:①抓“時”,具體指時代背景、寫作時間,比如“抗戰時期”,也指自然環境中的時令;②抓“地”,具體指場所、場合、地域等,看看它們呈現出怎樣的特點;③抓“物”,主要指建筑物的特點,還有一些獨具時代或地域色彩的器物等;④抓“人”,主要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團結友善、緊張冷漠等)和風俗習慣等;⑤抓“世”,主要指社會風氣、風情及意識觀念等因素。2018年江蘇卷“小哥兒倆是在什么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請簡要分析”,就是典型的社會環境特點題。 (必修下冊《變形記》)小說第2段對格里高爾房間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答案] 揭示了格里高爾生活環境的壓力,居住房間狹小擁擠,繁重的工作之余沒有一個寬敞舒適的休息之地,上班被擠壓,下班后還是被擠壓。 (必修下冊《祝福》)小說中關于“祝福”的三次典型的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第一次是描寫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小說通過環境描寫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②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強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性與感染力。③第三次是結尾通過“我”的感受來描寫“祝福”景象。祥林嫂的慘死和“天地圣眾”“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加強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應的作用,使小說結構更加完整。分析“突發事件”在小說中的作用教材任務……(必修下冊P135第二題1)被婆家從魯鎮搶回去賣到深山里的祥林嫂,本已過上相對安定的生活,但“天有不測風云”,丈夫意外“斷送在傷寒上”,兒子又慘遭不測,她不得不又回到了魯鎮,從此走向了“末路”。小說中這一類“突發事件”,往往是情節運行的動力。本單元的小說中還有一些這樣的突發事件,試著找出來,并和同學探討這些事件在小說中的作用。考查目標本任務主要是分析“突發事件”在小說的作用。分析小說中的“突發事件”,一定要挖掘其潛在的必然性和深層意蘊,這樣才能準確把握這些“突發事件”在小說中的作用。除了教材中提到的《祝福》中的例子,《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促織》中的“突發事件”也很多,而《變形記》的主體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另類的“突發事件”。命題點提煉 分析“突發事件”在小說中的作用小說中的突發事件可以使故事情節更加精彩,更加吸引讀者,增加小說對讀者的感染力。在小說中,適當的突發事件可以推動故事發展,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同時也可以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性。例如,突發事件可能包括自然災害、政治動蕩、人物疾病等,這些事件不僅可以增加故事的復雜性,還可以展示人物在面對困境時的反應和成長。所以,在小說中,突發事件是一個重要的情節元素,可以起到增加故事張力和深度的作用。 [必修下冊《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促織》《變形記》(節選)]本單元的這幾篇小說情節中有哪些突發事件? [答案] ①《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因為大雪,草料場的兩間草廳被雪壓倒,無法居住,林沖只好到半里外的古廟暫且安身。正是因為草廳被壓倒這件事,林沖躲過了被燒死的命運,也得以在廟門里面偷聽陸虞候等人的談話,得知自己被謀害的真相。②《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經人撮合,別里科夫決定和華連卡談婚論嫁,在這期間,一個“促狹鬼”畫了一幅漫畫譏諷別里科夫,別里科夫感到很難堪,華連卡姐弟倆周末郊游的時候騎自行車,也讓別里科夫很生氣。他到華連卡家里,想勸阻他們,結果被華連卡的弟弟從樓梯上推了下來,正好被歸家的華連卡看到這滑稽的一幕而哈哈大笑。這一笑,結束了預想中的婚事,結束了別里科夫的人間生活,別里科夫從此一病不起,最終死去。③《促織》中,成名通過駝背巫得到一頭俊健的促織青麻頭,成名的兒子好奇,偷偷打開盆子想看看這只促織,結果青麻頭迅疾逃出盆子,成名的兒子慌里慌張,把青麻頭撲死了。這是一件突發事件,影響很大,導致了成名的兒子化身促織,這只促織輕捷勁健,給成名一家帶來裘馬輕揚的富貴生活。④《變形記》中,主人公格里高爾變形為大甲蟲,這件事之后,格里高爾平靜的家庭生活被打破,母親的無奈,父親的狂怒,妹妹的厭棄,撕破了資本主義社會家庭表面溫情脈脈的面紗。 [必修下冊《祝福》《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促織》《變形記》(節選)]這幾篇文章中的突發事件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你寫一則讀書札記,談談自己的看法。 [答案] (示例)小說“突發事件”的作用面面觀小說中的突發事件往往促成了小說情節的發展或轉折,像《祝福》中,祥林嫂的丈夫和兒子的死,打破了祥林嫂安穩的生活,使她不得不離開賀家墺,重新回到魯鎮,最終導致了她的悲劇結局。《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情節也是因為草廳的倒塌,而一步一步發展,讓林沖看清了統治者必欲置他于死地的真相。《促織》中最大的突發事件莫過于“魂化促織”,成名之子作為人的時候沒有價值,化為蟋蟀卻有了價值;蟋蟀原是玩物,而作品中人卻成了可憐蟲,任由蟋蟀來主宰自己的命運。突發事件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覷,《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漫畫事件和自行車事件,使別里科夫迂腐保守的形象得以突顯,他思想上的套子,就這樣把他套死。格里高爾變成甲蟲這件事,仿佛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家人的靈魂,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冷漠的人際關系。突發事件,有巧合的因素,正所謂“無巧不成書”,但是,如果偏離了主題,違背小說情節發展的邏輯,就會減損小說的藝術魅力,也達不到應有的藝術效果。優秀的小說作品中的突發事件,往往既有偶然性,又體現了生活的必然性。我們在欣賞小說的突發事件的時候,一定要挖掘其潛在的必然性和深層意蘊,這樣才能準確把握這類突發事件在小說中的作用。體會細節描寫的藝術魅力教材任務……(必修下冊P135第二題2)林沖去山神廟暫宿,“入得廟門,再把門掩上。旁邊止有一塊大石頭,撥將過來靠了門”。格里高爾艱難打開房門,正看見自己當年從軍時的相片,“手按在劍上,微笑著,無憂無慮”。這些細節描寫常常為讀者津津樂道。從本單元作品中找出至少五例精彩細節細加品味,體會小說中細節描寫的藝術魅力。考查目標本任務主要是分析細節描寫的作用。細節描寫在小說中十分普遍,在環境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中都可以融入細節描寫。細節描寫,如工筆畫一樣精致細膩,不但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感,還具有襯托人物形象、助力情節發展、表現生活環境、揭示主題思想等作用。小說中的細節描寫,往往是作家的神來之筆,具有超越文字的畫面感和言外之趣,是小說中頗具審美價值的部分。命題點提煉 體會細節描寫的藝術魅力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寫。它歸根到底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細節描寫越生動傳神,人物的個性就越鮮明突出。2020年新高考Ⅱ卷的簡答題“本文多次提到‘板凳’,這是富有意味的細節。請分析文中‘板凳’的用意”,就考查了細節描寫。 (必修下冊《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小說中的細節描寫可以透露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為情節的發展做鋪墊。本文有哪些細節描寫?找出來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①陸虞候等酒店密謀,李小二夫婦偷聽。開頭細致地描寫了陸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談舉止,暗示他們是在密謀害人,而且和林沖有關。這些細節描寫,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②林沖買酒前后。林沖離開草料場買酒前,“將火炭蓋了……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了”;買酒回來見草廳被雪壓倒后,林沖“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搬開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這才“把門拽上,鎖了”,到山神廟去安身。這些細節描寫,既表現了林沖的細心縝密,又說明草料場起火并非林沖疏忽所致,自然揭示出陸虞候等人的殺人陰謀,使情節發展具有合理性。③林沖投宿山神廟。林沖在山神廟的細節描寫“入得廟門,再把門掩上。旁邊止有一塊大石頭,撥將過來靠了門”為下文陸虞候等人“用手推門,卻被石頭靠住了”埋下伏筆。陸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廟外邊看火邊說話,林沖在廟內聽得一清二楚,為“逼”林沖奮起反抗、手刃仇敵提供了行動的前提。④林沖有刀槍不離身的習慣。林沖同差撥取路投草料場時“帶了尖刀,拿了條花槍”,去沽酒時“把花槍挑了酒葫蘆”,去山神廟安身時也是用“花槍挑著酒葫蘆”,最后在仇人“逼”上門來時,才可能“挺著花槍”沖出去。這些細節描寫符合林沖過去是禁軍教頭的身份,也使故事發展合情合理。⑤有關方向位置的細節描寫。滄州城東門外十五里有草料場,草料場東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場與市井中間有一座山神廟。林沖投宿山神廟要往東走,陸虞候等人從西面來到草料場放火,正好不會遇上林沖。 (必修下冊《祝福》)請分析小說中魯四老爺三次皺眉的描寫。 [答案] ①祥林嫂初到魯鎮時,衛老婆子告訴說:“死了當家人,所以出來做工了”時,“四叔皺了皺眉……是在討厭她是一個寡婦”。他“討厭她是一個寡婦”,所以皺了眉,這是魯四老爺第一次皺眉。魯四老爺恪守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三綱五常”是他的信條。②魯四老爺在猜測祥林嫂可能是“逃”出來的時候,“四叔一知道,就皺一皺眉,道:‘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來的。’”這是魯四老爺第二次皺眉,他對一個在自己家無法生活,不得不“逃”的婦女,非但沒有同情,反而嫌厭,說明他固守封建禮教,封建觀念根深蒂固,他保守反動、頑固不化。③這位老爺第三次皺眉發生在祥林嫂二進魯鎮時,“四叔雖然照例皺過眉,但鑒于向來雇傭女工之難,也就并不大反對,只是暗暗地告誡四嬸說……敗壞風俗的……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否則,不干不凈,祖宗是不吃的”。他不允許祥林嫂參與祭祀,他認為祥林嫂是不潔之身,她違背他所捍衛的倫理道德,祥林嫂是個“謬種”,她已經失去了做人的資格,成為一個有罪的人,把一個苦苦掙扎的祥林嫂再次推入精神折磨的深淵,這成為日后在精神上徹底擊垮祥林嫂的直接原因。 [必修下冊《祝福》《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促織》《變形記》(節選)]小說中細節描寫往往是作家的神來之筆,具有超越文字的畫面感和言外之趣。下面是對教材中小說的某些細節的賞析意見,有誤的一項是( )A.面對魯鎮的女人們不斷撕揭自己關于阿毛的傷疤,祥林嫂最后“單是一瞥他們,并不回答一句話”,表明她感受到了自己并不能從她們那里獲得想要的溫暖和同情,內心悲哀無助到極致,只能用沉默來對待她們。B.林沖“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這一細節描寫不僅突出了林沖做事小心謹慎的性格,同時也證明了草料場起火乃人為所致,使后面情節發展合情合理。C.“自昏達曙,目不交睫。東曦既駕,僵臥長愁”,寫出了成名內心巨大的焦慮和絕望:一方面是為兒子的生死難卜而悲愁難眠,另一方面是為捉不到蟋蟀,限期內無法交差而一籌莫展。D.“然后他準備用嘴轉動插在鎖眼里的鑰匙”,這里運用細節描寫,寫出變形給格里高爾的正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方便。C [C項,“為兒子的生死難卜而悲愁難眠”錯誤。上文講到半夜里孩子又蘇醒過來,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寬慰一些,但是看到蟋蟀籠子空著,成名就急得氣也吐不出,也不敢再追究兒子的責任。此時兒子已經沒事了,只是看到蟋蟀籠子空著,限期內無法交差而一籌莫展,并不是“為兒子的生死難卜而悲愁難眠”。]分析人物的語言教材任務……(必修下冊P135第二題3)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無論是魯四老爺的“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還是別里科夫的“這固然很好,可是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都鮮明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在這五篇小說中,選擇兩個人物,分析他們的語言,說說其中表現了什么樣的性格特征。考查目標言為心聲,小說中的人物語言是人物性格的聲音外化。小說家創造了人物,賦予了他們性格,也給了他們與之相一致的語言。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展現了人物的立場、情感、身份和境遇,是使人物“活起來”的重要手段。祥林嫂“我真傻”的訴說,既表現了祥林嫂柔弱、善良的性格,又表現了她在痛失愛子后的自責與追悔,也就是既符合人物的一貫性情,又符合其特定的際遇與處境。還要注意,小說中的人物性格,并非全是單一的或一成不變的。例如,林沖的性格中就有順從和反抗這一截然相反的兩面性。他口稱“高太尉”,表現出性格中逆來順受的一面;罵陸虞候為“潑賤賊”,又表現出他性格中反抗的一面。命題點提煉 分析人物的語言語言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語言描寫總是鮮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獲得深刻的印象。人物的語言都是“言為心聲”,不同思想、不同經歷、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語言也是不同的。2020年新高考Ⅱ卷的簡答題“父親說‘我們下棋是下棋’,怎樣理解這句話? 請結合全文具體分析”,就考查了人物個性化的語言。 (必修下冊《祝福》)請分析魯四老爺、柳媽和祥林嫂的語言描寫,說說其中表現了他們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答案] (示例)①魯四老爺“謬種”的詈罵,見出他對祥林嫂之死的冷酷無情;他的“可惡”“然而”之類的口頭語,則表現出一貫的頑固和刻薄。②柳媽“祥林嫂,你實在不合算”的一番高論,詭秘無端,煞有介事,見出她的迷信、冷漠而又自以為是。③祥林嫂“我真傻”一段的獨白式囈語,在小說中反復重現,表現了她受到生活重創后的麻木與空虛。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文本一:雪沈從文天氣變到出人的意外。晚上同叔遠分別時,還約到明早同到去看櫟樹林里捕野貍機關。把身子鉆到新的山花絮里呼呼的睡去。人還夢到貍子兔子對我作揖,心情非常的愉快。因為是最新習慣,頭是為棉被蒙著,不知到天亮已多久,待到為一個人搖著醒來時,掀開被看,已經滿房光輝了。叔遠就站在我面前笑。因為是紙窗,我還不知道外面情形,以為是有了大黃太陽,時候太晏了,看貍子去不成了,就懊喪我醒來得太晚,又怪叔遠不早催我醒。“我剛從老屋過來,院中的雪總有五六寸,瓦上全成了白顏色,你還不知嗎?”“落雪?”“給你打開窗子看,”叔遠就到窗邊去,把兩扇窗子打開,“還在大落特落呢,會要有一尺,真有趣極了。”叔遠以為我怕冷,旋即又把窗關上。我說不,落了雪,天氣倒并不很冷。于是就盡它開著。雪是落得怪熱鬧,像一些大小不等的蝶蛾在飛,并且打著旋。房中矮腳火盆中的炭火熾爆著火星,叔遠在那盆邊鉤下身子用火箸盡攪。“我想我得起來了。”“不,早得很。今天我們的機關必全已埋葬在雪里,不中用,不去看了。呆會兒,我們到外踏雪去。”“下了雪不成,那我們見到瑪加爾先生他捕狐不就正是在雪中么?”“那是書上的事情,并且是俄國。我的天,你為了想捉一匹貍子,也許昨天晚上就曾做過那個可憐瑪加爾捉狐的夢了!”聽到叔遠的話我有些忸怩起來。我還不曾見過活的貍子在木下掙扎情形。只是從那本書上,我的確明明白白夢過多次狐貍亮亮的眼睛在林中閃爍的模樣了。叔遠在炭盆的熱灰里煨了一大捧栗子,我說得先漱漱口,再吃這東西。“真是城里人呵,”叔遠是因為我習慣洗臉以后才吃東西揶揄我,“我告你,鄉巴佬有些地方也很好受用的,若不是我娘說今天要為你炒鵪鶉吃,在這時節我們還可以拿豬腸到火上來烤吃呢。”“那以后我簡直無從再能取笑鄉下人了。這里太享福。”我想我這個冬天,真過一個好運的年了。一竹筒栗子,我們不知不覺就已吃完了。望到窗邊雪還是不止。叔遠突然說他要出去一會,接著我耳朵聽到他的腳步踏在雪里沙沙的聲音漸遠去了。我側面睡下,望到那窗外雪片的飄揚。等一會,叔遠還不來。雪是像落得更大。聽到比鄰人家婦人開門對雪驚詫的聲音,又聽到屋后樹枝積雪卸下的聲音,又聽到遠遠的雞叫。火盆中新加的白炭,為其他的熾炭所炙著,剝啄爆著響,像是在催我,我決定要起床了。然而聽到遠遠院子的那端,有著板鞋踏雪的聲音,益近到我住的這房子。掀開簾子是一個女人,叔遠的母親。我笑了,趕忙要起床,這老伯娘就用手止住。老人一進房,就用手去彈那藍布包頭上的雪。到這老伯娘把手來炭盆邊交互捏著烘著時,我們適間所吃的栗子,剝到地下盆邊的栗殼,已為老太太見到了。老太太笑。我記起叔遠說的,娘是不準拿東西到早上吃,擔心這時叔遠不知道他娘在此,恰巧這時高高興興捧了一堆果子從外面進來,又無從起來止住叔遠,就很急。叔遠的娘似乎看出我的神氣了,就微笑解釋似的說:“我告了他今天早飯我們炒辣子鵪鶉,不準多吃別的零東西,這孩子又騙我! 栗子吃熟的還不要緊,不過像我們老人吃多了就不成。”我答應她的話是:“不,我并不想吃。”我一面在心中劃算,“今天吃早飯我若不再多吃兩碗來表明我栗子吃得并不多,真是不配在此受人款待了。”聽到院中有人踹雪的聲音,我斷定這真是叔遠了,老太也聽到,就從窗口望出去。“又不怕冷呀。你瞧手都凍紅了,還不開烤烘!”叔遠即刻負著一身雪片進房了,我因他媽望別處,就怒目示意,告他栗子事已為老人發覺。叔遠裝作不在意那樣,走近爐邊去,說:“娘,我先還以為掛在那檐下的棕袋里栗子不干,誰知甜極了。”“你是又忘娘的話,同從文吃燒栗子了。”“并不多,只幾顆兒。”娘望到地下那一些空殼,聽到“幾顆兒”的話,就不信任似的抿嘴笑。我也不得不笑了。叔遠坐在火邊反復烤著那些腫成小胡蘿卜似的手指,娘就憐惜十分為納到自己暖和的掌中捏著。叔遠一到他娘的面前,至少就小了五歲。我是非得起床不可了。叔遠說是為到東院去叫人送洗臉水,他娘就說讓她過去順便叫一聲,娘于是走了。我站到床上,一面扣衣一面說,“我問你,你拿的粑同臘肉?”叔遠把頭搖,知道是母親已告了我。然而又狡猾的笑。“怎么?還有什么罷?”我看叔遠那身上,必定還有贓。“瞧,”果不出所料,叔遠從抱兜里把雪棗坯子抓出七八條,“小有所獲,君,仍然可以!”接著叔遠說是只怪娘為人太好。所以有些地方真像是不應當的頑皮。“還說!你真不孝!”洗臉水還不見來,我們二人又把放在灰里撈好的東西平分吃完了。一九二七年十月作(有刪改)文本二:沈從文寫的是下層社會人的日常生命狀況,他探尋的是關于人的最為根本意義上的愛、真、美,他的小說具備生命力。他說他的作品是建一個希臘小廟。他通過對淳樸的愛戀的風土人情的描摹,營造了一個特殊精神空間,這個精神空間與作者所身處的特性空間形成強烈對照,這精神空間就是“希臘小廟”。(節選自賈平凹《沈從文的文學》)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我”和叔遠爭論能否在雪地里捕捉貍子,叔遠說“那是書上的事情,并且是俄國”,可見他是個愛讀書的鄉下人。B.叔遠娘不讓叔遠早上吃零東西,是出于對他生活方面的嚴格要求,這與《邊城》中爺爺在生活上對翠翠的關懷體諒不同。C.文中多次寫到“我”打算起床,卻一直遲遲未起,產生了延宕的藝術效果,突出了“我”對閑適自由生活的追求。D.文中加點句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雪下得更緊了”,都交待了故事的環境,都對人物刻畫和情節發展起著重要作用。A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B.“不同”錯誤,在“關懷”上是相同的,都是長輩對晚輩生活上的關心,是出于身體健康的考慮。C.“產生了延宕的藝術效果”錯誤,延宕指在尖銳的沖突和緊張劇情進展中,作者利用矛盾諸方各種條件和因素,以副線上的某一情節或穿插性場面,使沖突和戲劇情勢受到抑制或干擾,出現暫時的表面的緩和,實際上卻更加強了沖突的尖銳性和情節,文中此處沒有尖銳的沖突和緊張的情節,“延宕”不準確。也并不是突出“我”對閑適自由生活的追求,只是一時懶散罷了。D.“都對人物刻畫和情節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錯誤,加點句子只是客觀描述場景,沒有刻畫人物和情節發展方面的作用。故選A。]2.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畫線句子寫了婦人之聲、樹枝之聲、雞叫聲,烘托出“我”的內心,也調節了敘事的節奏。B.本文不追求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不注重情節的緊湊,筆調舒緩,呈現出散文化小說的特點。C.本文體現了沈從文特有的語言風格,人物對話和敘述語言清新質樸,都帶有濃郁的泥土氣息。D.本文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使小說更具真實性,讓讀者有代入感,也便于作者直接表達情感。C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C.“都帶有濃郁的泥土氣息”表述不當。語言的泥土氣指帶有鄉土、地域方言等特點的質樸的語言,文中敘述語言清新而有韻味,沒有濃郁的泥土氣息。故選C。]★3.有人認為文本一小說的結尾十分突兀,你是否贊同?請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小說結尾作用的能力。首先明確“不突兀”。情節上,“一竹筒栗子,我們不知不覺就已吃完了”“我告了他今天早飯我們炒辣子鵪鶉,不準多吃別的零東西”,前文多次寫到吃;“我們二人又把放在灰里撈好的東西平分吃完了”,結尾又寫吃東西,上下文銜接自然,并照應前文寫“吃”的情節。人物形象上,“洗臉水還不見來,我們二人又把放在灰里撈好的東西平分吃完了”,叔遠母親剛說了要少吃零食,結果二人又開吃;前文有“告他栗子事已為老人發覺。叔遠裝作不在意那樣,走近爐邊去,說:‘娘,我先還以為掛在那檐下的棕袋里栗子不干,誰知甜極了’”,叔遠天真頑皮,背著母親和“我”一起吃栗子,被發覺后,還裝作不在意。前后形象一致。主題上,深化文章主題。結尾“我們二人又把放在灰里撈好的東西平分吃完了”,寫我們平分吃東西,親密無間,沒有一點主客間的客氣與疏離,突出叔遠和我的純真情誼,展現出當地風土人情之美。【答案】 不突兀。①情節上,與上下文銜接自然。以“我”和叔遠吃東西結尾,照應前文寫“吃”的情節。②人物形象上,與前文叔遠天真頑皮的形象一致。如叔遠背著母親和“我”一起吃栗子,被發覺后,還裝作不在意。③主題上,深化文章主題。結尾通過寫我們分吃東西,突出叔遠和“我”的純真情誼,展現出當地風土人情之美。4.文本二指出,沈從文的作品是要“建一個希臘小廟”,請簡要分析文本一是如何體現這一特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審美意蘊的能力。“告他栗子事已為老人發覺。叔遠裝作不在意那樣,走近爐邊去,說:‘娘,我先還以為掛在那檐下的棕袋里栗子不干,誰知甜極了’”,叔遠天真頑皮,背著母親和“我”一起吃栗子,被發覺后,還裝作不在意。“叔遠以為我怕冷,旋即又把窗關上……房中矮腳火盆中的炭火熾爆著火星,叔遠在那盆邊鉤下身子用火箸盡攪……叔遠在炭盆的熱灰里煨了一大捧栗子”,大雪天,叔遠細心照顧“我”。文中通過塑造叔遠天真頑皮、熱情體貼的形象,表現人性美。叔遠陪伴“我”,叔遠的母親過來探望與叮囑,早飯做炒辣子鵪鶉,叫人送洗臉水……文中通過對“我”到鄉下,與叔遠和他娘之間故事的敘述,反映了鄉下人的純樸與善良,表現人情美。“雪是落得怪熱鬧,像一些大小不等的蝶蛾在飛,并且打著旋”“腳步踏在雪里沙沙的聲音”“窗外雪片的飄揚……”,通過描寫雪后的風景,表現自然美。“他通過對淳樸的愛戀的風土人情的描摹,營造了一個特殊精神空間,這個精神空間與作者所身處的特性空間形成強烈對照”,這里有淳樸的鄉村生活,有純粹的人情、人性,讓人心靈放松、舒展,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相得益彰,共同營造出一個理想化的精神空間。【答案】 ①通過塑造叔遠天真頑皮、熱情體貼的形象,表現人性美。②通過對“我”到鄉下,與叔遠和他娘之間故事的敘述,反映了鄉下人的純樸與善良,表現人情美。③通過描寫雪后的風景,表現自然美。④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相得益彰,共同營造出一個理想化的精神空間。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夢中檜[日本]井上靖四月的節令,天氣一度十分宜人。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櫻花盛開之后,乍暖又寒了。通知上說是六點鐘,所以遠山和千田規規矩矩地六點整到達,現在他倆在酒館的一室,已經干等了一個多小時。“好久不見了。”光村田鶴子(阿田)把手提包和一只縐綢一類的包袱往房間角落里一放,隨即坐下來,輕輕地點了點頭,這種嫻靜的舉止,不像從前的阿田。男人們感到她的美貌中尚帶有一種辛苦輾轉造成的冷漠,這可是以前從未見過的。她的眼睛和從前一樣,笑的口形也和從前一樣。“諸位,你們都還是老樣子啊。”田鶴子在千田和逢坂之間坐下,“我真不知道該從哪兒談起好!過了十五個年頭了啊。”確實,十五年過去了,期間還經歷了戰爭。戰前幾個人各自散落在地圖上的某一點,托戰敗的福,他們在戰后又集中到東京來了。木賀和千田等人向田鶴子獻殷勤的時候,她不過才十九歲。當時她梳著時興的帶有前劉海的少女型短發,還常常穿上漂亮的騎馬服裝在兼六公園的綠樹蔭下歇馬。“是啊,十五年過去了。”逢坂一邊說一邊注視著田鶴子和服帶子上的一件小飾物在閃閃發亮。和服選擇得十分雅致,在當今的日本這可算是最上等的體面裝束了。“來,先干一杯。”木賀說著舉起酒杯。“祝我們五個人明天會成為檜樹。”千田補上一句。這五個人對“明天會成為檜樹”一語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早在金澤時期,他們五個人一起去郊外散步,千田曾說過,在他的故鄉伊豆那一帶是把羅漢松稱為翌檜的。遠山搭腔說:“羅漢松就是羅漢松。翌檜是檜科植物羅漢柏的別名。羅漢柏長得非常像檜樹,它從小就深信自己將來會成為檜樹的,于是便在‘明天會成為檜樹’的美夢里長大了。”遠山主持著什么戲劇研究會之類的事,他夢想當個名導演;千田唯一夢想是有朝一日自己的習作碰巧被選入二科會,然后去畫一幅不朽巨作;木賀要設計比丸之內大廈大十倍的高樓大廈;光村田鶴子則夢想成為大實業家的夫人,為此她一直小心謹慎地與他們保持著距離。從此以后,“這家伙是翌檜”這句話便流行起來。逢坂一直被認為與金錢無緣,最笨拙、最丑、但不幸又是個天生大好人。他一直在默默地愛戀著阿田,卻沒有勇氣提出來。可是唯有他又幸運地屬于不必為錢發愁的人。“說是為了明天會成為檜樹而干杯,但也許有人已經成檜樹了。逢坂這家伙就有點不一樣了。”遠山說。“很抱歉,我是成檜樹了。”逢坂答道。“你騙人,因為你那時并沒有想過將來要去當個公司的經理。”“不,那時我就夢想當個公司經理之類的人,有一輛漂亮的自備汽車,在這輛汽車上——”說到這里逢坂哈哈哈笑了,沒往下說。“那么阿田你——”遠山欲言而止,“失敬!從你這般高雅的裝束和風采來判斷——”“托大家的福,我也成了一株小檜樹。”“這么說來,是實業家的太太了?”“差不離。”“好,暫且把阿田和逢坂兩株檜樹擱過一邊,為了其余三株翌檜!”千田又拿起酒杯。他們像在學生時代的同學茶話會上似的,無拘無束地吃飽喝足,不知不覺間三個小時過去了。田鶴子抓緊時機說:“我該告辭了——”“對了,就讓阿田夫人一個人回丈夫身邊去吧。”逢坂看了下時間說。“可是,我總感到有點兒害怕。”“擔心會有男人為你發生格斗嗎?”有人問道。“要是有這樣的事發生——啊,從前那時候是多么好啊!”田鶴子后面的那句話似乎是肺腑之言,好像帶著點悲痛感,她的兩眼濕潤,眼神也茫然若失了。“那么請你們送我到車站吧。”送走阿田,席上頓時十分凄寂,好比牙齒被拔掉了似的。“來,我們再換幾個地方去喝喝,不過,順路先上我家坐坐,我給你們介紹一下我的妻子。”逢坂說。汽車在某處坡道上一座豪華的住宅前停下,大家嘰哩哇啦地從大門蜂擁而入。進了寬大的會客廳,威士忌酒就端了出來。“我的內人。”逢坂介紹道。“哦,夫人。”木賀、千田、遠山一起回禮。可是醉眼惺忪的木賀差一點沒叫出聲來:“啊,阿田!”木賀覺得逢坂夫人和阿田很相像。“像!像!”在再次乘進汽車去某處的途中,千田一而再地反復嚷嚷。“確實像某一個人啊,逢坂!”“像誰呀?”“你別裝糊涂,你騙不了我們,你戀慕過阿田,我雖然也戀慕過她,可你比我更加……”“難道你現在才注意到這一情況嗎?”逢坂畢竟是有幾分醉意了,他忽然呆瞪瞪地說道。接著遠山仰臉倒在誰的膝上,爽朗地笑了,他用完全嘶啞了的嗓音說:“逢坂是首屈一指的翌檜,是追求阿田的翌檜!”逢坂忽然感到汽車窗外馳去的夜景發白了,模糊了,漸漸地朦朧起來了,逢坂還感到昔日青春歲月里的激情和感傷在不斷向上翻騰,回想自己為了能取得向阿田求婚的資格,大學畢業后,在生財之道上孜孜不倦地努力了幾年,但最終卻未能如愿以償。可是車內還有一個肚里藏有秘密的醉鬼,這個人就是木賀。只有木賀了解阿田是在酒吧當服務員,也只有木賀一個人暗自相信阿田今晚這身體面的服飾是借來的。然而面對阿田,面對其他三個朋友,他卻佯裝不知。汽車滿載著不知為什么竟被濡濕了的花束,深夜從兩國橋附近的沿河馬路上奔馳,他們不顧交通信號燈,一路飛馳而去。(有刪改)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以五個好朋友相隔十五年后在一個酒館的會面為開頭,其中只有遠山和千田是在六點準時到達,可以推測二人的守時和對這次聚會的期待。B.遠山搭腔說的話是對千田關于“翌檜”說法的糾正,同時進一步解釋了本文標題:翌檜長大后也成不了檜樹,“明天會成為檜樹”只是一個虛幻的美夢。C.逢坂承認自己是檜樹,實際上,在追求阿田方面,他只是一株翌檜而非檜樹。他在生財之道上孜孜不倦地努力,最終卻沒有如愿以償地向阿田求婚。D.田鶴子說“我總感到有點兒害怕”是擔心在自己告辭回家后,會再次發生有男人為她大打出手這樣的事,所以她請求自己的老同學們把她送到車站。D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擔心在自己告辭回家后,會再次發生有男人為她大打出手這樣的事”錯誤,原文中并未進一步解釋田鶴子“害怕”什么,有多種闡釋的可能;根據原文“要是有這樣的事發生——啊,從前那時候是多么好啊!”可知田鶴子并未擔心回家后這里會有男人為她大打出手,原文“會有男人為你發生格斗”是為了引出田鶴子對過往美好的懷念。故選D。]6.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寫田鶴子“美貌中尚帶有一種辛苦輾轉造成的冷漠”,為最后揭示她在酒吧當服務員埋下伏筆:她作為服務員忙于謀生,才會有如此神色。B.本文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塑造光村田鶴子的人物形象,如寫她今晚借來體面的服飾參加同學聚會,就屬于正面描寫。C.本文和《荷花淀》的開頭都通過環境描寫來渲染氣氛,不過《荷花淀》的基調是明快的,而《夢中檜》中“乍暖又寒”則預示了故事并不輕快。D.本文安排去看逢坂夫人的情節,既塑造了逢坂對阿田執迷、一直做著追求阿田美夢的形象,也由“追求阿田的翌檜”自然引出阿田的秘密。B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如寫她今晚借來體面的服飾參加同學聚會,就屬于正面描寫”錯誤。根據原文“只有木賀一個人暗自相信阿田今晚這身體面的服飾是借來的”可知,這是木賀的暗自猜想,對于表現田鶴子來說是側面描寫而非正面描寫。故選B。]★7.本文主要通過什么方式來推動情節發展?請結合全文簡要說明,并分析這種方式的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語段的作用的能力。例如,①原文“這五個人對‘明天會成為檜樹’一語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早在金澤時期……從此以后,‘這家伙是翌檜’這句話便流行起來”,由此可看出在酒館時通過千田“明天會成為檜樹”的話引出對五人昔日夢想的追憶和討論;原文“‘像!像!’在再次乘進汽車去某處的途中,千田一而再地反復嚷嚷。‘確實像某一個人啊,逢坂!’‘像誰呀?’‘你別裝糊涂,你騙不了我們,你戀慕過阿田,我雖然也戀慕過她,可你比我更加……’‘難道你現在才注意到這一情況嗎?’逢坂畢竟是有幾分醉意了,他忽然呆瞪瞪地說道。接著遠山仰臉倒在誰的膝上,爽朗地笑了,他用完全嘶啞了的嗓音說:‘逢坂是首屈一指的翌檜,是追求阿田的翌檜!’”由此可看出四人最后在乘汽車途中的對話揭示了逢坂和千田以前對阿田的戀慕。②情節上:以對話為主體,使情節更加緊湊,避免不必要的情節贅述。如阿田與千田和逢坂在酒館聚會見面交談的場景,“‘好久不見了。’光村田鶴子(阿田)把手提包和一只縐綢一類的包袱往房間角落里一放……‘祝我們五個人明天會成為檜樹。’千田補上一句”;又如在酒館時對五人昔日夢想的追憶和討論等情節都通過對話展開,“‘說是為了明天會成為檜樹而干杯,但也許有人已經成檜樹了。逢坂這家伙就有點不一樣了。’……‘要是有這樣的事發生——啊,從前那時候是多么好啊!’田鶴子后面的那句話似乎是肺腑之言,好像帶著點悲痛感,她的兩眼濕潤,眼神也茫然若失了”。③人物上:借助對話中的人物個性化語言分別塑造了五人的形象,更直觀地展現不同人物之間的關系和情感紐帶。如 “‘對了,就讓阿田夫人一個人回丈夫身邊去吧。’逢坂看了下時間說。‘可是,我總感到有點兒害怕。’‘擔心會有男人為你發生格斗嗎?’有人問道。‘要是有這樣的事發生——啊,從前那時候是多么好啊!’田鶴子后面的那句話似乎是肺腑之言,好像帶著點悲痛感,她的兩眼濕潤,眼神也茫然若失了”“‘你別裝糊涂,你騙不了我們,你戀慕過阿田,我雖然也戀慕過她,可你比我更加……’‘難道你現在才注意到這一情況嗎?’逢坂畢竟是有幾分醉意了,他忽然呆瞪瞪地說道。接著遠山仰臉倒在誰的膝上,爽朗地笑了,他用完全嘶啞了的嗓音說:‘逢坂是首屈一指的翌檜,是追求阿田的翌檜!’”④讀者感受上:為文章營造了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得讀者更能代入自己,可以更加輕松地理解和接受故事情節。如“‘我的內人。’逢坂介紹道。‘哦,夫人。’木賀、千田、遠山一起回禮。可是醉眼惺忪的木賀差一點沒叫出聲來:‘啊,阿田!’木賀覺得逢坂夫人和阿田很相像。‘像!像!’在再次乘進汽車去某處的途中,千田一而再地反復嚷嚷。‘確實像某一個人啊,逢坂!’‘像誰呀?’‘你別裝糊涂,你騙不了我們,你戀慕過阿田,我雖然也戀慕過她,可你比我更加……’”。【答案】 ①本文主要通過人物對話來推動情節發展,例如,在酒館時通過千田“明天會成為檜樹”的話引出對五人昔日夢想的追憶和討論,四人最后在乘汽車途中的對話揭示了逢坂和千田以前對阿田的戀慕。②情節上:以對話為主體,使情節更加緊湊,避免不必要的情節贅述。③人物上:借助對話中的人物個性化語言分別塑造了五人的形象,更直觀地展現不同人物之間的關系和情感紐帶。④讀者感受上:為文章營造了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得讀者更能代入自己,可以更加輕松地理解和接受故事情節。8.世紀中學高中部擬編寫語文校本教材,準備將本文選入《跨文化專題研討》一冊。本冊教材中有“外國作品中的女性”“戰爭與社會”“理想與現實”等主題單元,你覺得將本文編入哪一個單元最合適?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示例:編入“理想與現實”單元最合適。①原文如:“‘祝我們五個人明天會成為檜樹。’千田補上一句。這五個人對‘明天會成為檜樹’一語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早在金澤時期,他們五個人一起去郊外散步,千田曾說過,在他的故鄉伊豆那一帶是把羅漢松稱為翌檜的。遠山搭腔說:‘羅漢松就是羅漢松。翌檜是檜科植物羅漢柏的別名。羅漢柏長得非常像檜樹,它從小就深信自己將來會成為檜樹的,于是便在‘明天會成為檜樹’的美夢里長大了。’”由此看出,“夢中檜”象征了個體對理想的追求。文中“明天會成為檜樹”代表了五人青年時的理想,他們堅信理想終會實現。②原文“‘說是為了明天會成為檜樹而干杯,但也許有人已經成檜樹了。逢坂這家伙就有點不一樣了。’遠山說。‘很抱歉,我是成檜樹了。’逢坂答道。‘你騙人,因為你那時并沒有想過將來要去當個公司的經理。’‘不,那時我就夢想當個公司經理之類的人,有一輛漂亮的自備汽車,在這輛汽車上——’說到這里逢坂哈哈哈笑了,沒往下說。‘那么阿田你——’遠山欲言而止,‘失敬!從你這般高雅的裝束和風采來判斷——’‘托大家的福,我也成了一株小檜樹。’‘這么說來,是實業家的太太了?’‘差不離。’‘好,暫且把阿田和逢坂兩株檜樹擱過一邊,為了其余三株翌檜!’”由此看出,五人面對的現實情況卻與美好的理想有巨大的差異,每個人都做了一株可悲的“翌檜”。③原文前面提到“這五個人對‘明天會成為檜樹’一語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它從小就深信自己將來會成為檜樹的,于是便在‘明天會成為檜樹’的美夢里長大了’”“遠山主持著什么戲劇研究會之類的事,他夢想當個名導演;千田唯一夢想是有朝一日自己的習作碰巧被選入二科會,然后去畫一幅不朽巨作;木賀要設計比丸之內大廈大十倍的高樓大廈;光村田鶴子則夢想成為大實業家的夫人”,后文提到“逢坂一直被認為與金錢無緣,最笨拙、最丑,但不幸又是個天生大好人。他一直在默默地愛戀著阿田,卻沒有勇氣提出來。可是唯有他又幸運地屬于不必為錢發愁的人”“只有木賀了解阿田是在酒吧當服務員,也只有木賀一個人暗自相信阿田今晚這身體面的服飾是借來的”。由此看出,通過五人在生活中的失意與掙扎,展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契合“理想與現實的主題”。【答案】 示例:編入“理想與現實”單元最合適。①“夢中檜”象征了個體對理想的追求。文中“明天會成為檜樹”代表了五人青年時的理想,他們堅信理想終會實現。②五人面對的現實情況卻與美好的理想有巨大的差異,每個人都做了一株可悲的“翌檜”。③本文通過五人在生活中的失意與掙扎,展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契合“理想與現實的主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