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文學類文本閱讀·小說閱讀的考教銜接任務群三 中國當代作家作品研習涉及篇目 單元學習任務?命題點提煉 對應教材《阿Q正傳》(節選)、《邊城》(節選) ①探索作品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 選擇性必修下冊P69第一題②感受現代文學“感時憂國”的特點 選擇性必修下冊P69第二題1③感受作家的創作風格 選擇性必修下冊P69第二題2④品味作品的精彩語句 選擇性必修下冊P69第三題探索作品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教材任務……(選擇性必修下冊P69第一題)魯迅和沈從文都十分關注中國普通民眾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但觀察和描寫的角度卻有很大的不同。研讀本單元的兩篇小說,完成下列任務。1.通讀《阿Q正傳》全篇,思考幾個問題:魯迅說他寫《阿Q正傳》是因為“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怎么理解魯迅的創作動機?有人說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我們民族落后的“國民性”的集中體現,也有人說“精神勝利法”是人類擺脫絕望處境的一種常見的精神反應。對此你怎么看?在老師指導下,搜集并閱讀相關評論,圍繞“說不盡的阿Q”這個話題,形成自己的看法,與同學討論。2.汪曾祺在《又讀〈邊城〉》中說,“《邊城》的生活是真實的,同時又是理想化了的,這是一種理想化了的現實”;又說,“《邊城》是一個溫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隱伏著作者很深的悲劇感”。你是否有類似的閱讀感受?循著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去思考探究,形成對作品的理性認識。還可以搜集相關的評論,看看這些評論中有哪些說法可以支撐或者豐富你的觀點。然后以《〈邊城〉中的“矛盾”》為題,寫一個發言提綱,在班級或者小組內交流。考查目標本任務主要落實本單元的人文主題,結合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內涵,探索其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也涉及作品本身的一些特點。魯迅和沈從文都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文學大家,都十分關注中國普通民眾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致力于表現現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和歷史命運;同時,兩人寫作的出發點不同,藝術風格也有很大差別。這個單元將《阿Q正傳》和《邊城》這兩篇小說的選段放在一起組成一課,意在通過研讀這兩篇作品,引導學生了解作家的創作動機,探究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思想文化內涵。閱讀時可以著重把握兩部小說的思想,通過小說主題的分析,感受作者意圖為民族尋找出路的拳拳愛國之情。還可以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和經驗,對這兩種不同的創作風格加以評析,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認識。命題點提煉 探索作品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長期形成的,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學作品特別是文學經典,往往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需要進行超越性的、深層次的解讀。文學作品中所表現的作家的情感,不純粹是個人化的情感,它往往是時代精神的折射,甚至通向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通向全人類的普遍文化心理。這一命題點要求學生從人物形象、環境氛圍、時代背景、細節描寫、語言表達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2023年新課標Ⅰ卷《給兒子》中“‘下田去吧,兒子’這個段落,寫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請加以梳理概括”一題,就涉及了這一命題點。 [選擇性必修下冊《阿Q正傳》(節選)]有人說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我們民族落后的“國民性”的集中體現,也有人說“精神勝利法”是人類擺脫絕望處境的一種常見的精神反應。對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觀點一)“精神勝利法”不僅僅是中國下層民眾所特有的一種“劣根性”。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的中國近代史,是受帝國主義侵略和掠奪的屈辱史,封建統治階級在這種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形成一種變態的心理,一方面對帝國主義者奴顏婢膝,表現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對自己統治下的臣民又擺出主子的架子,瘋狂地鎮壓、兇狠地盤剝。于是,他們便形成一種“遇見強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這些話來粉飾,聊以自慰”的畸形變態的心理,追求精神上的勝利。同時,他們又以這一思想深深毒害著處于下層的勞動人民,對人民進行封建麻醉教育,使無數同阿Q一樣的勞動人民忘卻壓迫和屈辱,不反抗,無斗志,永遠處在被壓迫、被剝削、受毒害的狀態中,成為封建統治者的奴才和順民。最終,“精神勝利法”成為民族落后的“國民性”的集中體現。(觀點二) “精神勝利法”是人類所共有的一種心理特性。許多外國評論家談到阿Q時都指出過,外國人處于弱者和劣勢的情況下,也有不少像阿Q那樣的,因此“精神勝利法”是人類所共有的一種心理特性。從深層次來看,它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思維方式。其特征是:在這種思維方式的支配下,人們對于自己的失敗,不是正視認可,總結造成這種失敗的因素,而是借助主觀的想象,在思想上替自己的失敗進行寬解、疏導和自我說服,借此消除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在精神、感情上的對立與沖突,從而達到心理上的平衡??梢姡熬駝倮ā笔敲褡宓?,也是世界的。(觀點三) “精神勝利法”是人類擺脫絕望處境的一種常見的精神反應,也是人們適應這個社會所必需的一種心理安慰。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陷入困境,心理、情感會處于失衡狀態。長期的心理和情感失衡,會讓人的心理、性格畸形發展。因此,常常需要用“精神勝利法”來寬慰自己,調節這種失衡。事業失敗時,我們常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敗是成功之母;面對今天的困境,我們相信明天會好起來;失戀時,我們會說天涯何處無芳草……這些都是“精神勝利法”在我們身上的體現。合理運用“精神勝利法”,有利于人們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現實,擺脫困境,走出絕望,走向成功。 [選擇性必修下冊《阿Q正傳》(節選)]《大衛·科波菲爾》中米考伯夫婦那種“債多不愁、樂知天命”的性格成為文學中的典型,被稱作“米考伯主義”。這種性格和魯迅筆下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什么不同?請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 “米考伯主義”是一種“樂知天命”的性格;而阿Q的“精神勝利法”則是自欺欺人、自嘲、自解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簡言之,是在失敗與屈辱面前,不敢正視現實,而使用虛假的勝利來在精神上實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卻。由于這種精神的支配,阿Q永遠在屈辱中茍活。阿Q的一生就是一部受盡屈辱的血淚史,直到最后糊里糊涂地被殺,才在“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好漢)……”的呼喊中,完成了最后一次精神勝利。 [選擇性必修下冊《邊城》(節選)]試結合小說的內容,分析小說中的人性美和風情美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案] ①人性美。在作者的筆下,古老的邊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邊城明凈的風光,教化著樸實的人們。在小說中,每個人都熱情樸實,人人有君子遺風,“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美好的道德情操仍在這里發揚光大。如龍頭大哥順順,“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二老儺送熱心助人,即使被翠翠誤會,也安排人送翠翠回家;祖父身上更是體現了傳統美德,堅持不收渡河商人給的錢,而商人也是一樣的樸實,堅持非給錢不可,最后祖父只留下一個銅子,卻搭了一大把煙葉給商人。這些體現美好人性的事例在《邊城》中比比皆是,充分表現了邊城淳樸的民風。②風情美。如邊城的端午:“當地婦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劃船?!边叧侨速慅堉?,“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當每次某一只船勝利時,必在水邊放些表示勝利慶祝的五百響鞭炮”。古老的風俗是和古樸的民風聯系在一起的。更有趣的是捉鴨子比賽:“賽船過后,城中的戍軍長官,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個節日的愉快起見,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綠頭長頸大雄鴨,頸脖上縛了紅布條子,放入河中,盡善于泅水的軍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趕鴨子?!边@樣的習俗帶有官民同樂的意味,更襯托出邊城人和睦安樂的風貌。還有月下對歌、獅子龍燈等,都透露著邊城祥和安定的氣氛。感受現代文學“感時憂國”的特點教材任務……(選擇性必修下冊P69第二題1)有人說中國現代文學的特點之一是“感時憂國”,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國家命運和人民悲歡上。你是否贊同這種概括?聯系自己讀過的現代文學作品,特別是本單元作品,作出你的判斷并說明理由,與同學交流。考查目標本任務重在對現當代文學的整體把握,注重的是“面”。圍繞著“感時憂國”,探討的主要是整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思想傾向和主要特點。如《阿Q正傳》《邊城》……這些作品寫作的出發點都根植于現實的大地,表現的是當時中國人民的生活和苦難,并力圖為民族新生尋找出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特點之一是“感時憂國”,是有道理的??梢宰寣W生結合具體作家作品,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有不同意見,言之成理即可。命題點提煉 感受現代文學“感時憂國”的特點文學本身具有多種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文學的作用應該是多方面的。但中國現代文學因為身處特定的歷史時期:國家落后挨打,人民災難深重,民族危難重重,生活在其間的作家也很難脫離這樣的社會現實,只寫單純唯美的作品。所以他們的目光和筆觸會更多地投射到國家命運和人民悲歡上。 (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二單元)有人說中國現代文學的特點之一是“感時憂國”,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國家命運和人民悲歡上。你是否贊同這種概括?聯系自己讀過的現代文學作品,特別是本單元作品,作出你的判斷并說明理由,與同學交流。 [答案] 贊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以魯迅為代表的現代作家所創作的現代文學作品體現了這種“感時憂國”的特點。①近現代中國國力衰微,內憂外患,作家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為沉重,同樣是關注民生,現代作家關注的并不僅僅是百姓艱難的生計、沉重的賦稅問題,現代作家開始認識到,改變普通民眾苦難生活的根本并不在于一個清明的政權形式,而在于百姓自身的覺醒與思想解放。從這一點上來說,現代作家“感時憂國”的情懷遠遠高出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他們對國民劣根性的探討和改良國民性的努力,對普通民眾真正獲得做人的資格起到了重要的社會啟蒙作用。如魯迅的小說《藥》《阿Q正傳》等。②現代文學“感時憂國”的目的也與傳統文人有所不同。傳統文人在詩文中“感時憂國”,他們所表達的愛國思想中的忠君意識非常明顯。現代文學中的“感時憂國”常常表現為對當政政府的嚴厲批評,作家們把藝術創作作為向不公道的社會制度挑戰的武器。如老舍的戲劇《茶館》、魯迅的小說《祝?!贰嗟脑姼琛洞笱吆印业谋D贰返?。③現代作家的“感時憂國”表現出了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一面,這種精神狀態體現在對中國未來的發展信心和鐵肩擔道義的主人翁姿態上。如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呼喚精神界之戰士的誕生,呼喚真正的勇士的到來。感受作家的創作風格教材任務……(選擇性必修下冊P69第二題2)閱讀本單元作品,感受不同作家各自的創作風格。任選一位你喜歡的作家,再拓展閱讀他的一些作品,從寫作理念、藝術特色、語言風格等方面選擇其一,深入思考,談談你的認識,全班研討交流。考查目標本任務要求感受作家的創作風格,可以任選一位喜歡的作家,廣泛地閱讀他的多部作品,對這個作家的創作思想和藝術風格有一個較為深入的把握。如魯迅棄醫從文,以文學作為“改造國民性”的武器。他的小說既鮮明地提出了啟蒙的思想命題,同時又對近現代中國的啟蒙運動本身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從中就可以感受作家的創作風格。命題點提煉 感受作家的創作風格“創作風格”就是作家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寫作特色和創作個性。不同的作家,他們在創作上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都不盡相同,我們就說他們的創作“風格”不同。 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家,即便他的作品不寫上名字,熟悉其作品的讀者也一眼就能識別出來。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作者的本性、性格、趣味、思想、思維方式、價值觀、生活方式、習慣等特征屬性。如2023年新課標Ⅱ卷的文學類文本閱讀《社戲》(節選),與教材中的《邊城》(節選)創作風格基本一致。 [選擇性必修下冊《邊城》(節選)]結合沈從文小說《邊城》,分析散文化的小說具有怎樣的特點。 [答案] (1)小說結構散文化。本文節選的是《邊城》三、四、五、六章,小說結構散化,沒有傳統小說的懸念,缺乏引人入勝的故事。第三章主要敘述了“邊城”的端午風俗,后面三章分別采用了追憶過去、回到現在、補敘上一年端午的情形,敘述了翠翠與儺送的愛情故事和內心糾葛。這樣在情節上不設中心事件、人物上不設中心人物的創作方法,使得《邊城》在結構上得以大解放,形成了疏散自如、跳躍多變的散文化結構。(2)語言的散文化。①如水一般的抒情筆致,語言柔和清麗,明凈澄澈,自然流暢,平緩深遠,充溢著水的氣息。②語言既質樸自然,又浮沉蘊藉,以詩和散文的凝重、情致融入鄉土寫實小說的寫作,產生了純和真的美文效果?!哆叧恰分袑π∠姿⒗洗すぷ鞯亩煽诃h境、氣候、祖孫的心態和話語交流,都賦以詩情畫意的散文之美。③描寫人的內心活動和人際交流的語言,質樸真誠,內蘊豐富,意味深長。如二老對翠翠的戲語,“回頭水里大魚來咬了你”,翠翠念叨著“翠翠早被大河里鯉魚吃去了”,這樣的異句重復,顯然是作者有意為之,可以從多個角度看出它的水鄉風味,通俗、深刻而耐人尋味。這樣質樸而醇厚、淡雅而明麗,又具有音樂韻律感的語言,彰顯了語言散文化的魅力。 [選擇性必修下冊《阿Q正傳》(節選)]魯迅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寫作特點和風格,他的寫作特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案] ①現實主義傾向。魯迅的作品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傾向,他關注社會現實,揭示社會的黑暗面,批判社會的弊病。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作品,都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深刻揭示和批判。②獨特的語言風格。魯迅的語言風格獨特,他善于運用夸張、比喻、諷刺等修辭手法,使作品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表現力。他的語言簡練、精煉,富有感染力,能夠深入人心,引起讀者的共鳴。③深刻的思想內涵。魯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他關注人性、社會、歷史等問題,對人類的命運和前途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對人性的探索和對社會的批判,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和哲學性。④獨特的藝術風格。魯迅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他善于運用象征、意象等手法, 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意蘊。品味作品的精彩語句教材任務……(選擇性必修下冊P69第三題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無論是追求語言的準確、清晰、恰當,還是生動、形象、傳神等,都和遣詞造句的能力有關。推敲錘煉,尋找最合適也最能出彩的字句,應當成為我們表達的追求。本單元作品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精彩語句,如:《阿Q正傳》中,多次用“飄飄然”來表現阿Q精神勝利后的得意忘形;徐志摩的潭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茅盾筆下,夕陽的余暉“幻成了滿天的彩霞”。所有這些,都是作者錘煉出來的精彩語言。結合本單元課文中的實例,探究語言的表達技巧,選擇一個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語言鑒賞札記。考查目標本任務圍繞著語言的表達藝術,進行語言鑒賞札記的寫作訓練??梢月撓滴谋镜膶W習,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作家遣詞造句的巧妙之處。這項任務可以分成兩個步驟來完成。首先,是精讀文本,尋找本單元作品中那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精彩段落或語句。本單元的作品,無論是小說、詩歌,還是散文、戲劇,都是語言運用的典范之作,語句含義豐富,用詞準確生動,余味無窮。搜集令你印象深刻的例子,作為寫札記的素材。其次,是運用學過的語言知識,對這些語句的精妙之處進行分析。如用詞是規范準確,還是打破常規,獨出心裁;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它們分別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不同的句式是如何交錯運用的,由此帶來的結構和韻味又有哪些不同。揣摩、分析這些語言運用的技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語言運用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命題點提煉 品味作品的精彩語句品味作品的精彩語句主要是指理解文本遣詞造句的特點,分析精彩語句的表達藝術。概括而言,就是“用詞之美”“句式之美”“風格之美”“手法之美”。2023年新課標Ⅱ卷的文學類文本閱讀《社戲》(節選)“文中記述社戲的籌備及演出過程,多處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習慣’‘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一題,就考查了這一命題點。 [選擇性必修下冊《阿Q正傳》(節選)]第三章開頭一句中“蒙”這個詞有何含義? [答案] 一個“蒙”字形象地刻畫了阿Q以及看客們的那種以喪失人格為代價換來盲目的趨炎附勢的變態心理。 [選擇性必修下冊《阿Q正傳》(節選)]阿Q“聳了肩膀等候著”“假洋鬼子”來打,“等候”一詞妙在何處? [答案] 這個詞用得妙在不僅表現出阿Q的奴隸性,被動挨打不敢反抗;更在表明他主動地接受懲罰,把奴性人格加深,變成某種受虐狂,阿Q的可悲之處也就在這里,不覺悟,反以之為然。 [選擇性必修下冊《阿Q正傳》(節選)]“我總算被兒子打了”這個想法表現了阿Q什么心理? [答案] 這里運用了幽默諷刺的手法,阿Q實際上失敗了,但又不愿意面對失敗,而找些借口來安慰自己,同樣是一種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 [選擇性必修下冊《邊城》(節選)]請簡要賞析下面句子的描寫手法。(1)同時停泊在吊腳樓下的一些船只,上面也有人在擺酒炒菜,把青菜蘿卜之類,倒進滾熱油鍋里去時發出沙沙的聲音。 (2)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著那嗩吶聲音走去,走了很遠的路方回到自己身邊來。 [答案] (1)這句話運用了細節描寫的手法,以動襯靜,細膩傳神地表現了翠翠的內心世界。正是由于環境熱鬧才顯示出翠翠身邊的安靜,正是由于翠翠正急迫地等待祖父歸來的音訊,才能捕捉到青菜蘿卜之類倒入油鍋中時發出的沙沙聲。(2)此句運用了細節描寫。祖孫二人悵然若失,各懷心事,但又無法說破。祖父想到孫女到了出嫁的年齡,既高興又傷感。翠翠看到迎親的花轎,引發了自己對愛情的美好憧憬。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在酒樓上魯 迅我從北地向東南旅行,繞道訪了我的家鄉,就到S城。深冬雪后,風景凄清,懶散和懷舊的心緒聯結起來,我竟暫寓在S城的洛思旅館里了。我所住的旅館是租房不賣飯的,飯菜必須另外叫來,但又無味,入口如嚼泥土。窗外只有漬痕斑駁的墻壁,帖著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鉛色的天,白皚皚的絕無精采,而且微雪又飛舞起來了。我很自然的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識的小酒樓,叫一石居的,算來離旅館并不遠。我于是立即鎖了房門,出街向那酒樓去。其實也無非想姑且逃避客中的無聊,并不專為買醉。一石居是在的,狹小陰濕的店面和破舊的招牌都依舊;但從掌柜以至堂倌卻已沒有一個熟人,我在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然而我終于跨上那走熟的屋角的扶梯去了,由此徑到小樓上。上面也依然是五張小板桌;獨有原是木欞的后窗卻換嵌了玻璃。“一斤紹酒?!??十個油豆腐,辣醬要多!”我一面說給跟我上來的堂倌聽,一面向后窗走,就在靠窗的一張桌旁坐下了。樓上“空空如也”,任我揀得最好的坐位:可以眺望樓下的廢園。這園大概是不屬于酒家的,我先前也曾眺望過許多回,有時也在雪天里。但現在從慣于北方的眼睛看來,卻很值得驚異了:幾株老梅竟斗雪開著滿樹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為意;倒塌的亭子邊還有一株山茶樹,從暗綠的密葉里顯出十幾朵紅花來,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憤怒而且傲慢,如蔑視游人的甘心于遠行。“客人,酒?!?br/>堂倌懶懶的說著,放下杯,筷,酒壺和碗碟。我看著廢園,漸漸的感到孤獨,但又不愿有別的酒客上來。偶然聽得樓梯上腳步響,便不由的有些懊惱,待到看見是堂倌,才又安心了,這樣的又喝了兩杯酒。我想,這回定是酒客了,因為聽得那腳步聲比堂倌的要緩得多。約略料他走完了樓梯的時候,我便害怕似的抬頭去看這無干的同伴,同時也就吃驚的站起來。我竟不料在這里意外的遇見朋友了,——假如他現在還許我稱他為朋友。那上來的分明是我的舊同窗,也是做教員時代的舊同事,面貌雖然頗有些改變,但一見也就認識,獨有行動卻變得格外迂緩,很不像當年敏捷精悍的呂緯甫了。“阿,——緯甫,是你么?我萬想不到會在這里遇見你?!?br/>“阿阿,是你?我也萬想不到……”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躊躇之后,方才坐下來。我起先很以為奇,接著便有些悲傷,而且不快了。細看他相貌,也還是亂蓬蓬的須發;蒼白的長方臉,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靜,或者卻是頹唐,又濃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當他緩緩的四顧的時候,卻對廢園忽地閃出我在學校時代常??匆姷纳淙说墓鈦怼?br/>“我們,”我高興的,然而頗不自然的說,“我們這一別,怕有十年了罷。我早知道你在濟南,可是實在懶得太難,終于沒有寫一封信?!?br/>“彼此都一樣??墒乾F在我在太原了,已經兩年多,和我的母親。我回來接她的時候,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凈?!?br/>“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問。“教書,在一個同鄉的家里。”“這以前呢?”“這以前么?”他從衣袋里掏出一支煙卷來,點了火銜在嘴里,看著噴出的煙霧,沉思似的說:“無非做了些無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沒有做。”他也問我別后的景況;我一面告訴他一個大概,一面叫堂倌先取杯筷來,使他先喝著我的酒,然后再去添二斤。其間還點菜,我們先前原是毫不客氣的,但此刻卻推讓起來了,終于說不清那一樣是誰點的,就從堂倌的口頭報告上指定了四樣菜:茴香豆,凍肉,油豆腐,青魚干。“我一回來,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著煙卷,一只手扶著酒杯,似笑非笑的向我說?!拔以谏倌陼r,看見蜂子或蠅子停在一個地方,給什么來一嚇,即刻飛去了,但是飛了一個小圈子,便又回來停在原地點,便以為這實在很可笑,也可憐??刹涣犀F在我自己也飛回來了,不過繞了一點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來了。你不能飛得更遠些么?”“這難說,大約也不外乎繞點小圈子罷。”我也似笑非笑的說。“但是你為什么飛回來的呢?”“也還是為了無聊的事?!彼豢诤雀闪艘槐?,吸幾口煙,眼睛略為張大了。“你這樣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還記得我們同到城隍廟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時候,連日議論些改革中國的方法以至于打起來的時候。但我現在就是這樣子,敷敷衍衍,模模胡胡。我有時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見我,怕會不認我做朋友了?!欢椰F在就是這樣?!?br/>他又掏出一支煙卷來,銜在嘴里,點了火。“只要模模胡胡。模模胡胡的過了新年,仍舊教我的‘子曰詩云’去?!?br/>“你教的是‘子曰詩云’么?”我覺得奇異,便問。“自然。你還以為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兩個學生,一個讀《詩經》,一個讀《孟子》。新近又添了一個,女的,讀《女兒經》。連算學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們不要教?!?br/>“我實在料不到你倒去教這類的書,……”“他們的老子要他們讀這些,我是別人,無乎不可的。這些無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隨隨便便,……”他滿臉已經通紅,似乎很有些醉,但眼光卻又消沉下去了。我微微的嘆息,一時沒有話可說。“那么,你以后豫備怎么辦呢?”“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們那時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現在什么也不知道,連明天怎樣也不知道……”堂倌送上賬來,交給我;他也不像初到時候的謙虛了,只向我看了一眼,便吸煙,聽憑我付了賬。我們一同走出店門,他所住的旅館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門口分別了。我獨自向著自己的旅館走,寒風和雪片撲在臉上,倒覺得很爽快。見天色已是黃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織在密雪的純白而不定的羅網里。寫于1924年(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思想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呂緯甫自嘲像蠅子“飛了一個小圈子,便又回來停在原地點”,他對自身缺乏清醒的認識,所以在殘酷的社會現實中頹唐消沉,磨蝕生命。B.呂緯甫如同《祝福》中的“我”一樣,有著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動搖性和軟弱性。他的改變也反映出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運動落潮后的時代烙印。C.“我實在料不到你倒去教這類的書,……”,“實在”有強調意味,突出“我”的出乎意料;“這類的書”透露著“我”對呂緯甫退化成為封建教育的傳聲筒的不認同。D.小說結尾含蓄深刻,意蘊無窮?!拔摇迸c呂緯甫雖“一同走出店門”,但各自所要走下去的道路將截然相反?!拔摇豹氉悦鎸Α昂L和雪片”,帶著“爽快”的心情,走向象征封建文化思想依舊彌漫的社會“羅網”。A [A項,“呂緯甫自嘲……他對自身缺乏清醒的認識”錯誤。他認識到自己身上的變化的荒唐可笑,更是認識到這種荒唐可笑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他是清醒的沉淪者。]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點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將故事場景安排在酒樓上,讓“我”偶遇呂緯甫的情節更加自然合理,“酒”也為呂緯甫的敘述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B.魯迅善以簡筆描繪出人物神髓,文中對呂緯甫須發、臉色、神態、眼神等外在細節的描寫雖著墨不多,但與其內在特征達到了高度統一。C.小說中對許多物象的描寫都有強烈的象征意味,如酒樓、廢園、老梅等,其中傲然挺立的老梅和山茶樹即昭示著黑暗社會絕境中的一絲斗爭的希望。D.小說故事情節簡單,只寫了與朋友相遇后的言談,既無跌宕起伏的情節變化,也無激烈的矛盾沖突,這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批判現實的力度。D [D項,“這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批判現實的力度”錯誤。小說雖然“只寫了與朋友相遇后的言談”,但卻反映了呂緯甫的變化,作者對其既抱有同情,又對其消極的人生態度給予了深刻的批判。]3.第2段畫線處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解析] ①奠定情感基調:結合“窗外只有漬痕斑駁的墻壁……而且微雪又飛舞起來了”可知,用斑駁的墻壁、枯死的莓苔、鉛色的天和飛舞的微雪,渲染了暗淡、蕭條的氛圍,奠定壓抑的情感基調。②烘托人物心情:結合“白皚皚的絕無精采……并不專為買醉”可知,天白皚皚的絕無精采,想姑且逃避客中的無聊,借無精打采的環境描寫烘托“我”無聊的心情。③推動情節發展:結合“我很自然的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識的小酒樓……出街向那酒樓去”可知,我于是立即鎖了房門,出街向那酒樓去,無聊的心情,加上這樣的景致,讓“我”在屋子里待不下去,有了出去的想法。④暗示主題:結合“一石居是在的,狹小陰濕的店面……我在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可知,一石居是狹小陰濕的店面和破舊的招牌,我在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這樣的環境描寫是死氣沉沉、毫無生氣的社會寫照。[答案] ①奠定情感基調:用斑駁的墻壁、枯死的莓苔、鉛色的天和飛舞的微雪,渲染了暗淡、蕭條的氛圍,奠定壓抑的情感基調。②烘托人物心情:借無精打采的環境描寫烘托“我”無聊的心情。③推動情節發展:無聊的心情,加上這樣的景致,讓“我”在屋子里待不下去,有了出去的想法。④暗示主題:這樣的環境描寫是死氣沉沉、毫無生氣的社會寫照。★4.小說選自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彷徨》,《彷徨》扉頁上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題辭,請你結合對題辭的理解,談談呂緯甫的形象特點及其在當時的社會意義。 [解析] 題干要求分析魯迅塑造呂緯甫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①首先需要明確呂緯甫的人物形象。呂緯甫已經沉溺在這種灰暗和消極的精神生活中間,卻又感到傷心和悔恨。他變成一個頹唐消沉、失去意志、窮途沒落的沉淪者。②本文展現了一個向往革命的知識分子轉而在無路可走的境遇中銷蝕了靈魂的人生悲劇。呂緯甫的形象具有代表性,在黑暗腐敗的中國環境里進行斗爭,并不是一樁輕而易舉的事情,那些知識分子正像呂緯甫一樣,他們缺乏堅韌的毅力,因而不能將斗爭堅持到底。③從選材上看,小說以小見大。作者對人物的精神世界揭示得愈細致入微,看得出作者對呂緯甫的命運遭際給予了深切的同情;而人物的性格就愈鮮明,概括性也就愈強。從呂緯甫這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正可以看到那時候一些知識分子的面影,可以嗅到那時候一種沉悶的氣息。呂緯甫“繞了一點小圈子”的全部經歷,確實很能夠概括當時一些軟弱的知識分子的生活道路,那些知識分子的生活、理想、斗爭等等,只能是如此“繞了一點小圈子”而已。在此尖銳地批判像呂緯甫一樣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消沉、頹唐和自我毀滅。④小說以這個藝術形象展示出:許多知識分子在五四新文化運動落潮后并沒有尋找到正確的道路,在強大的封建勢力面前,個人奮斗無濟于事,而正確的道路還需要繼續探尋。從而這一形象寄托著魯迅對于知識分子作為一種革命力量的殷切期待,啟迪人們不要倒退,而要堅持在寂寞和彷徨中反抗和奮進,要繼續探索全中國的解放之路。[答案]?、賲尉暩υ跉埧岬默F實境遇中由一個關心國事、向往革命的知識分子轉變成為敷衍了事、隨波逐流、妥協屈服、喪失自我的沉淪者。②他的人生悲劇代表了一些軟弱的知識分子的人生道路。在當時黑暗腐敗的社會環境里,他們缺乏堅韌的毅力,因而不能將斗爭堅持到底。③小說以小見大,尖銳地批判像呂緯甫一樣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消沉、頹唐和自我毀滅。④小說以內涵豐富的藝術形象說明:五四新文化運動落潮后,許多知識分子并沒有尋找到正確的道路,在強大的封建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要推翻封建統治,仍需堅持斗爭,繼續探尋正確的道路。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傷逝——涓生的手記魯迅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這是我們交際了半年,又談起她在這里的胞叔和在家的父親時,她默想了一會之后,分明地,堅決地,沉靜地說了出來的話。其時是我已經說盡了我的意見,我的身世,我的缺點,很少隱瞞;她也完全了解的了。這幾句話很震動了我的靈魂,此后許多天還在耳中發響,而且說不出的狂喜,知道中國女性,并不如厭世家所說那樣的無法可施,在不遠的將來,便要看見輝煌的曙色的。“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這徹底的思想就在她的腦里,比我還透澈,堅強得多。去年的暮春是最為幸福,也是最為忙碌的時光。我們這時在路上同行,也到過幾回公園,最多的是尋住所。①我覺得在路上時時遇到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一不小心,便使我的全身有些瑟縮,只得即刻提起我的驕傲和反抗來支持。她卻是大無畏的,對于這些全不關心,只是鎮靜地緩緩前行,坦然如入無人之境。我們的家具很簡單,但已經用去了我的籌來的款子的大半;子君還賣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環。我攔阻她,還是定要賣,我也就不再堅持下去了;我知道不給她加入一點股份去,她是住不舒服的。子君也逐日活潑起來。②她愛動物,不一月,我們的眷屬便驟然加得很多,四只小油雞,還有一只花白的叭兒狗。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我和子君說起這,她也領會地點點頭。子君竟胖了起來,臉色也紅活了;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務便連談天的工夫也沒有,何況讀書和散步。做菜雖不是子君的特長,然而她于此卻傾注著全力;我曾經忠告她:我不吃,倒也罷了;卻萬不可這樣地操勞。她只看了我一眼,不開口,神色卻似乎有點凄然;我也只好不開口。然而她還是這樣地操勞。我所預期的打擊果然到來。雙十節的前一晚,我呆坐著,她在洗碗。聽到打門聲,我去開門時,是局里的信差,交給我一張油印的紙條。我就有些料到了,到燈下去一看,果然,印著的就是:奉局長諭史涓生著毋庸到局辦事秘書處啟十月九號。其實這在我不能算是一個打擊,因為我早就決定,可以給別人去抄寫,或者教讀,或者雖然費力,也還可以譯點書。但那么一個無畏的子君也變了色,尤其使我痛心;她近來似乎也較為怯弱了。“那算什么。哼,我們干新的。我們……”她說。她的話沒有說完;不知怎地,那聲音在我聽去卻只是浮浮的;燈光也覺得格外黯淡。人們真是可笑的動物,一點極微末的小事情,便會受著很深的影響。“說做,就做吧!來開一條新的路!”可惜的是我沒有一間靜室,子君又沒有先前那么幽靜,善于體貼了,屋子里總是散亂著碗碟,彌漫著煤煙,使人不能安心做事,但是這自然還只能怨我自己無力置一間書齋。吃飯卻依然給我苦惱。菜冷,是無妨的,然而竟不夠;有時連飯也不夠,雖然我因為終日坐在家里用腦,飯量已經比先前要減少得多。不得已,享用了油雞,送走了叭兒狗?;氐皆⑺?,子君那凄慘的神色,卻使我很吃驚。那是沒有見過的神色,自然是為送走的叭兒狗。但又何至于此呢?到夜間,在她的凄慘的神色中,加上冰冷的分子了。我終于從她言動上看出,她大概已經認定我是一個忍心的人。其實,我一個人,是容易生活的,雖然因為驕傲,向來不與世交來往,遷居以后,也疏遠了所有舊識的人,然而只要能遠走高飛,生路還寬廣得很?,F在忍受著這生活壓迫的苦痛,大半倒是為她。但子君的識見卻似乎只是淺薄起來,竟至于連這一點也想不到了。我揀了一個機會,將這些道理暗示她;她領會似的點頭。然而看她后來的情形,她是沒有懂,或者是并不相信的。天氣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我不能在家庭中安身。但是,往哪里去呢?回憶從前,這才覺得大半年來,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③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我覺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們的分離;她應該決然舍去。我也決定說出我的意見和主張來:新的路的開辟,新的生活的再造,為的是免得一同滅亡。我用了十分的決心,說:“我老實說吧,因為,因為我已經不愛你了!但這于你倒好得多,因為你更可以毫無掛念地做事……”我預期著大的變故的到來,然而只有沉默。她臉色陡然變成灰黃,死了似的;瞬間便又蘇生,眼里也發了稚氣的閃閃的光澤。這眼光射向四處,正如孩子在饑渴中尋求著慈愛的母親,但只在空中尋求,恐怖地回避著我的眼。然而覺得要來的事,卻終于來到了。“今天子君的父親來到這里,將她接回去了?!编従犹芎唵蔚卣f。我不信,但是屋子里是異樣的寂寞和空虛。我的心又覺得沉重。④現在她知道,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親的烈日一般的嚴威和旁人的賽過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虛空。負著虛空的重擔,在嚴威和冷眼中走著所謂人生的路,這是怎么可怕的事呵!后來,子君死了,不知道怎么死的。我愿意真有所謂鬼魂,真有所謂地獄,我將在孽風和毒焰中擁抱子君,乞她寬容,或者使她快意…。。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畢5.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小說講述了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故事,他們勇敢地沖破封建勢力的阻礙,努力追求婚姻自主,但最終歸于失敗。B. “我”說出分手的想法時,子君的臉色“陡然變成灰黃”后又“蘇生”,可以看出子君對兩人情感已無法挽回的失望和崩潰。C. 小說用心靈自剖的方式來表現涓生復雜的內心世界,而通過神態、動作、語言等描寫來展現子君的思想變化過程。D. 本文的語言具有濃烈的詩意和抒情性,更利于表現強烈的愛情和深切的悲傷,這與《邊城》的語言風格是相同的。6 下列對文本畫線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① 句中“瑟縮”“提起”兩詞,寫出了涓生的膽怯和外強中干;與后文子君的無畏、鎮靜形成強烈的對比。B. ② 句中子君“愛動物”,養小油雞和叭兒狗,可以看出她熱愛生活,正沉浸在愛情的甜蜜中,對新生活充滿希望。C. ③ 句中“生活”,即物質基礎,涓生認為物質才是“人生的要義”,比愛更重要,愛要建立在一定物質基礎之上。D. ④ 句中“烈日一般的威嚴”“賽過冰霜的冷眼”運用夸張和比喻的手法,生動地表現出當時壓抑的社會現實。7. “點頭”這一細節在文中出現了兩次,分別有什么含義?8. 有人認為,《傷逝》是愛情小說,不能體現魯迅“憂國傷時的文人情懷”,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答案】5. D 6. C7. 第一處細節含義:子君贊同“我”的話,是真領會,認可“愛情必須實時更新”的觀點。寫出了此時兩人志同道合,子君為了兩人愛情愿意配合涓生共同努力。第二處細節含義:子君表面上贊同“我”的話,實際上并沒有真領會理解“我”說話的用意。寫出了此時兩人難以互相理解,刻畫了子君不解又茫然的心理。8. 不贊同?!秱拧返谋瘎∈紫仁亲泳弯干鷥扇说膼矍楸瘎?,表面上關注的是個體人生。但是,個人的悲劇就是社會的悲劇。小說悲劇源于社會中人們對自由戀愛、自主婚姻的不理解;并且社會沒有給女性提供成長、發展、進步的空間和機會,以致女性覺醒之后依然無路可走,最終只能依附丈夫和父親,難以真正獨立。這是作者基于社會現實做出的深刻的思考。在這一點上,子君和祥林嫂面對的是共同的困境。因此,《傷逝》看似寫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故事,實則關注的社會問題,體現了其“憂國傷時”的文人責任。【解析】【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D.“這與《邊城》的語言風格是相同的”錯,《傷逝》語言具有濃烈的詩意和抒情性,而《邊城》的語言風格是清新自然、優美恬靜,二者不同。故選D【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C.“涓生認為物質才是‘人生的要義’,比愛更重要”錯,由文本“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可知,涓生認為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強調了物質基礎對于愛的重要性,并非說物質比愛更重要。故選C。【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細節的含義的能力。“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我和子君說起這,她也領會地點點頭”,當涓生告訴子君愛情要更新,要生長,要創造的時候,此時的子君是理解了愛情的要義,“領會地點點頭”是認可我的觀點,愿意和我一起共同經營愛情。“我揀了一個機會,將這些道理暗示她;她領會似的點頭。然而看她后來的情形,她是沒有懂,或者是并不相信的”,涓生和子君的情感正走向陌路,“領會似的點頭”表明不是真正領會,雖然子君表面上附和我的話,但實際上并沒有真的懂,也寫出了子君的茫然。【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傷逝》是愛情小說,寫了子君和涓生兩人的愛情悲劇,但作者寫作的目的是引導讀者思考造成這一悲劇的社會根源,所以還是能體現作者的“憂國傷時的文人情懷”。因為愛情走到一起的涓生和子君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他們“時時遇到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寫出人們對自由戀愛、婚姻的不理解,這是造成小說悲劇原因之一。曾經的子君也是一個熱愛讀書、熱愛的生活的女性,但走進婚姻之后的子君,管了家務,再也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和愛好,和涓生也沒有了共同語言;“我覺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們的分離;因為你更可以毫無掛念地做事……”“她臉色陡然變成灰黃,死了似的”,此時的子君,愛情婚姻是她的全部,當涓生選擇放手之后,子君無路可走,最后只能由父親領回家。這反映了社會沒有給女性提供成長、發展、進步的空間和機會,以致女性最終只能依附丈夫和父親,難以真正獨立。整篇文章通過子君個體離家再歸家、最后離世的人生悲劇,引導讀者關注社會問題,體現了作者的“憂國傷時的文人情懷”。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落 魄汪曾祺到我們認識他時,他開了個小館子,在我們學校附近。大學生都是消化能力很強的人。初到昆明時,大家的口袋里還帶著三個月至半年的用度,有時還能接到一筆匯款,稍有借口,或誰過生日,或失物復得,或接到一封字跡娟秀的信,或什么理由都沒有,大家“通過”一下,就可以派一個人做東請客。有人說,開了個揚州館子,那就怎么也得巧立名目去吃他一頓。學校附近還像從前學校附近一樣,開了許多小館子,開館子的多是外鄉人,山東、河北、江西、湖南的,都有。在昆明,只要不說本地話,任何外鄉口音的,都可認作大同鄉。一種同在天涯之感把掌柜、伙計和學生連接起來。學生來吃飯,掌柜的、伙計(如果他們閑著),就坐在一邊談天說地;學生也喜歡到鍋灶旁站著,一邊聽新聞故事,一邊欣賞炒菜藝術。這位揚州人老板,一看就和別的掌柜的不一樣。他穿了一身鐵機紡綢褂褲在那兒炒菜。盤花紐扣,紐絆拖出一截銀表鏈。雪白的細麻紗襪,淺口千層底禮服呢布鞋。細細軟軟的頭發向后梳得一絲不亂。左手無名指上還套了個韭菜葉式的金戒指。周身上下,斯斯文文。除了他那點流利合拍的翻鍋執鏟的動作,他無處像一個大師傅,像吃這一行飯的。這個館子不大,除了他自己,只用了個本地孩子招呼客座,擺筷子倒茶??墒鞘帐暗酶筛蓛魞簦炯苌线€放了兩盆花。就是足球隊員、跳高選手來,看看墻上菜單上那一筆成親王體的字,也不好意思過于囂張放肆了。半年以后,店門關了幾天,貼出了條子:修理爐灶,停業數天。重新開張后,飯鋪氣象一新,一早上就坐滿了人,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揚州人聽從有人的建議,請了個南京的白案師傅來做包子下面,帶賣早晚市了。白案上,那位南京師傅集中精神在做包子。他很忙,顧不上想什么。但是今天是新開張,他一定覺得很興奮。他的腦袋里升騰著希望,就像那蒸籠里冒出來的一陣一陣的熱氣。聽他用力抽打著面團,聲音鈍鈍的,手掌一定很厚,而且手指很短!他的腦袋剃得光光的,后腦勺擠成了三四疊,一用力,腦后的褶紋不停地扭動。周身上下,無一處不像一個當行的白案師傅,跟揚州人的那種“票友”風度恰成對比。不知道什么道理,那一頓早點沒有給我留下什么印象。豬肝面,加了一點菠菜、西紅柿,淡而無味。我看了看墻上釘著的一個橫幅,寫了幾個美術字:“綠楊飯店”(不知是哪位大學生的大作),心想:三個月以后,這幾個字一定會浸透了油氣,活該!——我對豬肝和美術字一向都沒有好感。半年過去,很多人的家鄉在不斷“轉進”(報紙上諱言敗退,創造了一個新奇的名詞)的戰爭中失去了。滇越鐵路斷了,昆明和“下江”郵匯不通,大學生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學生在外面兼了差,教中學的,在拍賣行、西藥鋪當會計的,當家庭教師的,各行各業,無所不有。昆明每到中午十二點要放一炮,叫做“午炮”,據說放那一炮的也是我們的一位同學。有的做了生意,而且越做越大。還有一些對書本有興趣,抱殘守缺,除了領“貸金”,在學校吃“八寶飯”(糙米中有砂粒、鼠屎種種東西),靠變賣衣物維持。附近有不少收買舊衣的,背著竹筐,往來吆喚。其中有一個中年婦女,嗓音極其脆亮,我一生很少聽到這樣好聽的叫賣聲音:“有——舊衣爛衫找來賣!”學生的變化,自然要影響到綠楊飯店。這個飯館原來不大像一個飯館,現在可完全像一個飯館了,太像了,代表這個飯館的,不再是揚州人,而是南京人了。那個南京人,第一天,就從他的后腦勺上看出這是屬于那種能夠堆砌“成功”的人,一個非?,F實的人。他抓緊機會,穩扎穩打,他知道錢是好的,活下來多不容易,舉手投足都要代價。他一大早沖寒冒露從大西門趕到小南門去買肉,因為那里的肉要便宜一點;為了搬運兩袋面粉,他可以跟挑夫說很多好話,或罵很多難聽的話;他一邊下面,一邊拿眼睛瞟著門外過去的幾馱子柴,估著柴的干濕分量;他揀去一片發黃的菜葉,丟到地下,拾起來,看一看,又放回案板上。他的床是睡覺的,他的碗是吃飯的。他不幻想,不喜歡花,他不聊閑天,不上茶館喝茶,而且老打狗。沒有多少時候,綠楊飯店就充滿了他的“作風”。從作風的改變上,你知道店的主權也變了。南京人攢了錢,紅利、工錢,加了自己的積蓄,入了股,從伙計變成了股東。綠楊飯店的主顧有些變化,但生意沒有發生太大影響。在外兼職的學生在拿到薪水后會來油油腸子。做生意的學生,還保留著學籍,選了課,考試時得來答卷子,平時也偶爾來聽聽課。抱殘守缺者,有時覺得“口中淡出鳥來”,就翻出幾件值一點錢的東西拿到文明新街一賣——最容易賣掉的東西是工具書,《辭源》《牛津字典》……有一個四川同學家里寄來一件棉袍子,他約了幾個人一同上郵局取出來,出了郵局大門,拆開包裹,把一件全新的棉袍搭在手臂上,就高聲吆喚:“哪個買這件棉袍?”然后,幾個饞人,一頓就把一件新棉袍吃掉了。昆明冬天不冷,沒有棉袍也過得去。綠楊飯店的生意好過一陣,好得足以使這一帶所有的飯館為之側目。這些飯鋪的老板伙計全都對它關心。別以為他們都希望“綠楊”的生意壞。他們知道,“綠楊”的生意要是壞,他們也好不了。他們的命運既相仿,又相共。果然,過了一個高潮,綠楊飯店走了下坡路了,包子里的豆芽菜、豆腐干越摻越多,賣出去的包子越來越少。時間很快過了兩年了。大學的學生,有的干脆棄學經商,在外地跑買賣,甚至出了國,到仰光,到加爾各答。有的還選了幾門課,有的干脆休了學,離開書本,離開學校,也離開了綠楊飯店。在外兼職的,很多想到就要成家立業,娶妻生子,不再胡亂花錢。鳳翥街冷落了許多。開飯館的江西人、湖南人、山東人、河北人全都風流云散,不知所終。綠楊飯店還開著。綠楊飯店猶如一面鏡子,照出種種變化。鏡子里是變色的豬肝、暗淡的菠菜、半生的或霉爛的西紅柿。太陽光如一匹布,陽光中游塵飛舞。一九四六年(有刪改)9.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落魄”,即潦倒失意,在本文中不僅指揚州人所經營飯館的落魄,更指在烽火硝煙中眾多背井離鄉小人物的落魄,表達了作者對時代洪流和人生浮沉的思考。B.“他穿了一身鐵機紡綢褂褲在那兒炒菜……”作者通過對揚州人穿著的詳盡刻畫,寫出了揚州人對做菜的講究,顯示出他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C.揚州人“無處像一個大師傅”,而南京人“無一處不像一個當行的白案師傅”,綠楊飯店“現在可完全像一個飯館了”,敘述者在“像與不像”的評價中流露褒貶之意。D.“他們的命運既相仿,又相共”的“相共”指的是人們在朝不保夕的戰時環境的沖擊下,都會先選擇生存目標,而擱置精神追求。D [D項,“都會先選擇生存目標,而擱置精神追求”錯。從前文“他們知道,‘綠楊’的生意要是壞,他們也好不了”可知,飯館老板和伙計們的命運是休戚相關的。]10.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抱殘守缺者為求果腹,起初只賣衣,后來也賣書,這一對比以小見大,刻畫出戰時異鄉生活的不易以及學生內心深處的掙扎與變化。B.“這幾個字一定會浸透了油氣”,作者由對食物的反感聯想到日后綠楊飯店的風雅不再。與前文對“成親王體字”的極高評價形成鮮明的對比。C.本文語言幽默風趣,例如在刻畫南京人時,運用反語、諧音、莊詞諧用等手法,對人物進行調侃、諷刺、批判,令讀者忍俊不禁又掩卷深思。D.文章以雙線結構闡述戰時揚州人在昆明所開飯館逐漸淪落的過程,又以顧客、學生的雙重身份記敘見聞,以揚州人落魄之路對照敘述者在昆明的學生生活。C [C項,“諧音”錯。本文語言有反語“成功”,有莊詞諧用“作風”,沒有運用諧音的手法。]11.《落魄》以“我”的視角聚焦揚州人飯館的變遷,從個體反思自我、折射群體,意味深長,請簡要分析。 [解析]?、儆伞斑@位揚州人老板,一看就和別的掌柜的不一樣……周身上下,斯斯文文”“這個館子不大……飯鋪氣象一新……帶賣早晚市了”“他抓緊機會,穩扎穩打……沒有多少時候,綠楊飯店就充滿了他的‘作風’”可知,揚州人飯館在短短兩年間從文雅、講究、閑適的揚州飯館,變成了骯臟、敷衍、沉淪、走下坡路的飯館,先前的情趣追求蕩然無存,而“我”見證了這一切的變化,流露出“我”對揚州人飯館落魄的憤懣惋惜之意。②由“不知道什么道理……我對豬肝和美術字一向都沒有好感”可知,“我”并不僅局限于揚州人個體的變遷,而是從彼及己,反思自我,將自己置于一種與揚州人的文化對照關系內,反思自己在戰時環境下更應保持自我追求、堅守故土文化。③由“時間很快過了兩年了……陽光中游塵飛舞”可知,本文由揚州人飯館折射到了群體,以小見大,從揚州人折射自五湖四海來到昆明的飯鋪老板和伙計,從“我”折射內遷來到昆明的大學生,寫出了時代洪流中人們的堅守、放棄以及難以逃脫命運碾壓的無奈。[答案]?、佟拔摇币娮C了揚州人飯館在短短兩年間從文雅、講究、閑適的揚州飯館,變成了骯臟、敷衍、沉淪、走下坡路的飯館,先前的情趣追求蕩然無存,流露出“我”對揚州人飯館落魄的憤懣惋惜之意。②但“我”并不僅局限于揚州人個體的變遷,而是從彼及己,反思自我,將自己置于一種與揚州人的文化對照關系內,反思自己在戰時環境下更應保持自我追求、堅守故土文化。③折射群體,以小見大,從揚州人折射自五湖四海來到昆明的飯鋪老板和伙計,從“我”折射內遷來到昆明的大學生,寫出了時代洪流中人們的堅守、放棄以及難以逃脫命運碾壓的無奈。★12.汪曾祺師承沈從文,小說“淡而有味”,請結合本文加以賞析。 [答案] 淡而有味:在平淡自然的散文化敘事中,展現世俗人情,傳達深厚情感。①不重緊張激烈的情節沖突:小說對揚州人飯館的變遷進行了片段式的敘事,沒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節,和散文“形散”的特點類似。②淡化人物性格,贊美人際關系和諧:人物沒有具體名姓,僅以故鄉“揚州”“南京”或其他特征指代,揚州人風雅,但沒有鮮明的性格特征,大學生之間、飯鋪老板之間沒有激烈沖突,關系淳樸融洽,展現了人情美。③小說語言平淡舒緩,具有抒情性:在敘事中不時穿插議論和抒情,例如“我對豬肝和美術字一向都沒有好感”“我一生很少聽到這樣好聽的叫賣聲音”,語言幽默質樸,臧否分明。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