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西方敘事學理論第四單元 人物文學即人學,以敘事為主的小說大多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貼著人物寫”沈從文先生在談到如何塑造人物時,很有心得地告訴我們:“貼著人物寫。”“貼著人物寫”是什么意思呢?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活邏輯和情感走向,做什么樣的事說什么樣的話,都是由人物的身份與性格決定的。作家不能想當然地使喚人物,他要對筆下的人物有一定的理解,要站在小說中人物的立場、處境來想問題、做事情。只有尊重人物,體貼人物,才能把人物寫好。托爾斯秦的《戰爭與和平》刻畫了許多人物,組成了一個宏大的人物長廊,但所有這些人物,都是有依據有邏輯的,是合乎情理的。他仔細揣摩了這些人物的家庭出身、階層、教養、職業、經歷,再仔細揣摩了他們的品性、性格以及人物當時所在的具體環境,然后一筆一畫、沉穩不亂地將這些人物刻畫了出來。娜塔莎是這部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最具光彩的人物之一。在這部鴻篇巨制中,她是一個由始至終貫穿到底的人物,作者有許多筆墨用在了她身上。我們看到,她由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長成多情多夢的少女,到進入熱情奔放的青春時代,到愛情毀滅,到絕望服毒,到再度回到幸福之中,到再度陷入痛苦乃至絕望,到最終進入幾乎完美無缺的幸福人生,作品使我們看到了娜塔莎從一個稚氣的小女孩到成熟婦人的全過程。而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托爾斯秦始終準確地把握著娜塔莎的心路,使所有的文字都達到了合情合理的境界。“貼著人物寫”,一是貼著人物的心理寫,直接深入人物內心,在人物的內心活動這個狹小的區域里展開,寫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一是貼著人物的言行寫,以人物自身的言語和行動來刻畫人物,可使小說具有更強的動作感。揣摩人物的心理小說在刻畫人物的路數方面會有所不同。通常來說,西方的小說更習慣于從人物心理出發,以描繪人物的心靈世界來描寫人物。最常見的心理描寫手段是內心獨白;夢境描寫和幻覺描寫也是一種心理描寫的手段。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意識分為顯意識和潛意識。顯意識是人們自覺認識到并有一定目的控制的意識。潛意識又叫無意識,它是潛藏著的、未被喚起或不自覺的意識,是一種沒有意識到的意識。一般狀態下,人的潛意識是被壓抑的。盡管潛意識常常不為人們所覺察,卻更真實地反映人的心理。當我們在做夢或者精神虛弱時,意識的控制減弱,潛意識開始抬頭,往往會暴露出心底更真實的欲望。夢境往往是現實無法達到的渴望的折射和反映。《萬卡》中,萬卡給爺爺寫完了信他抱著美好的希望定下心來,過了一個鐘頭,就睡熟了……在夢中他看見一個爐灶。祖父坐在爐臺上,聳拉著一雙光腳,給廚娘們念信……泥躲在爐灶旁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萬卡的夢正是他心中最大的愿望所在。他希望那封信發出后,爺爺真的能如愿來接他,而這夢境越是美好,現實就越是顯得殘酷。描摹人物的語言與行動1.語言也是一種行為“瞎猜!我們那兒從來沒有這樣的狗!”“那就用不著白費工夫去問了,”奧楚藏洛夫說,“這是條野狗!用不著白費工夫說空話了……既然他說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這不是我們的狗,”普路訶爾接著說,“這是將軍哥哥的狗,他是前幾天才到這兒來的。我們的將軍不喜歡這種獵狗。他哥哥卻喜歡……”“難道他哥哥來啦?是烏拉吉來爾·伊凡尼奇嗎?”奧楚藏洛夫問,整個臉上洋溢著感動的微笑,“哎呀,天!我還不知道呢!他是上這兒來住一陣就走的嗎?”“是來住一陣的……”“哎呀,天!……他是惦記他的兄弟了……可我還不知道呢!這么一說,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興得很…….把它帶走吧……這小狗還不壞……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這家伙的手指頭!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發抖呀?鳴鳴……鳴鳴……這壞蛋生氣了…….好一條小狗……”(契訂夫《變色龍》,選自《契訂夫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汝龍譯)通過與他人的對話,奧楚蔑洛夫的立場隨著不同的信息不斷變化,他左右搖擺、趨炎附勢的是內心世界的流露在《素芭》中,啞女素芭雖不能用語言來說話,我們仍然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形象和一顆晶瑩剔透性格便凸現了出來。在這篇主要靠對話推進的小說中,語言替代了行為,揭示了內心。言行的心。作者是怎樣塑造人物的呢?首先,刻畫了素芭的眼睛(一雙長長睫毛掩藏著的大黑眼睛)和嘴唇(她的兩片嘴唇,只要獲得心靈情緒的少許暗示,就會像兩片嬌嫩的新葉,顫抖不已)。尤其眼睛,作者用了飽滿的詩意的筆墨去描繪它:“一雙又大又黑的眼睛,任何時候都不需要翻譯,心靈自個兒會映照在這雙黑眸里。心靈的感觸在這黑眼睛的陰影里,時而伸展,時而蜷縮;這雙黑眼睛時而炯炯有神,燃燒著;時而灰心喪氣,熄滅了;時而猶同靜懸的落月,目不轉睛,不知凝視著什么;時而若同急疾的閃電,飛速地向四周放射光芒。”從這雙眼睛里,我們看出了那掩飾不住的熱情和渴望、憂郁與傷感。可見人物的內心世界,不是封閉的,情感、情緒、念頭等,最終都要流露出來。“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言為心聲”,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圓形人物”與“扁平人物“小說中的人物各有性格,然而有的性格復雜,有的性格簡單。英國小說家愛·摩·福斯特在他的《小說面面觀》里,將小說中的人物分為“扁平人物”與“圓形人物”。所謂“扁平人物”,也“被稱做類型人物或漫畫人物。他們最單純的形式,就是按照一個簡單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創造出來。”①“圓形人物”性格較為復雜,往往都是多義與多變的人物。現實中人類的多維性構成了小說中“圓形人物”的創作基礎。狄德羅說:“說人是一種力量與軟弱、光明與盲目、渺小與偉大的復合物,這并不是責難人,而是為人下定義。”真實生活中的人本身就是復雜的、矛盾的。在那些深刻的文學作品里,更能打動我們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復雜精神內涵的人物。福斯特認為“圓形人物”的藝術性要強于“扁平人物”。因為前者內涵更豐富,性格中的矛盾會產生足夠的張力。美國小說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長篇小說《飄》中的女主人公斯佳麗,就是這樣的人物。她既聰明(在生意上)又愚蠢(在愛情上),既愛慕虛榮又自私自利,既專橫任性又堅強果敢,在她身上,同時聚集著可恨與可愛,也勾起讀者復雜的心態——既鄙夷又同情。當然“扁平人物”也并非沒有價值。在諷刺性小說中,“扁平人物”常常能產生喜劇效果,起到諷刺的作用。《變色龍》里的奧楚蔑洛夫,體現了“變色龍”、兩面派這類人物的“共性”,令人有一種鮮明的厭惡感,并在這種諷刺中獲得一種快意。在同一作品中,也不可能全是“圓形人物”,往往是兩種人物共同承擔闡釋主題的任務。在人物眾多的長篇小說中,往往采取主要人物為“圓形人物”,次要人物為“扁平人物”的做法。“人物在現代小說中的退隱1.古典小說中的人物:個性化最初的小說多以故事為中心,比較注重故事情節,也就是將生活戲劇化,或者選取生活故事中具有戲劇性色彩的情節來寫。小說的主人公多是帶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隨著小說逐漸走向成熟,小說開始轉向以人物為中心,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畫。情節的地位開始下降,成為“人物性格命運的歷史”。19世紀的現實主義小說中,人物總是作為中心地位加以刻畫的。現實主義小說以是否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為小說藝術價值的重要尺度和依據。恩格斯說:“要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強調按小說環境中人物的生活邏輯來塑造人物,使人物擺脫作者主觀的意志和情節的干擾,忠實于人物本身。人物不僅有了性格,還有了性格發展的歷史。在長篇小說中,人物不是天生就具有某種性格,而是在環境、教養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于連(《紅與黑》)并非是天生的野心家,他的野心選是在自我意識和社會的等級意識的不斷增強中產生的。人物有了自己的性格,也有了自己生長的環境,顯得更加真實。因此運用多種手段刻畫人物性格就成了小說的主要任務。古典小說中的人物,是具體的,盡管他的性格中蘊涵著人類的普遍人性,但他卻是“這一個”——一個區別于他人的性格鮮明的人。2.現代小說中的人物:類型化隨著小說藝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發現小說并非只有一種寫法,也不需要有什么固定的條條框框來約束。20世紀以來,小說逐漸在掙脫“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模式。從英美意識流小說弗吉尼亞·伍爾芙的《墻上的斑點》開始,到法國的“新小說派”,小說的人物性格越來越模糊,甚至連人物的外貌面目都不清楚,留下來的只是“心理的真實”。新小說派中甚至經常沒有人物出現,作家精細地描寫“物”,充滿了景物、靜物、光與影等“空鏡頭”。怎樣看待現代小說中人物個性的消失呢?卡夫卡的《城堡》與《審判》中的主人公都叫K,不僅名字簡化為符號,性格也幾乎蕩然無存。在無法獲準進入的城堡和莫名其妙強加的審判面前,人物被一種莫名的體制所驅使,到處碰壁,又甘受擺布。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派小說與其說是消滅了人物,不如說是創造了一種新的人物。這個人是一群人的縮影,甚至就是人類的縮影。小說專題訓練(一)茶館(節選)老舍王利發:唐先生,你外邊遛遛吧!唐鐵嘴:(慘笑)王掌柜,捧捧唐鐵嘴吧!送給我碗茶喝,我就先給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說,拉過王利發的手來)今年是光緒二十四年,戊戌。您貴庚是……王利發:(奪回手去)算了吧,我送你一碗茶喝,你就甭賣那套生意口啦!用不著相面,咱們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由柜臺內走出,讓唐鐵嘴坐下)坐下!我告訴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煙,就永遠交不了好運!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靈驗![松二爺和常四爺都提著鳥籠進來,王利發向他們打招呼。他們先把鳥籠子掛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爺文縐縐的,提著小黃鳥籠;常四爺雄赳赳的,提著大而高的畫眉籠。茶房李三趕緊過來,沏上蓋碗茶。他們自帶茶葉。茶沏好,松二爺、常四爺向臨近的茶座讓了讓。]松二爺、常四爺:您喝這個!(然后,往后院看了看)松二爺:好像又有事兒?常四爺:反正打不起來!要真打的話,早到城外頭去啦;到茶館來干嗎?[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進來,聽見了常四爺的話。]二德子:(湊過去)你這是對誰甩閑話呢?常四爺:(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著嗎?松二爺:(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說這位爺,您是營里當差的吧?來,坐下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二德子:你管我當差不當差呢!常四爺:要抖威風,跟洋人干去,洋人厲害!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尊家吃著官餉,可沒見您去沖鋒打仗!二德子:甭說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動手)[別的茶客依舊進行他們自己的事。王利發急忙跑過來。]王利發:哥兒們,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話好說。德爺,您后邊坐![二德子不聽王利發的話,一下子把一個蓋碗摟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爺的脖領。]常四爺:(閃過)你要怎么著?二德子:怎么著?我碰不了洋人,還碰不了你嗎?馬五爺:(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風啊!二德子:(四下掃視,看到馬五爺)喝,馬五爺,您在這兒哪?我可眼拙,沒看見您!(過去請安)馬五爺:有什么事好好地說,干嗎動不動地就講打?二德子:嗻!您說得對!我到后頭坐坐去。李三,這兒的茶錢我候啦!(往后面走去)常四爺:(湊過來,要對馬五爺發牢騷)這位爺,您圣明,您給評評理!馬五爺:(立起來)我還有事,再見!(走出去)常四爺:(對王利發)邪!這倒是個怪人!王利發:您不知道這是馬五爺呀!怪不得你也得罪了他!常四爺: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門沒挑好日子!王利發:(低聲地)剛才您說洋人怎樣,他就是吃洋飯的。信洋教,說洋話,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縣的縣太爺去,要不怎么連官面上都不惹他呢!常四爺:(往原處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飯的!王利發:(向宋恩子、吳祥子那邊稍一歪頭,低聲地)說話請留點神!(大聲地)李三,再給這兒沏一碗來!(拾起地上的碎瓷片)松二爺:蓋碗多少錢?我賠!外場人不作老娘們事!王利發:不忙,待會兒再算吧!(走開)[纖手劉麻子領著康六①進來。劉麻子先向松二爺、常四爺打招呼。]劉麻子:您二位真早班兒!(掏出鼻煙壺,倒煙)您試試這個!剛裝來的,地道的英國造,又細又純!常四爺:唉!連鼻煙也得從外洋來!這得往外流多少銀子啊!劉麻子:咱們大清國有的是金山銀山,永遠花不完!您坐著,我辦點小事!(領康六找了個座兒)[李三拿過一碗茶來。]【注】①農民,因生活所迫,通過劉麻子將女兒賣了。(二)藥(節選)魯迅店里坐著許多人,老栓也忙了,提著大銅壺,一趟一趟地給客人沖茶;兩個眼眶,都圍著一圈黑線。“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你生病么?”一個花白胡子的人說。“沒有。”“沒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話。“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兒子……”駝背五少爺話還未完,突然闖進了一個滿臉橫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著紐扣,用很寬的玄色腰帶,胡亂捆在腰間。剛進門,便對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運氣了你!你運氣,要不是我信息靈……”老栓一手提了茶壺,一手恭恭敬敬地垂著;笑嘻嘻地聽。滿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地聽。華大媽也黑著眼眶,笑嘻嘻地送出茶碗茶葉來,加上一個橄欖,老栓便去沖了水。“這是包好!這是與眾不同的。你想,趁熱的拿來,趁熱吃下。”橫肉的人只是嚷。“真的呢,要沒有康大叔照顧,怎么會這樣……”華大媽也很感激地謝他。“包好,包好!這樣的趁熱吃下。這樣的人血饅頭,什么癆病都包好!”華大媽聽到“癆病”這兩個字,變了一點臉色,似乎有些不高興;但又立刻堆上笑,搭越著走開了。這康大叔卻沒有覺察,仍然提高了喉嚨只是嚷,嚷得里面睡著的小栓也合伙咳嗽起來。“原來你家小栓碰到了這樣的好運氣了。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地笑著呢。”花白胡子一面說,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聲下氣地問道,“康大叔——聽說今天結果的一個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①,那是誰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誰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兒子么?那個小家伙!”康大叔見眾人都聳起耳朵聽他,便格外高興,橫肉塊塊飽綻,越發大聲說,“這小東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這一回一點沒有得到好處;連剝下來的衣服,都給管牢的紅眼睛阿義拿去了。——第一要算我們栓叔運氣;第二是夏三爺賞了二十五兩雪白的銀子,獨自落腰包,一文不花。”小栓慢慢地從小屋子里走出,兩手按了胸口,不住地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飯,泡上熱水,坐下便吃。華大媽跟著他走,輕輕地問道,“小栓,你好些么?——你仍舊只是肚餓?……”“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過臉,對眾人說,“夏三爺真是乖角兒,要是他不先告官,連他滿門抄斬。現在怎樣?銀子!——這小東西也真不成東西!關在牢里,還要勸牢頭造反。”“阿呀,那還了得。”坐在后排的一個二十多歲的人,很現出氣憤模樣。“你要曉得紅眼睛阿義是去盤盤底細的,他卻和他攀談了。他說: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你想:這是人話么?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可是沒有料到他竟會這么窮,榨不出一點油水,已經氣破肚皮了。他還要老虎頭上搔癢,便給他兩個嘴巴!”“義哥是一手好拳棒,這兩下,一定夠他受用了。”壁角的駝背忽然高興起來。“他這賤骨頭打不怕,還要說可憐可憐哩。”花白胡子的人說,“打了這種東西,有什么可憐呢?”康大叔顯出看他不上的樣子,冷笑著說,“你沒有聽清我的話;看他神氣,是說阿義可憐哩!”聽著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滯;話也停頓了。小栓已經吃完飯,吃得滿頭流汗,頭上都冒出蒸氣來。“阿義可憐——瘋話,簡直是發了瘋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說。“發了瘋了。”二十多歲的人也恍然大悟地說。店里的坐客,便又現出活氣,談笑起來。小栓也趁著熱鬧,拼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說:“包好!小栓——你不要這么咳。包好!”“瘋了!”駝背五少爺點著頭說。【注】①指作品中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者夏瑜。1.下列對兩則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王利發謙和、周到,善于和各種人打交道,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態度,這和他掌柜的身份很吻合。B.常四爺和松二爺都是旗人,兩人性格也非常相像,都正直善良,富有正義感,尤其對洋人非常痛恨。C.唐鐵嘴和劉麻子,一個說媒拉纖,拐賣人口;一個看相說卦,算命騙人,是典型的地痞流氓的代表。D.文本二中,華老栓的兒子得了癆病,華老栓用人血饅頭給兒子治病,這一情節反映了老百姓的愚昧。2.下列對兩則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文本一括號中的舞臺說明交代了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信息,是戲劇情節發展的有力補充。B.文本一人物語言活潑、生動,臺詞雖有多有少,但都活靈活現極具個性化,也有濃濃的京味色彩。C.文本二中的康大叔貪婪、兇殘,作品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塑造了這一劊子手形象。D.文本二中對革命者夏瑜的刻畫采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在康大叔和眾茶客的談話中表現了其特點。3.從文本二《藥》中看,革命者夏瑜是怎樣的形象?作品從茶館茶客的視角來表現夏瑜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4.同樣作為背景,“茶館”在兩個文本中所起的作用,有什么異同?請簡要分析。參考答案1.B解析:兩人性格差別比較大,常四爺敢作敢當,更有正義感。2.C解析:沒有心理描寫。3.人物形象:①家境貧寒,以致使貪婪的牢頭從他身上“榨不出一點油水”。②具有民主思想,推翻清朝統治,建立“我們大家”的天下是他的斗爭目標。③革命意志堅定,在獄中堅持宣傳革命思想,甚至勸牢頭造反。④斗爭英勇無畏,在對敵斗爭中“不要命”,最后,在敵人的屠刀下慷慨就義,表現出革命者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視角作用:突出了群眾對革命的不理解,革命和群眾之間隔膜很深。解析:4.相同點:都體現“大茶館小社會”的構思,茶館是社會各色人物聚集的地方,是社會的縮影,能從整體上呈現出時代生活的畫卷。不同點:《茶館》是話劇,雖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但戲劇沖突明顯,各色人物的活動造成的戲劇沖突接連不斷,形成散點式的沖突結構。作品借助茶館展開戲劇沖突。《藥》是小說,故事情節相對完整,雖沒有明顯的沖突,但茶館里的茶客作為小說的陪襯人物,他們的語言和思想也反映了反封建革命中普通群眾的愚昧和麻木。作品借助茶館展示群眾的思想狀態。惑奸讒抄檢大觀園 曹雪芹又到探春院內,誰知早有人報與探春了。探春也就猜著必有原故,所以引出這等丑態來,遂命眾丫鬟乘燭開門而待。一時眾人來了。探春故問何事。鳳姐笑道:“因丟了一件東西,連日訪察不出人來,恐怕旁人賴這些女孩子們,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凈他們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們的丫頭,自然都是些賊,我就是頭一個窩主。既如此,先來搜我的箱柜,他們所有偷了來的都交給我藏著呢。”說著,便命丫頭們把箱柜一齊打開,請鳳姐去抄閱。鳳姐陪笑道:“我不過是奉太太的命來,妹妹別錯怪我。何必生氣。”因命丫鬟們快快關上。探春道:“我的東西倒許你們搜閱;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卻不能。我原比眾人歹毒,凡丫頭所有的東西我都知道,都在我這里間收著,一針一線他們也沒的收藏,要搜所以只來搜我。你們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說我違背了太太,該怎么處治,我去自領。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們也漸漸的來了。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說著,不覺流下淚來。周瑞家的便道:“既是女孩子的東西全在這里,奶奶且請到別處去罷,也讓姑娘好安寢。”鳳姐便起身告辭。探春道:“可細細的搜明白了 若明日再來,我就不依了。”鳳姐笑道:“既然丫頭們的東西都在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連我的包袱都打開了,還說沒翻。明日敢說我護著丫頭們,不許你們翻了。你趁早說明,若還要翻,不妨再翻一遍。”鳳姐知道探春素日與眾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經連你的東西都搜查明白了。”那王善保家的本是個心內沒成算的人,素日雖聞探春的名,他自為眾人沒眼力沒膽量罷了,那里一個姑娘家就這樣起來;況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連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況別個。今見探春如此,他只當是探春認真單惱鳳姐,與他們無干。因越眾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連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沒有什么。”鳳姐見他這樣,忙說:“媽媽走罷,別瘋瘋顛顛的。”一語未了,只聽“拍”的一聲,王家的臉上早著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時大怒,指著王家的問道:“你是什么東西,敢來拉扯我的衣裳! 我不過看著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紀,叫你一聲媽媽,你就狗仗人勢,天天作耗,專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諒我是同你們姑娘那樣好性兒,由著你們欺負他,就錯了主意! 你搜檢東西我不惱,你不該拿我取笑。”鳳姐平兒等忙與探春束裙整袂,口內喝著王善保家,又勸探春休得生氣。那王善保家的討了個沒意思,在窗外只說:“罷了,罷了,這也是頭一遭挨打。我明兒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罷。這個老命還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道:“你們沒聽他說的這話,還等我和他對嘴去不成。”侍書等聽說,便出去說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們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鳳姐笑道:“好丫頭,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冷笑道:“我們作賊的人,嘴里都有三言兩語的。這還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會調唆主子。”平兒忙也陪笑解勸,一面又拉了侍書進來。鳳姐直待服侍探春睡下,方帶著人,遂到惜春房中來。因惜春年少,尚未識事,嚇的不知當有什么事故,鳳姐也少不得安慰他。誰知竟在入畫箱中尋出一大包金銀錁子來,約共三四十個,又有一副玉帶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襪等物。入畫也黃了臉。因問是那里來的,入畫只得跪下哭訴真情,說:“這是珍大爺賞我哥哥的。因我們老子娘都在南方,如今只跟著叔叔過日子。我叔叔嬸子只要吃酒賭錢,我哥哥怕交給他們又花了,所以每常得了,悄悄的煩了老媽媽帶進來叫我收著的。”惜春膽小,見了這個也害怕,說:“我竟不知道。這還了得! 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帶他出去打罷,我聽不慣的。”鳳姐道:“這個自然要問的,只是真賞的也有不是。誰許你私自傳送東西的! 你且說是誰作接應,我便饒你。下次萬萬不可。”惜春道:“嫂子別饒他這次方可。這里人多,若不拿一個人作法,那些大的聽見了,又不知怎樣呢。嫂子若饒他,我也不依。”鳳姐道:“素日我看他還好。誰沒一個錯,只這一次。二次犯下,二罪俱罰。但不知傳遞是誰。”惜春道:“若說傳遞,再無別個,必是后門上的張媽。他常肯和這些丫頭們鬼鬼祟祟的,這些丫頭們也都肯照顧他。”鳳姐聽說,便命人記下,將東西且交給周瑞家的暫拿著,等明日對明再議。(有刪改)5.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開頭“丑態”二字指抄檢大觀園一事,表明了探春對此持反對態度,“秉燭開門而待”暗示她心中已有應對之策。B.探春自稱“窩主”,說自己“比眾人歹毒”,實則諷刺鳳姐所說理由難以令人信服,表現了探春潑辣直率的性格。C.王善保家的作為仆人卻也敢冒犯探春,其中緣由以“庶出”二字點出,可知探春在賈府中的真實境遇多有辛酸。D.鳳姐在應對探春怒氣時沉穩體貼,面對惜春多有呵護,詢問入畫時恩威并用,展現了她的溫柔、善良與能干。6.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選文通過語言、動作、神態、肖像等描寫,塑造了王善保家的倚老賣老、放肆無禮的形象,正是標題中的奸讒之輩。B.選文中人物對話對塑造個性化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以及表現賈府內部秩序混亂的現狀等都有重要作用。C.選文語言生動傳神,比如,“黃了臉”僅寥寥三字,就刻畫出了入畫在箱子被查出可疑物品時的恐懼之態。D.惜春在此事中的冷漠無情,為其出家為尼的結局埋下伏筆,體現了小說“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結構藝術。7.作者善用對比手法塑造人物,請從文中找出兩處并加以分析。(4分)8.選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說“探春素日與眾不同的”,作者塑造探春這一與眾不同的人物有何社會意義 請簡要談談你的理解。(6分)參考答案5. D(鳳姐在應對探春怒氣時表現得較為沉穩,但她并沒有特別體貼的表現;面對惜春時,她確實有安慰,但主要是為了完成抄檢任務;鳳姐確實展現了她的能干,但“體貼”“溫柔”“善良”等說法不太妥當)7. A(選文中沒有對王善保家的進行神態、肖像描寫)7.①探春與惜春對比。面對抄檢一事,探春“秉燭開門而待”,沉穩有方;惜春少不更事,驚恐畏懼。探春維護丫頭,不許搜檢;惜春不容入畫,堅決要求嚴懲。②侍書和入畫對比。侍書是探春丫鬟,口齒伶俐,與主子上下一心,互相維護;入畫是惜春丫鬟,背著主子私相傳遞東西,被質問時,只知解釋和哭訴,主仆各自為己。(每點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8.①反映封建社會中女性的覺醒與抗爭。探春是庶出小姐,面對鳳姐等人的搜查,她堅決維護自己和丫鬟們的尊嚴。反映了她不甘屈從于封建禮教的束縛,敢于為自己的權利和尊嚴抗爭,表現出女性的覺醒與反抗精神。②揭示封建家族內部的矛盾與腐敗。探春指出了家族內部的相互猜忌和傾軋,暗示了賈府日益衰敗的原因。通過探春揭示了封建大家族內部的復雜關系和權力斗爭,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衰敗。(每點 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給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