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五章 人地關系與可持續發展(學案,共3份)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五章 人地關系與可持續發展(學案,共3份)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冊 (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二節 協調人地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學習目標 1.了解人地關系思想演變的過程及原因。(綜合思維)
2.運用資料,說明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及主要途徑。(綜合思維)
3.結合具體環境問題的治理,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人地協調觀)
知識點一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1.人地關系
(1)概念:________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2)地理環境:既包括________地理環境,也包括在人類作用下已經________的地理環境。
2.人地關系的歷史演變
時期 人類活動的特點 對環境的影響 人地關系
采集—狩獵社會 人口數量________、生產力水平低下且發展緩慢,人類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獵為生 人類對環境的影響________ 原始的________關系
農業 社會 生產力水平提高,食物供應穩定、可靠,人口逐漸________ 環境遭到破壞,一些文明消失 人地關系________
工業社會 機器和礦物燃料的大規模使用,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達到了空前的________和高度,人口數量急劇________ 環境問題愈發________ 人地矛盾迅速________
信息社會(后工業社會) 當代__________和知識經濟使人類社會的組織制度、經營管理、價值觀念和生產生活方式等產生一系列變革 人地關系的研究向______、低碳化、綠色化、________化等方向發展
[情境] 北大荒大部分地區土地肥沃,部分為低溫沼澤地,20世紀50~70年代曾進行了大規模的墾殖,創建國有農場,建成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商品糧基地,北大荒已變為北大倉。但由于過度開墾,使濕地面積減少了80%,大量稀有動物失去棲息地?!氨贝髠}”面臨的尷尬就是其所能驕傲與自豪的黑土地已越來越少。據資料表明,目前黑土區耕地表層有機質含量已經下降到2.5%~6.5%,與開墾初期的11.8%相比明顯下降。由于過度開荒,導致水土流失、江河泛濫、風蝕沙化、氣候異常、旱澇頻繁、糧食減產加劇。近年來,“北大倉”開始退耕還林,恢復植被,停止濕地開荒,大力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還荒”工程。
[探究] (1)[綜合思維]北大荒開發成北大倉后產生了哪些環境問題?
                                    
                                    
                                    
                                    
(2)[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從“建倉”到“還荒”,人地關系的思想產生了怎樣的變化?
                                    
                                    
                                    
                                    
我國古代道教有“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和“天人合一”思想(《莊子·齊物論》)。據此回答1~2題。
1.材料所反映的人地關系思想是(  )
A.人類決定一切 B.環境決定一切
C.人生天注定 D.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2.符合該思想的做法是(  )
A.要想富,多砍樹
B.講衛生,使用一次性飯盒
C.過日子,多生孩子多福壽
D.到市場買菜,自備籃子
下圖是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過程,甲、乙表示的是人類社會和環境,箭頭表示兩者之間的影響力。據此完成3~4題。
3.下列對圖中含義解讀正確的是(  )
A.甲表示環境,乙表示人類社會
B.在階段①,人類與環境沒有關系
C.在階段③,人地矛盾最尖銳
D.箭頭b表示環境對人類的反作用
4.下列認識或行為與圖中所示的思想演變過程對應組合正確的是(  )
A.①—斬伐養長,不失其時
B.①—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C.②—伐木為薪,圍湖造田
D.③—科技發達,人地矛盾達到頂峰
知識點二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轉變傳統發展觀念
(1)轉變傳統發展觀念:由片面追求__________增長的單一目標模式,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資源環境持續承載相協調的多目標模式轉變。
(2)可持續發展
①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________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②內涵:可持續發展是資源環境承載力、經濟和________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綜合體。具體內容如下圖所示:
③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原則 內容 要求
公平性原則 本代人之間、代際之間的公平,不同國家與地區之間的公平 各國有權根據需要開發本國資源,并確保不對其他國家的環境造成損害;人類需要與子孫后代共享資源和環境
持續性原則 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不能超越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 人類應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保持適度的人口規模,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共同性原則 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全球發展的總目標,需要各國積極參與,采取全球共同的決策和行動 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必須進行國際合作;對于全球共有的資源,需要在尊重各國主權和利益的基礎上,制定各國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標和政策
2.轉變傳統發展模式
(1)傳統發展模式與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差異
傳統發展模式 可持續發展模式
目的 擴大__________、增加產品產量和提高消費水平 實現____________和文明消費,減少經濟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壓力和資源消耗
特點 社會生產多以犧牲資源、________為代價 強調____________和土地、水、森林、礦藏等自然資源的____________
結果 形成一種不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使人類陷入嚴重的資源、__________危機 改變傳統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為特征的發展模式,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平衡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的矛盾
(2)具體措施
措施 具體做法 目標
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由____________型向高效集約型、更多地依靠可再生資源的方向轉變 逐步建立____________型的社會經濟體系
環境污染的治理 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力度,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____________經濟,形成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產業結構 建設________________型社會
生態保護 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擴大____________試點,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健全____________制度 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3.公眾參與,從我做起
(1)推進____________,建設美麗中國,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2)我們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拓展延伸
1.個人綠色消費行為
生活方式 綠色消費行為
衣 盡量避免干洗,減少洗滌頻次
食 盡量選擇本地的應季食物
住 關注房屋耗能,使用節能燈
行 日常出行選擇騎車、步行、公共交通,盡可能拼車或合乘
2.循環經濟
3.循環經濟產生的效益
效益 清潔生產 生態農業
環境效益 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利用太陽能和沼氣作燃料,減輕了污染;沼渣和沼液作肥料、秸稈還田,提高了土壤肥力;緩解燃料與飼料、肥料相爭的矛盾,防止植被破壞和生態退化
經濟效益 增加產量;降低資源消耗,降低成本;減少產污、排污量,減少治理費用 資源循環利用,使農、林、牧、副、漁業相互促進、全面發展
社會效益 增加就業,增加收入;改善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改善環境;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
[情境] 青田縣位于浙江省東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該縣傳承千年的“稻魚共生”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為“全球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農民在山腳下用泥土堆起田埂,引溪水灌溉稻田,田魚啄食雜草與小蟲,在稻田里自然生長。圖為青田縣稻田養魚示意圖。
[探究] (1)[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稻魚共生”生產方式體現了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說明其具體表現。
                                    
                                    
                                    
(2)[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稻魚共生”系統作為一種環境友好的農業技術,可能對當地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可持續城市是指經濟增長、社會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質量和更好環境的城市。下圖為我國某可持續城市的發展指數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我國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單位工業產值煙塵排放量,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做出了巨大貢獻。這符合可持續發展的(  )
A.公平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
C.共同性原則 D.有序性原則
2.圖示可持續城市發展指數中,能體現出的做法是(  )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綠化率 D.減少污染物排放
青島市即墨區移風店鎮是糧食、蔬菜種植和畜禽養殖大鎮。該鎮通過資源化利用,走出了一條“變廢為寶”的發展之路(下圖)。據此完成3~4題。
3.該鎮農業發展模式的特點是(  )
A.物質循環利用,降低環境污染
B.科技水平高,需投入大量資金
C.產業綜合發展,受市場影響小
D.土地輪作,蔬菜和糧食作物交替種植
4.立足當地基礎,該鎮最可行的招商項目是(  )
A.高技術工業 B.化肥工業
C.飼料加工業 D.能源工業
      
第二節 協調人地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1.(1)人類 (2)自然 改變 
2.少 有限 平衡 增多 不協調 規?!≡黾印谰〖せ⌒畔⒓夹g 生態化 循環
情境探究 提示 (1)水土流失、黑土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江河泛濫,旱澇多發;風蝕沙化加劇;糧食減產。
(2)從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掠奪性地利用和開發資源到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從改造和征服自然的人定勝天思想到謀求人地和諧的人地協調觀。
對點突破
1.D [“天人合一”思想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D [亂砍濫伐、使用一次性飯盒、多生孩子這些做法都違背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3.A [階段①,由于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人類對自然環境的認識很有限,只能被動地適應自然,此時人們只認識到自然環境對人的作用;階段②,由于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開始認為自然是人類可任意開發和利用的對象,一味夸大人類社會的作用,人地矛盾尖銳;階段③,人類體會到過度利用自然資源帶來的惡果,認識到人類可以認識和改造自然,但必須順應自然規律,人地矛盾開始緩和。]
4.C [“斬伐養長,不失其時”是可持續發展思想,階段①顯然是不具備的;“涸澤而漁,焚林而獵”“伐木為薪,圍湖造田”都是人類不合理地改造自然,破壞環境,人地矛盾最尖銳,符合階段②;階段③的人地關系思想主要是可持續發展,人地矛盾緩和,環境得到改善。]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1.(1)GDP (2)①后代人?、谏鐣?br/>2.(1)生產規?!∏鍧嵣a 環境 環境承載力 可持續利用 環境 需求 供給 (2)高耗粗放 資源節約 低碳循環 環境友好 輪作休耕 休養生息 
3.綠色發展
情境探究 提示 (1)水稻田為田魚提供生存環境、食物;田魚為水稻除草、吞食害蟲、耘田松土;“稻魚共生”減少化肥、農藥和飼料的投入等。
(2)提高產量,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收入,增加就業;利于文化傳承,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等。
對點突破
1.C [緩解全球氣候變化需要各國的共同努力,該做法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性原則。]
2.D [圖示體現了生活廢棄物的合理處理、減少污染物排放,沒有體現出城市綠化率、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變化。]
3.A [由圖可知,該鎮農業發展實現了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既提高了經濟效益,又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A正確。該鎮農業發展所需的科技水平并不高,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B錯誤。該鎮主要發展糧食、蔬菜種植和畜禽養殖,均屬于第一產業,沒有實現產業的綜合發展,C錯誤。該鎮農業發展模式沒有實現土地的輪作,D錯誤。]
4.C [該鎮科技水平不高,不適合發展高技術工業,A錯誤。該地的肥料主要是沼渣,不是化肥,不利于化肥工業的發展,B錯誤。該地的畜禽養殖業為飼料加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C正確。該地沒有豐富的能源資源,不具備發展能源工業的條件,D錯誤。故選C。]學習目標 1.運用資料,說明環境問題的概念、類型以及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綜合思維)
2.結合案例,分析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后果。(綜合思維)
3.運用資料,認識環境問題的實質,明確環境問題的解決措施,培養正確的人地協調觀。(人地協調觀)
知識點一 環境問題的概念與類型
1.概念:由________或人類活動作用于人們周圍的環境,引起環境質量________或生態________,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
2.類型
根據環境問題的性質,可進行如下分類:
類型 表現
環境污染 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酸雨、全球變暖、____________等
________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
資源短缺 森林、草原、礦產等資源的減少和________
3.產生的原因
(1)人類對環境開發利用的強度越來越________,對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
(2)工農業生產排放的廢棄物和有害物質越來越多,超過了環境的____________。
(3)隨著全球________的急劇增長和__________的快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
拓展延伸
1.圖解環境問題產生的機制
2.環境問題的分布
(1)城市與鄉村地區環境問題的差異
地區 主要問題 形成原因
城市地區 以環境污染為主,如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噪聲污染等 交通、工業活動和人類居住地的過度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過度集中
鄉村地區 以生態破壞為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鹽堿化、森林減少、水源枯竭、生物多樣性減少等 利用資源的方式不當或強度過大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環境問題的差異
地區 主要問題 形成原因
發展中國家 以生態破壞為主 ①一般處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口增長很快,環境承受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雙重壓力;②限于經濟技術水平,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環境保護;③發達國家將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以環境污染為主 發達國家消耗了世界大多數的自然資源,同時排放的污染物占世界的75%
[情境] 材料一 人類從洪荒時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紀,人類的智慧創造了經濟的奇跡,但無知與貪婪卻留下了可怕的后果:人口急劇膨脹,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日益惡化,地球發出了痛苦的呻吟……
材料二 下面幾幅漫畫表示了部分環境問題。
[探究] (1)[綜合思維]圖中哪些問題屬于環境污染問題,其共同成因是什么?
                                    
                                    
                                    
                                    
(2)[綜合思維]圖中哪些問題屬于生態破壞,目前生態破壞的表現還有哪些?
                                    
                                    
                                    
                                    
(3)[綜合思維]哪幾幅圖表達了資源短缺?
                                    
                                    
                                    
讀非洲某區域人地關系示意圖,完成1~2題。
                
1.該區域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
A.水土流失 B.森林銳減
C.土地荒漠化 D.礦產資源枯竭
2.造成該區域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是(  )
A.炎熱干旱的氣候條件
B.人口激增,素質較低
C.農作侵入牧區
D.土地生產力下降
下圖為人類社會與環境的相關模式圖,圖中箭頭a表示人類通過生產活動從自然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箭頭b表示人類通過消費活動將廢棄物排放到環境中去。據此完成3~4題。
3.下列各項可以用圖中箭頭a表示的是(  )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嘯
C.臺風、寒潮 D.森林資源、礦產資源
4.下列關于人類與環境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只要有箭頭b存在,就一定會產生環境問題
B.人類會影響自然環境,自然環境不可能影響到人類
C.如果箭頭a、箭頭b表示的人類活動力度較大,都可能產生環境問題
D.由圖可知,人類與環境是對立的,無法使其協調
知識點二 主要環境問題
1.資源短缺
(1)概念
(2)表現
類型 原因
土地資源短缺 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積減少;人類不合理利用,造成土地資源退化、荒漠化等;城市建設用地增加等
水資源短缺 人口增加和生產生活水平提高,人均用水量增多;水污染;工農業和生活用水利用率低、浪費嚴重等
能源資源短缺 經濟發展水平提高,能源需求量增大;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利用率低、浪費嚴重等問題
2.生態破壞
(1)原因
(2)我國不同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措施
生態環境問題 主要分 布區域 自然 背景 形成原因 主要防 治措施
人為 原因 自然 原因
森林破壞 東北、西南、東南林區 中溫帶、亞熱帶邊遠山區 亂墾、濫伐,超出了森林撫育更新的能力 森林火災等 封山育林、計劃砍伐、采育結合、退耕還林、改變林區經濟結構
草原退化 內蒙古、青海、西藏、寧夏、新疆 半干旱、干旱草原區 過度放牧、過度墾殖 氣候干旱、降水減少 退牧還草、封育草場、舍飼養畜
濕地萎縮 三江平原沼澤、湖濱、海濱 濕潤低地平原、湖泊、海洋邊緣地區 土壤侵蝕、環境污染、圍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沉積物自然充滿湖沼 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停止圍墾、退田還湖
生物多樣性銳減 林區、草原、近海海域 物種資源豐富地區 人類的狩獵、采集,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的破壞 物種都有一定的壽命 擴大自然保護區,建立生態走廊、采育結合、合理放牧、實行禁漁期制度
水土流失 黃土高原、東南丘陵 半濕潤、濕潤丘陵地區 人口稠密,過墾嚴重 降水季節變化大且多暴雨 退田還林、植樹種草、改坡為梯
土地 荒漠化 西北、華北半干旱區 半干旱內陸或春旱嚴重地區 過牧嚴重 降水少、氣候干旱 解決當地群眾生活用能,嚴禁砍伐
3.環境污染
(1)概念:指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有害物質,引起環境質量________,危害人類__________,影響生物正常生存發展的現象。
(2)主要類型及其危害
類型 主要污染物 危害
大氣 污染 常見的大氣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氫化合物以及________顆粒物等 影響人類和動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蝕材料,影響氣候,降低能見度,引發____________、臭氧層空洞和酸雨等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水污染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藥、化肥以及畜禽糞便等 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____________或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
土壤 污染 工礦企業排出的廢水、煙塵、殘渣中所含________元素和有機物,農用化學藥劑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蟲卵等 使土壤的________、組成、________等發生變化,并導致土壤________失調、質量下降
海洋 污染 人類活動引入海洋環境的物質或________ 損害海洋生物、危害人類健康、妨礙____________、降低海洋環境質量
拓展延伸
1.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
類型 全球變暖 酸雨 臭氧層破壞
分布 全球 西歐、北歐、北美、日本、我國南方地區 南極上空、北極和青藏高原等地上空
成因 大量使用礦物燃料;森林面積大量減少 燃燒礦物燃料,排放大量的酸性氣體 人類大量使用氟氯烴等制冷劑
危害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城市;使各地干濕狀況發生變化 使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腐蝕建筑物、危害人體健康 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加,致使皮膚癌發病率增加;危及海洋生物生存;導致全球變暖
對策 增加森林覆蓋率;減少礦物燃料的使用;開發利用新能源 對燃料脫硫處理,變廢為寶,化害為利;鼓勵使用新能源 禁止或減少氟氯烴的使用和排放
2.環境問題的危害
環境問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資源短缺)給人類帶來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威脅生態平衡。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使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失調,導致生態失衡,致使環境質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態危機,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2)危害人類健康。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致使人們呼吸被污染的空氣,飲用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魚、肉、果、蔬,遭受噪聲的折磨等,這些都嚴重危害到人類的健康。
(3)直接制約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境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會阻礙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環境問題治理措施的答題思路
(1)環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減少污染物排放(可通過提高資源利用率、廢棄物凈化處理后排放、使用環保原料和燃料等達到目的),同時加強綠化,以增強環境自凈能力;對于全球性問題還需加強國際合作。
(2)生態破壞:根本措施在于恢復生態,因此先要改變和停止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再通過恢復植被、水域等增強環境的平衡調節功能。
(3)資源短缺:要從“開源”(替代資源的開發、加強儲量勘探等)和“節流”(提高利用率、減少浪費、加強資源循環利用等)兩方面入手。
[情境] 石材加工主要包括“鋸割加工—研磨拋光—切斷加工—鑿切加工—火燒加工—輔助加工及檢驗修補”等環節,生產過程水、電消耗量大。
[探究]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思考石材產業發展對環境可能造成哪些不利影響?
                                    
                                    
                                    
讀漫畫,完成1~2題。
1.該漫畫主要反映的環境問題屬于(  )
A.環境污染 B.生態破壞
C.自然資源枯竭 D.氣候變化
2.下列地區圖示環境問題最突出的是(  )
A.東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亞馬孫平原 D.黃土高原
2020年2月以來,南極地區出現大規?!凹t雪”現象——白茫茫冰川之中夾雜了不少類似于“血”一樣的物質。此現象是冰川中的一種藻類,因冰川融化,紅色物質不斷積累而形成的。據此完成3~4題。
3.引起南極地區出現“紅雪”現象的環境問題是(  )
A.臭氧空洞 B.環境污染
C.全球變暖 D.植被破壞
4.下列為緩解該環境問題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確的是(  )
A.禁用化石燃料 B.開發使用清潔能源
C.提高植被覆蓋率 D.加強全球合作
      
第一節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知識點一]
知能提升
1.自然界 下降 失調
2.臭氧層破壞 生態破壞 破壞 
3.(1)大 (2)自凈能力 (3)人口 經濟
情境探究 提示 (1)圖乙所示的環境問題是臭氧層破壞,圖戊所示的環境問題是全球變暖,圖己所示的環境問題是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圖庚所示的環境問題是酸雨,全都屬于環境污染。其共同成因是人類活動向環境中排放的廢棄物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
(2)圖丁所示的是砍伐森林造成生物棲息地喪失,是生態破壞問題。目前生態破壞還表現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劇、土地鹽堿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
(3)甲、丙兩圖表達了資源短缺問題。
對點突破
1.C [從圖中“農作侵入牧區”“草地變成旱地”“牧場超載”“牧場向生態脆弱區轉移”等信息可知,該區域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草場破壞引起的土地荒漠化。故選C項。]
2.B [造成該區域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長過快,對糧食的需求增加,導致過度開墾草場,加上人口素質較低,環保意識淡薄,從而加劇土地荒漠化。故選B項。]
3.D [圖中箭頭a表示人類通過生產活動從自然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對應的應是森林資源和礦產資源,D正確。]
4.C [箭頭a表示人類通過生產活動從自然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箭頭b表示人類通過消費活動將廢棄物排放到環境中去。人類向環境獲取物質和能量的速度超過環境所能供給的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才有可能產生環境問題,A錯誤,C正確;人類與自然環境是相互作用的,B錯誤;人類保護環境,對資源合理利用是可以實現人地協調的,D錯誤。]
[知識點二]
知能提升
1.(1)質量
2.(1)滅絕
3.(1)下降 健康 (2)可吸入 溫室效應 人體健康 重金屬 性質 形狀 功能 能量 海洋活動
情境探究 提示 開采石材會導致地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石材加工過程中,會造成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廢礦堆放會占用、破壞大量耕地;長期過度開發會引起石材資源枯竭等。
對點突破
1.B [讀圖分析,漫畫反映的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該環境問題屬于生態破壞。故選B。]
2.D [水土流失最突出的地區是黃土高原,D正確;東北平原的主要環境問題是濕地萎縮,A錯誤;塔里木盆地的主要環境問題是土地荒漠化,B錯誤;亞馬孫平原的主要環境問題是熱帶雨林遭到破壞,C錯誤。故選D。]
3.C [由材料“因冰川融化,紅色物質不斷積累而形成的”可得出,引起該現象的環境問題是全球變暖,故選C。]
4.A [緩解全球變暖可從其成因入手。燃燒化石燃料可加劇全球變暖,應適當減少使用化石燃料,而不是禁止使用,故選A。]章末整合提升
微專題一 垃圾分類
回收2 000斤的紙,可以挽救17棵20年樹齡的大樹?;厥找粋€易拉罐,可以節省3小時的電視電力。一顆1號電池爛在泥土里,會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遠失去利用價值。我們生活中產生的大量垃圾,正在嚴重侵蝕我們的生存環境,垃圾分類是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避免“垃圾圍城”的有效途徑。
1.實施垃圾分類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1)我國大量垃圾無處存放,垃圾圍城、垃圾圍村現象比較嚴重,垃圾分類可減少垃圾量。
(2)大量垃圾影響生態環境、污染空氣、危害人類健康,垃圾分類符合科學發展、綠色發展要求。
(3)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垃圾分類有利于資源的回收和利用。
(4)垃圾分類處理關系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5)關系到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質量等。
2.收集容器標識與顏色
3.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經濟社會意義
(1)垃圾分類回收既保護了環境,又有利于資源的充分利用。
(2)有利于增強公民的資源意識和環境意識。
(3)符合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
(4)有利于建設美麗中國。
(5)有利于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道路等。
(6)有利于人們生活環境質量的提高。
(7)有利于推進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
4.為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具體可行的建議
(1)政府
①制定出了細致、全面的法規政策,并將其向市民進行充分的宣傳。
②建立科學完善的垃圾分類管理制度。
③加大資金投入,開發和改進垃圾分類回收的設施。
④對做得好的市民給予表揚,充分調動居民的積極性。
(2)企業
①加快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
②企業:對商品(及各部分)進行垃圾分類標識。進行(有償)生活垃圾回收,進行垃圾的再循環利用。
(3)青少年
①樹立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自覺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②積極向身邊的人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
③學習垃圾分類處理的有關法律法規。
④善于與亂扔垃圾和不按規定處理垃圾的行為作斗爭。
⑤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規,嚴格落實垃圾分類行動。
【微訓練】
目前,許多城市周邊地區垃圾堆積現象十分嚴重,垃圾現象已成為城市發展十分嚴重的污染問題。據此完成1~2題。
1.目前,城市發展對垃圾處理主要采用填埋的方式,該方式簡捷省錢。但是,會產生下列環境問題(  )
①占用大量土地資源?、谖廴就寥馈、畚廴镜叵滤、芾逊e方位需要研究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垃圾回收和再利用是世界潮流和研究性課題,為此許多國家推廣使用“分類垃圾箱”。其主要好處是(  )
①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資源得以再生
②減少了固體廢棄物的污染
③減少了垃圾占用人類的生活空間
④便于垃圾的分類處理
⑤美化城市街道環境
⑥便于宿舍樓區的合理布局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④
下圖為“垃圾分類處理流程及相關產業鏈圖”。讀圖完成3~5題。
3.圖示產業鏈最大的優點是(  )
A.廢棄物再生資源化
B.污染物排放為零
C.增加了治污的費用
D.只注重經濟效益
4.垃圾分類處理主要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  )
A.公平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
C.共同性原則 D.發展性原則
5.圖示中的焚燒垃圾發電對城市的有利影響是(  )
A.加劇了人地矛盾
B.加重地下水污染
C.緩解能源緊張狀況
D.減少了就業機會
微專題二 生物多樣性保護
1.物種滅絕的原因
物種滅絕本來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人類活動加速了物種滅絕。
原因 表現
自然原因 物種的平均壽命大約為500萬年,地球歷史上最近2億年以來,平均1.1年滅絕一個物種
人為原因 人類社會早期 以狩獵和采集為主,加劇物種滅絕,300萬年的狩獵歷史,是許多地區的野獸瀕于絕跡的原因之一
農業生產活動 由于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速了物種滅絕,而且物種滅絕的速度在不斷增加,全世界損失的物種大部分是植物和昆蟲,而且一部分尚不為人所知,形勢嚴峻
工業生產活動
2.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措施
保護生物多樣性可采用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的方式,具體措施如下:
(1)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態系統。
(2)把某些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適宜環境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
(3)建立瀕危物種種質庫,以保護遺傳資源。
(4)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
【微訓練】
讀洪湖濕地生物種群變化資料,完成6~7題。
洪湖濕地生物種群變化
代表生物種群 20世紀60年代 20世紀80年代 20世紀90年代
水生植物 種類 35科92種 20科68種 缺失
生物量(g/m2) 3 275 4 423 缺失
水禽多樣性指數 1.539 1.266 0.755
6.造成洪湖濕地環境生物種群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物種群數量自然減少 B.全球氣候變暖
C.圍墾濕地,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 D.生物遷移
7.有利于合理開發利用洪湖濕地資源的途徑是(  )
A.開發濕地,擴大耕地面積
B.退耕還濕,發展水產養殖和生態旅游
C.禁止開墾,保持天然濕地
D.植樹造林,在濕地區域增加生物種群
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18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國家林業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虎豹研究團隊對外發布,根據該中心長期監測顯示,證實我國陜西省子午嶺林區和山西省太行林區(二者均屬自然保護區)分布著重要的華北豹野生種群,其中,延安的子午嶺林區發現迄今最大的華北豹野生種群。華北豹是目前華北地區森林生態系統食物鏈最頂端的捕食者。
INCLUDEPICTURE"+4.TIF" INCLUDEPICTURE "D:\\2024\\課件\\同步\\2025(春)地理 必修 第二冊 湘教版\\學生Word文檔\\+4.TIF" \* MERGEFORMATINET
分析說明野生華北豹種群時隔幾十年后重現上述林區的原因。
章末整合提升
微訓練
1.C [注意問題是垃圾填埋而產生的環境問題,④不屬于由此產生的環境問題。故選C項。]
2.D [垃圾分類最主要的好處體現在兩方面:一減少了污染物,利于保護環境;二是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故選D項。]
3.A [據圖可知,廢棄物進行了回收利用,再生資源化,故A項正確,B項錯誤;降低了治污的費用,故C項錯誤;該產業鏈既考慮了經濟效益,也兼顧了環境效益,故D項錯誤。]
4.B [垃圾分類處理有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持續性原則,故B項正確。]
5.C [焚燒垃圾發電,可以緩解城市能源緊張的狀況,故C項正確;加劇了人地矛盾、加重地下水污染、減少就業機會都是不利的影響,故A、B、D項錯誤。]
6.C [從表格中可得知,洪湖濕地生物種群各項指標都在減少,原因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濕地面積減少,使生物的生態環境惡化。]
7.B [開發濕地資源應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退耕還濕,發展水產養殖和生態旅游,既能保護環境,又能發展經濟。]
8.林區森林生態系統得到恢復和改善,野生華北豹種群的棲息地得到修復;野生動物種群和生物多樣性明顯恢復,野生華北豹種群的食物鏈完整,獵物充足;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減少了人類活動對野生華北豹的干擾和影響;公眾的環保意識增強,反盜獵、保護野生動物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提高;政府保護野生動物生態補償相關政策的貫徹執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聊城市| 文山县| 蒙阴县| 丹棱县| 玛沁县| 永德县| 福泉市| 松阳县| 芮城县| 宜兰市| 江油市| 阿拉善左旗| 泰安市| 泊头市| 平塘县| 云林县| 大同县| 新化县| 巩义市| 盐边县| 武鸣县| 竹山县| 灵川县| 庐江县| 观塘区| 中山市| 进贤县| 玛纳斯县| 仙游县| 天镇县| 龙山县| 多伦县| 通许县| 鹤庆县| 克什克腾旗| 西林县| 泌阳县| 龙南县| 宝山区| 肥城市| 富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