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飛向藍天的恐龍》第一課時學習任務單學習目標核心素養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背誦自己感興趣的語段。(文化自信、語言運用)弄懂課文內容,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思維能力)有條理地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起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審美創造)任務一(預習)課前任務:(布置預習內容)1.給下列生字注音鈍( )僅( )描( )隧( )衍( )噸( )顱( )膨( )捷( )棲( )辟( )嶄( )2.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末期 恐龍 根據 隧道 形態 前肢 開辟 具備 脫離4.“遲鈍”中的“鈍”的意思是( )A 不鋒利 B 笨拙,不靈活5.理解詞語聯系上下文,我知道了詞語“欣喜若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務二:文章內容梳理:活動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默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試著給問題分類。3.學習會認詞語遲鈍 描繪 隧道 繁衍 十噸 腦顱 嶄新 膨大 敏捷 開辟4.學習我會寫生字笨 鈍 鴿 毫 凌 末 描 隧 態 噸 顱 膨 肢 鬢 辟 針對大家提出的問題,對比較集中的問題進行分類。問題清單提問角度解決辦法“中生代”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說發現有羽毛的恐龍化石是“點睛之筆” 科學家是怎么證明鳥類可能是恐龍的后裔的 演化成鳥兒飛向藍天的恐龍都長出了羽毛嗎 恐龍是怎樣飛上藍天的 恐龍是怎樣飛上藍天的 現在實現全面揭示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進程了嗎 為什么要把恐龍飛向藍天的過程寫得那么具體 活動二:再讀課文,理清內容 朗讀課文,你認為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呢 畫出文章框架圖。 第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務三(課后練習)1.課后詞語練寫 2.補充四字詞語,并選詞填空。(填序號)①( )( )各異 ②( )( )之筆 ③茹毛( )( )④( )( )驕子 ⑤欣喜( )( ) ⑥毫不( )( )(1)把詞語補充完整。(2)每個人都說他是一位幸運的( ),只有他自己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3)地面上的霸主與天空的精靈,這兩個( )的物種竟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3.比一比,再組詞。徐( ) 脂( ) 掘( ) 鵑( )涂( ) 指( ) 倔( ) 絹( ) 參考答案2.(1)形;態;點;睛;飲;血;天;之;若;狂;相;干(2)④(3)⑥3.徐徐 胭脂 崛起 杜鵑 涂畫 手指 倔強 手絹拓展資源推薦推薦閱讀《翅膀,為了天空的進化(節選)》第二課時學習任務單學習目標核心素養目標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熱愛科學、鉆研科學的精神。(文化自信)2.能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語言運用)3.練習有條理地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4.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體會科學工作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執著與艱辛。(審美創造)任務一(預習)課前任務:畫演化過程圖,可以用參考圖,也可以自配圖。任務二活動一:看看科學家的研究經歷1.近年來發現的大量化石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世紀,科學家們提出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紀末期,我國科學家發現證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科學家推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科學家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動二:講講科學家的研究過程提示: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經歷,發現科學家的研究過程,講述科學家的研究過程。 1.關于鳥類起源的其他學說,科學家們又是如何研究的呢 請你查查資料。2.根據資料,你贊同哪一種觀點 活動三:講恐龍家族1.講講文章中的恐龍家族2.講講資料中的恐龍家族別人的講法: 恐龍的種類很多,形態更是千奇百怪。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梁龍的身體很長,從頭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來,好像是一架移動的吊橋。劍龍的背上插著兩排三角形的劍板,尾巴上還有四支利劍一樣的尾刺。三角龍的臉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長在鼻子上方,另外兩只長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長——這樣的臉型,讓任何動物都望而生畏。自己的講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務三:當堂練習讀句子,完成練習。 1.一些與鳥類親緣關系較近的恐龍應該長有羽毛,但一直沒有找到化石證據。“________”“________”充分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謹性。“________”表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所有的恐龍;“________”表示這是一種推測,說明沒有找到證據之前,不能確定。 2.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四千萬年前。這句話中的加點詞語“大約”________(可以 不可以)去掉,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可以給這句話換個說法,保持句子意思不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一些 應該 一些 應該2.不可以 去掉后“兩億四千萬年前”就變成了恐龍出現的準確年份,與事實不相符大約在兩億四千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第一種恐龍。活動四:課后練習早在19世紀,英國學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龍和鳥類在骨骼結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在研究了大量恐龍和鳥類化石之后,科學家們提出,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①根據這一假說,一些與鳥類親緣關系較近的恐龍應該長有羽毛,但一直沒有找到化石證據。20世紀末期,我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龍化石,頓時使全世界的研究者們欣喜若狂。②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1.讀句①,聯系上下文回答問題。(1)“這一假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這一假說”是科學家們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測,句①中的“________________”這個詞語也說明科學家們在沒有找到證據前不能確定。2.讀句②,聯系文段內容,選擇正確的答案。(1)“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指的是( )A.古生物學家們繪制了恐龍的畫卷。B.喻指古生物學家們的研究歷程和成果。(2)“點晴之筆”在文中的意思是( )A.遼西的發現為古生物學家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B.指最重要、最關鍵的內容。 參考答案1.(1)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2)應該2. (1)B (2) A推薦資源推薦閱讀《鳥類不認恐龍做祖宗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