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福建省龍巖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考試形式:閉卷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注意:請把所有答案填涂或書寫到答題卡上!請不要錯位、越位答題!在本試題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 下框時事新聞共同反映的主題是( )★2024年9月5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走深走實,持續造福中非人民。 ★十一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已從愿景轉化為現實,成為世界上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A.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B. 互利共贏,共同發展C. 對話協商,兼收并蓄 D. 積極參與,合作治理2. 2024年7月3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全面推進專利開放許可制度,允許專利權人“明碼標價”,單位或個人付費即可獲實施許可。上述舉措旨在( )A. 發揚科學家精神,推進創新強國建設B. 通過專利制度創新,營造法治化環境C.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發展新質生產力D. 打擊專利侵權行為,激發創新積極性3. 從圖中的信息可以推斷出政府重視( )A. 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B. 擴大城鄉就業規模C.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D.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4. 2024年11月28日,隨著最后一棵玫瑰花苗種下,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全長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實現全面鎖邊“合龍”。此舉將( )A. 強化生態屏障功能,改善城鄉人居環境B. 促進經濟高速發展,保障農業增產增收C. 開啟人沙和諧的新篇章,實現沙進人退D. 解決生態環境治理難題,完成沙漠改造5. 下列新聞解讀與時事新聞相匹配的是( )序號 新聞事件 新聞解讀① 2024年5月11日,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課建設推進會在京召開 標志著我國教育事業已邁入全新發展階段,取得巨大成就② 2024年6月21日,國家正式發布《關于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 此舉是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必要措施③ 2024年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正式建成通車。這是全球首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超級跨海集群工程 標志著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走在世界前列④ 2024年6月6日,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三國政府在北京共同簽署了鐵路項目協定 表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中亞深入人心A. ① B. ② C. ③ D. ④6.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75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有( )①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②始終把鄉村振興作為奮斗目標③發揮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民族精神④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7. 我國科技創新捷報頻傳,大國重器又上新: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惶枴焙I习布?、神舟十九號成功發射……這主要得益于我國( )A. 已經建成世界創新強國B. 堅持以科技創新為中心C. 引進世界先進科學技術D.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8.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多項政策舉措,包括支持汽車、家居、電子產品及旅游等消費領域的發展;因城施策優化房地產調控,推動降低房貸成本;增發1萬億元國債支持災后恢復重建……以上政策的實施有利于( )A. 促進人民早日實現同步富裕B. 徹底解決現階段的民生問題C. 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D. 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9. 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出示了圖中的三個詞條。這三個詞條共同指向的大單元主題是( )◇社會聽證制度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參加職工代表大會A. 參與民主生活 B. 追求公平正義C. 實行民主監督 D. 崇尚法治精神10. 2024年2月,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閱讀下圖,對其分析正確的是( )①2020與2022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是負增長,其余三年為正增長②全國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隨著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變緩而降低③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呈正相關④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1. 2024年,我國一批法律正式施行。修訂后的慈善法保護慈善組織、捐贈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動參與者的合法權益;修訂后的海洋環境保護法讓人民群眾更好享受碧海藍天……這體現( )A. 公民權利義務完全一致B. 科學立法是最終屏障C. 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D. 法治宣傳是首要任務12. 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每位中國公民的神圣職責與光榮使命。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下列行為體現了青少年積極履行這一義務的是( )①與少數民族同學和睦相處②嚴厲制裁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③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④學習民族文字以淡化民族差異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3. 愛國主義、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文化三者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下列關于愛國主義、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文化之間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A. B.C. D.14. 國風歌曲《萬疆》廣受年輕人的喜愛。“紅日升在東方,其大道滿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懷,承一脈血流淌。難同當,福共享,挺立起了脊梁,吾國萬疆以仁愛,千年不滅的信仰……”。這一句句深情的歌詞讓我們感悟到( )①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②對國家強烈的認同感③中國夢已實現的成就感④最優秀民族的自豪感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15. 為實現下圖目標,我們青少年應( )①科學立法,出臺相關法律法規 ②節約資源,使用節能環保器具③提高品質,減少商品過度包裝 ④綠色生活,搭乘公交低碳出行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6. 2024年11月27日,包括奧運會冠軍馬龍在內的大陸7所高校共40名師生赴臺訪問,受到了臺灣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年學生的熱烈歡迎。這一現象反映了( )①乒乓球運動是聯結兩岸同胞情感的唯一紐帶②兩岸青年攜手合作為和平統一奠定政治基礎③我國正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路徑④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7. 閩西客家土樓既是建筑藝術的瑰寶,更是儒家思想的傳承載體。每一座土樓的楹聯,都如詩如歌,寓意深遠,承載著客家先祖對子孫后代的殷切期望與諄諄教誨。以下是對各土樓楹聯的解讀,正確的是( )序號 土樓楹聯 解讀① 和氣呈祥地,昌言積德家 ——下洋和昌樓 教導子孫崇尚學問、遵紀守法,追求德才兼備② 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孫謀讀與耕 ——高頭承啟樓 傳承勤勞儉樸、詩書耕讀的家風,注重子孫的全面培養③ 滿眼青山呈秀氣,一溪綠水活天機 ——撫市永豪樓 體現客家民居融入自然、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④ 松林晚月晨光動,竹外梅花瑞雪飄 ——湖坑松竹樓 反映土樓客家人歷經磨難、聚族而居、守望相助的社會特征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8. 針對我國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以下關于延遲退休可能帶來的連鎖影響,推導合理的是( )A. 改變計劃生育政策→增加勞動力供給→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B. 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調整計劃生育政策→減輕老齡化影響C. 提升養老金保障水平→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促進經濟發展D. 增加勞動力有效供給→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19. 下圖漫畫啟示我們,實現中國夢必須( )A. 凝聚中國力量 B. 弘揚中國精神 C. 貫徹新發展理念 D. 堅持走中國道路20. 隨著中國免簽政策“朋友圈”的持續擴容,“ChinaTravel(中國游)”的熱度空前高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讓世界認識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這有利于( )①展現中華優秀文化的魅力②促進各民族文明趨向同一③彰顯中國領先的國際地位④展示開放包容的中國形象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1. 臨近初中畢業,小閩進行了職業生涯規劃。以下是他的生涯規劃書:生涯規劃書(節選) 一、自我分析 1.興趣愛好:對文學感興趣。 2.能力特長:擅長寫詩。 3.性格特征:比較內向,喜歡安靜。 二、規劃目標 (一)短期規劃:努力學習,查缺補漏,完善自我。 (二)長期規劃:了解國家和社會需求,用勤勞和汗水開辟美好前程。小閩生涯規劃書啟示我們( )①優先考慮個人興趣愛好,努力實現夢想②堅持不懈追求,決不調整自己的規劃目標③勇擔責任,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相結合④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積極做好職業準備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2. 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面對動蕩變革的世界格局,兩國合作逆勢上揚,文化交流繁盛,產業合作深化。中俄關系提質升級旨在( )①鞏固貿易壁壘②促進兩國互利共贏③主導國際事務④推動世界和平發展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3. 法國的葡萄酒、贊比亞的蜂蜜、坦桑尼亞的腰果、埃塞俄比亞的咖啡、馬來西亞的榴蓮……很多國家的特色產品,通過進博會平臺進入中國市場。這一現象體現的全球趨勢是( )A. 文化多樣性 B. 社會信息化C. 世界多極化 D. 經濟全球化24. ChatGPT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能寫劇本、編音樂、寫代碼……據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2025年,AI將創造9700萬個新工作崗位,同時取代8500萬個現有崗位。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職業選擇更多元,帶來機遇挑戰②人工智能行業更能創造人生價值③需培養創新能力,順應時代發展④傳統職業將全面被新興職業取代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25. 2024年金秋,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福建時強調要緊緊鎖定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中奮勇爭先,勇立潮頭。這啟示我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 )①晝夜不息,苦干實干②堅守崗位,默默奉獻③代代接力,不懈奮斗④漠視困難,勇往直前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二、非選擇題:請根據下列各題要求,回答問題。共5題,共50分。26. 判斷說理判斷下列做法或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在括號內打“正確”,錯誤的在括號內打“錯誤”),并說明理由。2024年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六尺巷考察時說,六尺巷承載著中國古人的歷史智慧,要弘揚好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互禮讓、以和為貴,解決好民生問題,化解好社會矛盾,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閱讀上述新聞后,小龍和小巖反應各異:小龍主動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論語》,并向同學推薦這本傳承中華美德的好書;而小巖認為只要依靠法律就能解決鄰里紛爭,化解社會矛盾。(1)小龍的行為。( )理由:____(2)小巖的觀點。( )理由:____27. 時政點評2024年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涵蓋能源規劃、能源開發利用、能源市場體系、能源儲備和應急、能源科技創新等內容。能源法的頒布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現狀,適應能源發展新形勢,就能源領域基礎性重大問題在法律層面作出規定,填補了我國能源領域基礎性法律空白,對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等意義重大。運用時事知識,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的頒布實施作出點評。2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雙卡輝映,新時代思想精髓【卡片資料一】 【卡片資料二】“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边@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 改革開放已經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1)運用所學知識,分別歸納上述兩則卡片資料所體現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綠意行動,共筑命運共同體我國一直是生態文明的堅定踐行者,全球氣候治理的行動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我國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言必行,行必果。截至2023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26.8%,碳排放強度下降超過35%;建成全球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競爭力最強的清潔能源產業鏈,為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結合材料,分析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是如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29.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某社區的一次民情懇談會上,區人大代表、社區干部與居民代表共40余人圍坐交流,共同探討“如何完善小區公共設施”的議題。會上,各方積極發言,共商社區發展大計。(1)請運用所學知識,簡述該小區的懇談會是如何體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材料二 在2024年兩會期間,全國代表委員們齊聚一堂,共商國是。其中一位人大代表針對我國在頂尖人工智能及復合型人才儲備方面的明顯不足,提出了一個具有前瞻性的議案:建議將人工智能素養教育納入九年義務教育體系。(2)請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簡要分析該議案提出的理論依據。材料三 學校面向全校學生征集“校長小助理”選舉方案。小閩與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查閱圖書館和互聯網資料、征集多方意見、發揮團隊創造力、經過討論與協商,設計出的選舉方案被評為最佳方案。(3)請以小閩的身份,運用“增強民主意識”的相關知識,撰寫一份關于參與本次活動的心得分享發言提綱。30.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從閩西革命歷史到閩西青山綠水,每一步都蘊含歷史,每一景皆傳奇。今日,我們踏上“行走的思政課”,以腳步丈量,心靈感知,讓知識與思想在行走中交融升華。【古田行·體悟蘇區精神】堅定信念 艱苦奮斗 無私奉獻中央蘇區歷經曲折,但紅軍將士和蘇區人民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義無反顧地為中國革命勝利而奮斗。 面對敵人“圍剿”和經濟封鎖,蘇區軍民自力更生,在極端困難中創建了經濟、財政、文化、教育、衛生等事業,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 閩西兒女踴躍參加紅軍,甘當長征先頭部隊,湘江戰役中第三十四師幾乎全軍覆沒,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1)任務一:運用所學知識,任選上述其中的兩種蘇區精神,分別說明其對推動當代閩西發展的時代價值。【連城行·領略文化盛宴】在連城歷史文化街區四角井舉辦的非遺民俗巡游活動中,閩西漢劇、連城拳等傳統藝術輪番登臺,本土特色項目如姑田大龍展現其威武霸氣,璧洲燈籠則以其獨特魅力吸引眼球。同時,外地非遺項目如川劇變臉·吐火帶來震撼場面,廣東醒獅更是動感十足。在這場文化盛宴中,不同地域的非遺文化交相輝映、互學互鑒,引發了同學們的熱議與思考。此次活動展示了中華民俗的多元與包容,證明了即使在國內交流中,我們也能實現文化的兼收并蓄,共同繁榮發展。通過此類活動,我們看到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更加堅定了我們的文化自信,我們有責任擔當起傳承與創新的使命。(2)任務二:任選小龍或小巖的觀點,結合材料,從多個角度(如文化傳承、文化交流、文化創新等)對其進行點評。【武平行·見證鄉村振興】小武,懷揣科技改變家鄉的夢想回鄉創業。他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引領智慧農業、綠色能源等領域的創新,促進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帶領老鄉們脫貧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成為綠水青山與科技創新融合的典范。(3)任務三:運用所學知識,簡要概述小武在家鄉科技創新實踐中的行為所體現的價值觀和社會意義。福建省龍巖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題答案】【答案】B【2題答案】【答案】C【3題答案】【答案】A【4題答案】【答案】A【5題答案】【答案】B【6題答案】【答案】B【7題答案】【答案】D【8題答案】【答案】C【9題答案】【答案】A【10題答案】【答案】D【11題答案】【答案】C【12題答案】【答案】B【13題答案】【答案】A【14題答案】【答案】A【15題答案】【答案】C【16題答案】【答案】D【17題答案】【答案】B【18題答案】【答案】D【19題答案】【答案】C【20題答案】【答案】B【21題答案】【答案】D【22題答案】【答案】C【23題答案】【答案】D【24題答案】【答案】A【25題答案】【答案】B二、非選擇題:請根據下列各題要求,回答問題。共5題,共50分。【26題答案】【答案】(1) ①. 正確 ②. 小龍行為是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表現。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閱讀中華經典,可以提升道德境界,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我們要身體力行,傳承和踐行中華傳統美德。(2) ①. 錯誤 ②. 小巖具有法治觀念,但忽視了德治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的作用。社會治理應法治與德治并重,既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注重道德的教化作用。在堅持法治的同時,也注重德治的弘揚和實踐。【27題答案】【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國能源領域法治建設的重要舉措;該法的出臺完善了能源法律體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有利于促進能源科技創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助力我國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28題答案】【答案】(1)卡片資料一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卡片資料二體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2)莊嚴承諾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達成碳中和,彰顯中國的責任擔當;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碳排放強度,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產業鏈,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實質性貢獻,顯示出中國力量;中國的生態智慧和務實舉措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促進人類社會共同發展。【29題答案】【答案】(1)區人大代表聽取居民意見,就社區發展向區人大提出議案和建議,體現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權力的根本途徑;社區干部協調各方意見解決問題,體現了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居民積極反映問題并能得以解決,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2)教育奠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創新驅動: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必須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戰略: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教育公平:確保人工智能教育資源普及,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3)在現代社會,民主應該成為公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民主選舉是人民實現民主權利的重要形式;活動增強了自身的民主意識;我們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參與民主生活的能力。【30題答案】【答案】(1)堅定信念:堅定閩西人民對家鄉發展的信念,是閩西人民勇往直前的強大精神支柱;艱苦奮斗:激勵閩西人民為促進閩西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發展而艱苦奮斗,是閩西兒女迎難而上、披荊斬棘的不竭精神動力;無私奉獻:弘揚奉獻精神,激發社會正能量,助力閩西社會和諧與進步。(2)選擇點評小龍的觀點:小龍正確認識到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各地不同非遺民俗的交流互鑒,對于推動中華文化傳承、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但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我們也要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和學習其他文化,實現文化的多元共存和繁榮發展。選擇點評小巖的觀點:小巖從民俗活動中深刻體驗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堅定了文化自信,新時代的青年既要珍視和傳承傳統文化,更要擔當文化傳承的責任和使命,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3)小武的行為體現了愛國愛鄉、敬業、友善、創新、可持續發展等價值觀。這對于推動鄉村振興、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堅持綠色發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