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 判斷的概述 練習一、單選題1.以下不屬于判斷的是( )A.今天陽光明媚,晴空萬里 B.某地發生自然災害造成損失C.為什么要樹立人生目標 D.少年強則國強2.以下判斷恰當的是( )A.這是新職工宿舍B.三人行,必有我師焉C.來到海邊,小張盡情地呼吸著空氣、陽光和海水D.一旦吸煙,就會患肺癌3.“好的教育讓學生充滿活力與激情。”這句話屬于( )A.簡單判斷 B.復合判斷C.選言判斷 D.聯言判斷4.下列對判斷認識正確的有( )①要對認識對象的情況有正確的認識②在概念、質與量、關系(包括條件關系)的把握上必須明確、準確③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的標準,將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④有所斷定和有真有假是判斷的基本特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5.要形成一個恰當的判斷,必須具備的條件有( )①要對認識對象的情況有正確的認識②要運用內涵明確、外延確定的概念構成判斷③多使用復合判斷,少用簡單判斷④可以用問句等語言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6.古時候,有個送信的人趕著一匹馬奔跑。有人問他:“如此急事,何不乘馬?”他說:“六條腿比四條腿跑得快些!”這說明( )A.我們認識事物,必然會對事物作出判斷B.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情況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C.判斷有真判斷,也有假判斷D.判斷來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7.下列語句不能夠準確表達判斷的是( )A.他打碎了花盆! B.多么藍的天啊!C.他把花盆打碎了。 D.飛機!8.看到某個小鎮山清水秀,小李問道:“你們有何感想?”小張說:“這里的人有環境保護意識。”小趙說:“這里沒有污染環境的企業。”對上述對話,分析正確的是( )①小李既沒有肯定什么也沒有否定什么,不是判斷②小張和小趙的話符合判斷有所斷定的基本特征③小趙的話是假判斷,因為他表達了一種否定④小張的話是真判斷,因為他表達了一種肯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鉆石和珍珠是世上最稀少的東西,而可靠的判斷則更為罕見。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以下選項中,不屬于判斷的是( )①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②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③為什么老百姓日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④增進人民福祉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下面漫畫表明,判斷具有________特征。( )①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②有真假之分③預見性和客觀性④可檢驗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牛頓說:“沒有判斷能力的人,往往對一件需要做的事無法開始,即便開始也無力進行。”牛頓的觀點告訴我們( )A.只有判斷才能表達某種確定的思想B.有斷定做事情就會取得的成功C.實踐推動邏輯判斷不斷深化D.判斷對實踐具有推動作用12.任何判斷都必須用語句表達。下列語句中,不能夠準確表達判斷的是( )A.李白是偉大的詩人 B.不知道老王會不會來單位C.水是無色無味的 D.偶數是可以被2整除的數和013.2023年11月,習近平主席同美國總統拜登會晤,兩國元首就事關中美關系的戰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入溝通。習近平在會晤中指出:“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這句話是( )①直言判斷 ②關系判斷 ③聯言判斷 ④假言判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千米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并順利傳回地面。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的簡單判斷是( )①“天問一號”是中國火星探測器嗎②“天問一號”獲取了地月合影③“天問一號”是光學導航敏感器的載體④“天問一號”是運動的,且具有成像功能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15.分析解決法律問題,必須遵循概念判斷、推理等基本邏輯思維形式。對下列法律條文的判斷類型劃分正確的是( )法律條文 判斷類型①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關系判斷②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否定判斷③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聯言判斷④法人合并的,其權利和義務由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擔 充分條件假言判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一般來講,陳述句、反問句可以表達判斷,疑問句、部分祈使句則不表達判斷。下列語句屬于判斷的是( ) ①邏輯學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科。②難道你不喜歡這本書 ③那是你的書嗎 ④過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17.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②蝙蝠到底屬于鳥還是屬于哺乳動物?③這是新學生宿舍。思考:上述語句是否是判斷?18.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戰國時代的孟子,有幾句很好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意思是說,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大丈夫的這種種行為,表現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吳晗《談骨氣》(1)試分析“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一語句是否具備判斷的基本特征。(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說明判斷與語句的關系。(3)從判斷的類型角度,指出“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的不同。19.以下是四個判斷。◆他是中學校長。◆張華認識雷鋒。◆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如果某個數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數。上述判斷分別有什么特征?相互之間有什么區別?20.材料一 看到某個小鎮山清水秀,小李問道“你們有何感想?”小張說:“這里的人有環境保護意識。”小趙說:“這里沒有污染環境的企業。”在后來的考察中,證實了小張和小趙的猜測是正確的。材料二 亞里士多德認為,重量不同的兩個物體從高空掉落,重者必然先落地。而伽利略認為,重量不同的兩個物體從高空掉落,會同時落地。后來,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證明了伽利略的斷定是正確的。結合上述材料,運用“判斷的概述”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簡析判斷與語句的關系,并分析材料一中三個人的話是否是判斷。(2)談談判斷與社會實踐的關系,并分析材料二中兩個人斷定的真假。(3)什么是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二者劃分的標準是什么?又分別可作什么樣的劃分?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A C A C D A B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A C C A1.C【詳解】本題屬于逆向選擇題。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判斷的語句是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ABD:這三個選項均屬于以陳述句的形式表達的判斷,ABD不符合題意。C: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為什么要樹立人生目標”沒有對認識對象進行斷定,不屬于判斷,C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2.B【詳解】判斷是對事物情況的反映,要形成一個給當的判斷,首先,要對認識對象的情況有正確的認識;其次,要運用內涵明確,外延確定的概念構成判斷。A:該選項表達的判斷并不明確,可以理解為新建的職工宿舍,也可理解為新職工的宿舍,A不符合題意。B:“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思是,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屬于恰當判斷,B符合題意。C:陽光和海水不能搭配呼吸,該選項中的概念搭配不當,C不符合題意。D:吸煙不一定必然引起肺癌,該選項對認識對象之間的關系斷定不準確,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3.A【詳解】A:簡單判斷是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好的教育讓學生充滿活力與激情”屬于簡單判斷,A符合題意。BCD:復合判斷是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包括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好的教育讓學生充滿活力與激情”屬于簡單判斷,而非復合判斷,BCD排除。故本題選A。4.C【詳解】①:判斷是對認識對象情況的斷定,要對認識對象的情況有正確的認識,①正確。②:判斷在概念、質與量、關系(包括條件關系)的把握上必須明確、準確,②正確。③: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簡單判斷。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復合判斷,③正確。④: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斷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斷。判斷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斷是對認識對象情況的斷定,判斷就有與認識對象實際情況是否符合的問題,④正確。故本題選C。5.A【詳解】①:判斷有真假之分。如果一個判斷的斷定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它就是真的,要形成一個恰當的判斷,必須具備的條件有要對認識對象的情況有正確的認識,①正確。②:要形成一個恰當的判斷,必須要運用內涵明確、外延確定的概念構成判斷,②正確。③:復合判斷和簡單判斷運用得當都可恰當表示對事物的認識,③錯誤。④:問句不能表示判斷,④錯誤。故本題選A。6.C【詳解】A:題干中的判斷是假判斷,不符合客觀實際。我們認識事物,必然會對事物作出判斷,說明判斷存在的必要性,材料強調判斷的真假,A不符合題意。B: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情況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說明判斷的含義,材料強調判斷的真假,B不符合題意。C:有人問他:“如此急事,何不乘馬?”他說:“六條腿比四條腿跑得快些!”該判斷是假判斷,說明判斷有真判斷,也有假判斷,C符合題意。D:判斷來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說明判斷的來源,材料強調判斷的真假,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7.D【詳解】本題為逆向選擇題。AC:“他打碎了花盆!”“他把花盆打碎了。”表達的是同一個判斷,AC不符合題意。B:“多么藍的天啊!”表達的是“天是很藍的”,準確表達了判斷,B不符合題意。D:“飛機!”是獨詞句,它并沒有表達一個明確的意思,如“飛機飛過來了”或“飛機飛得真快啊”,所以不是一個判斷,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8.A【詳解】①: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斷。小李問道:“你們有何感想?”既沒有肯定什么也沒有否定什么,不是判斷,①符合題意。②: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小張說:“這里的人有環境保護意識。”小趙說:“這里沒有污染環境的企業。”小張和小趙的話符合判斷有所斷定的基本特征,②符合題意。③④:判斷來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其正確與否要經受社會實踐的檢驗。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真判斷,不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假判斷。不能以肯定和否定斷定判斷的真假,③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9.B【詳解】本題屬于逆向選擇題。①③:判斷是對認識對象情況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老百姓日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都是提出問題,沒有出現斷定這一基本特征,不屬于判斷,①③符合題意。②④:“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增進人民福祉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均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屬于判斷,②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0.A【詳解】①②: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判斷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漫畫反映了判斷的基本特征,①②符合題意。③④:可檢驗性、預見性和追求認識的客觀性是科學思維的特征,③④排除。故本題選A。11.A【詳解】A:“沒有判斷能力的人,往往對一件需要做的事無法開始”,這表明只有判斷才能表達某種確定的思想,才能有序地開展工作,A符合題意。BD:斷定有真有假,只有正確的判斷,才能對實踐具有推動作用,做事情才會取得成功,BD說法錯誤。C:材料沒有體現實踐推動邏輯判斷不斷深化,C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2.B【詳解】本題為逆向選擇題。ACD:ACD分別對李白、水、偶數作出了肯定的判斷,意思表達明確,與題干指向不符,ACD不符合題意。B:“不知道老王會不會來單位”,沒有說清老王到底是來還是不來單位,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該項沒有表達一個明確的意思,故不是判斷,B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3.A【詳解】①:直言判斷指的是直接地、無條件地對事物情況有所斷定的判斷,“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這句話斷定了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問題是臺灣問題,屬于直言判斷,①正確。②:關系判斷,就是斷定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系的判斷。這句話斷定了中國與臺灣問題的關系,屬于關系判斷,②正確。③④:聯言判斷和假言判斷屬于復合判斷,而這句話屬于簡單判斷,故③④不選。故本題選A。14.C【詳解】該題要求依據材料選擇正確的簡單判斷。①:沒有斷定,不是判斷,故①不符合題意;②③:這兩個項有所斷定,是判斷而且是簡單判斷,故②③符合題意;④:該選項是復合判斷,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選C。15.C【詳解】①: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叫作關系判斷。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屬于聯言判斷,①說法錯誤。②:所用的斷定方式為否定的判斷是否定判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是否定判斷,②符合題意。③:性質判斷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屬于性質判斷,③說法錯誤。④: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條件關系的判斷。“法人合并的,其權利和義務由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擔”屬于充分條件假言判斷,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6.A【詳解】①:邏輯學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科。這是一個陳述句,是對邏輯學是否有意思作出的判斷,①符合題意。②:難道你不喜歡這本書 這是一個反問句,是對你是否喜歡這本書作出的判斷,②符合題意。③:那是你的書嗎 這是一個疑問句,不表達判斷,③不符合題意。④:過來!這是一個祈使句,不表達判斷,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7.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是判斷。②“蝙蝠到底屬于鳥還是屬于哺乳動物”不是判斷。③“這是新學生宿舍”是新學生住的宿舍?還是新建的學生宿舍?這里存在歧義,需要排除歧義,才能準確把握這些語句與其所表達的判斷之間的關系。【分析】背景素材:三個語句考點考查:判斷有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作答角度。本題要求思考材料中的語句是否是判斷。第二步:審材料。運用判斷基礎知識內容進行簡單分析即可。①: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是判斷。②:不做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蝙蝠到底屬于鳥還是屬于哺乳動物”不是判斷。③:對于含義不明確的語句,我們需要依據語言的具體情況排除歧義,才能準確把握這些語句與其所表達的判斷之間的關系。“這是新學生宿舍”是新學生住的宿舍?還是新建的學生宿舍?這里存在歧義,需排除歧義,才能準確把握這些語句與其所表達的判斷之間的關系。第三步:整理答案。18.(1)判斷的基本特征包括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以及判斷有真假之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一語句肯定了中國人有骨氣這一情況,屬于肯定判斷;這一斷定經受了社會實踐的檢驗,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是符合實際的真判斷。因此,該語句具備判斷的基本特征。(2)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但是,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3)“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屬于簡單判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包含其他判斷,屬于復合判斷。【分析】背景材料: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考點考查:判斷的相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回答此類主觀題,一般需要結合理論和材料進行回答。知識限定是判斷的基本特征的知識,需要結合材料分析。第二步:審材料和設問。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判斷的基本特征→可首先明確判斷的基本特征。關鍵詞②:“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可聯系這一判斷屬于肯定判斷,是符合實際的真判斷。因此,該語句具備判斷的基本特征。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組織答案時要注意教材觀點與材料信息的有機結合。(2)本題屬于簡答題,考查判斷與語句的關系,考生結合教材知識直接回答即可,詳解略。(3)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回答此類主觀題,一般需要結合理論和材料進行回答。知識限定是判斷的類型的知識,需要結合材料分析。關鍵詞①:從判斷的類型角度→可聯系判斷包括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兩類。關鍵詞②:“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可從簡單判斷含義角度分析說明這一判斷屬于簡單判斷;關鍵詞③:“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包含其他判斷,→可從復合判斷含義角度分析說明這一判斷屬于復合判斷。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組織答案時要注意教材觀點與材料信息的有機結合。19.前兩個判斷拆解后是概念,它們是不包含其它判斷的判斷,是簡單判斷。后兩個判斷拆解后仍然是判斷,它們是包含其它判斷的判斷,是以判斷作為邏輯變項的,是復合判斷。【分析】考點考查:簡單判斷、復合判斷能力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調用《邏輯與思維》的有關知識,包括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他是中學校長,張華認識雷鋒→可聯系兩個判斷拆解后是概念,它們是不包含其它判斷的判斷,是簡單判斷;關鍵詞②: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如果某個數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數→可聯系這兩個判斷拆解后仍然是判斷,它們是包含其它判斷的判斷,是復合判斷;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0.(1)①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但是,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在日常語言中,有歧義的語句,需要依據語言的具體情況等條件排除其歧義,才能準確把握這些語句與其所表達的判斷之間的關系。②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斷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小張的話是肯定判斷,小趙的話是否定判斷;小李的話既沒肯定什么,又沒否定什么,不是判斷。(2)①判斷來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其正確與否要經受社會實踐的檢驗。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真判斷,不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假判斷。②比薩斜塔實驗證明,伽利略的斷定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是真判斷;亞里士多德的斷定不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是假判斷。(3)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簡單判斷。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復合判斷。簡單判斷包括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復合判斷包括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等。【分析】背景素材: 看到某個小鎮山清水秀,兩人進行猜測;自由落體運動的發現考點考查:“判斷的概述”的相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本題的設問簡析判斷與語句的關系,并分析材料一中三個人的話是否是判斷,聯系判斷和語句的關系相關知識。第二步:審材料。有效信息:看到某個小鎮山清水秀,小李問道“你們有何感想?”小張說:“這里的人有環境保護意識。”小趙說:“這里沒有污染環境的企業。”在后來的考察中,證實了小張和小趙的猜測是正確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但是,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在日常語言中,有歧義的語句,需要依據語言的具體情況等條件排除其歧義,才能準確把握這些語句與其所表達的判斷之間的關系。得分點②: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斷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小張的話是肯定判斷,小趙的話是否定判斷;小李的話既沒肯定什么,又沒否定什么,不是判斷。(2)第一步:審設問。本題的設問談談判斷與社會實踐的關系,并分析材料二中兩個人斷定的真假,聯系判斷與社會實踐的關系相關知識。第二步:審材料。有效信息:亞里士多德認為,重量不同的兩個物體從高空掉落,重者必然先落地。而伽利略認為,重量不同的兩個物體從高空掉落,會同時落地。后來,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證明了伽利略的斷定是正確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判斷來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其正確與否要經受社會實踐的檢驗。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真判斷,不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假判斷。得分點②:比薩斜塔實驗證明,伽利略的斷定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是真判斷;亞里士多德的斷定不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是假判斷。(3)第一步:審設問。本題的設問什么是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二者劃分的標準是什么?又分別可作什么樣的劃分,聯系判斷的類型相關知識。第二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屬于簡答題,根據教材內容簡要回答即可。得分點: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簡單判斷。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復合判斷。簡單判斷包括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復合判斷包括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等。【點睛】本題屬于簡答題,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書本知識來反思所學的內容,以此來加深知識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礎知識就可做好本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