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光輝的歷程《游擊隊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游擊隊歌》的相關文化及歷史背景,感受抗日戰爭時期游擊隊戰士英勇、豪邁的精神風貌。2能積極參與聽賞、創編等音樂實踐活動,并從中體驗上音樂課的樂趣。3能辨別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輕巧、彈性有力的聲音來背唱《游擊隊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用輕快有力的聲音演唱《游擊隊歌》。教學難點:掌握弱起節奏的正確演唱。教學準備:多媒體、小卡片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1.播放視頻《咱當兵的人》,師生一起跟唱,體驗軍旅歌曲的特點。(軍旅歌曲大多反映了軍人熱情、樂觀、堅強、豪邁的性格,同時,它也表達了人們對軍人的一種情感。)2.介紹作曲家和創作背景,導入新課。二、新課教學:1.聽賞不同演唱形式的《游擊隊歌》①聽賞合唱版本《游擊隊歌》,整體感受歌曲的情緒。通過一些影視作品,如《地道戰》《南京大屠殺》《鐵道游擊隊》等,結合所了解的歷史,談談歌曲的時代背景,游擊隊員的作戰方式,學生眼中的抗日戰爭。②觀看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片段,再一次聽賞《游擊隊歌》。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旋律、節奏的特點,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緒。(旋律采用級進、四度跳進逐漸上行的寫作手法,節奏緊密、富于變化。歌曲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生動刻畫了游擊戰士堅強、勇敢、豪邁、樂觀的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堅強決心。③聆聽《游擊隊歌》(輪唱),進一步感受歌曲的表現形式以及音樂的藝術魅力。幫助學生分析歌曲的幾種演唱形式,區分合唱與齊唱、輪唱與重唱、領唱與獨唱。3.學唱歌曲:①學生輕聲視唱旋律,注意后拍起唱的弱起節奏。②隨琴用lu模唱旋律,聲音要求輕巧、有彈性。③學生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④學生跟琴唱詞。4.分析歌曲結構:①分析歌曲結構(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A—B—A)②歌曲第一樂段的旋律、節奏特點,采用什么樣的聲音演唱 (旋律:級進、四度跳進逐漸上行。節奏:緊密輕快、舒展有力。表現游擊隊員不畏艱險、英勇善戰的革命精神。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學生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第一樂段的旋律。)③第二樂段旋律、節奏有何變化 表現游擊戰士怎樣的精神面貌 用什么樣的情緒演唱。5.學生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第二樂段的旋律,然后完整演唱全曲,注意歌曲的情感與力度表現。)三、拓展提高1.師生共同創編簡單、富有動感的聲勢節奏,通過跺腳、拍腿、拍手等動作,幫助學生學會靈活地運用身體的節奏動作為歌曲伴奏。①聲勢節奏練習時,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組練習其中一個節奏型,然后交替進行,各種節奏熟練以后,可將拍手、拍腿、跺腳同時進行聲勢節奏練習。②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在此聲勢節奏基礎上,進行再創編。③教師、學生對再創編的節奏進行點評。四、小結①學生小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生之間相互補充)。②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游擊隊歌》,了解了《游擊隊歌》的相關文化及歷史背景,通過音樂實踐活動,獲得了愉悅的感受與美的體驗,最后,請同學們再一次演唱《游擊隊歌》,并用聲勢節奏為歌曲伴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