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展開與折疊課型:新授課 課時:2【學習目標】1.正方體的11種展開圖(四種類型)2.找出正方體展開圖中與某一面相對的面3.判斷一個平面圖形能否折疊成一個棱柱4.了解圓錐、圓錐、棱錐的展開圖尤其是側面展開圖【達成評價】能自主畫出正方體的11種展開圖能找出正方體展開圖的相對面和相鄰面會將平面圖折疊成棱柱會畫出圓柱和圓錐的展開圖【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正方體的11種平面展開圖以及平面展開圖中的對面2.棱柱、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教學難點:正方體平面展開圖的對面【教學方法】動手實踐、合作探究、啟發式教學、講練結合【教具】多媒體、三角板共案 設計意圖及個性化修改教學活動過 嵌入評價一、新課導入 從棱柱的折疊過程可以知道棱柱的表面展開圖二、自主學習:正方體的表面展開圖1、自己動手試一試:(1)如果給出一個幾何體,例如我們最熟知的正方體,仿照棱柱的展開圖沿某些棱剪開,會得到什么樣的平面圖形?這樣的平面圖形有多少種呢? (同學先做,然后展示給大家看,可以試著講一講自己是怎么剪出來的)三、思維點撥1、正方體的11種展開圖2、合作探究: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圖形的特征我們已經見過很多平面圖形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能折成幾何體.比如:棱柱.若能折成棱柱,一定要符合以下特點:(1)棱柱的底面邊數與側面數_______.(2)棱柱的兩個底面要分別在側面展開圖的_______.四、自主學習:圓柱和圓錐,圓臺,棱錐的表面展開圖1、下圖所示的平面圖形是由哪幾種幾何體的表面展開的?(1) (2) (3) 2、圓柱和圓錐的側面展開圖的特點,區別和聯系?3.圓臺與棱錐的展開圖.(1)圓臺:圓臺的展開圖是由大小兩個圓(作底)和部分扇形(作側面)組成的.圖1—16(2)棱錐:棱錐的展開圖是由一個多邊形(作底)和幾個三角形(作側面)組成的. 圖1—17 圖1—18五、學以致用:1、如下圖,哪個是正方體的展開圖( )2、指出下列平面圖形是什么幾何體的展開圖 B 3、下圖是正方體的表面展開圖,如果將其合成原來的正方體(右下圖)時,與點P重合的兩點應該是 … …… …… …… …… …… …… … ( ) A、S 和 Z B、T 和 Y C、U 和 Y D、T 和 V 4、一個正方體紙盒沿棱剪開,需剪幾條棱? 5、將圖( 1 )中的圖形折疊起來圍成一個正方體,應該得到圖( 2 )中的( ) 六、課堂小結:1、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在課本中、習題中會經常遇到讓大家辨認正方體表面展開圖的題目.為了查閱方便,在此列出正方體的十一種展開圖,供大家參考.2、圓柱、圓錐、圓臺、棱錐的平面展開圖七、當堂檢測:一、選擇題 1.下圖中是六棱柱展開圖的是( ) 2.一個扇形要圍成以某圓為底的圓錐體,則扇形的弧長和某圓的周長( ) A.相等 B.扇形的弧長大于某圓的周長 C.扇形的弧長小于某圓的周長 D.以上都不對 3.如圖是一個三邊相等的三角形,三邊的中點用虛線連接,如果將三角形沿虛線向上折疊,得到的立體圖形是( ) A.三棱柱 B.三棱錐 C.正方體 D.圓錐 4.三棱柱中棱的條數是( ) A.三條 B.六條 C.八條 D.九條 5.八棱柱有( )面. A.2個 B.8個 C.10個 D.12個 6.如圖,不可以折成一個棱柱的是( ) 7.如圖,把左邊的圖形折疊起來,它會變成右邊的正方體( )。 8.將下圖中左邊的圖形折疊起來圍成一個正方體,應該得到右圖中的( )。 二、填空題 1.七棱柱有____個頂點,有____條棱,有______個側面. 2.圓錐體的底面是_________形,圓錐體的側面的平面展開圖是_______形. 3.在圖中是正方體展開圖的有_________. 合格:能通過自主剪開畫出正方體的幾種展開圖,小組內能總結出展開圖的不同形狀優秀:能完全自主的剪開正方體并總結出11種展開圖的類型合格:能自己畫出圓柱、圓錐、圓臺、棱錐的表面展開圖及側面展開圖優秀:能獨立自主的畫出圓柱、圓錐、圓臺、棱錐的展開圖并會求側面展開圖的面積合格:能較準確的自主解決問題,并能簡述理由優秀:能精確的自主解決相關習題,并能詳細敘說理由合格:能自主總結本節課的相關知識點優秀:能非常準確的敘述本節課的相關知識點,并能幫助同學合格:能獨立完成小測,但是正確率不是很高優秀:能準確獨立的完成小測,正確率高,并能幫助同學完成 (要求:必須手寫)【教學反思】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高于我對其的預設,大多數學生能夠在正方體的展開圖中得到11種展開圖的結論,所以分類在幾何畫板的幫助下是很容易進行發現和總結的,但是有部分同學不能自主的畫出11種展開圖,則需要加強引導與練習。類比正方體的141型學生能夠較為容易的接受其他幾何體的表面展開圖,重難點在于對體積、側面表面積的求解,要培養學生認真讀題的習慣,學會尋找有效條件。還需要補充一些不常見的展開圖,開拓學生思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