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A版必修第二冊高一(下)數學6.4.3.2正弦定理教學設計課題 6.4.3.2正弦定理課型 新授課 課時 2學習目標 能借助向量的運算,探索三角形邊長與角度的關系. 2.能用向量方法發現和證明正弦定理.3.會用正弦定理求解已知兩邊和其中一條邊的對角、已知兩角和夾邊等解三角形問題.學習重點 1.借助向量的運算,探索三角形邊長與角度的關系,掌握正弦定理. 2.運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學習難點 1.正弦定理的證明.2.正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應用.學情分析 本節課與初中學習的三角形的邊和角的基本關系有密切的聯系。并為以后學習余弦定理提供了方法上的模式,為運用正、余弦定理解決測量、工業、幾何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數聯系在高考當中也時常考一些解答題。因此,正弦定理的知識非常重要。核心知識 運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設計(含情景設計、問題設計、學生活動設計等內容) 教師個人復備情景引入探究問題 :余弦定理及其推論分別給出了已知兩邊及其 夾角、已知三邊直接解三角形的公式.如果已知兩角和一邊, 是否也有相應的直接解三角形的公式呢?在初中,我們得到了三角形中等邊對等角的結論.實際 上,三角形中還有大邊對大角,小邊對小角的邊角關系.從量 化的角度看,可以將這個邊、角關系轉化為:在 中,設 的對邊為 a, B 的對邊為b ,求 A, B, a, b之間的定量關系.如果得出了這個定量關系,那么就可以直接解決“在 中,已知“ A, B, a 求b ”的問題.我們從熟悉的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的分析入手.根據 銳角三角函數,在 中(如圖),有 這兩個式子有共同元 c ,利用它把兩個式子聯系起來,可得 又因為 sin C = sin 90。= 1 ,上式可以寫成邊與它的對角的正弦的比相等的形式,即 在直角三角形中,有 對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以上關系是否任然成立?因為涉及三角形的邊、角關系,所以仍然采用向量的方 法來研究.我們希望獲得 中的邊 a, b, c 與它們所對角 A, B, C 的 正弦之間的關系式.在向量運算中,兩個向量的數量積與長 度、角度有關,這就啟示我們可以用向量的數量積來探究.思考 1:向量的數量積運算中出現的是角的余弦,而我們 需要的是角的正弦,如何實現轉化?由誘導公式 可知,我們可以通過構造角之間的互余關系,把邊與角的余弦關系轉化為正弦關系. 下面先研究銳角三角形的情形.如圖,在銳角 中,過點 A 作與 AC 垂直的單位向量j ,則 j 與的夾角為 的夾角為 .因為 所以 由分配律,得 j . 也即a sin C = c sin A, 所以同理如下圖在鈍角中,同理可得上述結論.正弦定理:在一個三角形中,各邊和它所對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這個公式表達形式的統一性、對稱性,不僅使結果更和諧優美,而且更突顯了三角形邊角關系的本質.問題: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決三角形的哪類問題?正弦定理給出了任意三角形中三條邊與它們各自所對的 角的正弦之間的一個定量關系.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決“ 已 知兩角和一邊,解三角形 ”和“ 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 解三角形 ”的問題.正弦定理的拓展:課堂小結敘述正弦定理及拓展課堂小結敘述正弦定理及拓展形式板書設計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拓展作業設計6.4.3.2正弦定理作業教學反思1. 增加探究式學習環節,讓學生通過測量不同三角形的邊角,自主歸納比例關系。 2. 設計跨學科項目,如結合物理中的力的分解問題,體現數學工具性。 3. 利用思維導圖梳理解三角形的知識網絡,明確正弦定理的定位。---→---→---→ -- ---→ ---→ -- ---→例題講解例9(1)在△ABC中,A=60°,a=6eq \r(3),則eq \f(a+b+c,sinA+sinB+sinC)=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得eq \f(a+b+c,sinA+sinB+sinC)=eq \f(a,sinA)=eq \f(6\r(3),sin60°)=12.(2)在△ABC中,a=2bcosC,則△ABC的形狀為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2R·sinA,b=2R·sinB,代入式子a=2bcosC,得2RsinA=2·2R·sinB·cosC,所以sinA=2sinB·cosC,即sinB·cosC+cosB·sinC=2sinB·cosC,化簡,整理,得sin(B-C)=0.∵0°<B<180°,0°<C<180°,∴-180°<B-C<180°,∴B-C=0°,B=C.答案:等腰三角形(3)在△ABC中,sin A∶sin B∶sin C=2∶3∶4,則cos A∶cos B∶cos C=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a∶b∶c=sin A∶sin B∶sin C=2∶3∶4,設a=2k(k>0),則b=3k,c=4k,cos B=eq \f(a2+c2-b2,2ac)=eq \f( 2k 2+ 4k 2- 3k 2,2×2k×4k)=eq \f(11,16),同理可得:cos A=eq \f(7,8),cos C=-eq \f(1,4),∴cos A∶cos B∶cos C=14∶11∶(-4).答案:14∶11∶(-4).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