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單擊此處添加標題單擊此處添加文本導入:是什么核心力量推動了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目錄01天安門前奏凱歌——中國人民站起來02南海畫圈迎春天——中國人民富起來03時代彌新展宏圖——中國人民強起來●開新篇天安門前奏凱歌——中國人民站起來思考:1.開國大典應該是什么顏色的?2.如何理解“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1.新中國成立的多重意義國內意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世界意義: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政治意義: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注意:紅色字體為新增意義,與必修一的整合在一起進行記憶(必修一P24頁)思考:1.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有何區別 2.為什么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前提?專家點評: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舊民主主義革命 (1840-1919) 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政治目標 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 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創建人民民主共和國特點、結果 革命綱領不徹底,群眾發動不充分,不能徹底解決土地問題,最終失敗。 徹底的革命綱領,廣泛發動群眾,解決了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即土地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必要準備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單擊此處添加標題單擊此處添加文本思考:如何走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困境?2.社會主義革命--過渡時期(1949-1956)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2年1953年1954年1956年土地改革完成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一五計劃開始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第一部憲法頒布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恢復經濟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A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1949--1952年)B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一化三改”(1953--1956年)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民主政治建設到1956年底,我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單擊此處添加標題單擊此處添加文本結合我國的革命和建設歷程,談談你對這段話的認識。22:32 毛澤東曾說過,1950年到1957年,基本上可以說是抄的,就是抄蘇聯。這個抄是必要的,等于寫字一樣,歷來寫字講究臨帖,你不臨帖怎么行呢 所以,不能講1950年到1957年那個臨帖是錯了。臨帖之后,你就要脫離那個帖,自己獨立寫字嘛。而且,寫草字的人先要寫正楷,然后才能寫草書,不可以一下子就寫草書??磥?,要有一個時期學習外國。現在還要學習外國,不能說現在連一點書都不抄了。人家書上是正確的東西,而我們沒有書,這一部分還得抄。取經是一萬年都要取的,你取我的經,我取你的經。不能搞絕對化,所謂絕對化,就是形而上學觀點。全部抄和完全不抄都是形而上學。馬列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具體實際+蘇聯的經驗教訓=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3.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56-1978)(1)經歷曲折的原因:在中國怎樣堅持和建設社會主義、怎樣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并沒有現成的道路,必須在實踐中進行艱苦的探索。(2)成就: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3)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此后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有哪些曲折和挫折?為什么會這樣?單擊此處添加標題單擊此處添加文本1. 風雨兼程百年路,風華正茂再出發。一百年來黨開辟的偉大道路、創造的偉大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必將載入中華民族發展史冊、人類文明發展史冊! 下列對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努力奮斗取得的成就,評價正確的是(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奠定了中國發展的根本政治前提和根本制度基礎③改革開放新時期——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④中國特色社會化主義進入新時代——隨著社會基本矛盾的變化踏上新的征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活學活用●書美篇南海畫圈迎春天——中國人民富起來“春天的故事”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為什么會有這個故事的發生?實行改革開放,走向民富國強(富起來)1.開啟: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2.地位: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中共最鮮明的旗幟(補充)。推進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這里面最核心的是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偏離了這一條,那就南轅北轍了。思考:改革開放的目的是什么?改革實質上改的是什么?改革開放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開放,即對外開放,就是主動擴大對外經濟交往,放寬政策,發展開放型經濟,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征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名詞點擊:改革開放(必修一)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目的是調整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水平,調整上層建筑使之與經濟基礎相適應,而不是社會性質和社會制度的改變。改革開放的實質:3. 改革開放的目的(實質)(1)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2)制度: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3)黨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改革社會主義生機活力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永葆黨的先進性▲4、改革開放的意義(P12)政治穩步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社會人民由滿足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向美好生活目標邁進文化中國“軟實力”受全球關注經濟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①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②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③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改革開放的意義(必修一)歷史意義 四個面貌 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三大飛躍 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現實意義 重要法寶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相關鏈接:見證中國改革開放的重大事件1980年建立深圳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會2010年舉辦上海世博會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2018年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目錄實行改革開放 走向民富國強02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80設立四個經濟特區1982農村突破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4開放了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設立海南經濟特區1990開發開放上海浦東2017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20131992南方講話和十四大,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1993部署建立市場經濟體制200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起步階段新階段全面深化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中國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中國越發展,就越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可能關閉。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因為( )①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②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③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根本變革 ④改革開放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A【隨堂檢測】●續偉篇時代彌新展宏圖——中國人民強起來進入新時代的標志是什么?新時代的內涵、意義是什么?我們黨在新時代有何作為?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1.新的歷史方位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長期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 2012 黨的十八大主要標志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思考:“新時代”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歷史脈絡國際地位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奮斗目標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人民期待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歷史使命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新時代是我國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2.新時代的科學內涵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偉大意義①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②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③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人類社會發展史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4.新時代黨的作為①在新時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并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③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2020年2035年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4.新時代黨的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站起來實行改革開放富起來進入新時代強起來為什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①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P7)②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P9)③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P12)④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P14)目錄在發展的不同階段,黨領導人民取得的成就體現出什么樣的時代精神?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浴血奮戰、百折不撓(P7)創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 自力更生、發憤圖強(P9)創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成就 解放思想、銳意進取(P12)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 自信自強、守正創新(P14)結論: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新中國新中國成立的意義過渡時期成就改造基本完成意義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實行改革開放開啟、地位、成就意義目的:生產力;制度;黨的建設成就—— 偉大歷史貢獻進入新時代新征程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的內涵、 意義、 成就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課堂小結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正確的選擇課堂練習“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這句話出自一個小品而改編的歌詞在某視頻平臺上爆火,而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糧油布票到電商狂歡,從撥號上網到萬物互聯,從第一輛合資轎車出廠到新能源汽車的潮流……這些現象折射出改革開放①改變了舊社會面貌并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②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偉大貢獻③促進社會生產力的解放以及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④促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課堂練習從南湖紅船煙雨到井岡星星之火,從西柏坡進京趕考到天安門莊嚴宣告,從“在南海邊上畫了個圈”到走向世界的“一帶一路”,從矢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到擘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愿景……100年一以貫之,100年堅毅前行,100年久久為功,中國共產黨用實踐信仰的知行合一精神,鍛造組織的偉大工程;用革命到底的政黨品格以及永遠奮斗的政黨精神,鑄就出盛世中國,最美華夏。這表明中國共產黨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②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③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④肩負履行國家職能的使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